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山居秋暝是哪里 山居秋暝 唐 · 王維是什么詩
今天給各位分享王維山居秋暝是哪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山居秋暝 唐 · 王維是什么詩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詩人王維寫山居秋暝的創作背景是什么
山居秋暝創作的大背景
2020-01-21 14:31:42
文/葉丹
山居秋暝創作背景:這首詩寫初秋時節作者在所居地所見雨后黃昏的景色,應該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時所作。
?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寫秋晚山景,借以表達作者對純樸安靜、放縱山林生活的熱愛。詩人描繪了山中秋雨過后清朗明凈的月夜:松間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漁舟有機地構成了一幅明麗的畫圖。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白話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山居秋暝地點是什么
山居秋暝地點是終南山,具體位置是在陜西省西安市的南邊,這個終南山是秦嶺山脈眾多的主峰之一,屬于秦嶺的中段,在整個里面是比較核心的一部分。
其中的山居是指作者隱居的別墅,這個詞語就大致的點明了作者所在的位置,秋的意思是秋天,暝的意思是傍晚。
終南山位于秦嶺中段,介于東經107°37′—109°49′、北緯33°41′—34°22′之間,距離陜西省西安市25千米。
風景名勝:
終南山峻拔秀麗,如錦繡畫屏、聳立在西安市之西南。翠華山距西安市30千米,以奇峰異洞、清池古廟著稱。因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曾于山口(大峪口)建太乙官,故又稱太乙山。主要景點有太乙池、風洞、冰洞、翠華廟等。
太乙池為山間湖泊,傳為唐天寶年間地震造成,四周高峰環列,池面碧波蕩漾,山光水影,風景優美。太乙池之西的風洞,高15米,深40米,由兩大花崗巖夾峙而成。
洞內清風習習,涼氣颼颼,故稱風洞。風洞之北的冰洞,雖盛夏亦有堅冰,寒氣逼人。山中有一正岔水庫,瀉水時飛瀑傾流。由山下望去,素練懸空,氣勢磅礴,亦成一景。每年農歷六月初一至初三,翠華廟前皆有廟會。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終南山
山居秋暝 王維這首詩描繪的地點是
《山居秋暝》描繪的是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的山村。
一、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二、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三、出處
唐·王維《山居秋暝》
擴展資料: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全詩將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山居秋暝》是作者在公元哪一年寫的?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初秋時節山居所見雨后黃昏的景色,當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別墅)時所作。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遍_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山居秋暝 王維描繪地點是什么,時間是什么季節是什么?
《山居秋暝》王維描繪的地點是山中,時間是傍晚,季節是秋季。
《山居秋暝》
唐代 王維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游蕩下輕舟。任憑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連。
擴展資料:
《山居秋暝》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初秋時節山居所見雨后黃昏的景色,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別墅)時所作。
《山居秋暝》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其父遷居蒲州,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偽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游生活。
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山居秋暝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