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慢詞有哪些 以慢詞為例,分析蘇軾對詞風的變革體現在哪些方面
很多朋友對于蘇軾慢詞有哪些和以慢詞為例,分析蘇軾對詞風的變革體現在哪些方面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什么是長調?什么是慢詞?什么是小令?
長調:詞調體式之一,指詞調中的長曲,一般詞字數在91字以上;唐代也有人認為“長調即七言詩,短調乃五言詩”。
慢詞:宋詞的主要體式之一,也是宋代詞人常用的曲調樣式之一。“慢詞”這個名稱來自于“慢曲子”,指在慢曲子中的語調緩慢、節奏舒緩的詞。
小令:詞調體式之一,詞的篇幅短小,通常是指在五十八字以內的詞。需要注意的是,詞中稱“令”的,并不都是小令,如《百字令》,字數有一百多字,不符合小令的標準。
擴展資料:
長調詩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
長江朝東滾滾流去,波浪淘盡了那些才華橫溢的英雄豪杰。在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瑜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秀麗的江山像圖畫般的美麗,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手里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從容瀟灑,說笑閑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如今我身臨古戰場神游往昔,可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發。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長調
百度百科——慢詞
百度百科——小令
請以慢詞作品為例簡析蘇軾詞和辛棄疾詞在情感內函上有何不同?
1、蘇軾生活在北宋黨爭激烈之時,渴望獲得精神世界的自由,詞多空靈超曠,多出世之思。如《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借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里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移動,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可又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2、辛棄疾生活在民族危亡之際,追求生前身后的功業盛名,詞多壯慷慨,多人世之情。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譯文: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帝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瞭望長江北岸,還記得揚州戰火連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自己還能吃飯嗎?
擴展資料:
詞人介紹:
1、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試以慢詞作品為例,分析蘇軾對詞風的變革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蘇軾詞對詞境的開拓 1.蘇軾以前的詞為應歌之曲子詞,多寫 男女相思,寫花間酒下的傷別。蘇軾詞抒 發磊落縱橫豪放之襟懷,擺脫花間詞婉轉 之態,為激越、豪放充分表現作者的人格 個性。如《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 盡,千古風流人物。” 2.蘇軾把詞的題材取向從應歌回歸到表 現自我,并從現實生活中擷取創作題材, 故蘇詞多為感事之作,有的還采用詞題小 序的形式確定表現的內容,交代創作動機 。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 》。用記實手法寫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詞 的抒情貼近現實生活,詞中的抒情人物形 象與創作主題也由分離走向統一對應。使 詞的創作走向正視現實、面向社會和真實 人生的大道,極大地拓寬了詞的取材范圍 。 3.蘇軾用詞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負、人生 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擴大了 詞境,把詞家“緣情”與詩人“言志”結合起 來,詞品與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統一和融合 。
二.蘇軾的“以詩為詞” 1.首先指的是詞所反映的生活內容的擴 大,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體制,向“ 士大夫化”發展。 2.在蘇軾之前的“曲子詞”的曲子,基本 上是“輕音樂”“軟性文學”。到蘇軾將詞題 小序發展起來,做詞寓以詩人句法、引議 論入詞、大量用經、子典故,突破音樂對 詞體的約束,如《臨江仙》。蘇詞充分體 現了文人的審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詞 。 蘇軾以詩為詞的積極意義,在于改變了詞 的舊傳統,增加了詞的內容,豐富了詞的 體式,促使詞發展成為獨立的抒情詩樣式 。
三.蘇軾詞的風格 蘇詞的風格是豪放,蘇軾乃宋詞中豪放派 的代表,但也有許多極清空幽秀的作品, 風格是多樣化的。 1.豪放,如《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 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婉約,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此詞為悼亡之作, 對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兩茫茫的人 生空漠的嘆喟中。 3.清曠,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以慢詞為例,分析蘇軾對詞風的變革體現在哪些方面
蘇軾打破了“詩莊詞媚”的傳統觀念,一掃舊習,以清新雅練的字句,豪邁勁拔的筆力和縱橫奇逸的氣象來寫詞,使詞作仿佛“挾海上風濤之氣”(《花草蒙拾》),格調大都雄健頓挫、激昂排宕,形成了與蘇詩風格相似的詞風。如〔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筆勢如“突兀雪山,卷地而來” (《吷庵手批東坡詞》蘇軾不僅以詩文句法入詞,且多吸收詩賦詞匯,兼采史傳、口語,突破詞的音律束縛,以便更充分地表情達意,使詞為文學而作,不盡為應歌而作。
唐五代以來,詞在風格上專主柔曼婉媚。從溫庭筠到柳永,這一期間許多詞家的眾多詞作,雖也有雅俗之分,但詞風的總體傾向于婉媚,而且詞從的內容到形式都依附于音樂。蘇軾對此頗為不滿。突破詞的音律束縛,將詩的風格引入詞中,推動著對詞的內容與形式的純文學的追求。這一重要的轉變,正是詞的文學生命重于音樂生命之始,大大提高了詞體的表現力。這也是蘇軾對詞的一大貢獻。
慢詞有哪些作品
慢詞是宋詞的主要體式之一,它與小令一起成為宋代詞人最為常用的曲調樣式。慢詞的名稱從“慢曲子”而來,指依慢曲所填寫的調長拍緩的詞。《詞譜》卷十慢詞“蓋調長拍緩,即古曼聲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對于“急曲子”而言的,慢與急是按照樂曲的節奏來區別的
作品:《三字令》、《調笑令》、《十六字令》、《采蓮令》、《留春令》、《如夢令》、《唐多令》、《解佩令》
慢詞作品賞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五代十國時期 南唐后主 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 絕命詞。此詞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恒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后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詞語言明凈、凝練、優美、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最后小編在這里祝大家生活愉快喔!
蘇軾的一首《雨中花慢》 的詳細解析。從字詞、意境和整首詞的深意等,謝謝各位啦!
宋哲宗紹圣三年(1096)初秋,朝云病逝之后,東坡在悲痛之中難以自拔,于是寫下這首《雨中花慢》。六十一歲的老人,獨自對著“寒燈孤館,皓月空床”,看到心愛之人遺物上留下的粉黛之跡,不禁愁腸百結,黯然神傷。他想借酒醉來忘卻悲痛,可酒醒之后,思念重返心頭,沉重得讓人喘不過氣來。“丹青易畫”之句,說明蘇軾本想再現朝云的遺容,可是畫兒“無言無聲,看了謾結愁腸”,“襟袖上,猶存殘黛,漸滅余香”之語,仿佛讓人覺得“真態香生誰畫得”之嘆,再度涌上他的心頭,于是放棄做畫,再寫一首慢詞,表達他們之間的意長情長。
“算應負你,枕前珠淚,萬點千行”,結語一句,道出了東坡老人此際的無盡懺悔、無盡哀傷。“珠淚萬點千行”六個字,正與詞牌《雨中花慢》密意縫合,讓人生出無限悵惘。
這首詞的上闋極為重要,除了“因甚化作行云,卻返巫陽”和“但有寒燈孤枕,皓月空床”是心中情、眼前景外,其余話語,全是對往昔的追憶。“嫩臉羞蛾”,是朝云最初被他寵愛時的神態,“乍諧云雨,便學鸞凰”,則是二人纏綿恩愛、枝連偕飛時的情景。
尤為關鍵的是,“又豈料、正好三春桃李,一夜風霜”,表面上是說朝云伴他到嶺南,才度三個春秋(實際上不足兩年),便遭病亡故,實際上,這里暗示了他與朝云“乍諧云雨、便學鸞凰”的時間,那是朝云到他身邊三年之后 —— 手段高超且坦誠率真的東坡先生,再次用一個“又”字,加上正好的“正”,使不足三春的嶺南生涯與實際上整整三個春秋的“侍而成妾”過程,巧妙無垠地疊印在一方悲憐交織的畫面上。
關于蘇軾慢詞有哪些和以慢詞為例,分析蘇軾對詞風的變革體現在哪些方面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