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莫言秋風是哪個詩的開頭(莫言心上秋什么意思)

少年別多情2022-11-17 10:35歷史61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莫言秋風是哪個詩的開頭,以及莫言心上秋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秋風引譯文及注釋

秋風引譯文:秋風是從哪里吹來?蕭蕭落葉聲中送來了一群群大雁。早晨秋風撩動庭中的樹木,獨自漂泊他鄉的人最先聽到了秋聲。

注釋:

引:一種文學或樂曲體裁之一,有序奏之意,即引子,開頭。

至:到。

蕭蕭: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雁群:大雁的群體。朝:凌晨。

庭樹:庭園的樹木。

孤客:單身旅居外地的人。這里指詩人自己。

聞:聽到。

詩以“秋風”為題;首句“何處秋風至”,就題發問,搖曳生姿,而通過這一起勢突兀、下筆飄忽的問句,也顯示了秋風的不知其來、忽然而至的特征。進一步推尋思索還暗含怨秋的意思,與李白《春思》詩“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句有異曲同工之處。

秋風之來,既無影無跡,又無所不在,它從何處來、來到何處,本是無可究詰的。這里雖以問語出之,而詩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來就宕開詩筆。

描寫秋風的詩句

描寫秋風的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2、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曹操《觀滄?!?/p>

3、去歲辭巢別近鄰,今來空訝草堂新?;ㄩ_對語應相問,不是村中舊主人。韋莊《燕來》

4、我屋汝嫌低不住,雕梁畫閣也知寬。大須穩擇安巢處,莫道巢成卻不安。杜荀鶴《春來燕》

5、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6、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魏曹操《觀滄?!?/p>

7、天女伺辰至,玄衣澹碧空。差池沐時雨,頡頏舞春風。相賀雕闌側,雙飛翠幕中。勿驚留爪去,猶冀識吳宮。李嶠《燕》

8、小桃謝后,雙雙燕,飛來幾家庭戶。輕煙曉暝,湘水暮云遙度,簾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紅樓深處。吳文英《雙雙燕》

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10、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劉徹《秋風辭》

11、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魏曹丕《燕歌行》

12、秋叢饒舍似陶家,遍饒籬邊日漸斜。元稹《菊花》

13、燕歸巢后即離群,吟倚東風恨日曛。一別一年方見我,游來游去不禁君。羅鄴《惜春》

14、變石身猶重,銜泥力尚微。從來赴甲第,兩起一雙飛。張鷟《詠燕》

15、秋日凄凄,百卉具腓秋天風凄凄,百花都凋蔽。《詩經小雅四月》

16、旅食驚雙燕,銜泥入此堂。應同避燥濕,且復過炎涼。杜甫《雙燕》

17、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18、小樓歸燕又黃昏。寂寞鎖高門。輕風細雨,惜花天氣,相次過春分。杜安世《少年游》

19、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暫來。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張九齡《詠燕》

20、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21、拂水競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風去每遠,帶雨歸偏駛?;矢θ健顿x得檐燕》

22、常傍畫檐飛,忽委空梁去。忘卻王家與謝家,別有銜泥處。劉克莊《卜算子(燕)》

23、豪家五色泥香,銜得營巢太忙。喧覺佳人晝夢,雙雙猶在雕梁。李中《燕》

24、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25、掠水身猶重,偎風力尚微。瓦苔難定立,檐雨忽喧歸。未識重溟遠,先愁一葉飛。銜泥在他日,兩兩占春暉。吳融《燕雛》

26、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一落已成塵。自從一閉風光后,幾度飛來不見人。李益《隋宮燕》

27、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

28、雨燕翻新幕,風鵑繞舊枝。畫堂春盡日遲遲。又是一番平綠、漲西池。程垓《南歌子》

29、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30、燕來巢我檐,我屋非高大。所貴兒童善,保爾無殃禍。莫巢孀婦家,孀婦怨孤坐。妒爾長雙飛,打爾危巢破。胡玢《巢燕》

31、春色遍芳菲,閑檐雙燕歸。還同舊侶至,來繞故巢飛。武元衡《歸燕》

32、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33、從撲香塵拂面飛,憐渠只為解相依。經冬好近深爐暖,何必千巖萬水歸。司空圖《秋燕》

34、銜泥燕,聲嘍嘍,尾涎涎。秋去何所歸,春來復相見。韋應物《燕銜泥》

35、才離海島宿江濱,應夢笙歌作近鄰。減省雕梁并頭語,畫堂中有未歸人。成彥雄《新燕》

3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37、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8、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39、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蘇軾《贈劉景文》

40、畫檐春燕須同宿,蘭浦雙鴛肯獨飛。長恨桃源諸女伴,等閑花里送郎歸。步非煙《寄懷》

41、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42、漢宮一百四十五,多下珠簾閉瑣窗。何處營巢夏將半,茅檐煙里語雙雙。杜牧《村舍燕》

43、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劉徹《秋風辭》

44、從待銜泥濺客衣,百禽靈性比他稀。何嫌何恨秋須去,無約無期春自歸。徐夤《燕》

45、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46、卷幕參差燕,常銜濁水泥。為黏珠履跡,未等畫梁齊。顧況《空梁落燕泥》

47、碧草縵如線,去來雙飛燕。長門未有春,先入班姬殿。李益《賦得早燕送別》

48、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他方?曹丕《燕歌行》

49、多時窗外語呢喃,只要佳人卷繡簾。大廈已成須慶賀,高門頻入莫憎嫌。花間舞蝶和香趁,江畔春泥帶雨銜。棲息數年情已厚,營巢爭肯傍他檐。劉兼《春燕》

50、不知大廈許棲無,頻已銜泥到座隅。曾與佳人并頭語,幾回拋卻繡工夫。秦韜玉《燕子》

51、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唐李白《子夜秋歌》

52、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53、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唐杜甫《登高》

54、春色豈相訪,眾雛還識機。故巢儻未毀,會傍主人飛。杜甫《歸燕》

55、三疊曲,四愁詩。心事少人知。西風未老燕遲歸。巢冷半干泥。仇遠《燕歸來》

56、羽翼勢雖微,云霄亦可期。飛翻自有路,鴻鵠莫相嗤。李建勛《歸燕詞》

57、百鳥乳雛畢,秋燕獨蹉跎。去社日已近,銜泥意如何。白居易《晚燕》

58、雙燕復雙燕,雙飛令人羨。玉樓珠閣不獨棲,金窗繡戶長相見。李白《雙燕離》

秋風辭

劉徹 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譯文及注釋】

1、蘭、菊:比擬佳人。

2、秀:此指顏色。

3、芳:花的香氣。

4、樓船:上面建造樓的大船。

5、汾河:起源于山西寧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黃河。

6、棹:船槳。這里代指船。

【賞析】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為第一層,點出季節時令特點,秋高氣清,天上飄飛著幾團白云,那一行行的大雁鳴叫著向南歸去,大地上樹葉凋落,草木枯黃,是深秋的時候了。這兩句狀物描景,有色彩形象,有流動感,念來自然平易,而句式結構又十分緊促干練,起、飛、落、歸這幾個動詞的組合,直給人以物換星移的緊迫感。此后曹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和唐詩秋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等諸如此類的佳句,無不受到《秋風辭》的啟示,而兀出一定的繼承、借鑒關系。

三、四句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為第二層,是作者的因景聯想和中心情思,蘭草的秀麗,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蘭秋菊自有盛時,作者觀賞的情趣和心態可以相見。接著作者由對花木的觀賞,引發起對佳人的懷念,這種由物到人的移情,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是常用的手法,如屈原《離騷》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句子。懷佳人兮不能忘里的佳人不僅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對事業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潔一樣。難怪沈德潛讀后要批出《離騷》遺響的四個字來。

五、六、七句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為第三層,是泛舟中流的生動描繪。漢武帝與群臣祭祠后土之后,坐著樓船渡過汾河,但見河中心翻滾起白色的鱗鱗水波,這時樓船上宴飲正酣,簫鼓齊鳴,樂工歌伎們唱著舞著,與那艄公劃船的聲音上下相應和,不絕于耳。這一層每句均包含兩個動詞,依次泛、濟、橫、揚、鳴、發的排列開來,將忻然中流的熱烈場面彩繪得聲情并茂,呼之欲出。

八、九句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為第四層,是作者本次行幸河東,樂極哀來的深沉感慨。過分的歡樂之后,又帶給人哀怨的心緒,青春難再,老之將至,因而不得不及時行樂了。這一描狀自然景物后的思想歸結,仍沒有擺脫了古代騷人墨客的低沉情調。正象漢武帝本人一樣,既有平南越、斥匈奴、興太學、崇儒術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請方士,因橫征暴斂至使流民愈多,盜賊分行的過錯(見《漢書》卷四十六《石慶傳》),所以這首《秋風辭》既有不少自然流暢,使人成誦難忘的秀句,又有嘆息人生短暫的虛無色彩。

秋風引

劉禹錫 秋風引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譯文及注釋】

不知從哪里吹來了秋風,在蕭蕭的風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風吹動著庭園的樹木,樹葉瑟瑟。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無形的秋風卻分明已經盡在庭園。來到耳邊了,孤獨的旅人最先聽到了秋風的聲音。

1、至:到。

2、蕭蕭: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3、雁群:大雁的群體。

4、孤客:孤獨的異鄉人。

5、聞:聽到。

【賞析】

劉禹錫曾在偏遠的南方過了一個長時期的貶謫生活;這首詩可能作于貶所,因秋風起、雁南飛而觸動了孤客之心。詩的內容,其實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別》詩開頭兩句所說的西北秋風至,楚客心悠哉;但詩人沒有在客心上多費筆墨,而在秋風上馳騁詩億。

詩以秋風為題;首句何處秋風至,就題發問,搖曳生姿,而通過這一起勢突兀、下筆飄忽的問句,也顯示了秋風的不知其來、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進一步推尋它的弦外之音,這一問,可能還暗含怨秋的意思,與李白《春思》詩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句有異曲同工之處。當然,秋風之來,既無影無跡,又無所不在,它從何處來、來到何處,本是無可究詰的。這里雖以問語出之,而詩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來就宕開詩筆,以蕭蕭送雁群一句寫耳所聞的風來蕭蕭之聲和目所見的隨風而來的雁群。這樣,就化無形之風為可聞可見的景象,從而把不知何處至的秋風繪聲繪影地寫入詩篇。

這前兩句詩,合起來看,可能脫胎于屈原《九歌》風颯颯兮木蕭蕭和漢武帝《秋風辭》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而可以與這兩句詩合參的有韋應物的《聞雁》詩: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茨锨镉暌梗啐S聞雁來。但韋詩是以我感物,以情會景,先寫歸思,后寫聞雁。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指出,這樣寫,其情自深,如果倒轉說,就成了一般人都寫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詩無定法,不能執一而論。這首《秋風引》前兩句所寫的秋風始至、鴻雁南來,正是韋詩后兩句的內容,恰恰是把韋詩倒轉過來說的。它是遠處落想,空際運筆,從聞雁思歸之人的對面寫起,就秋風送雁構思造境。至于韋詩前兩句的內容,是留到篇末再寫的。

詩的后兩句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把筆觸從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樹,再集中到獨在異鄉、歸思方悠哉的楚客,由遠而近,步步換景。朝來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風至,又承接次句的蕭蕭聲,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發問。它說明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卻又附著它物而隨處存在,此刻風動庭樹,木葉蕭蕭,則無形的秋風分明已經近在庭院、來到耳邊了。詩寫到這里,寫足了作為詩題的秋風,而篇幅已經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詩中之人還沒有露面,景中之情還沒有點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畫龍點睛,說秋風已為孤客所聞。這里,如果聯系作者的另一首《始聞秋風》詩,其中五夜颼飗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兩句,倒可以作聞的補充說明。當然,作為孤客,他不僅會因顏狀改變而為歲月流逝興悲,其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這首詩主要要表達的,其實正是這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但妙在不從正面著筆,始終只就秋風做文章,在篇末雖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寫到他聞秋風而止。至于他的旅情歸思是以最先兩字來暗示的。如李锳在《詩法易簡錄》中所說,為孤客傳神的正在這兩個字,使無限情懷,溢于言表。照說,秋風吹到庭樹,每個人都可以同時聽到,不應當有先后之分。而惟獨孤客最先聽到,可以想見,他對時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解釋說:孤客之心,未搖落而先秋,所以聞之最早。這就是對最先聞的解釋。鐘惺在《唐詩歸》中還指出:不曰不堪聞,而曰最先聞,語意便深厚。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也說:若說不堪聞,便淺。這些評語都稱贊這一結句曲折見意,含蓄不盡,為讀者留有可尋味的深度。不過,前面說過,詩無定法,這一結句固然以曲說而妙,但也有直說而妙的。蘇颋有首《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這里,從全詩看來,卻必須說不可聞,才與它的蒼涼慷慨的意境、高亢勁健的風格相融浹。兩個結句,內容相似,一用曲筆,一用直筆,卻各盡其妙。對照之下,可悟詩法。

劉禹錫 秋風引

《秋風引》

作者:劉禹錫

原文: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注釋:

1、至:到。

2、蕭蕭: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3、雁群:大雁的群體。

4、孤客:孤獨的異鄉人。

5、聞:聽到。

翻譯:

不知從哪里吹來了秋風,

在蕭蕭的風中送走了雁群。

凌晨,秋風吹動著庭園的樹木,

樹葉瑟瑟。

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

無形的秋風卻分明已經盡在庭園。

來到耳邊了,

孤獨的旅人最先聽到了秋風的聲音。

賞析:

劉禹錫曾在偏遠的南方過了一個長時期的貶謫生活;這首詩作于貶所,因秋風起、雁南飛而觸動了孤客之心。詩的內容,其實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別》詩開頭兩句所說的西北秋風至,楚客心悠哉;但詩人沒有在客心上多費筆墨,而在秋風上馳騁詩意。

詩以秋風為題;首句何處秋風至,就題發問,搖曳生姿,而通過這一起勢突兀、下筆飄忽的問句,也顯示了秋風的不知其來、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進一步推尋它的弦外之音,這一問,可能還暗含怨秋的意思,與李白《春思》詩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句有異曲同工之處。當然,秋風之來,既無影無跡,又無所不在,它從何處來、來到何處,本是無可究詰的。這里雖以問語出之,而詩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來就宕開詩筆,以蕭蕭送雁群一句寫耳所聞的風來蕭蕭之聲和目所見的隨風而來的雁群。這樣,就化無形之風為可聞可見的景象,從而把不知何處至的秋風繪聲繪影地寫入詩篇。

這前兩句詩,合起來看,可能脫胎于屈原《九歌》風颯颯兮木蕭蕭和漢武帝《秋風辭》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而可以與這兩句詩合參的有韋應物的《聞雁》詩: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但韋詩是以我感物,以情會景,先寫歸思,后寫聞雁。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指出,這樣寫,其情自深,如果倒轉說,就成了一般人都寫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詩無定法,不能執一而論。這首《秋風引》前兩句所寫的秋風始至、鴻雁南來,正是韋詩后兩句的內容,恰恰是把韋詩倒轉過來說的。它是遠處落想,空際運筆,從聞雁思歸之人的對面寫起,就秋風送雁構思造境。至于韋詩前兩句的內容,是留到篇末再寫的。

詩的后兩句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把筆觸從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樹,再集中到獨在異鄉、歸思方悠哉的楚客,由遠而近,步步換景。朝來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風至,又承接次句的蕭蕭聲,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發問。它說明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卻又附著它物而隨處存在,此刻風動庭樹,木葉蕭蕭,則無形的秋風分明已經近在庭院、來到耳邊了。詩寫到這里,寫足了作為詩題的秋風,而篇幅已經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詩中之人還沒有露面,景中之情還沒有點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畫龍點睛,說秋風已為孤客所聞。這里,如果聯系作者的另一首《始聞秋風》詩,其中五夜颼飗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兩句,倒可以作聞的補充說明。當然,作為孤客,他不僅會因顏狀改變而為歲月流逝興悲,其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這首詩主要要表達的,其實正是這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但妙在不從正面著筆,始終只就秋風做文章,在篇末雖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寫到他聞秋風而止。至于他的旅情歸思是以最先兩字來暗示的。如李锳在《詩法易簡錄》中所說,為孤客傳神的正在這兩個字,使無限情懷,溢于言表。照說,秋風吹到庭樹,每個人都可以同時聽到,不應當有先后之分。而惟獨孤客最先聽到,可以想見,他對時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解釋說:孤客之心,未搖落而先秋,所以聞之最早。這就是對最先聞的解釋。鐘惺在《唐詩歸》中還指出:不曰不堪聞,而曰最先聞,語意便深厚。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也說:若說不堪聞,便淺。這些評語都稱贊這一結句曲折見意,含蓄不盡,為讀者留有可尋味的深度。不過,前面說過,詩無定法,這一結句固然以曲說而妙,但也有直說而妙的。蘇颋有首《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這里,從全詩看來,卻必須說不可聞,才與它的蒼涼慷慨的意境、高亢勁健的風格相融浹。兩個結句,內容相似,一用曲筆,一用直筆,卻各盡其妙。對照之下,可悟詩法。

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文

一年一度的秋風,

又吹到了洛陽城中,

催我寫一封家書,

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

捎信人即將出發,

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

趕快再添上幾句,

說不盡的心事,

無奈太匆匆。

賞析

這是鄉愁詩。通過敘述寫信前后的心情,表達鄉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書”的原因(“見秋風”),以下三句是描寫作書前、作書后的心理活動。作書前是“意萬重”,作書后是“復恐說不盡”?!芭R發開封”這個細節把“復恐說不盡”的心態表現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寫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卻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鄉,見秋風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臨走時怕遺漏了什么,又連忙打開看了幾遍。事本子平,而一經入詩,特別是一經張籍這樣的高手入詩,便臻妙境。這在詩壇上并不是常有的。 當然以家書為題材的作品,在唐詩中也不乏佳作。像岑參的《逢入京使》:“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睂懽髡呷竹R倥傯,路遇使者,托傳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睂懽髡呱硐莅驳撋秸碱I下的長安,不知戰亂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來書以慰遠情。他們都用獨特的技巧表達了思家的心情。這首詩與眾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淺淡,寓曲折于平緩,乍看起來,寥寥數語,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

王安石《題張司業》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鳖H能道出這首詩的藝術風格和創作甘苦。詩以秋風起興,這是自《詩經》以來常用的手法。秋風一起,北雁南飛,他鄉羈旅,易觸歸思。例如劉禹錫的《秋風引》就曾說:“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蔽覀冊賮砜纯丛娙说臍v史,原來他本籍吳中(今江蘇蘇州),這又使人想起晉人張翰的故事。據《晉書·張翰傳》說:“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張籍與張翰異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張翰因預測到齊王司馬冏即將作亂,知機引退,張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見秋風而思故鄉這一點上,卻極其相似。他雖不能像張翰那樣馬上“命駕而歸”,但卻把一腔思鄉之情傾瀉在紙上。這種感物緣情的創作沖動,雖然用的是傳統的手法“起興”,但其中包括如許豐富的內涵,不能不是此詩的一個特色。

“欲作家書意萬重”,其中的“欲”字緊承“見秋風”。原來詩人的心情是平靜的,像一泓清水。秋風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陣陣漣漪。行文順暢自如,一氣流貫,然而句末“意萬重”三字,忽又來一個逆折,猶如書法上的無垂不縮。因此這里詩人的感情并未順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開掘。這種手法,看似尋常,實極高超。我們細玩詩意:詩人因見秋風而生鄉思,于是欲作家書,可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寫起?!耙馊f重”,乃是以虛帶實。劉禹錫《視刀環歌》云:“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薄叭f重心”、“萬重意”,俱是極言思想感情的復雜。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個有生活經驗的讀者,都能體會得到。因為是“意萬重”,這家書怎么寫呢?寫了沒有?作者沒有明言,讓讀者去想象,這就叫做含蓄不盡,耐人尋味。

盡管“意萬重”,無從下筆,但就文意看,家書還是寫了,問題在于匆匆著筆,意猶未盡。“匆匆”二字,生動如畫,既寫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聯系下文來看,那個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時遇到的:也許就要上馬、上船,即便不像岑參與入京使“馬上相逢”那樣急迫,總還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這樣行色匆匆,寫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筆。由于匆匆落筆,萬重心意一下子很難表達清楚。在這種符合邏輯的描繪之中,詩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說不盡”三字,也與上文“意萬重”緊相呼應,由于“意萬重”,所以才“說不盡”。而“意萬重”也與“見秋風”引起的鄉思相關聯。黃叔燦《唐詩箋注》說:“首句羈人搖落之意已概見,正家書所說不盡者。‘行人臨發又開封’,妙更形容得出。試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領起,便知首句之難落筆矣。”說明下半首的起頭與全詩的起句,環環緊扣,首尾相應。結句更是造語入妙,寫情入微,可稱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評論說:“已作家書,而長言不盡,臨發開封,極言其懷鄉之切?!庇终f:“此類之詩,皆至性語也。”(《詩境淺說續編》)所謂“至性語”,就是說寫出了最真摯的人類共有的感情,而且達于極致。在結構上,上句說“匆匆說不盡”,下句說“臨發又開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氣氛。

和《陽城驛》

白居易 和《陽城驛》

商山陽城驛,中有嘆者誰。

云是元監察,江陵謫去時。

忽見此驛名,良久涕欲垂。

何故陽道州,名姓同于斯。

憐君一寸心,寵辱誓不移。

疾惡若巷伯,好賢如緇衣。

沉吟不能去,意者欲改為。

改為避賢驛,大署于門楣。

荊人愛羊祜,戶曹改為辭。

一字不忍道,況兼姓呼之。

因題八百言,言直文甚奇。

詩成寄與我,鏘若金和絲。

上言陽公行,友悌無等夷。

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離。

次言陽公跡,夏邑始棲遲。

鄉人化其風,少長皆孝慈。

次言陽公道,終日對酒卮。

兄弟笑相顧,醉貌紅怡怡。

次言陽公節,謇謇居諫司。

誓心除國蠹,決死犯天威。

終言陽公命,左遷天一涯。

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歸。

一一皆實錄,事事無孑遺。

凡是為善者,聞之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

何世無其人,來者亦可思。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樂師。

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聞此章,教化如法施。

直諫從如流,佞臣惡如疵。

宰相聞此章,政柄端正持。

進賢不知倦,去邪勿復疑。

憲臣聞此章,不敢懷依違。

諫官聞此章,不忍縱詭隨。

然后告史氏,舊史有前規。

若作陽公傳,欲令后世知。

不勞敘世家,不用費文辭。

但于國史上,全錄元稹詩。

王維 洛陽女兒行

《洛陽女兒行》

作者:王維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幃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沙。

注釋:

1、才可:恰好。

2、九華帳:鮮艷的花羅帳。

3、季倫:晉石崇字季倫,家甚富豪。

4、九微:《漢武內傳》記有九光九微之燈;

5、花:指雕花的連環形窗格。

6、曾無:從無;

7、理:溫習。

8、趙李家: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婕妤李平兩家。這里泛指貴戚之家。

譯文:

洛陽城里有個少女,

和我對門而居;

顏容十分俏麗,

年紀正是十五有余。

迎親時,

夫婿乘騎的是玉勒青驄馬;

侍女端來的金盤,

盛著膾好的鯉魚。

畫閣朱樓庭院臺榭,

座座相對相望;

桃紅柳綠垂向屋檐,

隨風擺動飄揚。

她打扮好了,

被送上絲綢香木車子;

精美寶扇遮日,

迎歸鮮艷的九華帳。

丈夫年紀青青有權有勢,

富貴輕狂;

意氣驕奢,

大大超過了富豪石季倫。

自己憐愛嬌妻,

親自教她練習歌舞;

把稀世罕有的珊瑚送人,

毫不可惜。

徹夜歡娛,

春窗拂曉才滅九微燈火;

燈花片片飄落,

掉在雕花環形窗格。

嬉戲之后,

她從無溫習曲子的功夫;

梳妝好了,

只坐在香爐邊熏透衣裳。

洛陽城中認識的人,

盡是富貴豪華;

日夜往來的,

都是趙李般大戶人家。

西施潔凈美麗,

誰去憐愛這樣姑娘;

貧賤的時候,

只好在若耶溪頭浣紗。

賞析:

寫洛陽貴婦生活的富麗豪貴,夫婿行為的驕奢放蕩,揭示了高層社會的驕奢淫逸。

詩開頭八句是敘洛陽女出身驕貴和衣食住行的豪富奢侈。狂夫八句是敘洛陽女丈夫行為之驕奢放蕩和作為玩物的貴婦的嬌媚無聊。城中四句是寫她們的交住盡是貴戚。并以西施出身寒微作為反襯,發抒作者的感慨。

望海潮·洛陽懷古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東風暗換年華。金谷俊游,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解析

此詞一題洛陽懷古,非是。詞中提到金谷、銅駝等地,系虛似洛陽、實寫汴京,虛虛實實,乃有憂讒畏譏之意在焉。前三句梅花漸稀,冰河解凍,年華暗換,又到早春時節,然后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全詞結皆撫今,中間插入追昔內容。記憶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難堪,詞意也越耐咀嚼。

賞析

此詞不止于追懷過去的游樂生活,還有政治失意之慨嘆其中。有一年早春時節,作者重游洛陽。洛陽這個古代名城,是北宋的西京,也是當時繁華的大城市之一。詞人曾經這里生活過一段時期,對此地留下了難忘的記憶。詞人舊地重游,人事滄桑給他以深深的觸動,使他油然而生惜舊之情,寫下了這首詞。

上片起頭三句,寫初春景物:梅花漸漸地稀疏,結冰的水流已經溶解,東風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來了。“暗換年華”,既指眼前自然界的變化,又指人事滄桑、政局變化。此種雙關的今昔之感,直貫結句思歸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寫的舊游,實以“長記”兩字領起,“誤隨車”固“長記”之中,即前三句所寫金谷園中、銅駝路上的游賞,也同樣內。但由于格律關系就把“長記”這樣作為領起的字移后了?!敖鸸取比渌鶎懚际菤g娛之情,純為憶舊。“長記”之事甚多,而這首詞寫的只是兩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金谷園是西晉石崇的花園,洛陽西北。銅駝路是西晉都城洛陽皇宮前一條繁華的街道,以宮前立有銅駝而得名。故人們每以金谷、銅駝代表洛陽的名勝古跡。但詞里,西晉都城洛陽的金谷園和銅駝路,卻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瓊林苑,而非實指。與下面的西園也非實指曹魏鄴都(今河北臨漳西)曹氏兄弟的游樂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這三句,乃是說前年上已,適值新晴,游賞幽美的名園,漫步繁華的街道,緩踏平沙,非常輕快。

因憶及“細履平沙”故連帶想起當初最令人難忘的“誤隨車”那件事來?!罢`隨車”出韓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償酒,都將命乞花。只知閑信馬,不覺誤隨車。”而李白的《陌上贈美人》:“白馬驕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車。美人一笑搴珠箔,遙指紅樓是妾家?!币约皬埫诘摹朵较场罚骸巴碇鹣丬嚾滕P城,東風斜揭繡簾輕,慢回嬌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計是?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眲t都可作隨車的注釋。盡管那次“誤隨車”只是無心之誤,但卻也引起了詞人溫馨的遐思,使他對之長遠地保持著美好的記憶?!罢醴琛彼木?,寫春景?!靶醴琛?、“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濃春。春天的氣息到處洋溢著,人這種環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滿著青春的歡樂了。此處“亂”字下得極好,它將春色無所不至,亂哄哄地呈現著萬紫千紅的圖景出色地反映了出來。

換頭“西園”三句,從美妙的景物寫到愉快的飲宴,時間則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見當時的盡情歡樂。西園借指西池。曹植的《公宴》寫道:“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辈茇А杜c吳質書》云:“白日既匿,繼以朗月。同乘并載,以游后園。輿輪徐動,參從無聲;清風夜起,悲笳微吟?!庇衷疲骸皬恼啉Q笳以啟路,文學托乘于后車。”詞用二曹詩文中意象,寫日間外面游玩之后,晚間又到國夫人園中飲酒、聽樂。各種花燈都點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輝;許多車子園中飛馳,也不管車蓋擦損了路旁的花枝。寫來使人覺得燈燭輝煌,車水馬龍,如目前。“礙”字和“妨”字,不但顯出月朗花繁,而且也顯出燈多而交映,車眾而并馳的盛況。把過去寫得愈熱鬧就愈襯出現在的凄涼、寂寞。

“蘭苑”二句,暗中轉折,逼出“重來是事堪嗟”,點明懷舊之意,與上“東風暗換年華”相呼應。追憶前游,是事可念,而“重來”舊地,則“是事堪嗟”,感慨至深。此時酒樓獨倚,只見煙暝旗斜,暮色蒼茫,既無飛蓋而來的俊侶,也無鳴笳夜飲的豪情,極目所至,已經看不到絮、蝶、桃、柳這樣一些春色,只是“時見棲鴉”而已。這時候,宦海風波,仕途蹉跌,也使得詞人不得不離開汴京,于是歸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同時也是無可奈何地涌上心頭。

此詞的藝術特色主要是:其一,結構別具一格,上片先寫今后寫昔,下片先承上寫昔后再寫今,憶昔部分貫通上下兩片。其二,大量運用對比手法,以昔襯今,極富感染力。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2861.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