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是哪里 鹿柴是什么地方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鹿柴是哪里,以及鹿柴是什么地方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鹿柴指的是什么地方
《鹿柴》指的是鹿居住的地方,是王維晚年隱居之所,在今陜西省藍田縣。
《鹿柴》唐代詩人是王維所作的一首詩,全詩內容如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這首詩寫一座人跡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參天的樹林,意在創造一個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側重于表現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緊接第二句境界頓出,以局部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局的、長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寫空山傳語進而描寫深林返照,由聲而色。
王維鹿柴在哪里
鹿柴在王維的輞川別業里。
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盛景之一。輞川有盛景20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共20首,《鹿柴》是其中的第5首。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鹿柴》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地方?
《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這首詩寫一座人跡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參天的樹林,意在創造一個空寂幽深的境界。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這首詩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原文如下:
鹿柴
唐 ·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空寂的山中不見一個人,只聽到一陣人語聲。
太陽的一抹余暉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詞句注釋:
鹿柴(zhài):王維輞川別墅之一(在今陜西省藍田縣西南)。柴:通“寨”、“砦”,用樹木圍成的柵欄。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陽將落時通過云彩反射的陽光。
復:又。
創作背景
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整體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大凡寫山水,總離不開具體景物,或摹狀嶙峋怪石,或描繪參天古木,或渲染飛瀑懸泉,其著眼點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詩則從一個奇特的現象著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層巖迭嶂,看去空無一人。可是有時會突然聽得朗朗笑語,但由于回聲的多重反射,一時間很難判斷人聲究竟從何而起。人們大約都有類似的經驗,本來很平常。但是將這種視覺與聽覺互補的觀察事物的方法以詩的形式加以表現,就不能不說是一個創造。從詩的表現說,它別出新意,不蹈故常;從作品的接受者說,是那樣新奇有趣,儼如身臨其境,由此引起積極的情感活動。前兩句詩用直白的語言,略作點染,境界即出。詩開頭的“空山”,二字,是相對于無人而言,同時表明詩人的視野比較開闊,可以一視無礙;如果置身于隱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從這兩個字,也可以窺見山中的景物形勢特點。對句的“響”字與“空山”相呼應:只有在沒有太多障礙物的情況下,聲音才能在山谷中往復回蕩,方才可以說“人語響”。因此,周遭景物必是疏朗的。前二句寫幽靜,因聲傳神;后二句寫幽深,以光敷色。山中景色會因朝夕晦暝、風雨因時而變化。此詩則選取傍晚時分的景色作為描寫對象。這時夕陽返照射入樹林深處,又有一部分光線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來,各類景物斑斑駁駁的,明暗對比鮮明。近處,投在地面上的蓊郁的樹影漸漸拉長;樹林深處,因黝暗而顯得十分幽邃。這種景觀的最佳時期是夏末秋初,而且必須是晴朗的傍晚,陰雨綿綿是不行的。詩的第一個透視點是深林。人的感官無法直接測知樹林深處,此詩以不可見即想象中的“無限”和“神秘莫測”寫幽深之感。而幽深之感唯在夏末秋初夕陽明天中為最深。第二個透視點是青苔。這一景色即在目底,可以觀其形,可以辨其色。青苔生于陰暗潮濕之處,它的生長,是濃密的樹木遮住日光的結果,而此刻卻在夕照中。這兩個透視點合在一起,互相映發,使詩意虛實相生。
這首詩創造了一種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現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詩中雖有禪意,卻不訴諸議論說理,而全滲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動描繪之中。
王維是詩人、畫家兼音樂家。這首詩正體現出詩、畫、樂的結合。他以音樂家對聲的感悟,畫家對光的把握,詩人對語言的提煉,刻畫了空谷人語、斜輝返照那一瞬間特有的寂靜清幽,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lid=10977508962693320758order=2waplogo=1fm=albktj=Xv_2_0_10_mdtitle1w_qd=IlPT2AEptyoA_ykw6R5bt4Ssec=25910di=53d52783d5937a20bdenc=1tch=124.297.102.346.1.169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JBOMLikK1De8mVjte4viZQRAWyPqLTrIBYCbcYPXxBsIkn7u0WFYbwV2qBdixmca9kfwdfm_hwCAKxMKfgViPAKHG5Qe9qmha4h7xAAp0Aeeqid=9857f23d80009000100000005a255739wd=clk_info=%7B%22srcid%22%3A91%2C%22tplname%22%3A%22bk_polysemy%22%2C%22t%22%3A1512396649121%2C%22xpath%22%3A%22div-a-h3%22%7D
關于鹿柴是哪里和鹿柴是什么地方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