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的曲有哪些 馬致遠的詩詞曲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馬致遠的曲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馬致遠的詩詞曲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馬致遠有哪些作品?
與眾多文人一樣,在滿腹經書無以報效的情況下,馬致遠走向了出世道路,專門從事戲曲創作,用酒醉、調琴來寄托自己的情感與抱負,所創作的抒懷嘆世散曲及神仙道化雜劇中都流露出明顯的道家歸隱思想,對儒家思想若即若離。其主要表現為:
①在組曲《喜春來·六藝》中,馬致遠認為,既然“夙興夜寐”地遵從禮教仍沒有得到所向往的功成名就,還不如與世間的榮辱名利一刀兩斷,哪怕只能得到“浪名”一個;同時,馬致遠重新定位“禮”的作用,認為“身潛詩禮”中可以陶情養性,并向往蓬瀛、醉酒的生活。有《天凈沙·秋思》、《漢宮秋》、《壽陽曲·江天暮雪》、《邯鄲道省悟黃粱夢》、《壽陽曲·瀟湘夜雨》、《呂洞賓三醉岳陽樓
馬致遠的作品
馬致遠的作品有《漢宮秋》,《薦福碑》,《天凈沙·秋思》,《壽陽曲·江天暮雪》,《壽陽曲·瀟湘夜雨》等。
1、《漢宮秋》
《漢宮秋》是一出末本戲,主要人物是漢元帝,劇中寫皇帝都不能主宰自己、不能保佑自己所愛的女人,那么,個人被命運所主宰、為歷史的巨大變化所顛簸的這一內在情緒,也就表現得更強烈了。
2、《薦福碑》
《薦福碑》也是馬致遠的早期劇作,寫落魄書生張鎬時運不濟,一再倒霉,甚至薦福寺長老讓他拓印廟中碑文,賣錢作進京趕考的盤纏,半夜里都會有雷電把碑文擊毀。
3、《天凈沙·秋思》
《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就是馬致遠的經典代表作。這首小令很短,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并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4、《壽陽曲·江天暮雪》
《壽陽曲·江天暮雪》寫的是江濱黃昏時分的雪中景色。這首散曲猶如一幅風景畫,有雪景,有人物,以景烘托人物;用比喻對大雪紛飛的情狀加以渲染,使“釣魚人一蓑歸去”置于這樣的環境之下,成為點題之筆,使得整個詩境由一幅靜態的雪景變成了一組動態的情景交融的鏡頭,堪稱千古名篇。
5、《壽陽曲·瀟湘夜雨》
《壽陽曲·瀟湘夜雨》是元曲作家馬致遠的散曲作品,也是馬致遠最有名的詩歌之一。這支小令寫的是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親身感受,寫羈旅思鄉之愁,與《天凈沙·秋思》有異曲同工之妙。
馬致遠代表作
馬致遠,號東籬,元曲作家,代表作有《漢宮秋》《天凈沙·秋思》《東籬樂府》《岳陽樓》《青衫淚》《任風子》等等。
馬致遠出生在一個富有文化素養的家庭,年輕時熱衷于求取功名。曾向太子孛兒只斤·真金獻詩并因此為官,之后由于孛兒只斤·真金去世而離京任江浙行省務官。后在元貞年間參加“元貞書會”,晚年隱居于杭州。
馬致遠的散曲思想內容豐富,制曲藝術精湛,善于運用各種修辭手法,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所作散曲語言清麗出色,人物栩栩如生,充滿畫意而風格飄逸、奔放、老辣、清雋,意境高妙,提高了散曲的意境。
什么是散曲?
散曲,中國古代文學體裁之一,在元代興盛,和唐詩宋詞同為一代之文學。又稱為“樂府”或“今樂府”。由宋詞俗化而來,是配合當時北方流行的音樂曲調撰寫的合樂歌詞,是一種起源于民間新聲的中國音樂文學,是當時一種雅俗共賞的新詩體。
散曲的體制主要有小令、套數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帶過曲等幾種。后來隨著散曲格律化和去市民化,失去了個性鮮明的鮮活市民文化血液,變得與宋詞幾乎無異,隨之衰敗,未能像唐詩宋詞一樣繁榮延續及后世。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