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首詩在哪里(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不是他的詩)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首詩在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不是他的詩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烏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
出自唐代詩人賈島的《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出自哪首詩
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一首詩。詩成之后,他熱淚橫流,不僅僅是高興,也是心疼自己。當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這么費勁兒,如果那樣,他就成不了詩人了。一天,賈島騎著毛驢走在京城長安的大街上,隨口吟成一首詩,其中兩句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吟完之后,又想將“敲”字改用“推”字,猶豫不決,于是,一邊思考,一邊用手反復做著推門和敲門動作。
當時韓愈做代理京城地方的長官,正帶著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地走到韓愈的儀仗面前,還在不停地做著手勢,結果沖撞了韓愈的馬隊,被左右的侍從推到韓愈面前。賈島如實地將自己剛才騎在驢上所得的詩句告之,還把因為斟酌“推”、“敲”二字而來不及回避的情形講了一遍。
韓愈聽后,轉怒為喜,深思片刻后便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顯得夜深人靜。”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并且兩人并排回家,一同議論做詩的'方法,韓愈因此與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誰的詩句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衍生出推敲這個詞,出自中唐詩人賈島。
“推敲”這個詞的由來已經家喻戶曉,人們一直津津樂道于它所體現出煉字的辛苦及漢字的博大精深。
年輕詩人賈島寫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描述一個和尚在凄清孤寂的夜晚獨自回到廟里的場景,其時,寒鳥已宿,孤月獨照,只有一個和尚,月下踽踽獨行,用卡爾維諾的話說就是,如果在冬夜,一個和尚。一股寂寞的寒意立馬彌漫出來,此兩句可以稱得好詩。
賈島騎著驢,邊走邊琢磨,是推好還是敲好,不知不覺撞進了韓愈的儀仗隊。韓愈當時是吏部侍郎兼京兆尹,相當于今天中組部副部長兼北京市長,正部級的大官。賈島就把情況告訴了他,韓愈思索了一會,告訴他說:用敲好,就這么愉快的決定了。于是后世就流傳了推敲的典故。
認真想一下,是不是覺得很詭異。因為韓愈并沒有說出敲的理由,只是幫他選了“敲”字。這兩句詩就作為佳話流傳下來。人們熱衷于談論賈島的苦吟、韓愈的親和、煉字的艱辛,卻唯獨沒有人去質疑:敲真的比推要好嗎?
朱光潛老先生在《論文學》里談到這件事情,他的意見是:仔細玩味的話,推字表示和尚乘興而來,興盡而返,自來自去,自有一種風度,而敲字則顯拘謹,太著塵相。結合和尚的身份,從貼合詩的意境來說,顯然推字更好。
對老先生的看法,我簡直不能贊同更多。但為什么大多數人卻沒有意識到呢?
根據我的分析,這是名人效應及羊群效應造成的。
當時賈島只是一介書生,出場時只有一頭病驢,而韓愈卻是朝廷重臣文壇巨擘,出場前呼后擁還有三軍儀仗隊。話語權不言而喻的掌握在韓愈手上,他此時無論說推還是敲都是對的。我好奇的是史書上說他思索了一會,他真的是思索詩句還是思索怎么打發這個窮秀才。再開一下腦洞,如果當時韓愈說,拿字好。那今天推拿就會從一項按摩活動變成寫作活動了。
在民智已開的現代社會,名人效應都還如此深刻的影響著我們(不信你去看看電視上的廣告),遑論唐朝。所以韓愈怎么說都對。
羊群效應,是指從眾隨大流,在周遭急劇變化的環境中,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表現的和其他人一樣。在最初的少數人接受韓愈的結論后,后面的人就會傾向于同樣的接受,最后一直流傳至今。
這一件事情其實得不出什么結論,但獨立思考永遠是少數人的專利。希望能借由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碎思考,慢慢靠近甚至達到這個目標。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首詩在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不是他的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首詩在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