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都有哪些詩 絕句有什么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絕句都有哪些詩,以及絕句有什么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絕句的詩句有哪些?
絕句 (南宋)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絕句 (南宋)夏元鼎
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詩書看轉愚。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絕句四首 (唐)杜甫
四首(其一)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四首(其二)
欲作魚梁云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四首(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四首(其四)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絕句有哪些
絕句的分類
這里所說的分類,是按格律進行的分類。
絕句根據其是否遵循格律規則,分為古絕,律絕和拗體絕句(以下簡稱拗絕)。
1、古絕
前面說到,絕句在古人還沒有發現平仄格律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就算是平仄格律一已經定型的唐代,也有很多詩人寫絕句不遵循格律規則,而這些不遵循格律規則的絕句,就叫做古絕。
比如,柳宗元的經典名篇《江雪》,就是篇古絕。
千山鳥飛絕,(仄平仄平仄)
萬徑人蹤滅。(仄仄平平仄)
孤舟蓑笠翁,(平平平仄平)
獨釣寒江雪。(仄仄平平仄)
全詩不合格律,而且押的是仄聲韻,這就是一首古絕。柳宗元是中唐時期詩人,此時平仄格律已經定型,而柳宗元仍寫古絕,說明古絕這種形式沒有隨著律絕的出現而被拋棄。
古絕的特點就是,全詩平仄沒有規律,也就是不遵循平仄格律,古絕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但不能平仄通押,也就一首詩中要么押平聲韻,要么押仄聲韻。
2、律絕
律絕就是格律化了的絕句,平仄必須嚴格遵守格律的規則,具體就是:1)句內平仄相間;2)聯內平仄相對;3)聯間平仄相粘;4)押平聲韻。
例:劉方平《春怨》
紗窗日落漸黃昏,(平平仄仄仄平平)
金屋無人見淚痕。(平仄平平仄仄平)
寂寞空庭春欲晚,(仄仄平平平仄仄)
梨花滿地不開門。(平平仄仄仄平平)
劉方平的這首《春怨》,除第二句的第一字由仄變平外(這是完全允許的),簡直是一首平仄完美的平起入韻式七言絕句。
3、拗絕
拗絕是古絕到律絕之間的過渡形態,就是已經律化,但還沒有完全符合格律的規則的絕句。
拗絕大概分為兩種:一是由部分未律化的句子和部分已經律化的句子組成的絕句;二是全部由已經律化的句子組成,但句子間的組合要么失粘要么失對。
舉例說明:
李商隱《登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仄仄仄仄仄)
驅車登古原。(平平平仄平)
夕陽無限好,(仄平平仄仄)
只是近黃昏。(仄仄仄平平)
李商隱的這首《登樂游原》,第一句五個平聲,顯然不是律句,后面三句都是律句。
崔顥《長干行》
君家何處住,(平平平仄仄)
妾住在橫塘。(仄仄仄平平)
停船暫借問,(平平仄仄仄)
或恐是同鄉。(仄仄仄平平)
崔顥的這首《長干行》,四句都是非常標準的律句,但第二句跟第三句失粘,所以也還是一首拗絕。
絕句起源于民間歌謠,得名于聯句,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古絕、拗絕和律絕這三種絕句。絕句在唐朝時開始大放異彩,今天大部分耳熟能詳的經典名篇都是唐代詩人寫的。施子愉所撰《唐代科舉制度與五言詩的關系》一文中,曾統計《全唐詩》 存詩一卷以上的詩人的作品,制成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絕句的創作數量越來越多,逐漸超過了古詩的數量,唐以后,絕句與律詩一起,成為我國古代文學最重要的兩種詩歌形式。
絕句一共有幾首詩呢?
《絕句》有四首。《絕句四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
原文:
其一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其二
欲作魚梁云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其四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譯文:
其一
廳堂西邊的竹筍長得茂盛,都擋住了門頭,塹北種的行椒也郁郁蔥蔥的,長成一行卻隔開了鄰村。
看到園中將熟的梅子,便想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看到堂前的松樹,便想和阮生在松下談古論今。
其二
原想筑個魚梁忽然烏云蓋住了急流,隨后又驚訝四月的雨聲如此凄寒。
也許這青溪里面早有蛟龍居住,筑堤用的竹石雖堆積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險。
其三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枝間鳴叫,一行白鷺向湛藍的高空里飛翔。
西嶺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來東吳的航船就停泊在門旁。
其四
藥草的枝葉長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顏色越過棕亭漫入草亭。
“苗滿空山”的美譽我愧不敢當,只怕它們的根在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創作背景
這組詩當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春。唐肅宗寶應元年(762),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臺)。次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回到成都再次鎮蜀。
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杜甫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筆,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明末王嗣奭《杜臆》說這組詩“蓋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擬客居此以終老,而自敘情事如此”。
絕句的詩
絕句的詩如下:
1、《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絕句二首》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4、《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5、《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絕句的特點:
1、篇幅短小
絕句的語言要特別精練,它的每一句都有字數的限制,且要符合聲韻的要求,因而凡是能夠精簡的字詞,要盡量精簡省略。比如: 五絕每行為五字,一共四行。七絕每行七字,也是四行。絕句的篇幅短小,用最少的字表現或者展現你所要表達的主題。
2、語言明了
語言明了 。就是詩的表達要明白,讓人一看就懂。
3、題材平常。就是題材要是常見的,帶普遍性的,且很少用典。常。就是常見、常有、帶普遍性。
《絕句》古詩4首有哪些?
1.《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絕句二首》
唐代: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3.《絕句》
唐代: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4.《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唐代:杜甫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1.《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2)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耙恍邪樕锨嗵臁保@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那么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伴T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只。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么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 那么這么一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后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后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后面兩句對仗,那么現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
2.《絕句二首》
唐代: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1)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江水碧波浩蕩,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郁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2)賞析
此詩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敖跳B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3.《絕句》
唐代: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1)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2)賞析
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嗅覺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4.《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唐代:杜甫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1)譯文
飄落在小路上的楊花碎片,就像鋪開的白氈子,點綴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銅錢似的一個疊著一個。竹林里筍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筍,還沒有人注重它們,剛剛孵出的小水鴨子,在沙灘上依偎著母鴨甜甜地睡著。
2)賞析
這一首《漫興》是寫初夏的景色。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景中狀物,而景物相間相融,各得其妙。
詩中展現了一幅美麗的初夏風景圖:漫天飛舞的楊花撒落在小徑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氈;而溪水中片片青綠的荷葉點染其間,又好像層疊在水面上的圓圓青錢。詩人掉轉目光,忽然發現:那一只只幼雉隱伏在竹叢筍根旁邊,真不易為人所見。那岸邊沙灘上,小鳧雛們親昵地偎依在母鳧身邊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糝徑”,是形容楊花紛散落于路面,詞語精煉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點”、“疊”二詞,把荷葉在溪水中的狀態寫得十分生動傳神,使全句活了起來。后兩句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說它“微寓蕭寂憐兒之感”,我們從全詩看,“微寓蕭寂”或許有之,“憐兒”之感,則未免過于深求。
這四句詩,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獨立的,一句詩一幅畫面;而聯系在一起,就構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觀。細致的觀察描繪,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連欣賞的心情,閑靜之中,微寓客居異地的蕭寂之感。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間二聯,雙雙皆對,又能針腳細密,前后照應。起兩句明寫楊花、青荷,已寓林間溪邊之意,后兩句則摹寫雉子、鳧雛,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關照,互相映襯,于散漫中渾成一體。這首詩刻畫細膩逼真,語言通俗生動,意境清新雋永,而又充滿深摯淳厚的生活情趣。
關于絕句都有哪些詩和絕句有什么詩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