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圖編過哪些史 瓦努阿圖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阿魯圖編過哪些史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瓦努阿圖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十四史》的作者及簡介
《二十四史》是清代乾隆皇帝欽定的二十四本正史的統稱,他們分別為:《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史記》作者司馬遷: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漢書》作者班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在父親大儒班彪《史記后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前后歷時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后竇憲因擅權被殺顏師古簡介,班固受株連,死于獄中,時年六十一歲。
《后漢書》作者范曄:南朝宋史學家、文學家,在被貶之處完成了《后漢書》的著述,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參與劉義康謀反,事發被誅顏師古簡介,時年四十八歲。
《三國志》作者陳壽: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在西晉任職期間撰寫了《三國志》,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晉書》作者唐朝房玄齡等,作者共二十一人 ,其中有天文學家李淳風,也有后來成為武則天心腹的李義府。
《宋書》作者沈約:南朝(宋、齊、梁朝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仕三朝而不倒,是《二十四史》作者中(官修史書的諸多作者不算)境遇最好的一位。
《南齊書》作者蕭子顯:南朝梁朝史學家,文學家,南朝蕭齊皇朝在歷史上只存在二十三年,是中國歷史上年代很短的一個封建皇朝。撰寫的蕭子顯,是齊高帝蕭道成的孫子,一個史學家,以他曾經是宗室的身份來撰寫這個皇朝的歷史,這在二十四史的眾多的作者中別無第二人。
《梁書》《陳書》主編:姚察、姚思廉:這二人是父子檔,姚思廉繼承了父親的史著舊稿,與魏征等人共同完成了兩部史學巨著。
《魏書》作者魏收:南北朝時期史學家、文學家,魏收歷仕北魏、東魏、北齊三朝,撰成《魏書》后,眾口喧嚷,指為"穢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
《北齊書》主編李百藥:唐朝史學家、詩人,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奉詔撰《齊書》,據父舊稿,兼采他書,經十年,成五十卷。
《周書》主編令狐德棻:唐朝史學家以及政治家,貞觀年間奏請重修梁、陳、北齊、北周及隋朝正史,被采納,是《周書》的主編。
《隋書》主編魏征: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由魏征"總知其務",主編《隋書》,參加隋書編修的還有顏師古、孔穎達、許敬宗等人。
《南史》、《北史》作者李延壽:唐代史學家,貞觀年間,他曾參加過官修的《隋書》、《五代史志》及當朝國史的修撰,之后獨立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
《舊唐書》主編趙瑩:五代時期政治家、史學家,后梁時代進士,后擔任后晉的宰相,奉命組織編撰唐朝歷史。
《新唐書》:北宋慶歷四年(公元一〇四四年),到嘉佑五年(公元一〇六〇年)完成,前后歷時約十七年,參加編撰的有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人。
《舊五代史》: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的官修史書。薛居正監修,盧多遜、扈蒙、張澹、劉兼、李穆、李九齡等同修。
《新五代史》作者歐陽修:此書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國史學史尤其是唐宋以后史學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歐陽修文采更是引人入勝,可由于提倡"春秋筆法",近人褒貶不一。
《宋史》《遼史》《金史》:元代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后主持修撰。
《元史》:成書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年)、王袆(1321~1373年)主編。
《明史》: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為監修,開始纂修明史。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張廷玉最后定稿,進呈刊刻。從第一次開館至最后定稿刊刻,前后經過九十多年,是官修史書歷時最長的一部。
《宋史》是由元朝阿魯圖和哪位先后主持修撰的?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
至正三年(即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
宋史作者是誰 宋史是誰寫的呢
1、《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收錄于《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于一三四三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后主持修撰。
2、脫脫,亦作托克托、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
3、元朝元統二年,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至元六年農歷十月脫脫為中書右丞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至正三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
4、元順帝執政時期,中書右丞相脫脫因病辭職,由阿魯圖繼任中書右丞相。
畫地學書文言文
畫地學書的文言文翻譯: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鄭氏下決心不改嫁,在家親自教歐陽修讀書學習。因家里貧窮,以至于只能用荻桿在地上練習寫字。歐陽修幼年時天資聰穎,悟性超過常人,讀過的書當即就能背誦。
等到成年時,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譽。在那以后,就以文章聞名天下了。歐陽修在滁州任職,自號為醉翁,晚年更改為六一居士。他生性剛直,見義勇為,即使有陷害人的圈套在前面,都一直前往即使身受傷害都不回頭。即使多次被貶官放逐,他的志向也沒有改變。
《畫地學書》原文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 。后,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畫地學書》注釋
1、母鄭:母親鄭氏。
2、守節自誓:自己下決心不改嫁。
3、誨:教導,訓導。
4、荻:與蘆葦同類,這里指荻桿。
5、輒(zhé):立即,就。
6、冠:指成人。
7、嶷(nì)然有聲: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譽。聲:聲譽。
8、及:到……的時候。
9、天資剛勁:生性剛直。
10、機阱:設置機弩的陷阱。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11、畫地學書,書:書法,書寫。
12、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
13、雖:即使。
14、書:書法。
15、孤:指失去父親的孩子,和現在的孤兒不一樣。
《畫地學書》賞析
《畫地學書》出自《宋史·歐陽修傳》,是指宋朝歐陽修用荻桿在地上練習寫字,名為修葺。
《畫地學書》創作背景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后主持修撰。
《畫地學書》作者介紹
脫脫,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元年(1341年)脫脫為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
阿爾拉·阿魯圖,(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阿爾拉·阿魯圖繼脫脫之后,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
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是什么 前四史是哪幾本書
1、“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書,即為前四史四本書。包括西漢家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南朝范曄的《后漢書》以及西晉陳壽的《三國志》。
2、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元朝脫脫和阿魯圖的《宋史》、明朝宋濂和王濂的《元史》、清朝張廷玉的《明史》、民國趙爾巽的《清史稿》。
3、不過它的最后一部,即“清史稿”并不是《二十四史》之中,并且是殘本,民國時期并未編寫完畢,這也是有人說是“二十五史”的原因。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