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的古詩有哪些 春怨古詩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春怨的古詩有哪些,以及春怨古詩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春怨古詩帶拼音版
《春怨》古詩帶拼音版如下:
原文: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拼音:dǎ qǐ huáng yīng ér,mò jiāo zhī shàng tí。tí shí jīng qiè mèng,bù dé dào liáo xī。
翻譯:我敲打樹枝把黃鶯兒趕走,不讓它在那里聲聲啼鳴。鳴聲會驚破我的好夢,到不了遼西去會見親人。
詞句注釋:遼西:大約指唐代遼河以西營州、燕州一帶地方,即今遼寧省錦州、朝陽至北京市東北懷柔、順義一帶。隋代因秦漢舊名曾于此地置遼西郡,寄治于營州,唐初改曰燕州,州治在遼西縣。
文學賞析:
這首小詩以妍美的生活意象體現幽怨的情思,在一家庭院的樹梢頭上,有幾只愛唱歌的黃鶯兒正在歡唱著。突然,住室的門被打開了從里面走出一位紅顏少婦,嗔怒地把唱得正歡的黃鶯兒趕跑了,口里還喃喃不已地自言自語著。這就是此詩要描繪的一幅生活畫面,春光如此可愛。
黃鶯兒婉轉的歌聲那么悅耳動聽,這位少婦為何無心欣賞良辰美景,反而要把黃鶯兒趕走。原來,她的丈夫久戍邊疆,遙遙千里,音容杳無,她寂寞惆悵而又無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夢中和親人相見。此刻,也許她在夢境中正走在去邊地的路上,滿心歡喜地盼望著和丈夫的會面。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春怨》
春怨古詩金昌緒原文帶拼音
《春怨 / 伊州歌》【作者】金昌緒?【朝代】唐原文如下: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春怨 / 伊州歌》原文帶拼音版
《春怨 / 伊州歌》譯文:
把樹上的黃鶯鳥驚走,不要讓它在樹枝啼鳴。驚擾了我的好夢,夢中不能到遼西,與我心愛的人兒相會。
《春怨 / 伊州歌》全詩賞析:
這首詩,語言生動活潑,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還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它通篇詞意聯屬,句句相承,環環相扣,四句詩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達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為五言絕句提出的“就一意圓凈成章”的要求。這一特點,人所共稱。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曾把詩的寫法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詩”;另一種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詩”,這首《春怨》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更贊美這首詩的“篇法圓緊,中間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也說:“一氣蟬聯而下者,以此為法。”
春怨的古詩翻譯及賞析
譯文
我敲打樹枝把黃鶯兒趕走,
不讓它在那里聲聲啼鳴。
鳴聲會驚破我的好夢,
到不了遼西去會見親人。
注釋
⑴春怨:一題“伊州歌”。
⑵打起:打得飛走。
⑶莫教:不讓。
⑷妾:女子的自稱。
⑸遼西:大約指唐代遼河以西營州、燕州一帶地方。即今遼寧省錦州、朝陽至北京市東北懷柔、順義一帶,隋代因秦漢舊名曾于此地置遼西郡,寄治于營州,唐初改曰燕州,州治在遼西縣。
【作品鑒賞】
《春怨/伊州歌》此詩要描繪的一幅生活畫面,春光如此可愛,黃鶯兒婉轉的歌聲又那么悅耳動聽
這首小詩以妍美的生活意象體現幽怨的情思:在一家庭院的樹梢頭上,有幾只愛唱歌的黃鶯兒正在歡唱著,突然,住室的門被打開了從里面走出一位紅顏少婦,嗔怒地把唱得正歡的黃鶯兒趕跑了,口里還喃喃不已地自言自語著。
這就是此詩要描繪的一幅生活畫面,春光如此可愛,黃鶯兒婉轉的歌聲又那么悅耳動聽,這位少婦為何無心欣賞良辰美景,反而要把黃鶯兒趕走。原來,她的丈夫久戍邊疆,遙遙千里,音容杳無,她寂寞惆悵而又無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夢中和親人相見。
此刻,也許她在夢境中正走在去邊地的路上,滿心歡喜地盼望著和丈夫的會面,不知趣的黃鶯兒偏偏在這個時候驚擾了她的美夢,她連這種虛幻的安慰也不能得到,必會把一腔悵恨無端地向著黃鶯兒發泄。
《春怨》原文及翻譯賞析
《春怨》原文及翻譯賞析1
春怨
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注釋】
金屋:漢武帝幼時曾言愿意建筑金屋為了藏其表妹阿嬌。
【翻譯】
紗窗上的日影漸漸落下,天色接近黃昏,金屋里面沒有人來臉上掛著淚痕。寂寞空虛的庭院中春天就要過去,梨花落滿一地,但緊緊關著門不去打掃。
【作者簡介】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玄宗天寶年間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生平事跡不詳。約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薪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蘊無窮。其《月夜(一作夜月)》、《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賞析】
詩人描寫了一個失寵之人的哀怨,凄涼的環境,襯托出女主人公內心的孤獨寂寞,凄苦無依。全詩細膩委婉,意境深厚,味外有味,感人至深。
這是一首宮怨詩。點破主題的是詩的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句中的“金屋”,用漢武帝幼小時愿以金屋藏阿嬌(陳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寫之地是與人世隔絕的深宮,所寫之人是幽閉在宮內的少女。下面“無人見淚痕”五字,可能有兩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處一室、無人作伴而不禁下淚;二是其人身在極端孤寂的環境之中,縱然落淚也無人得見,無人同情。這正是宮人命運之最可悲處。句中的“淚痕”兩字,也大可玩味。淚而留痕,可見其垂淚已有多時。這里,總共只用了七個字,就把詩中人的身份、處境和怨情都寫出了。這一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則都是環繞這一句、烘托這一句的。
起句“紗窗日落漸黃昏”,是使無人的“金屋”顯得更加凄涼。屋內環顧無人,固然已經很凄涼,但在陽光照射下,也許還可以減少幾分凄涼。現在,屋內的光線隨著紗窗日落、黃昏降臨而越來越昏暗,如李清照《聲聲慢》詞中所說,“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其凄涼況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為無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覺。屋內無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聲喧鬧,春色濃艷,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減少幾分孤寂。現在,院中竟也寂無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時節,正如歐陽修《蝶戀花》詞所說的“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詞所說的“生怕落花時候近黃昏”,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難堪了。
末句“梨花滿地不開門”,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補充和引伸;也遙應第二句,對詩中之人起陪襯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指出“詩文俱有主賓”,要“立一主以待賓”。這首詩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寫之人,所待之賓就是這句所寫之花。這里,以賓陪主,使人泣與花落兩相襯映。李清照《聲聲慢》詞中以“滿地黃花堆積”,來陪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詞中人,所采用的手法與這首詩是相同的。
從時間布局看,詩的第一句是寫時間之晚,第三句是寫季節之晚。從第一句紗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內獨處之人;從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飄落之花。再從空間布局看,前兩句是寫屋內,后兩句是寫院中。寫法是由內及外,由近及遠,從屋內的黃昏漸臨寫屋外的春晚花落,從近處的杳無一人寫到遠處的庭空門掩。一位少女置身于這樣凄涼孤寂的環境之中,當然注定要以淚洗面了。更從色彩的點染看,這首詩一開頭就使所寫的景物籠罩在暮色之中,為詩篇涂上了一層暗淡的底色,并在這暗淡的底色上襯映以潔白耀目的滿地梨花,從而烘托出了那樣一個特定的環境氣氛和主人公的傷春情緒,詩篇的色調與情調是一致的。
為了增強畫面效果,深化詩篇意境,詩人還采取了重疊渲染、反復勾勒的手法。詩中,寫了日落,又寫黃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寫了春晚,又寫落花滿地,使春色掃地無余;寫了金屋無人,又寫庭院空寂,更寫重門深掩,把詩中人無依無伴、與世隔絕的悲慘處境寫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寫法,使為托出宮人的怨情而著意刻畫的那樣一個凄涼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現。
此外,這首詩在層層烘托詩中人怨情的同時,還以象征手法點出了美人遲暮之感,從而進一步顯示出詩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黃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滿地”,都是象征詩中人的命運,作為詩中人的影子來寫的。這使詩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春怨》原文及翻譯賞析2
春怨
白馬金羈遼海東,羅帷繡被臥春風。
落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
古詩簡介
這首《春怨》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表現了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內心產生的憂愁苦悶之情。
翻譯/譯文
那呆子騎著白色駿馬,黃金羈馬頭,奔馳在遼東半島。
我這里繡帳錦被,只有春風陪伴。
月下西山,月光透過窗戶偷窺,只見蠟燭燃盡,人還未入睡。
落花乘春風飛入室內,也笑:怎么只有一個人!
賞析/鑒賞
此詩大意是寫一個婦人思念在那遙遠的遼海之東從軍的丈夫,夜很深了,也無法入睡。“落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是擬人的寫作手法。月亮西落,從低低的窗戶斜照進來,偷偷地看著將燃燒盡的蠟燭,凋謝的花瓣飄飛進門,也笑床空,表現出婦人因思念丈夫,內心的憂愁苦悶。全詩對仗工整有趣。
《春怨》原文及翻譯賞析3
原文:
春怨
朝代:唐朝
作者: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紗窗外的陽光淡去,黃昏漸漸降臨;
鎖閉華屋,無人看見我悲哀的淚痕。
庭院空曠寂寞,春天景色行將逝盡;
梨花飄落滿地,無情無緒把門關緊。
注釋
金屋:原指漢武帝少時欲金屋藏阿嬌事。這里指妃嬪所住的華麗宮室。
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點破主題的是詩的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句中的“金屋”,用漢武帝幼小時愿以金屋藏阿嬌(陳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寫之地是與人世隔絕的深宮,所寫之人是幽閉在宮內的少女。下面“無人見淚痕”五字,可能有兩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處一室、無人作伴而不禁下淚;二是其人身在極端孤寂的環境之中,縱然落淚也無人得見,無人同情。這正是宮人命運之最可悲處。句中的'“淚痕”兩字,也大可玩味。淚而留痕,可見其垂淚已有多時。這里,總共只用了七個字,就把詩中人的身份、處境和怨情都寫出了。這一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則都是環繞這一句、烘托這一句的。
起句“紗窗日落漸黃昏”,是使無人的“金屋”顯得更加凄涼。屋內環顧無人,固然已經很凄涼,但在陽光照射下,也許還可以減少幾分凄涼。現在,屋內的光線隨著紗窗日落、黃昏降臨而越來越昏暗,如李清照《聲聲慢》詞中所說,“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其凄涼況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為無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覺。屋內無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聲喧鬧,春色濃艷,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減少幾分孤寂。現在,院中竟也寂無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時節,正如歐陽修《蝶戀花》詞所說的“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詞所說的“生怕落花時候近黃昏”,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難堪了。
末句“梨花滿地不開門”,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補充和引伸;也遙應第二句,對詩中之人起陪襯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指出“詩文俱有主賓”,要“立一主以待賓”。這首詩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寫之人,所待之賓就是這句所寫之花。這里,以賓陪主,使人泣與花落兩相襯映。李清照《聲聲慢》詞中以“滿地黃花堆積”,來陪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詞中人,所采用的手法與這首詩是相同的。
從時間布局看,詩的第一句是寫時間之晚,第三句是寫季節之晚。從第一句紗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內獨處之人;從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飄落之花。再從空間布局看,前兩句是寫屋內,后兩句是寫院中。寫法是由內及外,由近及遠,從屋內的黃昏漸臨寫屋外的春晚花落,從近處的杳無一人寫到遠處的庭空門掩。一位少女置身于這樣凄涼孤寂的環境之中,當然注定要以淚洗面了。更從色彩的點染看,這首詩一開頭就使所寫的景物籠罩在暮色之中,為詩篇涂上了一層暗淡的底色,并在這暗淡的底色上襯映以潔白耀目的滿地梨花,從而烘托出了那樣一個特定的環境氣氛和主人公的傷春情緒,詩篇的色調與情調是一致的。
為了增強畫面效果,深化詩篇意境,詩人還采取了重疊渲染、反復勾勒的手法。詩中,寫了日落,又寫黃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寫了春晚,又寫落花滿地,使春色掃地無余;寫了金屋無人,又寫庭院空寂,更寫重門深掩,把詩中人無依無伴、與世隔絕的悲慘處境寫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寫法,使為托出宮人的怨情而著意刻畫的那樣一個凄涼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現。
此外,這首詩在層層烘托詩中人怨情的同時,還以象征手法點出了美人遲暮之感,從而進一步顯示出詩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黃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滿地”,都是象征詩中人的命運,作為詩中人的影子來寫的。這使詩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春怨》原文及翻譯賞析4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翻譯
無論行走還是靜坐,無論獨自吟詠還是互相唱和,乃至臥倒床榻,我都獨自一人;久久的站著凝望讓我倍加傷神,更無奈這春寒招惹我的愁緒。
這份愁情有誰曾見到,讓我眼淚滾滾,把自己原先的粉妝沖洗得一絲不留;愁病交加,把燈芯挑了又挑,終究難以入眠。
注釋
獨行:一人行路;獨自行走。
獨坐:一個人坐著。
獨唱:獨自吟詠、吟唱。
獨臥:泛指一人獨眠。
佇立:久立。
傷神:傷心。
無奈:謂無可奈何。
輕寒:微寒。
殘妝:亦作“ 殘妝 ”。 指女子殘褪的化妝。
一半:二分之一。亦以表示約得其半。
相仍:依然;仍舊。
寒燈:寒夜里的孤燈。多以形容孤寂、凄涼的環境。
不成:不行,不可以。
賞析
朱淑真是是一位才貌出眾、善繪畫、通音律、工詩詞的才女,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滿,婚后抑郁寡歡,故詩詞中“多憂愁怨恨之語”。相傳她出身富貴之家,至于她的丈夫是什么樣的人,其說不一。有的說她“嫁為市井民家妻”,有的說她的丈夫曾應禮部試,后又官江南,但朱與他感情不合。不管何種說法可信,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后很不幸福。就所反映的內容看,這首詞與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關系。
“獨行獨坐,獨倡獨酬還獨臥”兩句,連用五個“獨”字,充分表現出她的孤獨與寂寞,似乎“獨”字貫穿在她的一切活動中。“佇立傷神”等兩句,緊承上句,不僅寫她孤獨,而且描繪出她的傷心失神。特別是“無奈輕寒著摸人”一句,寫出了女詞人對季節的敏感。“輕寒”二字,正扣題目“春怨”二字的“春”字,全詞無一語及春,惟從“輕寒”二字,透露出春天的信息。“著摸”一詞,宋人詩詞中屢見,有撩撥、沾惹之意。如孔平仲《懷蓬萊閣》詩:“深林鳥語流連客,野徑花香著莫人。”楊萬里《和王司法雨中惠詩》詩:“無那春愁著莫人,風顛雨急更黃昏”。“著摸”即“著莫”,朱淑真詞與楊萬里詩用法完全相同。輕寒為什么撩惹春愁,失去愛情幸福的女詞人深有體會。寡居的李清照感到“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聲聲慢》);對自己的婚姻深感不滿的朱淑真在“佇立傷神”之際,不禁發出“無奈輕寒著摸人”的吟詠,足見兩位女詞人在“輕寒”季節,有著共同的傷心之處。
下片進一步抒寫女詞人愁怨。“此情誰見”四字,承上啟下,一語雙兼,“此情”,既指上片的孤獨傷情,又兼指下文的“淚洗殘妝無一半”寫出了女詞人以淚洗面的愁苦。結穴處的兩句,描繪自己因愁而病,因病添愁,愁病相因,以至夜不成眠的痛苦。
這首詞語言自然婉轉,通俗流麗,篇幅雖短,波瀾頗多。上片以五個“獨”字,寫出了女詞人因內心孤悶難遣而導致的焦灼無寧、百無一可的情狀,全是動態的描寫。“佇立傷神”兩句,轉向寫靜態的感覺,但意脈是相承的。下片用特寫鏡頭攝取了兩幅生動而逼真的圖畫:一幅是淚流滿面的少婦,眼淚洗去了臉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對寒夜孤燈,耿耿不寐。
“剔盡寒燈”的落腳點不在“剔”字(剪剔燈心的動作),而在“盡”字。“盡”字是體現時間的。所謂“夢又不成燈又燼”(歐陽修《玉樓春》),顯然是徹夜無眠。對于孤凄愁病的閨中人,只寫這一淚、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里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又何況是“此情誰見”,無人見,無人知,無人慰藉,無可解脫!自寫苦情,情長詞短,其體會之深,含蘊之厚,有非男性作家擬閨情之詞所能及者。
創作背景
朱淑真雖家世顯赫,婚姻卻十分不幸,這首詞正是由于自己的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所寫。朱淑真書寫時心中充滿矛盾,但字里行間卻透露著對知音的渴望,對自我才華的肯定,對自我實現的期待。
《春怨》原文及翻譯賞析5
思邊 / 春怨
去年何時君別妾?南園綠草飛蝴蝶。
今歲何時妾憶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玉關去此三千里,欲寄音書那可聞?
翻譯
還記得我們去年什么時候分別的嗎?那是南邊花園綠草地上飛蝴蝶的時候——春天。
現在,你知道是什么季節了嗎?冬天已經到了,西山頂的白雪在云層下更顯幽暗。
玉門關離我這里有三千里地,我想給你寄封信,恐怕你也難得一見。
注釋
去年:剛過去的一年。
南園:泛指園圃。
綠草:亦即春日之時。
今歲:今年。
白雪:即寒冬之日。
秦云:秦地之云,此暗指思婦家在秦地。秦,泛指陜西,唐人詩中往往特指長安。
玉關:即玉門關,漢朝故址在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移至今甘肅安西縣雙塔堡附近。漢代大將霍去病破月氏,開玉門關,自此成為中國與西域分界的關隘。
音書:音訊,書信。二句言音訊不通,存亡難知。
創作比較
此詩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初年(742—744)李白在長安待詔時期。安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系此詩于天寶二年(743)。
賞析
“去年何時君別妾,南園綠草飛蝴蝶。”開頭兩句,是思婦對去年與丈夫離別時情景的追憶。這兩句妙在不純用敘述筆調,而采用思婦自問自答的寫法,顯得波峭有致。“南園”一句,因是化用晉代詩人張協“蝴蝶飛南園”(《雜詩十首》其八)的詩句,故“南園”可理解為某處的一所花園,未必實有所指。其時正當春天,南園里綠草如茵,百花盛開蝴蝶在花叢中翩翩飛舞。一對即將離別的夫妻,面對如此良辰美景,尤其是看到那成雙作對的蝴蝶,不禁觸景生情,肝腸寸斷。但這種哀傷情緒并未在字面上流露出來,詩人描繪的反而是一派明媚的春光,這正是王夫之在評論《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四句時所說的“以樂景寫哀”(《姜齋詩話》卷上)的手法,從而把哀傷之情反襯得更為強烈。對這對夫妻家在何處、為何事離別、丈夫又去向何方等問題詩中均未作交代。這就給讀者設置了懸念,也為引出下二句埋下了伏線。
“今歲何時妾憶君,西山白雪暗秦云。”中間兩句,用的也是思婦自問自答的寫法,寫思婦在丈夫離家一年之后對他的懷念。但詩中并未正面傾訴離愁別恨,而是分別描繪了“西山白雪”與“暗秦云”兩幅慘淡的畫面,借景言情。“西山白雪”四字,看似景語,其實是借此點明丈夫離家的原因及其戍守之地。“暗秦云”三字,不僅點明了他們夫妻原來家居之地,同時也借思婦在家遙望云天之所見,來刻畫她翹首期待之狀以及悒郁愁苦之情。前兩句留下的三點懸念,至第四句方才釋然大白。這種寫法,較之一開頭便和盤托出,更耐人尋味,此詩構思布局之妙,于此可見。
“玉關去此三千里,欲寄音書那可聞!”末尾二句,寫思婦與丈夫天各一方,難通音信。秦地距玉關達三千里之遙,欲傳尺素,又無魚雁。夫妻二人,一別經年,滿腹相思,無由傾吐,這就使思婦更感痛苦萬分。詩中,思婦的丈夫戍守之地為“西山”,并非“玉關”,思婦欲往“玉關”投寄“音書”,貌似南轅北轍,前后牴牾。其實這并非李白失之粗疏。蓋“玉關”自漢代以來,即為漢族統治者與西北各少數民族政權經常發生戰爭之地,也是閨怨詩中思婦經常夢魂縈系之地。如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云:“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李白《子夜吳歌四首》其三亦云:“……秋風吹不盡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此類詩句,唐詩中不勝枚舉。在這里,“玉關”并非實指,而是泛指征戰戍守之地,“玉關”自然也包括其中。詩人之所以用“玉關”取代“西山”,很可能是出于修辭的需要。由于第四句已出現“西山”二字,故第五句換用“玉關”,以免重復。
征夫懷歸、思婦閨怨,是中國古典詞歌中一個傳統的題材。自《詩經》以來,作者代不乏人,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即如李白,此類作品亦自不少。《思邊》這首小詩,在李白閨情詩中雖算不得出類拔萃之作,但在藝術上有如下兩點頗可注意。第一,如上文所述,首二句敘別離之悲,中二句訴相思之苦,均不落言筌,須待讀者細加咀嚼而后出,可謂含蓄蘊藉,韻味悠長。第二,全篇雖用思婦口吻,但“去年何時君別妾”二句是從丈夫一方著筆,“今歲何時妾憶君”二句是從自己一方著筆,這種對仗的句式從兩方落筆的寫法,既具整飭勻稱之美,又見回環往復之致,與纏綿繾綣的詩情妙合無垠。末尾二句,出語雖稍嫌直露,但可使題旨表達得更為強烈醒豁,收結更為斬截有力,白璧微瑕,故未足深病。
春怨古詩原文解釋
題庫內容:
春怨的解釋
春日的愁緒、怨情。古多指女子言。 唐 劉方平 、 金昌緒 均有 《春怨》 詩。 宋 陳傅良 《游云頂院和徐叔子韻》 :“老大生憎兒女態,更無春怨與秋悲。”
詞語分解
春的解釋 春 ū 一年的第一季:春季(農歷正月至三月)。春節。春色。春暉(春天的 陽光 ,喻父母的 恩情 )。 春山 (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 婦女 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歲,如“春春正富”; 怨的解釋 怨 à 仇恨 :怨恨。 恩怨 。宿怨。怨仇。怨敵。怨府( 大家 怨恨的 對象 )。怨聲載道。 不滿意, 責備 :埋(俷 )怨。 抱怨 。怨言。任勞任怨。 恩德 部首 :心。
春愁春怨的詩句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1、第五回,《海棠春睡圖》旁的對聯:
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
2、第十八回,寶玉的詩《怡紅快綠》
綠蠟春猶卷,紅妝夜未眠
3、第二十三回,《春景即事》
霞綃云渥任鋪陳,隔巷蟆更聽未真。
枕上輕寒窗外雨,眼前春色夢中人。
盈盈燭淚因誰泣,點點花愁為我嗔。
自是小鬟嬌懶慣,擁衾不耐笑言頻。
4、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唱詞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5、第二十六回,寶黛借《西廂記》唱詞:
“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若與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舍得疊被鋪床”
6、第二十六回,黛玉被關在怡紅院門外
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癡癡何處驚
顰兒才貌世應稀,獨抱幽芳出繡閨
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