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三峽的詩句有哪些的簡單介紹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白三峽的詩句有哪些,以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白寫關于三峽的詩句
1.李白寫關于三峽的詩
早發白帝城
作者:【李白】 年代:【唐】 體裁:【七絕】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2、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縣。
3、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
【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評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
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
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
雨而泣鬼神矣!”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勛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故詩題一作“下江陵”。此詩抒寫了當時喜悅暢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不寫白帝城之極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聲)目(萬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彩云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暫作懸殊對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處卻在那個“還”字上—“還”,歸來也。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儼如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們不妨可以聯想乘了飛快的汽車于盛夏的長晝行駛在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驗。夫蟬非一,樹非一,鳴聲亦非一,而因車行人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是何等暢快而又 興奮啊!清人桂馥讀詩至此,不禁贊嘆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重履康莊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這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后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悅。快船快意,使人神遠。后人贊此篇謂:“驚風雨而泣鬼神矣”(楊慎《升庵詩話》)。千百年來一直為人視若珍品。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作韻腳,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
2.【李白寫過哪首有關三峽的詩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好象還有一首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倫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這首詩是作者于開元十三年出蜀途中所作.詩中連用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全詩意境晴朗秀美,風致自然天成,為李白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李白:輕舟過峽江“詩仙”李白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他在三峽寫的詩雖不多,但首首皆為精品,句句膾炙人口,有的甚至成為傳誦至今之千古絕唱.“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詩中所表現出的寫景與融情,浪漫與夸張,飄逸與豪放,皆達到至高境界,至今無人超越.李白過三峽的時候這首詩是李白留給三峽的壓軸之作,但李白這次過三峽的時候,不是桂冠詩人,而是枷鎖罪犯.這位年屆花甲、名聞天下的老詩人正遭受了平生第二次、也是最致命的一次政治打擊,坐牢流放.縱然是遇赦釋放,但他背上的罪名已無法洗清,他命運的悲劇也是被注定了的.這同他年青時第一次過三峽的情況完全不同.那是三十三年前,李白只有二十五歲,滿懷"輔弼天下"的雄心壯志,"仗劍去國",一路放歌經過三峽.他曾登上巫山,仰天長嘯,徘徊陽臺,攜卷吟哦.當源自故鄉的江水把這游子之舟送到荊門的時候,李白放眼望去,但見"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他以為自己進入了可以大展才華的天地,一度陶醉在"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的美妙幻景之中.。
3.李白寫的有關三峽的美景的詩句
早發白帝城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上三峽》
作者:【李白】 年代:【唐】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及三暮,不覺鬢成絲。
江上寄巴東故人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漢水波浪遠,巫山云雨飛。
東風吹客夢,西落此中時。
覺后思白帝,佳人與我違。
瞿塘饒賈客,音信莫令稀。
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 年代:【唐】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4.李白寫長江三峽的詩
李白寫長江三峽的詩如下。
1、《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江上寄巴東故人》
漢水波浪遠,巫山云雨飛。
東風吹客夢,西落此中時。
覺后思白帝,佳人與我違。
瞿塘饒賈客,音信莫令稀。
3、《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5.李白關于三峽的詩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另外還有
上三峽
【唐】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唐】李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唐】李白
昔游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疑是天邊十二峰,
飛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蕭瑟如有聲,陽臺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燦如綺。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溪花笑日何年發,
江客聽猿幾歲聞。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云。
6.李白寫過的與三峽有關的詩
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白帝城是瞿塘峽的起點,所以李白那首著名的詩復呼之欲出: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另外還有上三峽 【唐】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唐】李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唐】李白 昔游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疑是天邊十二峰, 飛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蕭瑟如有聲,陽臺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燦如綺。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溪花笑日何年發, 江客聽猿幾歲聞。
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云。
7.李白描寫山峽的詩句是什么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以過萬重山。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冬日歸舊山》 未洗染塵纓,歸來芳草平。
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地冷葉先盡,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樹倒江橫。 白犬離村吠,蒼苔壁上生。
穿廚孤雉過,臨屋舊猿鳴。 木落禽巢在,籬疏獸路成。
拂床蒼鼠走,倒篋素魚驚。 洗硯修良策,敲松擬素貞。
此時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 云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 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 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 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 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 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 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 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 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 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 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 怳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 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 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秋下荊門》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
李白《天臺曉望》 天如鄰四明,華頂高白越。 云垂大鵬翻,波動飛鰲沒。
8.李白寫過哪首有關三峽的詩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白帝城》
好象還有一首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倫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洲
解:這首詩是作者于開元十三年出蜀途中所作.詩中連用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全詩意境晴朗秀美,風致自然天成,為李白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李白:輕舟過峽江
“詩仙”李白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他在三峽寫的詩雖不多,但首首皆為精品,句句膾炙人口,有的甚至成為傳誦至今之千古絕唱。“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詩中所表現出的寫景與融情,浪漫與夸張,飄逸與豪放,皆達到至高境界,至今無人超越。
李白過三峽的時候
這首詩是李白留給三峽的壓軸之作,但李白這次過三峽的時候,不是桂冠詩人,而是枷鎖罪犯。這位年屆花甲、名聞天下的老詩人正遭受了平生第二次、也是最致命的一次政治打擊,坐牢流放。縱然是遇赦釋放,但他背上的罪名已無法洗清,他命運的悲劇也是被注定了的。
這同他年青時第一次過三峽的情況完全不同。那是三十三年前,李白只有二十五歲,滿懷"輔弼天下"的雄心壯志,"仗劍去國",一路放歌經過三峽。他曾登上巫山,仰天長嘯,徘徊陽臺,攜卷吟哦。當源自故鄉的江水把這游子之舟送到荊門的時候,李白放眼望去,但見"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他以為自己進入了可以大展才華的天地,一度陶醉在"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的美妙幻景之中。
李白關于“三峽”的詩有哪些?
1、《上三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2、《峨眉山月歌》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3、《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4、《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5、《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
我似浮云殢吳越,君逢圣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6、《登錦城散花樓》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
飛梯綠云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7、《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昔游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邊十二峰,飛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蕭瑟如有聲,陽臺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綺。
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
溪花笑日何年發,江客聽猿幾歲聞。
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云。
8、《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
安石泛溟渤,獨嘯長風還。逸韻動海上,高情出人間。?
靈異可并跡,澹然與世閑。我來五松下,置酒窮躋攀。?
征古絕遺老,因名五松山。五松何清幽,勝境美沃州。?
蕭颯鳴洞壑,終年風雨秋。響入百泉去,聽如三峽流。?
剪竹掃天花,且從傲吏游。龍堂若可憩,吾欲歸精修。
9、《送趙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廓落青云心,交結黃金盡。富貴翻相忘,令人忽自哂。?
蹭蹬鬢毛斑,盛時難再還。巨源咄石生,何事馬蹄間。?
綠蘿長不厭,卻欲還東山。君為魯曾子,拜揖高堂里。?
叔繼趙平原,偏承明主恩。風霜推獨坐,旌節鎮雄藩。?
虎士秉金鉞,蛾眉開玉樽。才高幕下去,義重林中言。?
水宿五溪月,霜啼三峽猿。東風春草綠,江上候歸軒。
10、《萬憤詞投魏郎中》
海水渤潏,人罹鯨鯢。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于燕齊。?
何六龍之浩蕩,遷白日于秦西。九土星分,嗷嗷棲棲。?
南冠君子,呼天而啼。戀高堂而掩泣,淚血地而成泥。?
獄戶春而不草,獨幽怨而沉迷。兄九江兮弟三峽,?
悲羽化之難齊。穆陵關北愁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
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復相提攜。樹榛拔桂,?
囚鸞寵雞。舜昔授禹,伯成耕犁。德自此衰,吾將安棲。?
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臨危而相擠。子胥鴟夷,?
彭越醢醯。自古豪烈,胡為此繄。蒼蒼之天,高乎視低。?
如其聽卑,脫我牢狴。儻辨美玉,君收白珪。
李白哪首詩是寫三峽的?
李白寫三峽的詩是早發白帝城,全詩如下:
早發白帝城
【李白】 【唐】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全詩
早發白帝城
作者:【李白】 年代:【唐】 體裁:【七絕】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注解】:
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縣。
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
3.【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4.評析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后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悅。快船快意,使人神遠。后人贊此篇謂:“驚風雨而泣鬼神矣”(楊慎《升庵詩話》)。千百年來一直為人視若珍品。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作韻腳,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
李白三峽的詩
李白三峽的詩
夜發清溪向三峽《峨眉山月歌》
彈為三峽流泉音《答杜秀才五松見贈》
聽如三峽流《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銅井西五里》
霜啼三峽猿《送趙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兄九江兮弟三峽《萬憤詞投魏郎中》
我在巴東三峽時《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暮雨向三峽《登錦城散花樓》
昔游三峽見巫山《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李白長江三峽詩句是什么?
李白長江三峽詩句是:
《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白話譯文:早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行程。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山峰。
見解: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創作的一首詩,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此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
首句寫白帝城之高;次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全詩把詩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運用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