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孟昶有哪些大將 孟昶后代

一縷陽光2023-03-26 11:50詩詞74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孟昶有哪些大將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孟昶后代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中的二十四名將分別是誰?

最早出現在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中三國24位名將的排名。

原文:

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云、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關羽、馬超、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黃忠、許儲、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二張徐龐甘周魏(張遼、張頜、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神槍張銹與文顏(張銹、文丑、顏良),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擴展資料

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劉備第二次訪問臥龍崗時,來到諸葛亮的草堂,抬頭看見中門上有一副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于是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毛宗崗在這副對聯下批了一句話:“觀此二語,想見其為人?!痹谶@時,諸葛亮雖然還沒有出來,但對聯卻道出了他處世的態度、儉樸的生活,以及不凡的抱負。

在弘治本《三國演義》里,原來沒有這副對聯,是毛宗崗增補進去的。后人都說補得好,好就好在給草堂添上了風雅的色彩,言簡意賅地介紹了草堂主人的“為人”,起到了未見其面先知其人的作用。

據《蜀梼杌》記載,我國最早的對聯來自五代后蜀主孟昶,內容為“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是有史可考的第一副對聯?!堵曊{譜》作者趙執信明確指出:“兩句為聯,四句為絕(句),始于六朝”,三國時期并沒有貼對聯的習慣。

毛宗崗增補的這副對聯,不僅使茅廬生輝,也讓人對諸葛亮肅然起敬,堪稱點睛之筆。而且這兩句對后人的影響,更是無法估量。

現今通行的三國演義,大部分是依據毛宗崗本為底本,毛宗崗依據明代版本加以修訂成通行本,現在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國演義》,就是毛宗崗修訂的版本。由于毛本流傳已久,文字亦有許多優點,較便于一般大眾閱讀。因此成為目前最為通行的版本,盡管毛本亦有一些缺失,但是仍不減其影響力。

曾評刻《三國演義》,將羅貫中原本加以修訂,整頓回目,改訂文辭,削除論贊,增刪瑣事,改換詩文,成為至今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其修改和評語,依據朱熹的《通鑒綱目》,增強了尊劉黜曹的封建正統觀念,藝術分析也多本八股文作法,不脫當時評點派習氣。

后蜀末主孟昶,可是個有故事的男人呢

四川,簡稱川或蜀,在中國歷史上就是一塊神奇的土地。論到地理形勢,西有青藏高原為依托,北有秦嶺隔絕中原,東面的大巴山、大婁山則像是兩條伸出的手臂裹挾著長江天險將豐饒富庶的成都平原環抱于其中——川蜀地勢之優越,以后人杜撰的“燒斷劍閣七百里,蜀中別是一洞天”最可一言以蔽之。與之相比,號稱“四塞之險”并被無數古人視作王霸之基的關中地區,無論在地理氣候條件、人口基礎還是物產的豐富程度上都差遠了。可奇怪的是,在中國歷史上崛起于關中、并以此為根基建立起來的強大王朝數不勝數,無論是兩周、秦漢還是隋唐,都是中國古代王朝史上不可逾越的巔峰。

而在這方面,川蜀地區就乏善可陳得厲害了。

早在兩萬五千年前四川地區就出現了人類文明,古蜀文明甚至可與黃河文明、良渚文明并稱為中國上古三大文明。到了商周時期,古蜀族建立了蜀國,并將勢力范圍擴展到整個四川盆地,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將司馬錯滅蜀,四川自此與中原王朝結為一體。

四川優越的地理形勢,使得中原每逢分崩離析便必有豪強在此割據,然而其中就從沒一個是有出息的。從秦到清割據四川的大小政權不下十余,然則卻統統被兩大“魔咒”纏身——享國不過50年、傳承不超兩代(成漢除外),就更別提挺進中原、一統天下了,這可是號稱“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容齋隨筆·卷八·第一則》宋·洪邁)的大才諸葛孔明都無法做到的逆天之舉啊!

究其原因,可能是四川這個天府之國實乃溫柔之鄉,既有好吃好喝、好山好水還兼有美女如云。然而溫柔鄉就是英雄冢,百煉鋼也得化作繞指柔,所以古人之所謂“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忠告,也恰好說明了這一問題。

所以蜀地能培育出“三蘇”、“三楊”以及司馬相如、李太白這樣的天之驕子,卻從來沒有過誕生劉邦、李淵、朱元璋這類梟雄的土壤。

即便能在蜀地稱王稱霸的,大多也是慣會享受生活的主兒。就算過不下去了,也得想盡辦法茍且偷生,于是就有了下面這首著名的詩:

而這首詩說的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后蜀末主孟昶(音同“廠”)。

話說蜀地雖然不盛產梟雄,但有一到亂世就自立山頭的傳統。所以到了晚唐中央政府失去對天下的控制時,蜀地自然也不能消停,這回跳出來搞事情的是西川節度使王建。

王建也是個有故事的人物。他出身寒微,祖上跟武大郎是同行(買炊餅),更因為從小就混黑道而且排行第八,所以被鄉親們嫌棄的稱作“賊王八”:

后來王建把事情搞大條了要被砍頭,幸得講義氣的獄卒兄弟相助才逃得生天,只好跑去當兵混日子。不過在亂世中當兵也是條發達的捷徑,再加上王建腦子好、下手狠,很快就熬出頭,到了天復三年(公元903年)已經貴為西川節度使、爵封蜀王。

4年后朱溫篡唐代梁,王建自忖山高皇帝遠,便自立為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

王建的皇帝當得還不錯,雖然稅收得很重,但起碼社會比較安定,號稱“蜀中大治”。不過他的兒子王衍就是個昏君了,不但荒淫奢侈、濫用民力而且大臣們腐敗得太不像話,所以當咸康元年(公元925年)后唐莊宗李存勖遣大將郭崇韜發兵滅蜀時,王衍完全沒有抵抗能力,只好投降。

前蜀滅亡后,郭崇韜推薦孟知祥擔任西川節度使。不過很快后唐爆發內亂,李存勖和郭崇韜先后身死,李亶(李嗣源)搶得帝位后又跟各種不服的諸侯打成一團,于是孟知祥便產生了割據自立之意。他先是拒絕向中央繳納貢賦,又殺死了李亶派來的監軍,隨后與東川節度使董璋聯手擊退了后唐的平叛大軍。

來自中原的威脅消除了,于是孟知祥又反手一擊殺死董璋,終成川蜀霸主。明德元年(公元934年)、也就是前蜀亡國10年后,孟知祥趁著李亶病死之機在成都稱帝,國號仍為大蜀,史稱后蜀。

不過孟知祥只當了114天皇帝就病死了,他的第三子孟仁贊即位,改名孟昶,即后蜀末主。

孟昶即位時只有16歲,孟知祥留給他的舊臣大多驕橫不馴、貪贓枉法,更不把孟昶這個小皇帝放在眼里,形成了“主弱臣強”的危險局面。不過孟昶與他那個待人寬和的老爹性情完全不同,手段極其狠辣,先后將表現最為跋扈的李仁罕、張業處死,李肇、王處回、趙廷隱等人也被嚇得辭官致仕,孟昶很快就控制住了后蜀大局。

在清除內憂之后,孟昶趁著中原城頭變幻大王旗、無暇他顧之際,收復了秦、成、階、鳳四州,完全恢復了前蜀舊疆。同時在國內孟昶大力整頓吏治、勸農興教,大力發展文化事業,于是在中原一片大亂之時,蜀地的社會安定、百姓生活比較富足,經濟得到了發展,后蜀的國力達到了極盛期。

不過正所謂盛極必衰。在后蜀一片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孟昶卻突然間像是變了一副模樣,從前的那個睿智開明、勤政愛民而且治國有方、御下有術的年輕皇帝一下子變成了胸無大志、奢靡無度而且親佞遠賢、好大喜功的昏君。而在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中,朝興國滅如家常便飯,汰弱留強方是常態,不進則退即是鐵律——因為開元盛世失去了進取心的唐玄宗李隆基都能迎頭撞上一場安史之亂,才獨霸川蜀就沒有了追求的孟昶還能有個好?

廣政十八年(公元955年),后周世宗柴榮發動攻蜀之戰,一舉奪取了秦、成、階、鳳四州,使得后蜀失去了北方屏障。又過了10年,北宋大將王全斌再度攻蜀,僅用了66天就殺至成都城下,可見坐擁天險之利的后蜀是何等的不堪一擊。

無奈之下,孟昶只好出城投降,于是便有了花蕊夫人的那首讓他蒙羞千年的《述國亡詩》。

此后孟昶被押送至宋都汴梁,結果剛到地頭不足七日便離奇暴卒,時年47歲。

歷來人們總是對那些雄才大略的明君英主推崇備至,事實上單純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還是昏君更招人喜歡。比如說昏君和大美人通常都是標配,這說明啥?說明了昏君起碼還是相信愛情、看重愛情的;再比如說昏君通常都寵信“奸佞”而且寵信得堅定不移,這說明昏君一般是有朋友的,而且友情也是經得起考驗的。這些對于普通人來說再尋常不過的特質放在皇帝這種生物身上就非常難得了,在那些明君雄主身上更是千載難逢——那些家伙通常是懷疑一切和六親不認的,而昏君們不但幾乎相信一切,而且普通人都有的那些諸如奸懶饞滑之類的毛病他們普遍一樣不缺,看上去就顯得可愛得多了,起碼不乏人味兒。

而孟昶就是個典型的昏君,所以關于他的故事也就特別多。

1、說到孟昶就離不了花蕊夫人這位大才女,殊不知孟昶也是大才子一枚。

關于花蕊夫人有許多不解之謎,比如她的出身、姓氏,還有死因等等。

像北宋人陳師道說花蕊夫人姓費,出身歌妓;南宋人吳曾則說花蕊夫人不姓費而姓徐,是后蜀大臣徐匡璋之女,陳師道是在胡說八道……問題是陳師道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生于宋仁宗末年,而吳曾是崇仁人(今江西撫州),比陳師道還晚生了100多年,很難講這二位誰說的話更靠譜。

相比之下另一位宋人黃休復的記載就更令人信服了——黃休復不但與孟昶、花蕊夫人大致生活在同一時代,而且他本就是蜀人,常年生活在成都,所著述的雜錄筆記《茅亭客話》記載的更都是蜀中軼事,無一條旁涉他郡。

根據他的記載,花蕊夫人是后蜀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徐光溥之妹。一次徐家的水井上出現了彩虹,徐母便認為這是家中有女將為妃后的預兆,后來果然應驗了:

花蕊夫人是個大才女,更是個大美女,因此才受到孟昶特別的寵愛;而孟昶除了長得濃眉大眼以外,也是知音律、擅填詞的文采飛揚大才子一枚。比如下面的這闕孟昶與花蕊夫人在摩訶池上納涼所作的《木蘭花》詞,其水準就不在同時期、同為昏君的南唐后主李煜之下:

這首詞是不是看上去有些眼熟?

因為后來的大文豪蘇軾忍不住仿作了一下,結果一不小心還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這就是《洞仙歌·冰肌玉骨》:

這……反正那時也沒有版權法,更沒有某網可以查重,隨他們去吧。

所以孟昶與花蕊夫人是正兒八經的男才女貌——孟昶吸引花蕊夫人的不僅是皇帝的權勢,更是兩情相悅相知。所以即便是后蜀國亡、孟昶暴死,花蕊夫人還被大色鬼趙匡胤搶跑以后,這段感情也未有任何變化:“徐氏心未忘蜀,每懸后主像以祀?!保ā妒畤呵铩ぞ砦迨ず笫窳袀鞯谌罚?/p>

還有各種八卦傳說,因宋太祖趙匡胤一見花蕊夫人便丟了魂,隨后就毒死了孟昶(老趙家人愛玩毒倒是沒得跑)、霸占了花蕊夫人。后來花蕊夫人因介入太子之爭得罪了趙光義,被后者趁行獵之際一箭射死了。

一介亡國女子,正經史書自然懶得耗費筆墨,所以這事是真是假也搞不清楚了。

2、我們熟悉的《戒石銘》可不是趙炅或是朱元璋的首創,而是出自孟昶的手筆。

孟昶不僅是個才子,在他執政的中前期也算得上是個明君。才子+明君的組合就有大概率意味著會有政治遺產流傳后世,而孟昶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戒石銘》。

前文曾提及,在后蜀兩代皇帝中,打天下的是孟知祥,治天下的則全是孟昶的事情——孟昶前明后昏,所以后蜀也只好跟著前盛后衰。而在孟昶還未因失去追求而昏掉的廣政四年(公元941年),他頒布了一篇用于砥礪官員秉公辦事、從政為民的“官箴”:

全文共24句、96字,體現了當時的孟昶大力整頓吏治的決心,也能看出他對下屬諄諄告誡的一片苦心。不過沒過幾天連他自己都帶頭不干正經事了,還能指望后蜀的大臣們能有多正經?

不過這篇官箴后來被宋太宗趙炅看到了。趙小弟覺得孟昶兩口子雖然很討厭,但這篇勸官文無論立意還是文筆都挺合他的心意,就是啰嗦了點。于是趙炅刪繁就簡,摘取其中的“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四句頒于州縣,敕令勘石立于衙署大堂前,以作惕勵,這就是著名的《戒石銘》。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苦,所以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一當上皇帝就對他們痛下殺手, 剝皮揎草、挑筋斷指、切手砍腿等酷刑一樣都不能少。后來老朱不知怎么的又打聽到《戒石銘》這碼事,頓感相見恨晚,于是下令各府州縣必須仿宋例立戒石于官署堂前,而且還得建亭加以保護,故有“戒石亭”之稱。清朝入關后一切典章制度全盤照搬前明,只是覺得在官署堂前立個亭子有些礙事,便將戒石亭改成了“戒石坊”。

據說舊時地方官上任,都得對著戒石祭拜以示敬重和遵守,還得帶著僚屬誦讀一遍——孟昶雖然是個昏君,但他的一篇雄文能流芳百世,也算是給歷朝歷代的反腐倡廉事業做出了點貢獻吧。至于說這玩意到底起到了啥效果,那就見仁見智了。反正我覺得該清廉的官員依舊會清廉,該撈錢的也不會因此而少撈一毛,畢竟連老朱的大砍刀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指望一個昏君的幾行字就能感化掉,這不是現實而是魔法。

3、孟昶不是沒有一統天下的機會,可惜守家之犬的本性讓他坐失良機。

自古有“得關中者得天下”的說法,其實這句話是值得商榷、起碼是不完整的。秦之所以能吞并六國一統天下,除了商鞅變法以外最重要的轉折點就在于秦惠王時遣司馬錯滅蜀,從此盛產雄兵的關中與富庶豐饒的川蜀雙劍合璧,這才有了謀算關東的資本。

劉項滅秦后,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領巴、蜀和漢中共41縣。然劉邦以蜀地為根基反攻關中,再以關中、蜀地為憑與項羽大戰三載,終成天下之主。

可見能將秦、蜀兩地收歸己有才是逐鹿天下的根本——哪怕這并非亙古不變的真理,起碼也是受到普遍認同的一大優勢。而這樣的機會,也曾擺在過孟昶的面前。

在孟昶勵精圖治的執政中期,曾一舉收復秦、成、階、鳳四州,將后蜀疆域向北突入關中。這就給了很多野心勃勃之輩以遐想,以為這位年輕的皇帝有進取之心、甚至是奪得天下的大志。尤其是當時的中原混亂不堪,后唐、后晉、后漢什么的如走馬燈一般忽興忽滅,讓人覺得很不靠譜,所以不少實力派就把孟昶當成了可以投靠的“明主”。

廣政十一年(公元948年),后漢的永興節度使趙思綰、右衛大將軍王景崇在關中發動叛亂,然后就統統上表孟昶表示愿意率土歸附——這意味著什么?只要這事能成,關中最精華的部分(京兆、鳳翔二府)后蜀便唾手可得,繼而乘勢奪取整個關中、俯瞰天下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卻在后蜀朝廷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孟昶本來興奮異常的想要派遣張虔釗出大散關、何建出隴右、李廷珪出子午谷,三路大軍齊出以響應關中之變,但丞相毋昭裔迎頭給他潑了一瓢冷水。這位號稱極富謀略的丞相認為,前蜀正是一意孤行的想要北進結果卻徒勞無功,最后還招惹來后唐攻蜀,導致國亡族滅。因此必須吸取教訓,守住老窩就好,千萬不要盲目出頭。

于是孟昶就不知道該怎么辦好了。

孟昶此人,有明君之姿卻無雄主之實,說白了心不夠黑、手不夠狠,總是婆婆媽媽的沒個主意。因此,心狠手辣到能把親哥哥砍死的宋太宗趙炅就很瞧不起他:

這就是差距,所以后蜀為北宋所滅一點都不奇怪。

扯遠了——孟昶磨磨唧唧的跟他的大臣們打了好半天嘴仗,最后還是出兵了,可惜戰機已失,趙思綰和王景崇已經被后漢干凈利落的干掉了。其實此時關中戰亂未平,后漢軍也是久戰力疲,上下一片混亂,后蜀大軍如果趁機一戰還是有很大優勢的,說不定會得到更好的結果。

然而失望之下的孟昶,卻直接下令收兵了。從此后蜀再無進取的機會,只能躲在老家混吃等死。

可能是蜀山蜀水太養人,所以歷史上此間的割據政權,除了個蜀漢以外,大多有守家之犬的特質,都喜歡蹲在家里不冒頭,對爭霸天下什么的總是興致缺缺。

4、除了“樂不思蜀”的典故,孟昶還制造了一個“世修降表李家”的笑話。

在蜀地割據的政權大多不思進取,自然會盛產各種昏君和亡國之君,還擅長制造各種笑料,比如蜀漢后主劉禪就留下了“樂不思蜀”的典故,讓人嘲笑了千年。

作為一個有故事的昏君,孟昶在這方面自然也不甘落后。

廣政二十八年(公元965年),宋將王全斌率軍包圍成都,孟昶想抵抗都找不到人手,只好投降。不過投降也得有個儀式,在儀式上需要孟昶親自向宋人遞交“降表”——話說孟昶雖然文采斐然,但這種活計也不好找皇帝親自干,更何況他肯定也沒心情弄這種玩意。

可是降表這種東西又不能糊弄,畢竟一旦搞不好惹怒了宋人,大家的腦袋說不定都得搬家,所以必須找個專業人士把這件事辦得妥妥帖帖的。

這事看著有點搞笑——寫降表還有專業的?還別說,真有!

在唐朝的時候有個叫李紳的宰相,知名度好像不怎么高。不過要是提起“春種一粒粟”和“鋤禾日當午”這《憫農二首》來是不是就無人不知了?沒錯,這就是李紳的代表作。而李紳有一個后代名叫李昊,因躲避唐末戰亂逃到了蜀地,還發揮祖傳特長走上了仕途,在前蜀當上了翰林學士。

在咸康元年前蜀末主王衍降于后唐時,也得履行手續寫一道降表,不知道為啥李昊就攤上了這個倒霉差事??赡苁撬慕当韺懙米尷畲孥煤軡M意,便給了他一個檢校兵部郎中的官。后來李昊又隨孟知祥回到蜀中,于是又隨著孟家的自立搖身一變成了后蜀的官。

等到北宋大軍殺到成都時,李昊已經當上了宰相。所以他這個百官之首既要為君分憂,又有豐富的寫降表經驗,所以這個活兒李昊想跑都跑不了。

李昊一生仕唐、前蜀、后唐、后蜀四朝,還替兩朝寫過降表,于是成了蜀中的一個大笑話:

其實亂世中人命賤如野草,李昊一介書生也只能隨波逐流而已。但是他的經歷,卻也是蜀人在亂世中難以主宰自身命運的一個寫照。

5、孟昶的“余慶長春”聯,其實很有嚇人的效果。

春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和文化習俗,直到今天仍得到廣泛的應用并受到人們的喜愛。說到春聯的歷史,最早的一副春聯大概是唐人劉丘子創作于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題為“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載于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

不過說到對春聯的發展歷史影響最大的人物,那就不得不提到孟昶了——他親筆創作的“余慶長春”聯在很長時間里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也是最有名的一副春聯。而且正是在孟昶的影響下,從宋朝起掛春聯成為了在民間普遍的一種習俗,王安石《元日》詩中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

關于孟昶創作這副春聯,還有一段故事:

“余慶長春”聯翻譯成白話的意思大概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看上去只是普通的迎春祈福之辭??捎腥さ氖?,宋人卻不這么認為——他們認為這是一句“讖言”,預示了宋將滅蜀。

這是咋回事?

孟昶作這副春聯的時間是廣政二十七年(公元964年),次年北宋就把后蜀給滅了,還派了一個叫呂“余慶”的家伙知成都府。這還沒完,早在此5年前自戀的宋太祖趙匡胤就把自己的生辰定為“長春節”——而孟昶捧著專業人士李昊寫的降表出城降宋時,還正好趕上了這個節日。

這一系列的巧合,實在巧合得太有嚇人效果了。至于這碼事是不是一肚子壞水的趙家皇帝杜撰出來、以顯示他“天命所歸”,就不好說了。

后蜀后主叫孟什么?

后蜀后主叫孟昶。

孟昶,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后蜀末代皇帝,后唐清泰元年(934年)正月,孟知祥稱帝,任孟昶為東川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同年七月,孟知祥病重,七月二十六日,立孟昶為皇太子,代理朝政。當晚,孟知祥去世,秘不發喪,樞密使王處回連夜到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趙季良處相對哭泣,趙季良嚴肅地說:“現在藩鎮掌握重兵,專門等待形勢變化,應當迅速立嗣君才能斷絕其非分妄想,哭無益啊?!?/p>

王處回和趙季良決計立孟昶為帝,然后發喪。孟昶即位,不改元,仍稱明德年號,至后蜀明德五年(938年)才改年號為廣政。

擴展資料:

后蜀滅亡

孟昶與前蜀王衍不同,并不是宋人所說的昏君。他幼年即位,不能親政,將相大臣多為孟知祥的故人,驕橫不法,奪人田宅,窮奢極欲,視孟昶如無物。孟昶要想整頓政治,必須首先鏟除這些元老勛臣。經過激烈的斗爭,孟昶終于如愿以償,鏟除了這些舊臣,開始親政。

后晉末年,契丹攻入汴梁,四處燒殺搶掠,引起了中原人民的反抗,中原陷入一片混亂。此時南唐由于在伐閩戰爭中實力受到極大削弱,無力北伐,而后蜀雖然之前從未參與戰事,卻絲毫沒有奪取中原的雄心,僅貪圖眼前一些小利。

后蜀廣政二十八年(965年),北宋大將王全斌率大軍攻打后蜀,很快兵臨城下,孟昶率眾投降。宋軍從出兵到滅亡后蜀,前后不過六十六天時間,可見后蜀是如何不堪一擊。但之后當地公推文州刺史全師雄為蜀王堅持抗戰,直到第二年才被鎮壓下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后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孟昶

后蜀末帝孟昶簡介 孟昶怎么讀結局怎么死的

昶,讀(chǎng)

孟昶(919年―965年),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國時期后蜀末代皇帝。

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去世,孟昶即位。他誅殺了恃功驕橫的大將李仁罕,滿朝懾服。又攻取秦、鳳、階、成四州,盡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二年,適逢中原多故,境內少有戰事,經濟發展,但孟昶本人亦頗為奢侈淫靡。廣政二十七年(964年),宋太祖趙匡胤派王全斌等伐蜀。次年,孟昶降宋,被俘至京師。孟昶到達汴京后,被授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七天后(7月12日),孟昶去世,時年四十七歲 。追贈尚書令、楚王,謚號“恭孝”。

古時候,拿羽扇坐小車模仿諸葛亮要收復中原的將軍是誰?

五代十國的時候,有一個四川人叫做王昭遠,他出身普通,但也不好學,13歲就到道觀當了道童。后來,后蜀勢力的高祖孟知祥有一次路過道觀,見到這小童子長相不凡,還有些過人之處,所以帶他回了宮中。

王昭遠在君主的后宮擔任太子的伴讀書童,一直名聲不顯。后來,太子孟昶正式繼位為主,王昭遠這才得到機會,升任了節度使。

公元964年,北宋趙匡胤為了統一領土,派大軍6萬遠征蜀地。作為后蜀君主,孟昶命自己的親信王昭遠擔任將軍,帶兵抵御宋朝大軍的進攻。

在出征之前,孟昶對王昭遠說:

今日之師,卿所召也,勉為朕立功!

意思是,現在這個大軍都是為你準備了,你一定會為我立功的。

此時王昭遠信心滿滿,依仗君主對自己的信任開始狂妄自大起來,他從成都出發時,孟昶及文武百官都出城送行,對其尊重倍加。而王昭遠則模仿起三國時的諸葛亮,他手拿鐵如意,舉手投足間仿佛足智多謀的軍師,甚至在喝多了以后還對手下吹起了牛。

吾此行何止克敵,當領此二三萬雕面惡少兒,取中原如反掌耳!

王昭遠說:“我這次出去,何止大敗來犯之敵?我要帶著這群活蹦亂跳的精神小伙,直接拿下中原各地,猶如探囊取物一樣?!?/p>

隨后在出征的過程中,王昭遠特意尋來羽扇,還命工匠制作了小木車,他整日坐在車上背誦諸葛亮的“名詞絕句”,嫣然諸葛孔明在世。

雖然后蜀軍隊中多了一個“諸葛亮”,可是真的和假的只需一戰就分別出來。宋朝軍隊進攻兇猛,王昭遠所率的軍隊毫無抵抗之力,再加上他指揮失誤,毫無謀略,結果三戰三敗,大部隊慌忙而逃。

此時的王昭遠早就丟了“羽扇綸巾”,狼狽的跑到利州。同時他命令手下燒毀橋梁棧道,讓士兵死守劍門關,自己則又跑出300多里,到漢原坡躲藏。

誰知道,后蜀的部隊實在虛弱,又因為失去主將,毫無抵抗之力,很快就出現了潰敗,劍門關也沒守住。聽到大敗的消息,王昭遠嚇得連床都爬不起來,再也沒有那出征時的意氣風發。

在生死關頭,王昭遠又再次逃跑,以躲避宋軍的追擊。這次他很快被追上,并且被宋軍在民居中發現,押回汴京。雖然王昭遠沒有被宋朝處死,可是也一直軟禁在都城,最終客死他鄉,想必其被抓后也十分后悔,當初不該那么“吹牛”,以至于被抓后連一個英勇的名字都留不下。

王昭遠模仿諸葛亮失敗,被啪啪打臉的事也成為后世笑柄,傳了上千年。看來做人還是要有自知之明,不但要認清形勢,也要認清自己。即使沒有大的才能和能力,也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如果過分的自信,想必也會想王昭遠一樣,吹的牛越大,最后的巴掌也會打的越響。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29461.html

分享給朋友:

“孟昶有哪些大將 孟昶后代” 的相關文章

比干的墳墓在哪里(比干葬在哪里)

比干的墳墓在哪里(比干葬在哪里)

比干墓在哪里,我身為林氏后代而不知道比干墓在哪里而感到羞恥! 無意間看到的,比干墓在我們這里,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李老莊鄉侯三角村北1000m,南李莊南1000m處,哪里有三個冢,其中只有一個是真的,候三角村,以前叫(候三冢)、當地老人還這么叫呢!不知道對你有幫助沒,侯三角是后改的書面名字,老人們長說...

含秋詩句有哪些(含秋 詩詞)

含秋詩句有哪些(含秋 詩詞)

今天給各位分享含秋詩句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含秋 詩詞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含有“秋”字的詩句有哪些 含有“秋”字的詩句選:1.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____陶淵明《飲酒·其四》2.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____劉禹錫《秋風引》3.??智镲L早,...

樹陰滿地日當午是哪個季節(樹陰滿地日當午是哪個季節的詩)

樹陰滿地日當午是哪個季節(樹陰滿地日當午是哪個季節的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樹陰滿地日當午是哪個季節,以及樹陰滿地日當午是哪個季節的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春眠不覺曉的時候是什么季節。 “春眠不覺曉”的時候是春季。原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譯文:春日里貪睡不知不覺天已破曉,攪亂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

余干嚴奚路在哪里(余干靠近哪里)

余干嚴奚路在哪里(余干靠近哪里)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余干嚴奚路在哪里,以及余干靠近哪里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為何秦穆公只肯用五張羊皮來換被抓的百里奚? 秦穆公故意這樣做的,生怕百里奚的才華就會被楚國發現,到時候楚國肯定不愿意放人,故而這樣做。一、百里奚...

銀床是指哪個動物(銀是什么動物)

銀床是指哪個動物(銀是什么動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銀床是指哪個動物,以及銀是什么動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金被銀床貓是土貓嗎 土貓本來就是在西方寵物貓產業進入中國后才有的成為,中國的本土貓除了大橘和貍花比較出名別的都可以叫土貓了吧。但其實金被銀床是中國古代貓譜上有名的一只貓,所以我個人認為不是土貓...

永康哪里釣烏子(永康筏釣去處)

永康哪里釣烏子(永康筏釣去處)

很多朋友對于永康哪里釣烏子和永康筏釣去處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浙江金華永康那好玩?名吃在什么地方/? 永康有名的一些地方:唐先的九獅溝,中山的五指崖,太平水庫(洗澡,劃船,釣魚),太平進去的龍王潭,永康方巖,方巖進去的石鼓寮,市里下去的白云山,八字...

蒼鷹?H起若飛電出自哪里(蒼鷹欻起若飛電)

蒼鷹?H起若飛電出自哪里(蒼鷹欻起若飛電)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蒼鷹?H起若飛電出自哪里,以及蒼鷹欻起若飛電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雄鷹的格言 1、要想在知識的天空中摘星擷月,探索寶藏,就要像雄鷹那樣頑強,搏擊風云、振翅翱翔! 2、我的生命沙漏還剩多少,在沙漏盡時可...

哪里不覺得高興文言文怎么說(不高興用文言文怎么說)

哪里不覺得高興文言文怎么說(不高興用文言文怎么說)

今天給各位分享哪里不覺得高興文言文怎么說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不高興用文言文怎么說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今天我很不高興 用古文怎么說 和現代說法沒很大區別!較古時:斯日吾甚不悅也!注意,不是“是”,而是“斯”!古白語:今朝吾心甚是不暢!--寂寞大山人“不...

寫兩句有關雨的詩句有哪些(寫兩句有關雨的詩句有哪些二年級)

寫兩句有關雨的詩句有哪些(寫兩句有關雨的詩句有哪些二年級)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寫兩句有關雨的詩句有哪些,以及寫兩句有關雨的詩句有哪些二年級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寫出兩句帶有雨的詩句有哪些 1. 兩句連續關于雨的詩句 兩句連續關于雨的詩句 1.兩句連續含 雨...

有關于春季的詩句有哪些(關于春季的詩詞名句)

有關于春季的詩句有哪些(關于春季的詩詞名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有關于春季的詩句有哪些,以及關于春季的詩詞名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春天的詩句有哪些 春天的詩句有哪些 春天的詩句有哪些,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春天的詩句,這樣的詩句一般飽含作者豐富的想...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