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西湖的詩句有哪些 杜牧 西湖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杜甫西湖的詩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杜牧 西湖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杜甫關于湖邊的詩句
1.杜甫關于湖的詩句
.陪王漢州留杜綿州泛房公西湖 (杜甫)舊相恩追后,春池賞不稀。
闕庭分未到,舟楫有光輝。豉化莼絲熟,刀鳴鲙縷飛。
使君雙皂蓋,灘淺正相依。過南岳入洞庭湖 (杜甫)洪波忽爭道,岸轉異江湖。
鄂渚分云樹,衡山引舳艫。翠牙穿裛槳,碧節上寒蒲。
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無。壤童犁雨雪,漁屋架泥涂。
欹側風帆滿,微冥水驛孤。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蒼梧。
帝子留遺恨,曹公屈壯圖。圣朝光御極,殘孽駐艱虞。
才淑隨廝養,名賢隱鍛爐。邵平元入漢,張翰后歸吳。
莫怪啼痕數,危檣逐夜烏。宿青草湖 (杜甫)洞庭猶在目,青草續為名。
宿槳依農事,郵簽報水程。寒冰爭倚薄,云月遞微明。
湖雁雙雙起,人來故北征。
2.杜甫的《湖畔獨步尋花》所有詩句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唐代:杜甫
其一: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
其二:
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其三: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其四: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
其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其六: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其七:
不是愛花即欲死,只恐花盡老相催。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釋義:
其一:
我被江邊上的春花弄得煩惱不堪,無處講述這種心倩只好到處亂走。來到南鄰想尋找酷愛飲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飲酒。
其二:
繁花亂蕊像錦繡一樣裹住江邊,腳步歪斜走入其間心里著實怕春天。不過眼下詩和酒還能聽我驅遣,不必為我這白頭人有什么心理負擔。
其三:
深江岸邊靜竹林中住著兩三戶人家,撩人的紅花映襯著白花。我有去處來報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瓊槳可以送走我的年華。
其四:
東望少城那里鮮花如煙,高高的白花酒樓更是解人眼饞。誰能攜酒召我前往暢飲,喚來美人歡歌笑舞于盛席華筵?
其五:
黃師塔前的江水向東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懶又困, 我倚仗著暖洋洋的春風游春。桃花一叢一叢地盛開著,仿佛是沒有主人,你究竟是喜愛深紅的桃花還是淺紅色的桃花?
其六:
黃四娘家周圍小路開滿鮮花,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嬉鬧的彩蝶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悅耳動人。
其七:
并不是說愛花愛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盡時遷老境逼來。花到盛時就容易紛紛飄落,嫩蕊啊請你們商量著慢慢開。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寶應元年)春。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第二年春暖花開時,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賞析:
《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的一組絕句詩,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當時,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獨步尋幽,消遣世慮。此詩雖題為尋花,實為遣愁散悶,因而隱藏著悲的情調。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
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
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抒發了久經離亂后得以安居的喜悅心情。全詩描寫動靜相應,沒聲沒色,但是卻生動自如,別有一番風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3.杜甫的《湖畔獨步尋花》所有詩句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唐代:杜甫其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其二: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其三: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其四: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其五: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其六: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其七:不是愛花即欲死,只恐花盡老相催。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釋義:其一:我被江邊上的春花弄得煩惱不堪,無處講述這種心倩只好到處亂走。來到南鄰想尋找酷愛飲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飲酒。
其二:繁花亂蕊像錦繡一樣裹住江邊,腳步歪斜走入其間心里著實怕春天。不過眼下詩和酒還能聽我驅遣,不必為我這白頭人有什么心理負擔。
其三:深江岸邊靜竹林中住著兩三戶人家,撩人的紅花映襯著白花。我有去處來報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瓊槳可以送走我的年華。
其四:東望少城那里鮮花如煙,高高的白花酒樓更是解人眼饞。誰能攜酒召我前往暢飲,喚來美人歡歌笑舞于盛席華筵?其五:黃師塔前的江水向東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懶又困, 我倚仗著暖洋洋的春風游春。
桃花一叢一叢地盛開著,仿佛是沒有主人,你究竟是喜愛深紅的桃花還是淺紅色的桃花?其六:黃四娘家周圍小路開滿鮮花,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嬉鬧的彩蝶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悅耳動人。
其七:并不是說愛花愛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盡時遷老境逼來。花到盛時就容易紛紛飄落,嫩蕊啊請你們商量著慢慢開。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擴展資料:創作背景:這組詩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寶應元年)春。
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第二年春暖花開時,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賞析:《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的一組絕句詩,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
當時,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獨步尋幽,消遣世慮。
此詩雖題為尋花,實為遣愁散悶,因而隱藏著悲的情調。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
蹊是小路。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
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
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
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
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
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
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
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抒發了久經離亂后得以安居的喜悅心情。
全詩描寫動靜相應,沒聲沒色,但是卻生動自如,別有一番風味。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4.描寫湖的詩句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雍陶《題君山》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陽樓》
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南匯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韓愈《登岳陽樓》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孟浩然《臨洞庭湖贈章丞相》
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范仲淹《岳陽樓記》。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5.描寫河邊的詩句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溪居》柳宗元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三衢道中》曾幾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山雨溪風卷釣絲,瓦甌篷底獨斟時。醉來睡著無人喚,流到前溪也不知。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早梅》張謂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難忘.《尋南溪常道士》劉長卿
清溪深不測,隱處惟孤云.《宿王昌齡隱居》常建
林中觀易罷,溪上對鷗閑.《答李浣》韋應物
大殿連云接爽溪,鐘聲還與鼓聲齊。
石徑喧朝履,璜溪擁釣舟。《奉和幸韋嗣立山莊應制》蘇颋
每馳東墅策,遙弄北溪琴。《侍宴韋嗣立山莊應制》徐彥伯
6.關于湖邊梅花的詩句
張說 【正朝摘梅】 蜀地寒猶暖,正朝發早梅。偏驚萬里客,已復一年來。
王維 【雜詩三首】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 【雜詩三首】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階前生。
孟浩然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李白 【清溪半夜聞笛】 羌笛梅花引,吳溪隴水情。寒山秋浦月,腸斷玉關聲。
韋應物 【詠春雪】 裴回輕雪意,似惜艷陽時。不悟風花冷,翻令梅柳遲。
劉禹錫 【傷獨孤舍人】 昔別矜年少,今悲喪國華。遠來同社燕,不見早梅花。
孟郊 【旅行】 楚水結冰薄,楚云為雨微。野梅參差發,旅榜逍遙歸。
張籍 【和韋開州盛山十二首·梅溪】 自愛新梅好,行尋一徑斜。不教人掃石,恐損落來花。
元稹 【贈熊士登】 平生本多思,況復老逢春。今日梅花下,他鄉值故人。
李商隱 【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韋莊 【句】 不隨妖艷開,獨媚玄冥節。(詠梅,見《海錄碎事》)
杜牧 【句】 經冬野菜青青色,未臘山梅樹樹花。(《優古堂詩話》)
杜牧 【代人寄遠六言二首】 河橋酒旆風軟,候館梅花雪嬌。宛陵樓上瞪目,我郎何處情饒。
皮日休 【夜會問答十】 霜中笛,落梅一曲瑤華滴。不知青女是何人,三奏未終頭已白。
無名氏 【塞姑】 昨日盧梅塞口,整見諸人鎮守。都護三年不歸,折盡江邊楊柳。
7.形容“夜晚在湖邊散心”的詩句有哪些
1、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儲光羲《釣魚灣》
譯文:直到日暮等待知心人,系上小船停靠綠楊岸。
2、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譯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們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卻萬樹流鶯,鳴聲婉轉,春色依舊。把佳節清明的西湖,描繪得確如人間天堂,美不勝收。
3、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譯文:兩湖江浙緊接壤,河道縱橫水為鄉。您去正值春江滿,煙云彌漫水茫茫。
4、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杜甫《春日憶李白》
譯文:如今,我在渭北獨對著春日的樹木,而你在江東遠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遙相思念。
5、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譯文: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頭。
6、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登黃鶴樓》
譯文: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7、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暮江吟》
譯文: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艷紅。
8、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杜甫《日暮》
譯文:泉水從石壁上潺潺流過,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杜甫關于湖的詩句
.陪王漢州留杜綿州泛房公西湖 (杜甫)
舊相恩追后,春池賞不稀。闕庭分未到,舟楫有光輝。豉化莼絲熟,刀鳴鲙縷飛。使君雙皂蓋,灘淺正相依。
過南岳入洞庭湖 (杜甫)
洪波忽爭道,岸轉異江湖。鄂渚分云樹,衡山引舳艫。翠牙穿裛槳,碧節上寒蒲。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無。壤童犁雨雪,漁屋架泥涂。欹側風帆滿,微冥水驛孤。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蒼梧。帝子留遺恨,曹公屈壯圖。圣朝光御極,殘孽駐艱虞。才淑隨廝養,名賢隱鍛爐。邵平元入漢,張翰后歸吳。莫怪啼痕數,危檣逐夜烏。
宿青草湖 (杜甫)
洞庭猶在目,青草續為名。宿槳依農事,郵簽報水程。寒冰爭倚薄,云月遞微明。湖雁雙雙起,人來故北征。
杜莆關于瘦西湖的詩句
1. 描寫揚州瘦西湖的詩句
瘦西湖 汪沆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遣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百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解悶十二首 杜甫
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游。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度
江都竹枝詞 起予
邗溝春水碧如油,到處春風足逗留。
二十四橋簫管歇,猶留明月滿揚州。
揚州竹枝詞 劉濤版
二分明月一聲簫,半屬揚州廿四橋。
別有風情忘不得,載花載酒木欄橈。
憶揚州 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柳葉眉長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權
2. 與瘦西湖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1、《揚州竹枝詞》
年代:清初 作者:劉濤
二分明月一聲簫,半屬揚州廿四橋。
別有風情忘不得,載花載酒木欄橈。
2、《瘦西湖》
年代:清 作者:汪沆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3、《飲湖上,初晴后雨》
年代:宋 作者: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遣懷》
年代:唐 作者: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5、《憶揚州》
年代:唐 作者: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柳葉眉長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6、《解悶十二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游。
7、《送孟浩然之廣陵》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8、《江都竹枝詞》
年代:唐 作者:起予
邗溝春水碧如油,到處春風足逗留。
二十四橋簫管歇,猶留明月滿揚州。
9、《揚州竹西樓》
年代:宋 作者:傅夢得
自從騎鶴到,船泊畫橋堤。
新酒斟花露,高樓傍竹西。
拭盤將蟹擘,拂壁把詩題。
早過瓜洲渡,秋深怕馬嘶。
10、《南歸題揚州竹西亭》
年代:宋 作者:曾幾
往歲出蕪城,飄然一客星。
又從江北路,重到竹西亭。
楚岸寬圍碧,吳山遠借青。
圣時還舊觀,歌吹月中聽。
3. 關于瘦西湖的詩詞
瘦西湖的之名的由來
“瘦西湖”之名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為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
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吳綺(1619—1694),揚州人,字園茨,號聽翁。生于明末,為清初詞人。由書中記載可見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為其水道彎曲狹長,并地處揚州城的西北,故稱為“瘦西湖”。乾隆元年(1736),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這里的美景后,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賦詩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詩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帶的景致與繁華,在詩人眼中,揚州和杭州一樣,市井繁榮,故稱“銷金鍋子”,并通過與杭州西湖的對比,認為瘦西湖之名確實形象而貼切。
《瘦西湖》清·汪沆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遣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憶揚州 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柳葉眉長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解悶十二首杜甫
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游。
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江都竹枝詞起予
邗溝春水碧如油,到處春風足逗留。
二十四橋簫管歇,猶留明月滿揚州。
揚州竹枝詞 劉濤
二分明月一聲簫,半屬揚州廿四橋。
別有風情忘不得,載花載酒木欄橈。
4. 古人關于揚州瘦西湖的詩句
《瘦西湖》清·汪沆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遣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憶揚州 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柳葉眉長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解悶十二首杜甫 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游。 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江都竹枝詞起予 邗溝春水碧如油,到處春風足逗留。
二十四橋簫管歇,猶留明月滿揚州。 揚州竹枝詞 劉濤 二分明月一聲簫,半屬揚州廿四橋。
別有風情忘不得,載花載酒木欄橈。
5. 描寫揚州的詩句
1. 《遣懷》 唐.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回想在揚州十年的往事,恍如一聲夢幻,到頭來只在秦樓楚館里面掙得一個薄情郎的名聲。
2. 《七律·游揚州瘦西湖(新韻)》:六月揚州百卉悠,瘦湖瀲滟畫中游。
六月的揚州百花齊放,詩人乘著小船在瘦西湖游玩。
3. 《瘦西湖》 清·汪沆: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
岸邊的楊柳和殘斷的蘆葦挨在一起,水面上紅色的橋和飛過的大雁儼然是幅美麗的圖畫。
4. 《七律·瘦西湖》:非是西湖依舊瘦,古來佳景總含情。
不是因為瘦西湖依舊是這個美麗的樣子,而是自古以來所有美景都寓有情義。
5. 《憶揚州》 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無賴是揚州。
把天下好看的月景分為三分的話,有三分之一必然是揚州的月色好看。
6. 《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
7. 《解悶十二首》 唐.杜甫: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胡人商人紛紛離別去了揚州,突然回憶起了曾經西陵的驛站閣樓。
8. 《夜看揚州市》 唐.王建: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
在夜市里有一千多盞燈在照耀,高高的大樓,歌舞滿樓,客人絡繹不絕。
9. 《宿揚州》 唐.李紳:嘹唳塞鴻經楚澤,淺深紅樹見揚州。
金秋時節,長江橫臥,渡口寬闊,行船至此聞鴻雁高亢地鳴叫,飛過揚州的上空,停下船來,雖是天晚,但也還能看到“淺深紅樹”。
10. 《揚州三首(其一)》 唐.杜牧: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
是誰正在唱歌啊,這時的明月剛好照滿揚州。
6. 贊美瘦西湖的詩詞
《瘦西湖》清·汪沆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遣懷 杜牧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憶揚州 徐凝蕭娘臉薄難勝淚,柳葉眉長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解悶十二首杜甫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游。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江都竹枝詞起予邗溝春水碧如油,到處春風足逗留。
二十四橋簫管歇,猶留明月滿揚州。揚州竹枝詞 劉濤二分明月一聲簫,半屬揚州廿四橋。
別有風情忘不得,載花載酒木欄橈。
7. 關于“瘦西湖”的詩詞典故有哪些
關于“瘦西湖”的詩詞典故: 《瘦西湖》(清)汪沆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遣懷》(唐)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憶揚州》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柳葉眉來長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解悶十二首》(唐)杜甫 商胡離別自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游。《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瘦西湖百”的之名的由來: “瘦西湖”之名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為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
由書中記載可見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為其水道度彎曲狹長,并地處揚州城的西北,故稱為“瘦西湖”。乾隆元年(1736),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這里的美景后,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賦詩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詩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帶的景致與繁華,在詩人眼中,揚州和杭州一樣,市井繁榮,故稱“銷金鍋子”,并通過與杭州西湖的對比,認為瘦西湖之名確實形象而貼切。
8. 描寫瘦西湖景色的句子
1. 去揚州的第一站是瘦西湖。很早就聽說過揚州瘦西湖的美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瘦西湖游覽,更給瘦西湖增加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瘦西湖在揚州城北,是古時十里揚州的舊址。說是湖,其實很像一條寬寬的河,從南至北蜿蜒過去,足足有八公里長。據說瘦西湖名聲大噪的原因與“瘦”有關,“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恰恰是占得了一個“瘦”字。看來風景也是瘦了的好。
2. 瘦西湖實是幅好畫,這幅水墨畫透出了一絲自然之美,向我們展現著華夏民族的魅力。
3. 瘦西湖:風景名勝區位于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古城的西北部,面積168。32公頃,湖全長4。3公里,游覽面積46公頃,有長堤、徐園、小金山、吹臺、月觀、五亭橋、鳧莊、白塔等名勝。瘦西湖原來是一段自然河道,經過歷代的疏浚治理,建造園林,逐步發展而成,是揚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組成部分,它以其悠久豐富的人文景觀、秀麗典雅的自然風韻、相互因借的藝術手法,使其成為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隋唐時期,瘦西湖沿岸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美妙意境,富有二十四景著稱于世。它美在湖面蜿蜒曲折,兩邊園林古樸多姿,行船其間,景色不斷變換,仿佛到了人間仙境,引人入勝。
4. 走進瘦西湖,就看見湖兩岸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我想:要是再過一個月來的話,那瘦西湖兩岸的風景一定非常漂亮、迷人吧!
5. 瘦西湖有二十四景,諸如長堤春柳、湖心釣臺、白塔晴云、四橋煙雨等,就像二十四顆明珠,鑲嵌在瘦西湖這根玉帶上。跟著導游一路快走,如畫的風景在眼旁一幕幕地閃過,真有些目不暇接的感覺。我觀賞風景,有兩個特點愛好。一是愛聽風景的來歷,欣賞古風古韻,二是愛看風景的獨特,欣賞古色古香。在瘦西湖二十四景中,有兩處風景很符合我的觀賞愛好,這就是瘦西湖的兩橋——五亭橋和二十四橋。五亭橋位于瘦西湖的中部,五亭橋上有五個亭子,中間一亭突起,周圍四亭對應坐落,從空中鳥瞰恰似一朵美麗的蓮花。“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十五個橋洞排列有序,相映成輝。有關二十四橋名字來源的說法很多,最令人信服的說法出于《揚州鼓吹詞》:“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原來,古時的二十四橋是夜晚賞月聽簫的絕佳去處。
6. 春天的瘦西湖別有一番風味。一進入風景區,和煦的春風迎面撲來,像媽媽的手溫柔地撫摸著我們的臉龐。
7. 揚州瘦西湖卻給人幾分纖柔羞怯的情意。單單一個“瘦”字,就詮釋了她那獨具的魅力。
8. 揚州欲陰欲雨的天氣,黛瓦白墻更顯青素,站在瘦西湖的柳堤河畔,透過古典的亭閣,遠遠就可以看到船娘漂著一葉舟,煙波畫船,泛起的波痕打動了眼前的這一抹畫。偶有幾只水鴨在嬉戲,濺得一身水花。瘦西湖以瘦著稱,個園何園便是因精致而揚名了,我喜歡個園里的竹林,撥開一叢翠竹,可見一處幽邃,想必園主人是個優雅但又不乏剛毅的志士,擁得一院奇美大宅,似得天下之喜,坐修竹,臨清池,忘今語古,何其樂也,古人的快樂豈是今人所能輕易領悟得了?
9. 湖的對面有一座小山.山上古木參天.山頂有一座威武、雄偉的鹽白塔它也是瘦西湖的一大觀賞景點,讓游客們贊嘆不已。
10. 剛進大門,瘦西湖景致就已略顯一斑了。上翹的飛檐,金色的琉璃瓦磚,頓顯一派繁華景象。
11. 我們來到瘦西湖,已經是下午了。只見湖邊疊嶂成巒;湖面波光粼粼;湖水清澈見底。
12. 揚州的旅程,第一站便是瘦西湖。“到了揚州自然得去瘦西湖看看”——每個揚州人說這話時都是一副毋庸置疑的神氣姿態。很早就聽說過瘦西湖的美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瘦西湖游覽,更給瘦西湖增加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瘦西湖在揚州城北,是古時十里揚州的舊址。說是湖,其實很像一條寬寬的河,從南至北蜿蜒過去,足足有八公里長。據說瘦西湖名聲大噪的原因與“瘦”有關,“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恰恰是占得了一個“瘦”字。清代錢塘詩人汪沆有詩云:“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聲中外。
13. 瘦西湖邊,每日游人云集,車馬駢闐,綺羅盈目,香飄滿路。
14. 瘦西湖坐落在揚州城的西北角。原為城外的一條河道,富甲天下的明清鹽商沿河岸居住,重金構筑這水上園林。沿湖筑建二十四景。康乾兩帝六次南巡來此,贊譽這“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兩岸湖景。
15. 瘦西湖的景色嫵媚多姿,尤其春色降臨時,漫步湖畔,三步一柳,五步一花,花樹陪伴,便覺舒卷飄逸,頓生詩情畫意。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