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能帶出哪些古詩句 崖還念什么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崖能帶出哪些古詩句,以及崖還念什么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贊美“懸崖”的古詩有哪些?
贊美懸崖的古詩相對較少,目前只有十首:
1、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卜算子·詠梅》近代:毛澤東
釋文:風雨把春天送歸這里,飛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來到。已經是冰封雪凍最寒冷的時候,懸崖邊上還盛開著俏麗的梅花
2、山重疊。懸崖一線天疑裂。《憶秦娥·山重疊》清代:納蘭性德
釋文:山與山之間的重疊,懸崖的那一道,就像把天給割裂了一樣。
3、盤渦蕩激,回湍沖射,懸崖飛沙,斷岸決石,瞬息而爭靡。《黃河行》元代:貢泰父
釋文:形容兩岸碎石土塊被河水沖刷,爭相坍塌。靡,倒下
4、對孤峰絕頂,云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沁園春·憶黃山》宋代:汪莘
釋文:在于競秀、爭流的動態美。那孤峙飛聳的山巔絕頂,彩云繚繞,輕煙裊裊,或細如絲縷,柔如薄紗;或迷茫如海,橫際無涯。
5、亂石通人過,懸崖置屋牢。上方重閣晚,百里見秋毫《山寺》唐代:杜甫
石頭亂的,但依舊有人經過,因為懸崖上面有牢籠。
6、湍聲洶洶落懸崖,見說蛟龍擘石開;《游天壇雜詩十三首(選一)》金朝:元好問
釋文:落入懸崖的聲音,是像濤水一樣洶涌,就好比蛟龍開天辟地一樣的巨響。
7、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鷗來往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 《西江月(漁父詞)宋代:辛棄疾
釋文:千萬米的懸崖高高在上,只有一個山川像太陽落下一樣金碧輝煌。
8、山上飛泉萬斛珠。懸崖千丈落鼪鼯。已通樵逕行還礙,似有人聲聽卻無。 《鷓鴣天(石門道中)》宋代:辛棄疾
釋文;天上的飛泉是什么,懸崖落下千丈響起的又是什么。
9、溪水變為雨,懸崖陰濛濛。客衣飄飖秋,葛花零落風。 《過分水嶺(一作東嶺)》唐代:孟郊
釋文:溪水變成雨,就像瀑布,從懸崖上掉落下來,
10、自地上青峰,懸崖一萬重。踐危頻側足,登塹半齊胸。 《答蕭建》唐代:費冠卿
釋文:從地上看,那邊是一座矮矮的清風,從懸崖看,可是萬丈懸崖危險之極。
描寫懸崖的詩句有哪些?
1.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翻譯: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沒有回旋。
2.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翻譯: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望廬山瀑布》
翻譯: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4.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翻譯: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5.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翻譯: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6.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翻譯: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7.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翻譯: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
8.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翻譯: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舍去向渝州。
9.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翻譯:望著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蕩滌著我的心靈,極目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了山林。
10.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翻譯:站在高山上時 看見周圍的群山顯的很小,形容站的高看的遠,視野開闊。
稱贊崖山的詩句
1. 關于崖山的詩句
關于崖山的詩句 1.關于山的詩句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9.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1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12.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李叔同:《送別》)
13.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夏完淳:《別云間》)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次北故山下》)
15.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王安石《登飛來峰》)
1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17.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8.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9.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白帝城》)
20.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21.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2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
23.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24.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王昌齡《從軍行》)
2.形容太山的詩句有哪些
江西太山賦 文|南宮琦 帝分都邑,禹奠山川,三山仙居,五岳封禪。
文人好游,詩詞曲賦為之記;畫士喜覽,松瀑云崖為之圖。《永州八記》,州山之名賴章澡;《輞川十景》,藍田之意緣丹青。
金溪之東,信邑之南,有云林三十六峰,太山九十九嶺。太山者1,今其嶺稱天門,昔其脈作崖山。
南接玉馬,北連琵琶,望出云而東秀谷,接龍虎而西云臺。禹貢揚州之域,春秋吳楚之圖,唐屬饒之安仁,宋入撫之金溪2。
三縣交會,兩脈參差。志載惟寥寥幾筆;文詠只區區數言。
逶迤之山難考,邈遠之界迷離。 南宮琦 太山雄大,周回六十里,入云三百丈。
嶺巆嶙峋,谷空奧演,淃漣涴瀨,長流落險。道路阻而交通絕,幽壑生而桃源孕。
雄壯險峻,《說》言多禽獸之奇3;涓潺淵長,《傳》曰有幼龍之遇4。水合三港,集青田而入白塔;勢延六谷,至峽山而遇云林。
筆架峰是一邑之巔;清泠淵是乃三港之源。重巒疊嶂,突怒偃蹇;密篁翩躚,婉穆優嫺。
禪者結茆力耕,山田濕衍;游者煮茗爭息,瀑水氤天。 培塿簇擁,群山綿延。
諸峰聳峙,上接云表承鮮露;萬木爭蔥,下徹泉脈吮滋養。三神合壁,蘭香流溢觀異象;五谷重陽,韭花撲鼻迷寶藏。
天臺之陰,飛來巨石名高冠5;巔峰之下,凌空急水曰馬蝗6。山神建湖,毀于司鳴;水怪出洞,止于秤星。
瓊臺歌罷,倦拋素練落塵寰7;瑤池船覆,傾瀉珠光穿峰轉8。鄺村人遷,耄耋記憶仍在;湯洞路絕,泛黃文字尚存9。
疲云失足墜空谷,勁松扎根攀險峰。崖山月,色隨朔望有變10;天門雨,量因東西不同11。
建炎中云林御寇12;至正間東峰避兵13。古戰場,強盜洞,硝煙化成云靄,鮮血已作清流14。
張仙鐵笛穿云,何公銅簫唱晚15。飛錫坐禪,蜀僧入駐中宮寺16;導引胎息,沛客步虛張址山17。
琵琶隱羽客之圖,三老現穆堂之賦18。設席代講,付子云究儒學義理19;建廬躬耕,張應韶探道家奧旨20。
學承象山,道契崆峒。異草葳蕤,鬼谷越云夢而來21;靈藥夭喬,仙婢從臨川而至22。
東峰寺葺而不聞鐘鼓;望云觀尋而難覓丹砂,塔圮垣頹,碑滅徑荒。仙人墓、鰲構門,皆成異境;叼竹鷹、跑馬崗,亦屬奇觀。
懸笛井上,印劍授子傳道統23;投文淵中,詩賦請龍降甘霖24。高禪荼毗,龍潭荒寂;天師飛升,鶴巢霞蔚。
馬蘭橋廢,危太樸為之記25;龍須井枯,張玉運賦以詩26。子懷父情,訪師巖叨陪鯉對;君表將功,圣裔坊叩謝龍恩27。
嗚呼,巍巍太山,淙淙三港,仙人久逝,神龍已藏。窮鄉僻縣,君子鮮訪,秀水奇峰,樵夫獨賞。
時過境遷,天物將忘,遂作斯賦,漫為之詳。 太山三港水 1. 太山,又名崖山、大山、天門嶺。
《讀史方輿紀要| 卷八十六江西四》:“崖山,上有琵琶、三老二峰,一名大山,以形勢高大而崖壁峻絕也。”崖山為全脈統稱,因其懸崖斗絕而得名;大山,以形勢高大而得名,由于當地方言“大”字讀音為“太”,故也作太山;天門嶺,文獻記載東峰峽谷之上為天門坳,當地人稱為天門嶺,后用天門嶺泛指何源范圍內的太山。
2. 宋景德二年金溪增加延福、白馬、永和3鄉。后白馬、永和鄉合并稱白馬永和鄉,崖山在白馬永和鄉; 3. 明朝劉章彝《金溪總說》:“崖山多禽獸之奇,松湖有桔柚之美”; 4. 傳說劉中宮在三港水遇到一幼龍; 5. 高冠峰在天臺山之陰,雖名峰,實為一巨石,傳為神仙建湖不慎落下; 6. 筆架峰下為馬蝗水瀑布; 7. 吳明麗《太山玉女瀑》:“疑是瓊臺歌舞罷,倦拋素練落塵寰”; 8. 李藝泓《太山玉女瀑》:“玉女山下本無泉,瑤臺誰覆明珠船。
雪光流瀉三千尺,熠熠穿峰自流轉”; 9. 《江西名勝志》:“湯家洞在崖山”; 10. 《金溪縣志》:“崖山月在四十八都蔣源,崖高數十仞,半崖有土壁如月形,約圍圓一丈四五尺,逢朔土色淡紅,望后土色紫紅,歷年不爽”; 11. 天門嶺上有一神奇地,別處下雨它則陰;別處陽光它則雨; 12. 《云林圖記》:“宋建炎中,苗傳、劉正彥作亂,鄧雱集民兵追,破其黨,號“忠義社”。于后累立戰功,掃御一方。
入國朝,設巡檢。至元末,天下已定,乃罷。
今山谷猶有壁壘在焉”; 13. 《金紫何氏宗譜》:“東峰避兵,救活萬人”; 14. 古戰場在太山蒸蓋嶺,為何時戰場,不詳; 15. 十六代天師張應韶隱居太山,善吹鐵笛;何永年通間律,于東峰寺讀書,閑時吹銅簫; 16. 《金溪縣志》載兩種,一為劉中宮從蜀而來,聞有中宮寺,遂入; 17. 《金溪縣志》載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曾于山中修煉,后以為山名; 18. 羽客指方從義,它曾數畫云林圖,其中一有琵琶峰;穆堂為李紱,作《云林三十六峰賦》“壯二社之英氣,仰三老之高縱”; 19. 傅子云,字季魯,何源白鱔人。天山精舍筑城,九淵令設一席于旁,時命其代講,并將書院相付; 20. 《道藏》載張治鳳一生博學經典,精通道術,隱居于龍須井; 21. 《貴溪縣志》載太山之東有云夢山,鬼谷子隱于此,常于各處采藥; 22. 《漢天師世家》:“一日,懸笛井上,以印劍授子順告知曰∶“吾世傳真人之教,功及于人多矣吾今垂年,汝當傳守。”
言迄,端作井上瞑目而化”; 23. 《中宮院》載熊道裕投文請雨; 24. 《太平廣記》和《稽神錄》中簡單記載了婢女食黃精的故事; 25. 危素,字太。
3.關于山的詩句
1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唐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2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唐 李白《勞勞亭》
3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唐 李白《蜀道》
4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唐 李白《關山月》
5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 李白《望天門山》
6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唐 李白《游金陵鳳凰臺》
7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唐 柳宗元《絕句》
8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9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唐 杜甫《贈衛八處士》
1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 杜甫《望岳》
1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唐· 孟浩然《過故人莊》
13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唐·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14山寺月中尋桂子,郡守枕上看潮頭。——唐 白居易《憶江南》
15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6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17青海長云暗雪山,一片孤城萬仞山——唐 王昌齡《從軍行》
18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唐——唐 李益 《喜見外弟又言別》
19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唐 王維《山居秋暝》
2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 ·王維《漢江臨眺》
21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唐· 王灣《次北固山下》
22想象昆山姿,緬邈區中緣。——南朝 宋 謝靈運《登江中孤嶼》
23岷山高已峻,燕水清切寒。——南朝 宋 吳邁遠《棹歌行》
24摧折寒山里,遂死無人窺。——南朝 梁 吳均《傷友》
25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南朝 梁 王籍《入若耶溪》
26水霧雜山煙,冥冥不見天。——南朝 梁 伏挺《行舟值早霧》
27淮源比桐柏,方山似削成。——南朝 陳 沈炯《長安還至方山愴然自傷》
28遠戍唯聞鼓,寒山但見松。——南朝 陳 陰鏗《晚出新亭》
29太息關山月,風塵客子衣。——南朝 陳 江總《遇長安使寄裴尚書》
30關山四面絕,故鄉幾千里?——北朝 劉昶《斷句》
4.關于洞庭湖的詩句
1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
2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雍陶《題君山》
3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陽樓》
4
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南匯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韓愈《登岳陽樓》
5
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范仲淹《岳陽樓記》。
6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7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8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5.關于枯樹的詩句
《經徐侍郎墓作》唐 顧況夜泉無曉日,枯樹足悲風。
《府齋感懷酬夢得》唐 白居易 勞寄新詩遠安慰,不聞枯樹再生枝。
《滿江紅·雪壓山頹》宋 呂勝己 雪壓山頹,誰撒下、瓊花玉蕊。
《觀滄海》曹操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過故人莊》孟浩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題李凝幽居》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黃鶴樓》崔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53935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小池》楊萬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1.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樹,黃昏時的烏鴉,撲打著天凈沙·秋思翅膀,落在光禿禿的枝椏上。纖巧別致的小橋,潺潺的流水,低矮破舊的幾間茅屋,愈發顯得安謐而溫馨。荒涼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馬載著同樣疲憊憔悴的異鄉游子,在異鄉的寒冷、蕭瑟的秋風里躊躇而行。夕陽漸漸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處是歸宿?家鄉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腸寸斷!
注釋:1、天凈沙:曲牌名2、秋思:曲題3、枯藤:枯萎的枝蔓。4、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昏:黃昏,傍晚5、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6、古道:已經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公路)或年代久遠的驛道。7、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8、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2. 《小池》[ 宋 ]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注釋:1.泉眼:泉水的出口。2.惜:吝惜。3.照水:映在水里。4.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光。5.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6.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6.關于碧玉簪的詩句
浣溪沙(八之八)
朝代:宋代
作者:鄧肅
海畔山如碧玉簪。天涯消息嘆魚沈。賴逢傾國洗愁心。
莫為世情生旅況,且因樂事惜光陰。明朝紅雨已春深。
水調歌頭(桂林集句)
朝代:宋代
作者:張孝祥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江南驛使未到,梅蕊破春心。繁會九衢三市,縹緲層樓杰觀,雪片一冬深。自是清涼國,莫遣瘴煙侵。
江山好,青羅帶,碧玉簪。平沙細浪欲盡,陡起忽千尋。家種黃柑丹荔,戶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沈沈。莫問驂鸞事,有酒且頻斟。
描寫崖山 詩詞
《哭崖山》
寶藏如山席六宗,樓船千疊水晶宮。
吳兒進退尋常事,漢氏存亡頃刻中。
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淚灑南風。
早來朝市今何處,如悟人間萬法空。
《崖山亡》
萬里輿圖入朔方,搖搖孤注海之陽。
石尤風惡云藏軫,天駟星沈月掩房。
島上有人悲義士,水濱無處問君王。
羲和指著烏飛路,去去虞淵暮色蒼。
詩名里帶崖字的詩詞有哪些
《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唐·李白
《哭崖山》宋·文天祥
《初至崖口》 唐·宋之問
《書磨崖碑後》宋·黃庭堅
《太一石鱉崖口潭舊廬招王學士》唐·岑參
《宿丹崖翁宅》唐·元結
《登崖州城作》唐·李德裕
《焦崖閣》唐·韋莊
《題磨崖碑》宋·范成大
《合崖湫》宋·王禹偁
關于崖能帶出哪些古詩句和崖還念什么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