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詩篇有哪些 王安石的詩有幾首
大家好,關于王安石的詩篇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王安石的詩有幾首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王安石寫的詩有哪些?
王安石寫的詩有:
1、夢
王安石〔宋代〕
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
2、謁金門·春又老
王安石〔宋代〕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渾不掃。夢回情意悄。紅箋寄與添煩惱。細寫相思多少。醉后幾行書字小。淚痕都揾了。
3、傳神自贊
王安石〔宋代〕
我與丹青兩幻身,世間流轉會成塵。但知此物非他物,莫問今人猶昔人。
4、午枕
王安石〔宋代〕
百年春夢去悠悠,不復吹簫向此留。野草自花還自落,鳴禽相乳亦相酬。舊蹊埋沒開新徑,朱戶欹斜見畫樓。欲把一杯無伴侶,眼看興廢使人愁。
5、棋·莫將戲事擾
王安石〔宋代〕
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戰罷兩奩分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
王安石的詩有哪些?
王安石的詩匯總如下
《梅花 / 梅》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墻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后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氣譙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于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全詩語言樸素,寫得則非常平實內斂,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這首詩前兩句寫他家的環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兩句轉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人的高潔。
全詩既贊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閑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同時又通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現得含而不露。結尾“總把新桃換舊符”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
《棋》
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
戰罷兩奩分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
這是一首格調清新、興味盎然的七絕小詩,詩雖短,卻在中國圍棋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此詩中,我們可以管窺中國古代文人弈棋的思維方式,進而透視通過圍棋流露出的民族性格。
王安石都有哪些詩
王安石的詩有:《元日》、《梅花》、《泊船瓜洲》、《出塞》、《春夜》、《登飛來峰》、《甘露歌》、《葛溪驛》等等。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為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
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鐘山,享年六十六歲。累贈為太傅、舒王,謚號“文”,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有《臨川集》等著作存世。
政策:
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增強對外防御,對內彈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從新法次第實施,到新法為守舊派所廢罷,其間將近十五年。在這十五年中,每項新法在推行后,雖然都不免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國強兵”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政府財政收入大幅增長。通過一系列理財新法的實行,國家增加了“青苗錢”、“免役寬剩錢”、“市易息錢”等新的財政收入項目,在發展生產、均平賦稅的基礎上,財政收入有了明顯的增加,國庫充裕,宋神宗年間國庫積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財政支出。
王安石的古詩有哪些
王安石的古詩有《泊船瓜洲》、《元日》、《梅花》等。
1、《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因為一個“綠”字,王安石流傳千古。“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成為千古名句,南宋許顗《彥周詩話》:超然邁倫,能追逐李杜陶謝。
王安石是一個講究修辭煉字的人,據說寫這首詩時,“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改了十幾個字,從“到”、“過”、“入”、“滿”等十幾個字,最后才定為“綠”字。王安石的心血沒有白費,方有了這首千古名作,“綠”字的使用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講究修辭煉字的范例。更多時候,佳作不是天才而就,而是不斷嘗試出來的。
2、《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1069年,王安石被拜參知政事,宋神宗讓他主持變法。躊躇滿志的王安石在新年到來時,更感喜悅,于是寫作此詩。新年來了,千家萬戶都摘下舊的桃符,換上新的桃符,像極了王安石心中對變法的期待。他期待新法走進千家萬戶,替代舊法,人人眉開眼笑。
全詩喜悅而歡樂,充滿了王安石對新法實施的美好希望。我越來越相信,創造美好的代價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歡樂。
3、《梅花》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在文學史上,梅花早已成為傲然不屈、品行高潔的代表。熙寧九年,王安石被罷相,心灰意冷地他,退居鐘山。當他看到梅花傲雪而開時,像極了孤獨自持的自己。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么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王安石用梅花吐露心聲,即使自己陷入艱難苦痛之中,依然不改心中志向,一如梅花,凌寒獨自開,堅持著自我。梅花的清幽獨香,就是王安石內心最真實的寫照。精神的頂天立地,才是自己給生命最好的善待。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