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律詩有哪些 古代律詩有什么特點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古代律詩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古代律詩有什么特點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七言律詩有哪些
1、《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亭濁酒杯。
點評:無需多言的偉大作品,將天地萬物之蕭瑟、苦悶、悲憤、衰病之態寫到了極致。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
2、《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凄凄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點評:有人評價這首詩:氣格音調,千載獨步。被譽為“唐人七律第一”。名氣實在是太大。說實話,寫的也是真好。
3、《錦瑟》
【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點評:貌似晦澀難懂、不知所云,其實相信每個人都會讀出不同的感受。反復吟詠,總會被擊中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4、《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點評:《登金陵鳳凰臺》是李白登臨鳳凰臺時的所見所感而起興唱嘆,把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與悠遠飄忽的傳說故事結合起來攄志言情,用以表達深沉的歷史感喟與清醒的現實思索。
此詩氣韻高古,格調悠遠,體現了李白詩歌以氣奪人的藝術特色。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點評:同是吟詠諸葛亮,李商隱的《籌筆驛》其實也不遑多讓,但老杜更悲凄感人,末聯猶催人淚下。
6、《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點評:全詩無一句不經典。愛情詩的極品之作。
律詩有哪些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5、《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6、《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7、《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8、《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9、《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10、《浪淘沙·其一》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11、《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12、《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1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14、《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15、《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16、《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7、《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1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19、《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0、《惠崇春江曉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21、《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2、《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古代的格律詩有哪些
詩歌的一種。格律詩是指唐以后的古詩,分為絕句和律詩。按照每句的字數,可分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規格,音韻有一定規律,變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規則
盛唐時期是詩歌繁榮的頂峰。這個時期除出現了李白、杜甫兩個偉大詩人外 杜甫
,還有很多成就顯著的詩人。他們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孟浩然和王維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人;另一類是邊塞詩人,他們中的高適和岑參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齡、李頎、王之煥也是邊塞詩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齡的邊塞詩大部分用樂府舊題抒寫戰士思念家鄉、立功求勝的心情,他的《從軍行》、《出塞》歷來被推為邊塞詩的名作。李頎的邊塞詩數量不多,成就卻很突出,《古意》一首、《古從軍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煥是年輩較老的邊塞詩人,一首《涼州詞》寫盡了遠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鶴雀樓》詩意高遠,富于啟示性.中唐詩歌是盛唐詩歌的延續。這時期的作品以表現社會動蕩、人民痛苦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時期最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繼承并發展了《詩經》和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從文學理論上和創作上掀起了一個現實主義詩歌的高潮,即新樂府運動。元稹、張籍、王建都是這一運動中的重要詩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樂府古題19首和新樂府12首。無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來說,元詩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詩,語言通俗易懂是他們共同的特色,這是源于他們文學觀點的一致。張籍和王建雖無明確的文學主張,但他們以豐富的創作成為新樂府運動的中堅。同情農民疾苦是張籍樂府詩的主題,以《野老歌》最為著名。風格與上述幾人十分相近的李紳詩作雖不多,但《憫農》詩二首卻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讀者。 除新樂府運動之外,這一時期還另有一派詩人,這就是韓愈、孟郊、李賀等人。他們的詩歌藝術比之白居易另有創造,自成一家。韓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詩,把新的語言風格、章法技巧帶入了詩壇,擴大了詩的表現領域,但同時也帶來以文為詩,講才學,追求險怪的風氣。孟郊(751--814)與賈島(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險,苦思錘煉是他們的共同特點。劉禹錫(772--842)是一位有意創作民歌的詩人,他的許多《竹枝詞》描寫真實,很受人們喜愛。此外,他的律詩和絕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詩如他的散文一樣,多抒發個人的悲憤和抑郁。他的山水詩情致婉轉,描繪簡潔,處處顯示出他清峻高潔的個性,如《江雪》就歷來為人們所傳誦。李賀(790--816)在詩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擁有中唐獨樹一幟之風格,開辟了奇崛幽峭、濃麗凄清的浪漫主義新天地。《蘇小小墓》、《夢天》等都是充分體現他的獨特風格之作。 晚唐時期的詩歌感傷氣氛濃厚,代表詩人是杜牧、李商隱。杜牧(803--852)的詩以七言絕句見長,《江南春》、《山行》、《泊秦淮》、《過華清宮》等是他的代表作。這些詩于清麗的辭 蘇軾
采、鮮明的畫面中見俊朗的才思。李商隱(813--858)以愛情詩見長。他的七律學杜甫,用典精巧,對偶工整,如《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絕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晚唐后期,出現了一批繼承中唐新樂府精神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他們的詩鋒芒畢露,直指時弊。 詩發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輝煌燦爛,但卻自有它獨特的風格,即抒情成份減少,敘述、議論的成份增多,重視描摹刻畫,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詩同音樂關系疏遠。 最能體現宋詩特色的是蘇軾和黃庭堅(1045--1105)的詩。黃庭堅詩風奇特拗崛,在當時影響廣于蘇軾,他與陳師道一起開創了宋代影響最大的“江西詩派”。宋初的梅堯臣(1002--1060)、蘇舜欽(1008--1048)并稱“蘇梅”,為奠定宋詩基礎之人。歐陽修、王安石(1021--1086)的詩對掃蕩西昆體的浮艷之風起過很大作用。國難深重的南宋時期,詩作常充滿憂郁、激憤之情。陸游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與他同時的還有以“田園雜興”詩而出名的范成大(1126--1193)和以寫景說理而自具面目的楊萬里(1124--1206)。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最后一個大詩人,高揚著寧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過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七言律詩大全 20首律詩
那就列舉幾首名詩吧:
一 陸游《游山西村》(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二 杜甫《客至》(唐)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
三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四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五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劉長卿
生涯豈料承優詔,世事空知學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過,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滄洲近,顧影無如白發何。
今日龍鐘人共老,愧君猶遣慎風波。
六 春思 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七 宮詞 薛逢
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
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
云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
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床。
八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九 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十 答丁元珍(宋·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長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啼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十一 渝州寄放王道矩 蘇軾
曾聞五月到渝州,水拍長亭砌下流。惟有夢魂長繚繞,共論唐史更綢繆。
舟經故國歲時改,霜落寒江波浪收。歸夢不成冬夜永,厭聞船上報更籌。
十二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非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飛鴻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十三 初加朝散大夫又轉上柱國 白居易
紫微今日煙霄地,赤嶺前年泥土身。
得水魚還動鱗鬣,乘軒鶴亦長精神。
且慚身忝官階貴,未敢家嫌活計貧。
柱國勛成私自問,有何功德及生人。
十四 詠史 白居易
秦磨利刀斬李斯,齊燒沸鼎烹酈其。
可憐黃綺入商洛,閑臥白云歌紫芝。
彼為菹醢機上盡,此為鸞皇天外飛。
去者逍遙來者死,乃知禍福非天為。
十五 昨以拙詩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以新 白居易
詩家律手在成都,權與尋常將相殊。
剪截五言兼用鉞,陶鈞六義別開爐。
驚人卷軸須知有,隨事文章不道無。
篇數雖同光價異,十魚目換十驪珠。
十六 自詠(唐·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本為圣朝除弊政,敢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十七 送唐州崔使君侍親赴任 白居易
連持使節歷專城,獨賀崔侯最慶榮。
烏府一拋霜簡去,朱輪四從板輿行。
發時止許沙鷗送,到日方乘竹馬迎。
唯慮郡齋賓友少,數杯春酒共誰傾。
十八 見于給事暇日上直寄南省諸郎官詩 白居易
倚作天仙弄地仙,夸張一日抵千年。
黃麻敕勝長生箓,白纻詞嫌內景篇。
云彩誤居青瑣地,風流合在紫微天。
東曹漸去西垣近,鶴駕無妨更著鞭。
十九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紋身地,猶是音書滯一鄉。
二十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二十一 遣悲懷(其一) 元稹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二十二 利州南渡 溫庭筠
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二十三 蘇武廟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二十四 宮詞 薛逢
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
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
云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
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床。
二十五 貧女 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斂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