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山描寫詩句有哪些 描寫山的詩句?
大家好,關(guān)于關(guān)于山描寫詩句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描寫山的詩句?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有哪些描寫山的古詩
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shí)間上指1840年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后,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fēng);近體詩又稱今體詩。今天我就為大家提供了關(guān)于描寫山的古詩,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
關(guān)于描寫山的古詩
早發(fā)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唐代: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鳥鳴澗
唐代: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shí)鳴春澗中。
鹿柴
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獨(dú)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dú)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賦山 / 一七令·山
唐代:令狐楚
山,聳峻,回環(huán)。滄海上,白云間。
商老深尋,謝公遠(yuǎn)攀。古巖泉滴滴,幽谷鳥關(guān)關(guān)。
樹島西連隴塞,猿聲南徹荊蠻。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余麋鹿閑。
同賦山居七夕
唐代: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開粉席,云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jī)影,池似泛槎流。
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游黃檗山
南北朝:江淹
長望竟何極,閩云連越邊。
南州饒奇怪,赤縣多靈仙。
金峰各虧日,銅石共臨天。
陽岫照鸞采,陰溪噴龍泉。
殘杌千代木,廧崒萬古煙。
禽鳴丹壁上,猿嘯青崖間。
秦皇慕隱淪,漢武愿長年。
皆負(fù)雄豪威,棄劍為名山。
況我葵藿志,松木橫眼前。
所若同遠(yuǎn)好,臨風(fēng)載悠然。
酒泉子·長憶孤山
宋代:潘閬
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輕棹去還來。
芰荷香噴連云閣。閣上清聲檐下鐸。別來塵土污人衣。空役夢魂飛。
巫山高
唐代:李賀
碧叢叢,高插天,大江翻瀾神曳煙。
楚魂尋夢風(fēng)飔然,曉風(fēng)飛雨生苔錢。
瑤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墜紅濕云間。
浪淘沙·云藏鵝湖山
宋代:章謙亨
臺上憑欄干,猶怯春寒。被誰偷了最高山?將謂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間。
卻是曉云閑,特地遮攔。與天一樣白漫漫。喜得東風(fēng)收卷盡,依舊追還。
六盤山詩
清代:梁聯(lián)馨
繞徑寒云拂步生,巑岏青嶂壓孤城。
東連華岳三峰小,北擁蕭關(guān)大漠平。
山外煙霞閑隱見,世間塵土自虛盈。
勞人至此深惆悵,樵唱悠悠何處聲。
經(jīng)火山
唐代:岑參
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
赤焰燒虜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陰陽炭,何獨(dú)燒此中?
我來嚴(yán)冬時(shí),山下多炎風(fēng)。
人馬盡汗流,孰知造化工!
山中
宋代:秘演
結(jié)茅臨水石,淡寂益閑吟。
久雨寒蟬少,空山落葉深。
危樓乘月上,遠(yuǎn)寺聽鐘尋。
昨得江僧信,期來此息心。
描寫山的古詩
古代文人雅客為我們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描寫山的古詩,讀來耐人尋味。下面是關(guān)于一首描寫山的古詩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1、《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cè)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yuǎn)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xiàn)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rèn)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yàn)槲胰松硖幵趶]山之中。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3、《江上望皖公山》
唐·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口絕稱人意。
獨(dú)游滄江上。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譯文
奇特的山峰,奇特的云,相映成趣,滿山的秀木郁郁蔥蔥,秀色無邊。
清爽無云的皖公山,巉峻陡峭的山嶺,特別中我心意!
獨(dú)自一人在滄江上游玩,整天都提不起興趣。
但是由于鐘愛此山,如何才有求取仙法的途徑?
皖公山,我已經(jīng)對你傾心,但是,還不是流我在這里的時(shí)候。我們簽個(gè)約定:
等我丹藥煉成,我將在此地歸隱,陪你,永遠(yuǎn)陪你!
4、《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自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5、《曉行望云山》
宋·楊萬里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dòng)是真山。
6、《題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瓊臺,圣祖琳宮鎮(zhèn)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
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斗開。
時(shí)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rèn)巢來。
7、《游鐘山》
宋·王安石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
8、《詠江郎山》
宋·辛棄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無依傍,撐持天地與人看。
有哪些是描寫山的古詩
地理學(xué)上,山是地殼上升地區(qū)經(jīng)受河流切割而成的。自上而下分為山頂、山坡、山麓三部分。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描寫山的古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2.人間萬事,毫發(fā)常重泰山輕。——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3.歸裝漸理君知否?笑指廬山古澗藤。——陸游《自詠示客》
4.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謝靈運(yùn)《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5.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6.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望廬山瀑布》
7.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8.泰山不要欺毫末,顏?zhàn)訜o心羨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9.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李白《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10.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
11.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12.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
13.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fēng)九疊云錦張。——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14.笑別廬山遠(yuǎn),何煩過虎溪。——李白《別東林寺僧》
15.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杜甫《望岳》
16.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
17.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18.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銀臺。——李白《游泰山六首》
19.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徐凝《廬山瀑布》
【拓展知識】
山的常用詞組
“山系”,指沿一定方向延伸,在成因上相聯(lián)系,有規(guī)律分布的若干相鄰山脈的總稱。
“山脈”,指沿一定方向的若干相鄰山嶺并有規(guī)律分布的山體總稱。由于外觀很像血脈,因而得名為“山脈”。
“山結(jié)”,指多條山脈的交匯地,如中國的帕米爾地區(qū)的“山結(jié)”,就是由昆侖山天山喀喇昆侖山和興都庫什山交匯而成。從太空上往下看,一條山脈就像一條“飄帶”,由這樣的“飄帶”結(jié)成的“扣”,就叫山結(jié)。
“山原”,構(gòu)造復(fù)雜,海拔高度較大的遼闊高地,常為心脈、心系、高原和盆地交錯(cuò)的綜合體,例如:中國的青藏高原為世界最大的山原。
“山麓”,山坡與周圍平地相接的部分。
“山嘴”,山區(qū)曲折的V形谷地向河流凸出并同山嶺相連的坡帶稱為“山嘴”。山嘴分為“交錯(cuò)山嘴”、“曲流山嘴”和“削平山嘴”。
“山峰”,一般指尖狀山頂并有一定高度,多為巖石構(gòu)成。也有斷層,褶皺或鏟狀、垂直節(jié)理控制的結(jié)果,也有的'是火山錐。
“山口”,又稱埡口,指高大山嶺或山脊的鞍狀坳口,常由侵蝕造成。
“山谷”,指山地中較大的條形低凹部分,主要是構(gòu)造作用、流水或冰川侵蝕的結(jié)果,經(jīng)常被用做通過高山的道路,按結(jié)構(gòu)可分為:斷層谷、向斜谷、背斜谷等。
“山腳”,指山的主體邊緣,也是山體海拔最低處,是山與其它陸地或者水域進(jìn)行相互過渡的位置和空間。
“山脊”指比周圍高的山地,也稱“分水嶺”。
以下詞組源自《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wù)印書館
“山口”:指連綿的山嶺中間較低處,多為通道經(jīng)過的地方。
“山水”:名 ① 山上流下來的水。
② 山和水,泛指有山有水的風(fēng)景:桂林~甲天下。
③ 指山水畫:潑墨~。
“山腰”:指山腳和山頂之間大約一半的地方。也叫半山腰。
關(guān)于描寫山的詩句有什么
1. 關(guān)于山的詩句有什么
關(guān)于山的詩句有什么 1.寫山的詩句有哪些
1.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2.一水護(hù)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胡陰先生壁》 3.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陸游《游山西村》 4.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東漢·曹操《觀滄海》 5.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6.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7.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岳》 8.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宋·范仲淹《漁家傲》 9.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唐·李白《行路難》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眺》 1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1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東漢·曹操《短歌行》 13.蟬鳴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4.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5.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宋·王觀《卜算子》 16.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17.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宋·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18.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元·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19.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 20.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唐·李商隱《無題》 21.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22.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唐·劉禹錫《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zèng)》 23.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晉·陶淵明《飲酒》 25.旦辭爺娘去,暮至黑山頭。北朝民歌《木蘭詩》 26.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北朝民歌《木蘭詩》 27.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shí)雪滿天山路。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8.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 29.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荊門送別》 借來的。
2.含有山的詩句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guān)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dú)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3.【形容山美的詩句一定要全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木蘭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山行--- 唐朝杜牧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古風(fēng)----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李白;古風(fēng))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陸游《后赤壁賦》 夕陽山外山,春水渡邊渡.(一個(gè)對聯(lián))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百川沸騰,山冢碎甭.高谷為岸,深谷為陵.(《詩經(jīng)》)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王維 《漢江臨泛》) 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宋·郭熙: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唐·司空圖: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蘇軾: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唐·王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韓愈: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李白: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jié),吾將此地巢云松.唐·張錫:山之妙在峰回路轉(zhuǎn),水之妙在風(fēng)起波生.唐·李白: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元·張養(yǎng)浩: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4.兩句描寫山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山的詩句,如:
廬山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望廬山瀑布》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
泰山
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人間萬事,毫發(fā)常重泰山輕。——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杜甫《望岳》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
黃山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徐霞客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王維《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
滄海幾回明月夜,黃山終負(fù)薜蘿期。——王恭《挽黃山周正卿》
千重?zé)煒湎s聲翠,薄暮晴嵐鳥語霞。——老舍《詠黃山》
希望能幫助到你
5.有關(guān)山的詩句古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一水護(hù)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胡陰先生壁》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陸游《游山西村》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dú)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李白《獨(dú)坐敬亭山》。
6.關(guān)于山的詩詞有哪些
1.《離思五首·其四》唐代:元稹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2.《上邪》兩漢:佚名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3.《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唐代: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dāng)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4.《題西林壁》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7.描寫“山”的古詩有什么
名 山 詩 鑒 賞 平都山 陸游 名山近江步,蠟屐得修行。
奔鹿沖人過,藏丹徹夜明。 唐碑多斷蝕,梁殿半欹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榮。 行逢負(fù)籠客,臥聽送船聲。
平都觀 范成大 神仙得者王方平, 誰其繼之陰長生。 飄然空飛五云屏, 上賓寥陽留玉京。
石爐丹氣常夜鳴, 龍光萬柏森年齡。 峽山逼側(cè)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銘。
云有北陰神帝庭, 太陰黑簿囚鬼靈。 自從仙都起巖扃, 高霞流電飛伏精。
暉景下墮爍九冰, 塞絕苦道升無形, 至今臺殿棲岑屏, 隋污唐堊留丹青。 上仙怪寄溪如清, 瑤池仙杖紛娉婷。
瑯敖赴節(jié)鏘欲鳴, 我來秋暑如炊蒸。 汗流吁氣衣枯藤, 摩挲眾跡不暇評。
聊記梗概知吾曾。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吳郡(今江蘇蘇州市)人,南宋著名詩人。
他受禪學(xué)影響頗深, 故部分詩流露出虛無寂滅的思想。范成大二十九歲中進(jìn)士,任過秘書省正字,吏部員外郎等職。
南宋年間 (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路安撫使時(shí),來豐都視察,登游平都觀,留題下詩。 (注釋)(1)平都觀:即今“天子殿”。
(2)吏部員外郎:吏部,隋唐以后,中樞(中央)設(shè)六部,吏 部是其中之一。其職能是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升降、調(diào)動(dòng)、考核等事務(wù)。
員外郎,部內(nèi)分司,司的長官 為郎中,郎中以下有員外郎,是郎中的付職。吏部員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
(3)屏,古代貴族婦女 所乘有帷幕的車。(4)旋,水流回旋。
(5)扃,音卷,門。上閂,關(guān)門。
(6)瑯敖,古樂器名。(7) 玉京:道教稱天帝所居之處,也指帝都。
(8)寥陽,指寥陽殿,今稱奈河橋。(9)成都路安撫使,南宋 時(shí),將全國設(shè)十六路,四川當(dāng)時(shí)叫成都路。
安撫使,宋代一官名。 題平都山 蘇軾 足躡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覺到云間。
抬眸四顧乾坤闊,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歲月閑。
午夢任隨鳩喚覺, 早朝又聽鹿催班。 (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學(xué)家。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 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dú)具風(fēng)格。
少數(shù)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zé)統(tǒng)治者的奢侈驕縱。但也有些作品表現(xiàn) 出保守的政治觀點(diǎn)和消極情緒。
宋仁宗嘉佑年間,蘇軾考取進(jìn)士,做過翰林學(xué)士。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 ,蘇軾自成都去汴京(今開封),途經(jīng)豐都,寫下“平都山”等詩。
(注釋) (1)平都山:據(jù)《豐都縣志》載:“治東北一里。石徑縈紆,林木幽秀,梵宇層出。
舊志謂平 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漢仙人陰長生、王方平煉形于此。
傳麻姑過之有留題絕句。”后人依據(jù)蘇軾“平 都天下古名山”這句詩,漸改平都山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
(2)躡:踩、踏的意思。(3)眸:音 木,泛指眼睛。
(4)乾坤:《周易》中的兩個(gè)卦名,指陰陽兩種對立勢力。此引申為天地的代稱。
平都山 蘇軾 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蒼蒼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紛紛, 古今換易如秋草。
空山樓觀何崢嶸, 真人王遠(yuǎn)陰長生。 飛符御氣朝百靈, 悟道不復(fù)誦黃庭。
龍車虎駕來下迎, 去如旋風(fēng)搏紫清。 真人厭世不回顧, 世間生死如朝暮。
學(xué)仙度世豈無人, 餐霞絕粒常辛苦。 安得獨(dú)從逍遙君, 冷然乘風(fēng)駕浮云。
超世無有我獨(dú)存。 (注釋) (1)崢嶸:高峻貌。
(2)黃庭:指《黃庭經(jīng)》,道教經(jīng)名。內(nèi)容是七言歌決,講說道 家養(yǎng)生修煉的道理。
(3)度世:舊謂脫離現(xiàn)世。(4)逍遙:優(yōu)游自得貌。
仙都山鹿 蘇軾 日月何促促, 塵世苦拘束。 仙子去無蹤, 故山遺白鹿。
仙人已去鹿無家, 孤棲悵望層城霞。 至今聞?dòng)杏味纯停?夜來江市叫平沙。
長松千樹風(fēng)蕭瑟, 仙宮去人無咫尺。 夜鳴白鹿安在哉, 滿山秋草無形跡。
(注釋)(1)悵望:悵然懷想。(2)蕭瑟:樹木被風(fēng)吹指所發(fā)的聲音。
(3)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平都山留題 呂洞賓 盂蘭清曉過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兩口單行人不識, 王陰空使馬蹄虛。 一鳴白鳥出青城, 再謁王陰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島好, 抬眸已過洞庭春。 (作者簡介) 呂洞賓,又名呂純陽(793-?),相傳為唐京兆人。
唐朝會(huì)昌中,兩舉進(jìn)士不弟, 浪游江湖,遇鐘離權(quán)授以丹訣,時(shí)年六十四歲。曾隱居終南山等地修道,后游歷各地,自稱回道人, 俗傳為八仙之一。
還說他曾在江淮斬蛟、岳陽弄鶴、客店醉酒等。 (注釋) (1)盂蘭:指盂蘭盆會(huì),佛教儀式。
每逢夏歷七月十五日,佛教徒為追薦祖先所舉行。 盂蘭盆是梵文的譯音,意譯為“救倒懸”。
(2)三島:《漢書.郊禮志上》:“自威、宣、燕、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萊、方丈、瀛洲,此三種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后用三島來泛指想象中的 仙境。
題仙都觀 杜光庭 往歲真人朝玉皇, 四真三代住繁陽。 初開九鼎丹華熟, 繼躡五云天路長。
煙鎖翠嵐迷舊隱, 池凝寒鏡貯秋光, 時(shí)來白鹿巖前后, 應(yīng)許潛通不死鄉(xiāng)。 (作者簡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詩人,處州縉云(今浙江人)人,咸通中舉進(jìn)士不 弟,入天臺山修道,仕唐為內(nèi)供奉。
避亂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至議大夫,賜呈“傳真天師”。晚 年隱居青城山,號東瀛子,能詩善文。
(注釋) (1)仙都觀:即現(xiàn)在的“天子殿”。觀宇建宇唐代,唐代名“仙都觀”,宋代名“景德 觀”,也稱“白鶴觀”、“耀靈殿”。
(2)四真:佛教基本教義之一,指釋迦牟。
8.描寫山的詩句
描寫山的詩句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過故人莊》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木蘭詩》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fā)白帝城》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描寫水的詩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望北山而流涕兮,臨流水而太息水之如天,本色是矣。水色至黑,天之幽冥。
水之根,源于天,昔蒼穹洞開,雨四十九日。水之象,天為本,水天一色,霞騖齊飛。
水之性,天之化,春夏秋冬,雨雹霧雪。水清靈,天空明,水如天否?水至清則無魚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靜水流深兩首回文詩潮隨暗浪雪山傾,遠(yuǎn)浦漁舟釣月明。
橋?qū)λ麻T松徑小,檻當(dāng)泉眼石波清。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睛。
遙望四邊云接水,碧峰千點(diǎn)數(shù)鴻輕。輕鴻數(shù)點(diǎn)千峰碧,水接云邊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清波石眼泉當(dāng)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yuǎn),傾山雪浪暗隨潮.古風(fēng)一首:黃昏六點(diǎn)星,飛墮天南方。蕩蕩無邊秋,水色涵天光。
紫壺如朱槿,鮮妍敵露霜。紫瓊?cè)畿饺兀L(fēng)韻何清涼。
紫煙如芝蘭,澗谷含幽芳。紫云如木犀,內(nèi)秘天家香。
鶴林如甘菊,端可壽而臧。滿泛九霞觴,與客秋興長。
紫清如芰荷,堪制仙人裳。愿言六人者,駕月寶帝旁。
先拜紫皇前,次謁王母房。人間塵埃子,白日空茫茫。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碧水香以凈,松聲吹露華。眾仙鸞鶴散,寂寂五云家。
小橋劃水剪荷花,兩岸西風(fēng)暈晚霞.滿地落花風(fēng)打掃,一溪流水雨纏綿.淡如水雨落花輕,薄似冰羽翼輕靈.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fēng)起,蕭蕭楓樹林.春風(fēng)不動(dòng)非無力,江水無波亦有情以下答案多為詞: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人月圓·錢塘江潮 錢塘江浪雄獅舞,萬馬躍奔嘶。 迸空裂岸,經(jīng)年怒氣,狂泄無遺。
瘋濤廝殺,驚心蕩魄,撲斗飛馳。 潮頭抖擻,云天百里,拍岸沖堤。
《江南好》天共水,水遠(yuǎn)與天連。天凈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兩相兼。
人與景,人景古難全。景若佳時(shí)心自快,心還樂處景應(yīng)妍。
休與俗人言。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shí)忘卻營營。夜闌風(fēng)靜轂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鸝。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shí)休,此恨何時(shí)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fù)相思意。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yuǎn),望故鄉(xiāng)渺遠(yuǎn),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明月如霜,好風(fēng)如水,清景無限.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
長隨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羅衣,白云堪臥君早歸。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淚。誰教風(fēng)鑒在塵埃?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
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江頭潮已平。
愁滿眼,水連天。香箋小字倩誰傳?梅黃楚岸垂垂雨,草碧吳江淡淡煙。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我在長江頭/你在長江尾/摺一只白色的小紙船/投給長江水/我投船時(shí)發(fā)正黑/你拾船時(shí)頭已白/人恨船來晚/發(fā)恨水流快/你拾船時(shí)頭已白(余光中《紙船》)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
碧山對晚扁舟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xiāng)去國人。
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詩日日待春風(fēng),及至桃花開后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梳洗罷,獨(dú)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蕷洲.江頭風(fēng)怒,朝來波浪翻屋.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云山千疊江頭未是風(fēng)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何處望神州?滿眼風(fēng)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借錢塘潮水,為君洗盡,岳將軍淚。月光如水水如天曾。
9.描寫山很高的詩句有哪些
1. 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代杜甫《望岳》
釋義: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2.人間萬事,毫發(fā)常重泰山輕。——南宋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釋義:但是,現(xiàn)今是人間萬事都是本末倒置,毫發(fā)常常是重的,而泰山卻倒很輕。
3.泰山不要欺毫末,顏?zhàn)訜o心羨老彭。——唐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釋義:泰山不能損壞毫發(fā),顏淵無意羨慕老聃和彭祖。
4.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唐代杜甫《望岳》
釋義: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5.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唐代杜甫《望岳》
釋義: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6.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唐代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釋義:泰山頂上夏云嵯峨,山上有山,好像是東海白浪連天涌。
7.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銀臺。——唐代李白《游泰山六首》
釋義:絕頂望東海蓬萊三島,想象到了金銀臺。
8.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唐代徐凝《廬山瀑布》
釋義:把瀑布比成白練,鑲在青青的山色中間
9.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fēng)九疊云錦張。——唐代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釋義: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旁,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鋪張。
10.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南北朝謝靈運(yùn)《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釋義:白天黑夜遮蓋日月,廬山由于襟江帶湖,地勢高峻,即使在夏天,也非常清涼。
10.贊美山的詩句有哪些
1、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杜甫《望岳》
2、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3、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4、月出驚山鳥,時(shí)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5、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guān)山月》
7、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fēng)。——李白《夏日山中》
8、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9、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dú)坐敬亭山》
10、一重山,兩重山。山遠(yuǎn)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李煜《長相思·一重山》
11、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王維《終南山》
12、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寇準(zhǔn)《詠華山》
13、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14、南岳配朱鳥,秩禮自百王。——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15、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杜甫《望岳三首·其二》
16、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蕭綱《蜀道難·其二》
17、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三首》
18、青山霽后云猶在,畫出東南四五峰。——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19、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zhuǎn)迷。——韓翃《宿石邑山中》
20、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李白《登太白峰》
1、山水詩簡介:山水詩,是指描寫山水風(fēng)景的詩。雖然詩中不一定純寫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輔助內(nèi)容,但是呈現(xiàn)耳目所及的山水狀貌聲色之美,則必須為詩人創(chuàng)作的主要目的。由謝靈運(yùn)開創(chuàng),脫胎于玄言詩。
2、山水詩定義:是指描寫山水風(fēng)景的詩。在一首山水詩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時(shí)出現(xiàn),有的只寫山景,有的卻以水景為主。但不論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經(jīng)過詩人知性介入或情緒干擾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須保持耳目所及之本來面目。當(dāng)然,詩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經(jīng)過人工點(diǎn)綴的著名風(fēng)景區(qū),以及城市近郊、宮苑或莊園的山水亦可入詩。
3、著名的山水詩人:謝靈運(yùn)、王維、孟浩然、謝朓、王維、劉長卿、韋應(yīng)物、劉禹錫、柳宗元、裴迪、常建、儲光羲、李白、杜牧、陶淵明、王之渙等。
描寫山的詩句
在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詩句了吧,詩句具有語言節(jié)奏鮮明的特點(diǎn)。那么什么樣的詩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于描寫山的詩句(精選160句),歡迎大家分享。
描寫山的詩句1
1、遠(yuǎn)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王維《畫》
2、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送別》
3、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杜甫《望岳》
4、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5、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6、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7、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8、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9、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野望》
10、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左思《詠史》
11、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
12、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guān)山月》
13、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王維《辛夷塢》
14、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15、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李白《送友人》
16、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17、月出驚山鳥,時(shí)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18、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卓文君《白頭吟》
19、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20、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杜甫《絕句二首》
21、斜陽外,寒鴉萬點(diǎn),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
22、東風(fēng)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李白《落日憶山中》
23、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jiǎng)⒂礤a《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
24、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陶宏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25、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李賀《夢天》
26、春愁難遣強(qiáng)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丘逢甲《春愁·春愁難遣強(qiáng)看山》
27、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曾鞏《城南·雨過橫塘水滿堤》
28、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李商隱《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
29、鄉(xiāng)書何處達(dá)?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30、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3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fēng)。——?jiǎng)E《贈(zèng)從弟》
32、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33、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34、山遠(yuǎn)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李煜《長相思·一重山》
35、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shí)。——李商隱《夜雨寄北》
36、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jiǎng)⒂礤a《西塞山懷古》
37、梅子黃時(shí)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曾幾《三衢道中》
38、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王灣《次北故山下》)
39、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李白《清平調(diào)·其二》
40、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維《終南別業(yè)》
41、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于謙《石灰吟》
42、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43、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4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45、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46、力拔山兮氣蓋世。——項(xiàng)羽《垓下歌》
47、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李賀《李憑箜篌引》
48、江山如畫,一時(shí)多少豪杰。——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49、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50、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51、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jiǎng)⒂礤a《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zèng)》
52、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王維《山中》
53、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東來》
54、七八個(gè)星天外,兩三點(diǎn)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55、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shí)眠。——周邦彥《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56、澤國江山入戰(zhàn)圖,生民何計(jì)樂樵蘇。——曹松《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57、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毛澤東《沁園春·雪》
58、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xiàng)元來不讀書。——章碣《焚書坑》
59、春風(fēng)爾來為阿誰,蝴蝶忽然滿芳草。——李白《山人勸酒》
60、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陸游《書憤五首·其一》
描寫山的`詩句2
1、手摩紅日登三觀,袖佛黃埃看九州。——王奕《和元遺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張真人》
2、岱宗何崔嵬,群山無與比。——賈魯《登泰山》
3、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蘇軾《念奴嬌·中秋》
4、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dú)坐敬亭山》
5、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guān)山月}
6、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7、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間。——張志純《泰山喜雨》
8、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望廬山瀑布》
9、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10、笑別廬山遠(yuǎn),何煩過虎溪。——李白《別東林寺僧》
11、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畫聲斷譙門。——秦觀《滿庭——蟹芳》
12、秋色無遠(yuǎn)近,出門盡寒山。——李白《贈(zèng)廬司戶》
13、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閭第一家。——徐世隆《送天倪子還泰山》
14、正氣蒼茫在,敢為山水觀?——張岱《泰山》
15、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6、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jiǎng)⒂礤a《秋詞二首》
1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8、對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亂峰相倚。——黃庭堅(jiān)《醉蓬萊》
19、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李白《游泰山》
20、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黃庭堅(jiān)《念奴嬌》
21、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謝靈運(yùn)《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22、落時(shí)西風(fēng)時(shí)候,人共青山都瘦。——辛棄疾《昭君怨》
23、縈回綠水遶春山,蝶舞鶯啼白晝閑。——康淵《贈(zèng)靈巖西堂堅(jiān)公禪師》
24、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fēng)九疊云錦張。——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25、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26、蕭蕭遠(yuǎn)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寇準(zhǔn)《書河上亭壁》
27、風(fēng)云一舉到天關(guān),快意平生有此觀。——張養(yǎng)浩《登岳》
28、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王維《輞川閑居贈(zèng)裴秀才迪》
29、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30、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李白《從軍行》
31、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32、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李白《游泰山》
33、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銀臺。——李白《游泰山》
34、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3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36、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37、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陸機(jī)《泰山吟》
38、泰山不要欺毫末,顏?zhàn)訜o心羨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39、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40、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徐凝《廬山瀑布》
41、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
42、層層石磴出林杪,縈回百折青云梯。——李簡《登岳》
43、扶搖九萬里,未可誣齊諧。——賈魯《登泰山》
44、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謝道韞《泰山吟》
45、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
46、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李白《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47、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48、深秋訪農(nóng)事,東馳岱宗途。——張士明《呈靈巖方丈》
49、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50、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51、泰宗秀維岳,崔崒刺云天。——謝靈運(yùn)《泰山吟》
52、陽明無洞壑,深厚去峰巒。——張岱《泰山》
5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54、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銀臺。——李白《游泰山六首》
55、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56、林巒類拱抱,澗壑如交趨。——張士明《呈靈巖方丈》
57、三峰突兀與天齊,天門未到勞攀躋。——李簡《登岳》
58、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
59、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
60、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6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王維《漢江臨泛》
62、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63、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64、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65、石徑俯云壑,竹林開幽境。——王旭《游竹林寺》
66、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杜甫《望岳》
67、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8、松風(fēng)振巖谷,石泉溜皰廚。——張士明《呈靈巖方丈》
69、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開。——李白《游泰山》
70、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描寫山的詩句3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錢塘湖春行》
2、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其五》
3、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夜雨寄北》
4、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渡荊門送別》
5、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山行》
6、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古風(fēng)·其十九》
7、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題西林壁》
8、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送桂州嚴(yán)大夫》
9、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登廬山五》
10、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早秋單父》
描寫山的詩句4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guān)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dú)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9.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描寫山的詩句5
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題破山寺后禪院》
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短歌行》
3、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
4、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5、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卜算子》
6、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過松源晨》
7、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山坡羊》
8、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無題》
9、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登飛來峰》
10、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酬樂天揚(yáng)州》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和對其真實(shí)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shí)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