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太白峰是哪里 李白 太白峰
今天給各位分享李白登太白峰是哪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李白 太白峰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李白描寫長白山瀑布的詩句
1. 李白寫的關于長白山瀑布的詩句
2. 關于長白山瀑布的詩句
李白寫的關于長白山瀑布的詩句 1.李白描寫瀑布的詩句
望廬山瀑布 李白
【其一】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李白寫的關于瀑布的詩
《望廬山瀑布》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其一》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開。
龍潭中噴射,晝夜生風雷。
但見瀑泉落,如潈云漢來。
聞君寫真圖,島嶼備縈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澤古苔。
幽緘倘相傳,何必向天臺。
《題舒州司空山瀑布》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斷崖如削瓜,嵐光破崖綠。
天河從中來,白云漲川谷。
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讀。
攝身凌青霄,松風拂我足。
3.李白關于描寫瀑布的詩有哪些
1. 望廬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 望廬山瀑布 唐代:李白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3.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
鐘聲知何處?蒼蒼樹里聞。
4. 廬山山高高幾重,山雨山煙濃復濃。
5.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1. 石樓霞耀壁,猿樹鶴分枝。
細徑縈巖末,高窗見海涯。
2.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并發上江船。
3. 控壓潯陽景,崔嵬古及今。
勢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4.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云天。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5.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4.有哪些李白寫的描寫壺口瀑布的詩句
1、《望廬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裊裊紫煙,遠遠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
仿佛三干尺水流飛奔直沖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2、《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譯文:
我本是像那個接輿楚狂人,高聲唱著鳳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鑲綠玉的棍杖,大清早辭別著名的黃鶴樓。
攀登五岳尋仙道不畏路遠,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旁,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鋪張,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闕巖前雙峰矗立入云端,三疊泉如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峰瀑布與它遙遙相望,重崖疊嶂聳云霄莽莽蒼蒼。
翠云紅霞與朝陽相互輝映,鳥兒也飛不過吳天廣又長。
登高遠望天地間壯觀景象,大江悠悠東流去永不回還。
天上萬里黃云變動著風色,江流波濤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歡為雄偉的廬山歌唱,這興致因廬山風光而滋長。
閑時觀看石鏡使心神清凈,謝靈運足跡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塵世情,修煉三丹和積學道已初成。
遠遠望見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著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約好神仙在九天會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擴展資料:
1、《望廬山瀑布》
詩中的香爐,即第一首詩開頭提到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
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于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
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
“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
“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
2、《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此詩為寫景名篇。詩人以大手筆描繪了廬山雄奇壯麗的風光,可謂描寫廬山的千古絕唱。同時,此詩也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縱情遨游、狂放不羈的情懷,表達了詩人想在名山勝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遙的愿望,流露了詩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
此詩思想內容比較復雜,既有對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對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擺脫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戀現實,熱愛人間風物。詩的感情豪邁開朗,磅礴著一種震撼山岳的氣概。想象豐富,境界開闊,給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詩的韻律隨詩情變化而顯得跌宕多姿。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望廬山瀑布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5.李白寫過瀑布的哪些古詩
1.《望廬山瀑布》李白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歘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潨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游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且得洗塵顏。
但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2.《望廬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廬山瀑布》徐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4.《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張九齡
萬丈紅泉落, 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 灑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 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 空水共氤氳。
5.《絕句》王安石
拔地萬里青嶂立, 懸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機絲掛, 映日還成五色文。
6.《題舒州司空山瀑布》李白
斷崖如削瓜,嵐光破崖綠。
天河從中來,白云漲川谷。
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讀。
攝身凌青霄,松風拂我足。
7.《入廬山仰望瀑布水》 張九齡
絕頂有懸泉,喧喧出煙杪。
不知幾時歲,但見無昏曉。
閃閃青崖落,鮮鮮白日皎。
灑流濕行云,濺沫驚飛鳥。
雷吼何噴薄,箭馳入窈窕。
昔聞山下蒙,今乃林巒表。
物情有詭激,坤元曷紛矯。
默然置此去,變化誰能了。
關于長白山瀑布的詩句 1.關于長白山瀑布的詩句有哪些
鷓鴣天·游長白山 長白飛雪峰口噙珠耀碧天, 密林窄徑罩云煙。
曲廊渡客凌崖壁, 流瀑由韁躍險川。 松裊裊,澗湍湍, 無窮好景匯名山。
身疲不減尋幽意, 總欲翱游天地間清朝吳兆騫的詩描寫長白山 :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迥臨泛海曙,獨峙大荒秋。
白雪橫千嶂,青天瀉二流。 登封如可作,應待翠華游。
清朝劉建封有一首詩贊頌長白瀑布: 白河兩岸景清幽,碧水懸崖萬古留。 疑似龍池噴瑞雪,如同天際掛飛流。
不須鞭石渡滄海,直可乘槎向斗牛。欲識林泉真樂趣,明朝結伴再來游。
這是人們贊頌乘槎河和瀑布的一首詩歌 :天池水,云中游。 溢漫牛郎渡,“乘槎”望斗牛。
吻別天豁龍門,飛瀑落九洲。 舉世無雙,天際第一流! 七律-長白山(贈洗山人斑竹)風掃天池玉鏡澄,寒冰萬里破幽冥。
乘槎一帶浮東海,岳樺鴻蒙戍北屏。 極目陰崖千古雪,傷心陽壑片時凌。
長白曉霧猶蕭瑟,五指山頭布谷鳴。
2.形容長白山的詩句
七律·長白山天池
突峰嵌玉半天懸,淬碧滌青百丈環。日照霞飛明似鏡,云蒸霧漫渺如煙。龍興一脈帝王氣,浪引三江游客船。想是瑤仙憐勝景,鑿開此水惠人間。
七律·長白山大峽谷
百里長峽一線天,
蜿蜒錯落景毗連。
神駝靜臥觀川美,
利劍凌空透霧嵐。
博帶峨冠攀富貴,
短衣粗葛守嬋娟。
一溪煙雨知何去?
思緒輕盈向日圓。
七律·長白山區林海行
一路東行林海間,
云升云去恁悠閑。
翳蔭深邃馬陵道,
高峻雄奇昱嶺關。
白樺鵝黃王冕意,
青松翠綠大千篇。
扁舟一葉畫中走,
心緒怡然忘蜀天。
長白山游感
旅游北國賞風光,涉水爬山喜氣洋。
云海波濤騰對意,天池蕩漾動詩腸。
登臨白發禪心定,屹立青松佛愿償。
大嶺懸河落秋韻,放歌一曲自由腔。
游長白山詩一組
霧雨天池
陰霾無忌虐崇巒,游興全無意枉然。苦雨敲殘數載夢,凄風吹落一時歡。
云橫霧漫身心冷,棧險崖高石索寒。忽而天光林海闊,懸池如鏡照青山。
云海松輝
登崖攀棧任峰高,我自飛身上九霄。萬頃松輝翻碧浪,天光云海引虹橋。
地下森林
一道清溪深谷中,云光物色各紛呈。滿山植被參香遠,十里叢林古木橫。
洞天瀑布
聞瀑循聲去,沿溪覓水源。清流石洞闊,別有一重天。
登峰崖
奮力登崖棧,欣然向頂峰。身浮云海上,情寄太虛中。
長白山天池游感
為雪白頭山嶺長,因風皺面水波揚。
冰湖蕩漾云中鏡,林海翻騰霧里妝。
王母瑤池留史話,火山遺址貯汪洋。
相傳氣象萬千變,當我登臨麗日光。
七律·游長白山
來游恰值雨瀟瀟,蹬滑何妨上九霄。
縹緲峰頭看遠近,綿延山脈貫韓遼。
霧開幸喜天池現,松挺偏驚谷底驕。
堪嘆茲行最奇絕,歸來興致豈能消。
七絕·長白山瀑布
百尺高崖一瀑懸,激流破谷勢驚天。何人踏落瑤池水?哺育三江數百年。
注:長白山天池瀑布是圖們江,鴨綠江,松花江三江之源。
七絕·長白山天池
是誰鑿得此湖開?
四面峰環云外來。
宛似崇巒鑲碧玉,
不沾人世一塵埃。
七絕·長白山主峰瞰視
白巖峰頂入天庭,
既是浮云得繞行。
淪落人間風雨惡,
紅塵深處屢無晴。
七絕·觀長白山
崖生瀑布壑生泉,
林海松濤什錦山。
臥虎藏龍三寶地,
登峰臨水一池天。
3.關于長白山的詩詞
長白山唐代稱太白山
夢太白西峰 常建
夢寐升九崖,杳靄逢元君。 遣我太白峰(岑),寥寥辭垢氛。 結宇在星漢,宴林閉氤氳。 檐楹覆余翠,巾舄生片云。 時往溪水(谷)間,孤亭晝仍曛。 松峰引天影,石瀨青霞文。 恬目緩舟趣,霽心投鳥群。 春風又搖棹,潭島花紛紛。
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
送宣皎上人游太白 賈島
剃發鬢無雪,去年三十三。山過春草寺,磬度落花潭。 得句才鄰約,論宗意在南。峰靈疑懶下,蒼翠太虛參。
送僧歸太白山 賈島
堅冰連夏處,太白接青天。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巔。 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后會不期日,相逢應信緣。
送僧游太白峰 林寬
云深游太白,莫惜遍探奇。頂上多靈跡,塵中少客知。 懸崖倚凍瀑,飛狖過孤枝。出定更何事,相逢必有詩。
送齊山人歸長白山 韓翃
舊事仙人白兔公,掉頭歸去又乘風。 柴門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萬木中。
卜算子 長白山中作 劉敏中
長白汝來前,問汝何年有。 只自云間偃蹇高,不肯輕低首。 我即是中庵,汝作中庵友。 怪得朝來爽氣多,浮動杯中酒。
駐蹕吉林境望叩長白山 乾隆
吉林真吉林,長白郁嵚岑。 作鎮曾聞古,鐘樣亦匪今。 邠岐經處遠,云霧望中深。 天作心常憶,明禋志倍欽。
夢太白西峰 常建
夢寐升九崖,杳靄逢元君。 遣我太白峰,寥寥辭垢氛。 結宇在星漢,宴林閉氤氳。 檐楹覆余翠,巾舄生片云。 時往溪谷間,孤亭晝仍曛。 松峰引天影,石瀨青霞文。 恬目緩舟趣,霽心投鳥群。 春風又搖棹,潭島花紛紛。
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
太白胡僧歌 岑參
聞有胡僧在太白,蘭若去天三百尺。 一持楞伽入中峰,世人難見但聞鐘。 窗邊錫杖解兩虎,床下缽盂藏一龍。 草衣不針復不線,兩耳垂肩眉覆面。 此僧年幾那得知,手種青松今十圍。 心將流水同清凈,身與浮云無是非。 商山老人已曾識,愿一見之何由得。 山中有僧人不知,城里看山空黛色。
太白西峰偶宿車祝二尊師石室晨…
寄呈鳳翔齊 盧綸
弱齡誠昧鄙,遇勝惟求止。如何羈滯中,得步青冥里。 青冥有桂叢,冰雪兩仙翁。毛節未歸海,丹梯閑倚空。 逍遙擬上清,洞府不知名。醮罷雨雷至,客辭山忽明。 山明鳥聲樂,日氣生巖壑。巖壑樹修修,白云如水流。 白云消散盡,隴塞儼然秋。積阻關河固,綿聯烽戍稠。 五營承廟略,四野失邊愁。吁嗟系塵役,又負靈仙跡。 芝術自芳香,泥沙幾沉溺。書此欲沾衣,平生事每違。 煙霄不可仰,鸞鶴自追隨。
雪夜尋太白道士 李端
雪路夜朦朧,尋師杏樹東。石壇連竹靜,醮火照山紅。 再拜開金箓,焚香使玉童。蓬瀛三島至,天地一壺通。 別客曾留藥,逢舟或借風。出游居鶴上,避禍入羊中。 過洞偏回首,登門未發蒙。桑田如可見,滄海幾時空。
太白老人 張籍
日觀東峰幽客住,竹巾藤帶亦逢迎。 暗修黃箓無人見,深種胡麻共犬行。 洞里仙家常獨往,壺中靈藥自為名。 春泉四面繞茅屋,日日唯聞杵臼聲。
送獨孤秀才下第歸太白山 陸暢
逸翮暫時成落羽,將歸太白賞靈蹤。 須尋最近碧霄處,擬倩和云買一峰。
《登太白峰》古詩賞析
【年代】:唐【作者】:李白——《登太白峰》【內容】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賞析】: 李白于天寶元年(742)應詔入京時,可謂躊躇滿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權貴排斥,他的政治抱負根本無法實現,這使他感到惆悵與苦悶。這種心情就反映在《登太白峰》一詩上。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詩的開頭兩句,就從側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聳。你看,李白從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陽殘照,才登上峰頂。太白峰,在今陜西武功縣南九十里,是秦嶺著名秀峰,高矗入云,終年積雪,俗語說:“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勢如此高峻,李白卻要攀登到頂峰,一“窮”字,表現出詩人不畏艱險、奮發向上的精神。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開門見山的手法,為下面寫星寫月作了準備。登高壯觀,詩人浮想聯翩,仿佛聽到:“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太白星對他傾訴衷情,告訴他,愿意為他打開通向天界的門戶。詩人和星星之間的友誼是多么親切動人,富有人情味啊!李白一向熱愛皎潔的明月和閃亮的.星星,常常把它們人格化:“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把酒問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詩人好象在向明月這個知心朋友問候,共敘歡情。而在這首詩里,太白星則主動問好,同他攀談,并愿為之“開天關”。詩人想象新穎活潑,富有情趣。在這里,李白并沒有直接刻劃太白峰的高峻雄偉,只是寫他和太白星側耳傾談,悄語密話的情景,就生動鮮明地表現出太白山高聳入云的雄姿。這是一種化實為虛,以虛寫實的手法。李白另有一些詩也描繪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卻是用實寫的手法,如《古風其五》中:“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爾與世絕。”《蜀道難》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險峻雄奇:“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雖然是同一個描寫對象,李白卻根據詩歌內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豐富多彩的表現方式,使人時時有新穎之感。詩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門戶又已打開,于是幻想神游天界:乘著習習和風,飄然高舉,自由飛升,穿過濃密云層,直上太空,向月奔去。“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形象是多么自由輕快,有如天馬行空,任意馳騁,境界異常開闊。詩人飄飄然有出世之思。“愿乘泠風去”,化用《莊子。逍遙游》“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語意。但這里用得靈活自然,并不顯出斧鑿痕跡。“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這兩句的意境和“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有些相似。詩人滿懷豪情逸志,飛越層巒迭嶂,舉起雙手,向著明月靠近飛升,幻想超離人間,擺脫塵世俗氣,追求個性的自由發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以上四句,意境高遠,想象奇特,形象瑰瑋,藝術構思新穎,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是全詩高潮所在。然而,李白真的就甘心情愿拋開人世,脫離現實,一去不復返嗎?看來還不是的:“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正當李白幻想乘泠風,飛離太白峰,神游月境時,回頭望見武功山,心里卻惦念著:一旦離別而去,什么時候才能返回來呢?一種留戀人間,渴望有所作為的思想感情不禁油然而生,深深地縈繞在心頭。在長安,李白雖然“出入翰林中”,然而,“丑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詩人并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遠離人世,正是這種苦悶心情的形象反映。“何時復更還?”細致地表達了他那種欲去還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復雜的心理狀態,言有盡而意無窮,蘊藉含蓄,耐人尋味。
晚唐詩人皮日休說過:“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這首詩就帶有這種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全詩借助豐富的想象,忽而馳騁天際,忽而回首人間,結構跳躍多變,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動曲折地反映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憧憬。 (何國治)
李白寫關于太白山的詩句
1.有關太白山的詩句有哪些
登太白峰
唐代: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題太白山隱者》
唐 項斯
高居在幽嶺,人得見時稀。寫箓扃虛白,尋僧到翠微。 掃壇星下宿,收藥雨中歸。從服小還后,自疑身解飛。
《送僧歸太白山》唐 賈島
堅冰連夏處,太白接青天。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巔。 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后會不期日,相逢應信緣。
2.描寫太白山高聳的詩句
第一首《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第二首《太白山》
太白去天三百尺,山草古雪皓西極。
若教伯夷居上頭,山是蟻蛭雪如墨。
第三首 《登太白山》 李白
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尺,邈爾與世絕。
中有綠發翁,披云臥松雪。
不笑亦不語,冥棲在巖穴。
我來逢真人,長跽問寶訣。
燦然忽自哂,授以煉丹說。
銘骨傳其語,竦身已電滅。
仰望不可及,愴然五性熱。
吾當營丹砂,永與世人別。
3.關于李白描寫秦嶺的詩
【蜀道難】太白山,或稱太乙峰,是秦嶺的主峰,峨眉是蜀中大山。從太白到峨眉,只有一條狹窄而危險的小路。因此,秦蜀之間一向無人來往。
所以李白此詩便是描寫秦嶺的。全詩如下: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4.登太白山 李白首聯寫了什么
登太白山吟李白詩 太白山是泰嶺山脈的主峰之一,地處漢江與渭水之間,是關中最高的山峰。
太白山高氣冷,背陰處長年積雪不融,故有“太白積雪六月天”之諺語。“太白積雪”乃關中八景之一。
秦嶺是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在太白山峰立有界碑。今秋九月,攜友登臨,心曠神怡。
遇雨,大霧,風疾,人少,上穿棉衣,下穿短褲,站在天圓地方的南北分界線上,突然雨停天晴,我放聲“喊頌”李白詩,真正是無限風光啊!【詩】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注】泠(ling讀靈)風:清涼的風。《莊子·逍遙游》:“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我登太白山》 盛秋 初上太白山,迷霧窮登攀。 太白知我意,驅雨開天關。
欲乘泠風去,星出浮云間。 舉手摘佳月,前行已無山。
今朝盛秋來,何日復更還?【賞析】作者不詳,轉 李白于天寶元年(742)應詔入京時,可謂躊躇滿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權貴排斥,他的政治抱負根本無法實現,這使他感到惆悵與苦悶。
這種心情就反映在《登太白峰》一詩上。“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詩的開頭兩句,就從側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聳。你看,李白從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陽殘照,才登上峰頂。
太白峰,在今陜西武功縣南九十里,是秦嶺著名秀峰,高矗入云,終年積雪,俗語說:“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勢如此高峻,李白卻要攀登到頂峰,一“窮”字,表現出詩人不畏艱險、奮發向上的精神。
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開門見山的手法,為下面寫星寫月作了準備。登高壯觀,詩人浮想聯翩,仿佛聽到:“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太白星對他傾訴衷情,告訴他,愿意為他打開通向天界的門戶。詩人和星星之間的友誼是多么親切動人,富有人情味啊!李白一向熱愛皎潔的明月和閃亮的星星,常常把它們人格化:“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把酒問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詩人好像在向明月這個知心朋友問候,共敘歡情。
而在這首詩里,太白星則主動問好,同他攀談,并愿為之“開天關”。詩人想象新穎活潑,富有情趣。
在這里,李白并沒有直接刻劃太白峰的高峻雄偉,只是寫他和太白星側耳傾談,悄語密話的情景,就生動鮮明地表現出太白山高聳入云的雄姿。這是一種化實為虛,以虛寫實的手法。
李白另有一些詩也描繪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卻是用實寫的手法,如《古風其五》中:“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爾與世絕。”
《蜀道難》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險峻雄奇:“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雖然是同一個描寫對象,李白卻根據詩歌內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豐富多彩的表現方式,使人時時有新穎之感。
詩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門戶又已打開,于是幻想神游天界:乘著習習和風,飄然高舉,自由飛升,穿過濃密云層,直上太空,向月奔去。“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形象是多么自由輕快,有如天馬行空,任意馳騁,境界異常開闊。
詩人飄飄然有出世之思。“愿乘泠風去”,化用《莊子。
逍遙游》“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語意。但這里用得靈活自然,并不顯出斧鑿痕跡。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這兩句的意境和“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有些相似。
詩人滿懷豪情逸志,飛越層巒疊嶂,舉起雙手,向著明月靠近飛升,幻想超離人間,擺脫塵世俗氣,追求個性的自由發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以上四句,意境高遠,想象奇特,形象瑰瑋,藝術構思新穎,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是全詩高潮所在。
然而,李白真的就甘心情愿拋開人世,脫離現實,一去不復返嗎?看來還不是的:“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正當李白幻想乘泠風,飛離太白峰,神游月境時,回頭望見武功山,心里卻惦念著:一旦離別而去,什么時候才能返回來呢?一種留戀人間,渴望有所作為的思想感情不禁油然而生,深深地縈繞在心頭。在長安,李白雖然“出入翰林中”,然而,“丑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
詩人并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遠離人世,正是這種苦悶心情的形象反映。
“何時復更還?”細致地表達了他那種欲去還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復雜的心理狀態,言有盡而意無窮,蘊藉含蓄,耐人尋味。晚唐詩人皮日休說過:“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
這首詩就帶有這種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全詩借助豐富的想象,忽而馳騁天際,忽而回首人間,結構跳躍多變,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動曲折地反映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憧憬。
5.形容太白山的唯美句子
1. 夜坐山中月,月光復映雪。雪因月更白,月以雪增潔。——《太白雪月》
2.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 —— 李白 《登太白峰》
3. 皎皎天上月,湛湛巖下水。水月遙相望,何啻千萬里。月既出于天,如何在水里?天月為之母,水月為之子。月子如月母,圓缺亦如是。譬如形與聲,影響隨滅起。萬物各有本,乾元為資治。——《太白中峰坐月》
4. 堅冰連夏處,太白接青天。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巔。 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后會不期日,相逢應信緣。—— 賈島 《送僧歸太白山》
5. 太白山森林公園有多種奇特壯麗的自然景觀。園內有低山、中山、高山3種地貌類型,峽谷幽深,奇峰林立,飛瀑深潭,景色秀麗。
6. 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眉縣湯浴林場境內,森林茂密,溪流潺潺,鳥獸繁多,景觀迷人,有綠色植物寶庫和天然動物園之稱,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高山植物園和動物園。
7. 長白汝來前,問汝何年有。 只自云間偃蹇高,不肯輕低首。 我即是中庵,汝作中庵友。 怪得朝來爽氣多,浮動杯中酒。 ——劉敏中 《卜算子 長白山中作 》
8. 吉林真吉林,長白郁嵚岑。 作鎮曾聞古,鐘樣亦匪今。 邠岐經處遠,云霧望中深。 天作心常憶,明禋志倍欽。 —— 乾隆 《駐蹕吉林境望叩長白山》
9. 夢寐升九崖,杳靄逢元君。 遣我太白峰,寥寥辭垢氛。 結宇在星漢,宴林閉氤氳。 檐楹覆余翠,巾舄生片云。 時往溪谷間,孤亭晝仍曛。 松峰引天影,石瀨青霞文。 恬目緩舟趣,霽心投鳥群。 春風又搖棹,潭島花紛紛。 —— 常建 《夢太白西峰》
10.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 李白《登太白峰》
11. 太白山崇高峻偉,草木繁盛,海拔3000米以上地帶發育有第四紀末冰川。山巔有大爺海、二爺海、三爺海和玉皇池4個高山湖泊,池水清澈,深不可測。由于山高云淡、空氣稀薄、氣候寒冷,終年積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皚皚白雪,仍然莽莽天際銀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壯觀美麗,是譽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積雪”。
12. 太白山森林公園有多種奇特壯麗的自然景觀。園內有低山、中山、高山3種地貌類型,峽谷幽深,奇峰林立,飛瀑深潭,景色秀麗。園內還有春秋戰國時期王禪老祖修道的“鬼谷子洞”,相傳為漢鐘離、呂洞賓等八仙修行處“鐘呂坪”,道教祖始老子騎牛過玄關路經湯峪休息的“青牛洞”,唐玄宗攜楊貴妃游湯峪所建的“唐子城”,藥王孫思邈上太白采藥的棧道等遺址。
13. 雪路夜朦朧,尋師杏樹東。石壇連竹靜,醮火照山紅。 再拜開金箓,焚香使玉童。蓬瀛三島至,天地一壺通。 別客曾留藥,逢舟或借風。出游居鶴上,避禍入羊中。 過洞偏首,登門未發蒙。桑田如可見,滄海幾時空.
14. 寄太白無能禪師(顧非熊)太白山中寺,師居最上方。獵人偷佛火,櫟鼠戲禪床。定久衣塵積,行稀徑草長。有誰來問法,林杪過殘陽。——《寄太白無能禪師》
15.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眉縣湯浴林場境內,森林茂密,溪流潺潺,鳥獸繁多,景觀迷人,有綠色植物寶庫和天然動物園之稱,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高山植物園和動物園。
6.描寫太白山六月雪的詩句
太白山六月雪的詩句
1、六月三峨雪未消。(宋·何熙志·《句》)
2、六月不陰飄急雪。(元·陳孚·《居庸疊翠》)
3、六月雪歌向猛火。(宋·釋印肅·《示弟子彭資深心齋居士》)
4、六月西來雪浪浮。(宋·曾鞏·《送雙漸之漢陽》)
5、苔痕新曦六月雪。(宋·范成大·《光相寺》)
雪花多呈六角形,花樣之所以繁多,是因為冰的分子以六角形為最多,對于六角形片狀冰晶來說,由于它面上、邊上和角上的曲率不同,相應地具有不同的飽和水汽壓,其中角上的飽和水汽壓最大,邊上次之,平面上最小。
在實有水汽壓相同的情況下,由于冰晶各部分飽和水汽壓不同,其凝華增長的情況也不相同。例如當實有水氣壓僅大于平面的飽和水汽壓時,水氣只在面上凝華,形成的是柱狀雪花。當實有水氣壓大于邊上的飽和水汽壓時,邊上和面上都會發生凝華。
7.描寫太白的詩詞
第一首《登太白峰》 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
水月遙相望,何啻千萬里。月既出于天,如何在水里?天月為之母,水月為之子。
月子如月母,圓缺亦如是。譬如形與聲,影響隨滅起。
萬物各有本,乾元為資治。第四首《太白雪月》夜坐山中月,月光復映雪。
雪因月更白,月以雪增潔。
8.李白的登太白鋒中兩個太白分別指什么
1.西上太白①峰:指太白山太白②與我語:指太白金星,詩中喻指仙人2.一“窮”字,表現出詩人不畏艱險、奮發向上的精神.3.“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詩的開頭兩句,就從側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聳.李白從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陽殘照,才登上峰頂.4.“泠風”就是清風的意思,這種形象自由輕快,有如天馬行空,任意馳騁,境界異常開闊.詩人飄飄然有出世的念頭.5.“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這兩句是說,正當李白幻想乘泠風,飛離太白峰,神游月境時,他回頭望見武功山,心里卻惦念著:“一旦離別而去,什么時候才能返回來呢?”一種留戀人間,渴望有所作為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深深地縈繞在詩人心頭.6.“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太白星對他傾訴衷情,告訴他,愿意為他打開通向天界的門戶.詩人和星星之間的友誼十分親切動人,富有人情味.李白一向熱愛皎潔的明月和閃亮的星星,常常把它們人格化:“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9.李白《登太白峰》的賞析
太白星對他傾訴衷情,告訴他,愿意為他打開通向天界的門戶。
詩人和星星之間的友誼是多么親切動人,富有人情味啊!李白一向熱愛皎潔的明月和閃亮的星星,常常把它們人格化:“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把酒問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詩人好象在向明月這個知心朋友問候,共敘歡情。而在這首詩里,太白星則主動問好,同他攀談,并愿為之“開天關”。
詩人想象新穎活潑,富有情趣。在這里,李白并沒有直接刻劃太白峰的高峻雄偉,只是寫他和太白星側耳傾談,悄語密話的情景,就生動鮮明地表現出太白山高聳入云的雄姿。
這是一種化實為虛,以虛寫實的手法。李白另有一些詩也描繪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卻是用實寫的手法,如《古風其五》中:“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爾與世絕。”《蜀道難》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險峻雄奇:“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雖然是同一個描寫對象,李白卻根據詩歌內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豐富多彩的表現方式,使人時時有新穎之感。詩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門戶又已打開,于是幻想神游天界:乘著習習和風,飄然高舉,自由飛升,穿過濃密云層,直上太空,向月奔去。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形象是多么自由輕快,有如天馬行空,任意馳騁,境界異常開闊。詩人飄飄然有出世之思。
“愿乘泠風去”,化用《莊子·逍遙游》“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語意。但這里用得靈活自然,并不顯出斧鑿痕跡。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這兩句的意境和“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有些相似。
詩人滿懷豪情逸志,飛越層巒迭嶂,舉起雙手,向著明月靠近飛升,幻想超離人間,擺脫塵世俗氣,追求個性的自由發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以上四句,意境高遠,想象奇特,形象瑰瑋,藝術構思新穎,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是全詩高潮所在。
然而,李白真的就甘心情愿拋開人世,脫離現實,一去不復返嗎?看來還不是的: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正當李白幻想乘泠風,飛離太白峰,神游月境時,回頭望見武功山,心里卻惦念著:一旦離別而去,什么時候才能返回來呢?一種留戀人間,渴望有所作為的思想感情不禁油然而生,深深地縈繞在心頭。在長安,李白雖然“出入翰林中”,然而,“丑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
詩人并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遠離人世,正是這種苦悶心情的形象反映。
“何時復更還?”細致地表達了他那種欲去還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復雜的心理狀態,言有盡而意無窮,蘊藉含蓄,耐人尋味。 晚唐詩人皮日休說過:“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
這首詩就帶有這種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全詩借助豐富的想象,忽而馳騁天際,忽而回首人間,結構跳躍多變,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動曲 折地反映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憧憬。
李白的登太百峰
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 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 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 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 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 何時復更還?
李白于天寶元年(742)應詔入京時,可謂躊躇滿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權貴排斥,他的政治抱負根本無法實現,這使他感到惆悵與苦悶。這種心情就反映在《登太白峰》一詩上。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詩的開頭兩句,就從側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聳。你看,李白從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陽殘照,才登上峰頂。太白峰,在今陜西武功縣南九十里,是秦嶺著名秀峰,高矗入云,終年積雪,俗語說:“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勢如此高峻,李白卻要攀登到頂峰,一“窮”字,表現出詩人不畏艱險、奮發向上的精神。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開門見山的手法,為下面寫星寫月作了準備。登高壯觀,詩人浮想聯翩,仿佛聽到: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太白星對他傾訴衷情,告訴他,愿意為他打開通向天界的門戶。詩人和星星之間的友誼是多么親切動人,富有人情味啊!李白一向熱愛皎潔的明月和閃亮的星星,常常把它們人格化:“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把酒問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詩人好象在向明月這個知心朋友問候,共敘歡情。而在這首詩里,太白星則主動問好,同他攀談,并愿為之“開天關”。詩人想象新穎活潑,富有情趣。在這里,李白并沒有直接刻劃太白峰的高峻雄偉,只是寫他和太白星側耳傾談,悄語密話的情景,就生動鮮明地表現出太白山高聳入云的雄姿。這是一種化實為虛,以虛寫實的手法。李白另有一些詩也描繪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卻是用實寫的手法,如《古風其五》中:“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爾與世絕。”《蜀道難》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險峻雄奇:“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雖然是同一個描寫對象,李白卻根據詩歌內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豐富多彩的表現方式,使人時時有新穎之感。詩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門戶又已打開,于是幻想神游天界:乘著習習和風,飄然高舉,自由飛升,穿過濃密云層,直上太空,向月奔去。“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形象是多么自由輕快,有如天馬行空,任意馳騁,境界異常開闊。詩人飄飄然有出世之思。“愿乘泠風去”,化用《莊子·逍遙游》“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語意。但這里用得靈活自然,并不顯出斧鑿痕跡。“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這兩句的意境和“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有些相似。詩人滿懷豪情逸志,飛越層巒迭嶂,舉起雙手,向著明月靠近飛升,幻想超離人間,擺脫塵世俗氣,追求個性的自由發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以上四句,意境高遠,想象奇特,形象瑰瑋,藝術構思新穎,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是全詩高潮所在。然而,李白真的就甘心情愿拋開人世,脫離現實,一去不復返嗎?看來還不是的: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正當李白幻想乘泠風,飛離太白峰,神游月境時,回頭望見武功山,心里卻惦念著:一旦離別而去,什么時候才能返回來呢?一種留戀人間,渴望有所作為的思想感情不禁油然而生,深深地縈繞在心頭。在長安,李白雖然“出入翰林中”,然而,“丑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詩人并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遠離人世,正是這種苦悶心情的形象反映。“何時復更還?”細致地表達了他那種欲去還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復雜的心理狀態,言有盡而意無窮,蘊藉含蓄,耐人尋味。
晚唐詩人皮日休說過:“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這首詩就帶有這種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全詩借助豐富的想象,忽而馳騁天際,忽而回首人間,結構跳躍多變,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動曲折地反映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憧憬。
登太白峰是不是作者李白在晚年時期所寫
不算晚年吧。
李白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應詔入京時,躊躇滿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權貴排斥,他的政治抱負根本無法實現,這使他感到惆悵與苦悶。在這種心情下詩人創作了《登太白峰》一詩。另一種觀點認為,此詩似是李白在開元十八、十九年(730、731年)初入長安時期離開終南山西游時所作。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登太白峰譯文 | 注釋 | 賞析
登太白峰 [唐代]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寫山,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時分才登上峰巔。太白星向我問候,要為我打開天關。我愿乘那清風而去,飛行于那浮云之間。舉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飛行似乎已無山巒阻礙。一旦離別武功而遠去,什么時候才能回還呢?
注釋 太白峰: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太一山。在今陜西眉縣、太白縣、周至縣交界處。山峰極高,常有積雪。窮:盡。這里是到頂的意思。太白: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這里喻指仙人。天關:古星名,又名天門。《晉書·天文志》:”東方,角宿二星為天關,其間天門也,其內天庭也。故黃道經其中,七曜之所行也。“這里指想象中的天界門戶。泠(líng)風:和風。輕微之風。
鑒賞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詩的開頭兩句,就從側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聳。李白從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陽殘照,才登上峰頂。太白峰高矗入云,終年積雪,俗語說:“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勢如此高峻,李白卻要攀登到頂峰,一“窮”字,表現出詩人不畏艱險、奮發向上的精神。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開門見山的手法,為下面寫星寫月作了準備。
登高壯觀,詩人浮想聯翩,仿佛聽到:“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太白星對他傾訴衷情,告訴他,愿意為他打開通向天界的門戶。詩人和星星之間的友誼十分親切動人,富有人情味。李白一向熱愛皎潔的明月和閃亮的星星,常常把它們人格化:“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把酒問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詩人好像在向明月這個知心朋友問候,共敘歡情。
創作背景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