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時的詩句有哪些 送友人的詩句有哪些簡單點
今天給各位分享送友人時的詩句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送友人的詩句有哪些簡單點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送別友人的詩句有哪些
送別友人的詩句有如下一些:
1、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2、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3、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4、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6、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8、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唐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9、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11、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12、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魏.曹植《贈白馬王彪》
13、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14、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翁照《與友人尋山》
15、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6、輪臺東門送君去,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7、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杜甫《徒步歸行》
18、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9、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20、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送友人的有那那些詩句
《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謝亭送別》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友人的古詩名句
送別友人,用一首詩詞表達離情別緒之意。有什么適合贈友人的詩句?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送友人的勵志詩句,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贈友人的勵志詩詞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 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 滿天風雨下西樓。
送友人的勵志古詩名句
1、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權德輿《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2、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孤燈寒照雨,濕竹暗浮煙。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司空曙《云陽館與韓紳宿別》
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4、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5、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雨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盧綸《送李端》
6、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山中送別》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8、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一絕》
9、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10、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1、朝聞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兌是客中過。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站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磋跎。——李頎《送魏萬之京》
12、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嚴維《丹陽送韋參軍》
13、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4、送進多歧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王勃《別薛華》
15、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陳子昂《送魏大從軍》
16、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王勃《江亭月夜送別二首》其二
17、火山五月少行人,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岑參《武威送劉判官磧西行軍》
18、里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游》
19、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宋之問《送別杜審言》
20、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福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
21、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接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22、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是何年。——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23、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向,白云天盡時。——王維《送別》
24、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25、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劉長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26、楚江微雨里,建業暮時鐘。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27、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賈至《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28、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希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孟浩然《留別王維》
29、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遠歸。——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30、千里黃云白日昏,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31、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薛濤《送友人》
描寫送友人的詩詞名句有哪些
1. 關于描寫送友人時的詩句
關于描寫送友人時的詩句 1.送友人時的詩句
1、李白(唐代)《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2、薛濤(唐代)《送友人》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3、杜牧(唐代)《送友人》十載名兼利,人皆與命爭。
青春留不住,白發自然生。夜雨滴鄉思,秋風從別情。
都門五4、陳宗遠(宋代)《送友人》黃梅浦遠草萋萋,風細孤帆雨后低。漁笛一聲何處作,故山回首白云迷。
5、牟融(唐代)《送友人》有客棹扁舟,相逢不暫留。衣冠重文物,詩酒足風流。
官路生歸興,家林想舊游。臨岐分手后,乘月過蘇州。
6、曹彥約(宋代)《送友人》藥裹包回碾臼聲,得閑消息病先輕。謂予不信看舟楫,之死無他況利名。
積雨晴邊花蒂耐,好風吹外葉聲平。只愁岸送檣留后,卻憶湘南老友生。
7、崔涂(唐代)《送友人》登高迎送遠,春恨并依依。不得滄洲信,空看白鶴歸。
2.送友人時的詩句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代: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
北風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
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
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二、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
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四、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五、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
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館驛青堂瓦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3.送友人現代詩
原文: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①,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②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③去,蕭蕭班馬鳴。 名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譯文: 蒼山翠嶺橫臥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環繞東城流。此地一為別,你將如蓬草孤獨行萬里。
游子的行蹤似天上浮云,落日難留,縱有深深情誼。揮手告別,你我各奔東西。
蕭蕭長嗚,馬匹也怨別離。 注釋: ①郭:外城。
②一:助詞,加強語氣。孤蓬:蓬草遇風吹散,飛轉無定,詩人常用來比喻游子。
征:征途。 ③茲:此,現在。
蕭蕭:馬鳴聲。班馬:離群的馬。
寫作背景:作者送友人,送客地點多在城東堯祠一帶,此地是水陸通衢,交通要沖,又多酒肆,便于宴飲餞別,加之景色宜人,易發詩興。《送友人》亦寫在堯祠前泗水邊的石門路上。
北望二十公里處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橫北郭”。泗水從曲阜向西流來,入兗州境即轉向南,又朝西南流,是謂“白水繞東城。”
鑒賞: 這是一首送別作。但這首詩通過對送別環境的描寫,表達了李白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在青山綠水間,作者與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綿綿。這次一分別,友人就要象蓬草那樣隨風飛轉,萬里飄零,再見不知何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形容友人行蹤飄忽不定與自己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浮云與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末句“蕭蕭班馬鳴”更增添了別時的惆悵,全詩聲色俱佳,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雖感傷別離,卻不使人灰心、頹廢。
送友人。
4.描寫思鄉、送友人的詩句
一、思鄉的詩句:
1.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偶書》)
3.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宋之問:《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
思發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
卻望并州是故鄉。
(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
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憶舍弟》)
10.晨起動征鐸,
客行悲故鄉。
(溫庭筠《商山早行》)
二、送友人的詩句:
1.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3.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4.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5.輪臺東門送君去,
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7.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8.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李白:《送友人》
9.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10.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柳永:《雨霖鈴》)
11.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李白:《送友人》)
12.仍憐故鄉水,
萬里送行舟。
(李白:《渡荊門送別》)
13.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送別》)
5.送友人時的詩句
送友人的詩句:
1.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3.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4.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5.輪臺東門送君去,
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7.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8.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李白:《送友人》
9.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10.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柳永:《雨霖鈴》)
11.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李白:《送友人》)
12.仍憐故鄉水,
萬里送行舟。
(李白:《渡荊門送別》)
13.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送別》)
6.《送友人》的詩句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注釋
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墻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
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鑒賞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首聯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并肩緩轡,不愿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其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接下去兩句寫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此聯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聯語義相承。但純從對的角度看不是工對,甚至可以說不“對”,它恰恰體現了李白“天然去雕飾”的詩風,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縛內容的看法。此聯出句“此地一為別”語意陡轉,將上聯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飛蓬、轉蓬、飄蓬喻飄泊生涯,因為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調戲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時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云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詩人感到離別的不舍。這兩句“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云”來比喻友人:就象天邊的浮云,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徐緩,把最后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征。
此句也可理解為游子將行未行的戀舊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復雜意緒。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為故人的眷戀之情,亦可理解為對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陽無限好”、“長河落日圓”,但愿友人前路陽光燦爛,諸事圓滿遂心,呼應了“孤蓬萬里征”一句。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末聯借馬鳴之聲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山,流水,紅日,白云,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7.送友人 古詩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青山橫跨北邊外城,
清澈明凈的水圍繞著東邊的城池潺潺流動。
此地一旦辭別之后,
他就像孤獨的蓬草一樣踏上了萬里征程。
飄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時的意緒,
落日的余緒恰如故人的留戀之情。
揮手之間就從此時此地離開了, 連
離別的馬兒也發出了凄涼的鳴叫聲!
作者: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游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失敗之后,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涂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李白的送友詩,除絕句《贈汪倫》之外,以這首五言律詩最為有名。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