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哨遍蘇軾有多少個字(哨遍蘇軾原文)

舊相片2022-11-18 11:40歷史39

很多朋友對于哨遍蘇軾有多少個字和哨遍蘇軾原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蘇軾的介紹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享年66歲。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贈太師。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漢族,是蘇洵的大兒子,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后,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為杰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同杰出詞人辛棄疾并稱為“蘇辛”。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并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后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

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沖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并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自云:“我書造意本無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云:“到黃州后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象其為人。人書并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后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枯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托,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并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為其后“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竹石圖》;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也是他的作品。

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生平年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

1036年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蘇軾降生

1054年娶王弗

1057年中進士,母喪,服孝(1057.4~1059.6)

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入第三等。

1059年舉家前往京都

1061年任鳳翔府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年任職史館

1065年妻喪

1066父喪;服孝(1066.4~1068.7)

神宗熙寧元年——元豐八年(1068~1086)

1068年娶王閏之

1069年返京;任職史館

1071年任告監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任密州太守

1076年任徐州太守

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獄

1080年謫居黃州

1084年往常州

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書舍人

哲宗(1086~1100)元佑年間太后執政(1085~1093)

1086年以翰林學士知制誥

1089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軍區司令

1091年任吏部尚書;往京都;任潁州太守

1092年任揚州太守;兵部尚書;禮部尚書

1093年妻喪;太后逝世;調定州太守;河北軍區司令

1094年往惠州貶所;謫居惠州

1097年往海南;謫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執政(1100)

1101年北返;往常州;逝世

【傳世名句】

【詞篇】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龍吟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蝶戀花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微霜。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相逢一醉是前緣。

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人間有味是清歡。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后風流陌上花。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詩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后風流陌上花。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警我頑。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編輯本段]【寫作風格】

蘇軾詞風可分三類:

1、豪放風格。這是蘇軾故意追求的理想風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寫人狀物以慷慨豪邁的形象和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

2、曠達風格。這是最能代表蘇軾思想和性格特點的詞風;

3、婉約風格。蘇軾婉約詞的數量在其詞的總數中占有絕對多的比例,這些詞感情純正深婉,格調健康高遠,也是對傳統婉約詞的一種繼承和發展。

[編輯本段]【蘇軾書法】

《中山松醪賦》

《洞庭春色賦》

《人來得書帖》

《答謝民師論文帖》

《江上帖》

《黃州寒食詩帖》

《李白仙詩帖》

《次韻秦太虛詩帖》

《渡海帖》

《祭黃幾道文卷》

《梅花詩帖》

《前赤壁賦》

《東武帖》

《北游帖》

《新歲展慶帖》

《寶月帖》

《令子帖》

《致南圭使君帖》

《次辯才韻詩》

《一夜帖》

《宸奎閣碑》

《致若虛總管尺牘》

《懷素自序》

《近人帖》等

[編輯本段]【詩詞作品】

《前赤壁賦》

《后赤壁賦》

《石鐘山記》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春宵》

《海棠》

《和子由澠池懷舊》

《和子由踏青》

《花影》

《(惠崇)春江晚景》(此詩為作者蘇軾觀看惠崇所畫《春江晚景》而作)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三月二十九日》

《上元侍宴》

《石蒼舒醉墨堂》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

《題金山寺》

《題西林壁》

《望海樓晚景》

《雪后北臺書壁》

《飲湖上初晴后雨》

《有美堂暴雨》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贈劉景文》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予于女王城東禪莊院》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

《蝶戀花(密州上元)》

《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洞仙歌(冰肌玉骨)》

《洞仙歌(江南臘盡)》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浣溪沙(覆塊青青麥未蘇)》

《浣溪沙(畫隼橫江喜再游)》

《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

《浣溪沙(寓意)》

《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

《減字木蘭花(春月)》

《減字木蘭花(空床響琢)》

《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

《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

《江城子(天涯流落思無窮)》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滿江紅(江漢西來)》

《滿江紅(清潁東流)》

《滿庭芳(三十三年)》

《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南鄉子(寒雀滿疏籬)》

《南鄉子(涼簟碧紗廚)》

《南鄉子(霜降水痕收)》

《南鄉子(送述古)》

《念奴嬌(赤壁懷古)》

《沁園春(孤館燈青)》

《沁園春(情若連環)》

《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

《阮郎歸(初夏)》

《少年游(去年相送)》

《哨遍(為米折腰)》

《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卷)》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記承天寺夜游》

《東風破》

蘇軾最長的詩是哪一首

蘇軾最長的一首詞,洋洋灑灑200多字,句句珠璣,發人深省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為“三蘇”,同時,這父子三人,還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家學淵源的蘇東坡,天才縱逸,在20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后來官至翰林學士,但也歷經了許多坎坷,曾經數次被貶,顛沛流離,最艱難的時候,居無定所,還要自己耕種,才能勉強糊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但是,生活的磨難,反而讓蘇軾成了一位豁達而超然物外的人,他堅定、沉著、樂觀、通透,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候,依然能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和開朗樂觀的生活態度。

被貶黃州,是蘇軾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挫折。初到黃州,蘇軾惶惶不可終日,一首《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最能表達此時蘇軾的惶恐不安:“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隨著人生的磨礪,蘇軾漸漸看開了一切,他不再因為苦難而惶恐,他越發通透豁達,超然物外。不過,對于屢經坎坷的蘇軾來說,他一直都有一個心愿,就是希望能辭官歸里,但因為種種原因,蘇軾的這個心愿,一直沒有實現,他曾經寫過的一首詞《哨遍·為米折腰》,便見蘇軾的這種心理,表達得淋漓盡致——

哨遍·為米折腰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余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鴻飛。云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內復幾時。不足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曾經有一位鄱陽的董毅夫,經過黃州,去看望住在東坡雪堂中的蘇軾,人人都認為蘇東坡的雪堂太簡陋,只有董毅夫不這么認為,反而在言語之中,透露出和蘇軾卜鄰而居的意思,蘇軾便將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改編成了一首《哨遍》,令家童唱歌,自己放下耒(一種農具),敲打著牛角,為家童打節拍,幾個人自得其樂,完全不覺得這是一種苦。

這是蘇軾最長的一首詞,足足有二百四十多個字,通篇洋洋灑灑,以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為藍本,想象了自己辭官歸隱后的閑適生活。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這是開篇第一句,曾經的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而折腰,公然辭了縣令,歸家務農。但是蘇軾卻承認,自己沒有陶淵明的灑脫,他不能辭官歸里,只是因為為了吃飯,不得不彎下了自己的腰,為了能有酒喝,不得不屈從于現實。

“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如果辭官歸里,家鄉會是什么樣子呢?行人爭著給我指路,門前有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曾經中下的菊花都荒蕪了,當年的松樹,如今也該長大了。由此一句,蘇軾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已經遮掩不住,洋洋灑灑,只管將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全部都改編到了自己的這首詞中。

“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鴻飛”,“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雖然,故居的房子非常小,但卻也能容得下我,傍晚,在門外看著天上的云彩,看著天邊的飛鴻,閑來無事,與親友交談來往,亦或者登上村后的青山,欣賞潺潺的流水,該是何等的愜意?

“念寓形宇內復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人生在世,又有多少歲月呢?又何必讓自己每天都黃歡不安,擔心受怕,不可終日?或許,這才是蘇軾此時真正的心里話。曾經因為寫了幾首詩,就被送進大獄,差點丟了性命,若不是蘇軾的才華太高,只怕就難逃此劫了。

“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每天登山玩水,吟詩嘯詠,自己倒酒自己喝,喝醉了就只管去睡,這才是最閑適的生活,這才是最無拘無束的人生。

后人曾經評價蘇軾的這首詞:“歌《哨遍》之詞,使人甘心淡泊,而有種菊東籬之興。”

誠然,讀了蘇軾的這首《哨遍》,令人不由得陷入沉思,究竟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我

蘇軾字什么?號什么?代表作是什么?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代表作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蘇軾,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

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

擴展資料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 。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后,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于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柳永雖然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卻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而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

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并論,由于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蘇軾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3162.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