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自波. 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自波岸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關于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自波.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自波岸是什么意思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詠寒潮的詩
賦得瓜步寒潮送董教授之揚州
吳實 〔明代〕
君不見秦淮瓜步通揚子,潮去潮來幾今古。薄暮西風海氣寒,潮音半入淮邊樹。
芳草磯頭望轉平,夕陽渡口帶江城。幾回賈客驚殘夢,多少離人恨別情。
廣文官舍瓜洲渡,山水依依最深處。一鐸遙從海上聞,片帆直指潮頭去。
潮頭東望正迢迢,此別心知兩地遙。他時無恨相思意,落盡寒江半夜潮。
河瀆神·孤廟對寒潮
溫庭筠 〔唐代〕
孤廟對寒潮,西陵風雨蕭蕭。謝娘惆悵倚蘭橈,淚流玉箸千條。
暮天愁聽思歸樂,早梅香滿山郭。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飄泊?
金明池·詠寒柳
柳如是 〔明代〕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總一種凄涼,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
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江上
王士禎 〔清代〕
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西陵夜居
吳融 〔唐代〕
寒潮落遠汀,暝色入柴扃。
漏永沉沉靜,燈孤的的清。
林風移宿鳥,池雨定流螢。
盡夜成愁絕,啼蛩莫近庭。
王漁洋的詩作
一、《真州絕句》
作者:清代王士禎(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
1、原文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
好是日斜風定后,半江紅樹賣鱸魚。
2、翻譯
江邊上居住的大部分是以捕魚為生的人,在楊柳依依的路邊和菱角飄香的塘堤上房屋稀稀疏疏的分布著。
夕陽西下、微風習習的傍晚美不勝收,江邊紅楓樹下大半都在叫賣鱸魚。
二、《秦淮雜詩二十首·其一》
作者:清代王士禎(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
1、原文
年來腸斷秣陵舟,夢繞秦淮水上樓。
十日雨絲風片里,濃春艷景似殘秋。
2、翻譯
一年多來那停泊秣陵畫舫行舟讓人想念,秦淮水上閣樓讓人魂牽夢繞。
整個大地都籠罩在多日的細雨微風中,一片朦朧,本應是姹紫嫣紅,如今卻似殘秋。
三、《初春濟南作》
作者:清代王士禎(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
1、原文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
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2、翻譯
春天陰晴多變,此時突然放晴,陽光下的池塘里流出一股股清涼的泉水。
濟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稱。春雪過后城南千佛山的山影映入城中,無處不賞心悅目。
四、《高郵雨泊》
作者:清代王士禎(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
1、原文
寒雨秦郵夜泊船,南湖新漲水連天。
風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
2、翻譯
夜泊在秦郵寒雨綿綿,南湖新漲湖水連天。
秦少游的風流不能再見,人間已寂寞了五百年。
五、《江上》
作者:清代王士禎(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
1、原文
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2、翻譯
吳頭楚尾之地的路是坎坷還是順坦?在細雨之中慢慢進了深秋,秋天的江水暗自起伏。
晚上趁著寒冷的潮水渡過江去,眼中盡是黃葉,耳邊盡是雁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士禎
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白波。全詩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賞析此詩描寫了深秋時節,江上白波涌起,而煙雨飄飄,天色陰暗,江上頓時給人沉沉的感覺。那滾滾的江水挾著深秋的寒氣,風寒水冷,吳楚一帶,秋意盎然。而兩岸山巒經秋意的感染,樹葉也被秋霜染成金黃,那金黃的葉子隨風飄起,零落在秋山之坡,飄忽在秋水之上。樹林里、天空中,一行行大雁南歸,時起的雁聲縈繞在天宇之間,縈繞在人們心頭。詩人從不同的角度描繪景物:空中,雁鳴陣陣,江上,白波涌起,四面,煙雨迷蒙,地上,落葉蕭蕭,多層面的渲染,秋的韻味就顯得濃濃的足足的,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氛圍和效果。 此詩一、二兩句,就給人開闊遼遠之感:吳頭楚尾,是春秋時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在今江西省北部,那里,地域遼闊,山水相接,煙雨迷茫,江濤奔涌,此境此景,詩人非常激賞,足現其心胸之開闊,意境之開朗。 三、四兩句,既交待了渡江的時間、環境,更隨意點染,勾勒出一幅由寒潮、山林、大雁、黃葉構成的秋江圖,簡潔洗煉,蘊藉含蓄。而秋江晚渡的意境,清爽脫俗,超然典雅,長髯白衫的先覺圣明凌虛于浩淼煙波之上,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