晤言猶????多久 晤言一室
今天給各位分享晤言猶????多久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晤言一室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晤語是什么意思
晤語的意思介紹如下:
[?wù yǔ?]。
見面交談。晤的意思是相會。
晤:
wù〈動〉。
1、覺悟,受啟發而明白。
病深理方晤,悔至心自燒。——孟郊《壽安西渡奉別鄭相公》
侍中以才晤之奇,飛芳晉牒。——唐· 李儼《道因法師碑》
2、與…相遇;見面 。
彼美淑晤。——《詩·陳風·東門之池》
卿卿如晤。——清· 林覺民《與妻書》
3、又如:晤君(面見君主;看見君王);晤教(當面聆聽教誨的謙辭);晤會(晤對。會面);晤敘(見面敘談);晤言(見面談話;當面談話);晤別(見面告別)。
4、對,面對。
可以晤歌。——《詩·陳風·東門之池》。傳:“晤,遇也。”箋:“晤,猶對也。”
5、又如:晤歌(相對而歌)。
6、同“焐”。溫暖之意。你不穿,且待老豬穿一穿,試試新,晤晤脊背。——《西游記》。
晤的詞語有:會晤、晤談、英晤、言晤、瞻晤、走晤、晤對、見字如晤、俊晤、展晤、面晤、把晤、過晤、泰晤士河、神晤、申晤、相晤、晤別、晤言、談晤、如晤、諧晤、機晤、晤商、晤語、晤見、晤嘆、晤聚等。
等閑暫別猶驚夢此后何緣再晤言出自何處?
挽聯。等閑暫別猶驚夢此后何緣再晤言意思為輕易暫時地離別驚擾了夢,只恨這樣好的時光很難再遇到,主要在別人去世時使用,出自挽聯。挽聯是哀悼死者、治喪祭祀時專用的對聯,是對死人的哀悼,也是對活人的慰勉,有其社會性,也有其時代的代表性。
關于珩的詩句名言
1. 關于珩的詩句
關于珩的詩句 1. 帶珩字的古詩詞
《濟源春》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太行橫偃脊,百里芳崔巍。濟濱花異顏,枋口云如裁。
新畫彩色濕,上界光影來。深紅縷草木,淺碧珩溯洄。
千家門前飲,一道傳禊杯。玉鱗吞金鉤,仙璇琉璃開。
樸童茂言語,善俗無驚猜。狂吹寢恒宴,曉清夢先回。
治生鮮惰夫,積學多深材。再游詎癲戇,一洗驚塵埃。
《贈汪泰軒》
年代: 宋 作者: 馬廷鸞
萬言朝鳳闕,一笑落漁舟。
把我蔥珩解,眾公款段游。
東來迎羽服,西去義羊裘。
揮手謝漢使,蒲輪公所羞。
2. 與珩有關的詩詞
1、白珩無顏色
唐
元稹
《雜曲歌辭·出門行》
2、振珩璜、神格至誠
宋
無名氏
《導引·清都未曉》
3、才非楚白珩
唐
劉禹錫
《歷陽書事七十韻》
4、珩佩流響
南北朝
沈約
《梁三朝雅樂歌 俊雅 二》
5、翚珩煥采
隋
佚名
《慶元二年皇后冊寶十三首》
6、鏘我珩璜
隋
佚名
《熙寧祀皇地祗十二首》
7、翚珩煥采
隋
佚名
《慶元二年皇后冊寶十三首》
8、鏘我珩璜
隋
佚名
《熙寧祀皇地祗十二首》
9、珩璜之貴
宋
真宗
《崇恩太后升袝十四首》
10、佩珩有聲
宋
真宗
《寧宗朝享三十五首》
3. 與珩有關的詩詞
《濟源春》孟郊太行橫偃脊,百里芳崔巍。
濟濱花異顏,枋口云如裁。新畫彩色濕,上界光影來。
深紅縷草木,淺碧珩溯洄。千家門前飲,一道傳禊杯。
玉鱗吞金鉤,仙璇琉璃開。樸童茂言語,善俗無驚猜。
狂吹寢恒宴,曉清夢先回。治生鮮惰夫,積學多深材。
再游詎癲戇,一洗驚塵埃。《雜曲歌辭?出門行》元稹兄弟同出門,同行不同志。
凄凄分岐路,各各營所為。兄上荊山巔,翻石辨虹氣。
弟沉滄海底,偷珠待龍睡。出門不數年,同歸亦同遂。
俱用私所珍,升沉自茲異。獻珠龍王宮,值龍覓珠次。
但喜復得珠,不求珠所自。酬客雙龍女,授客六龍轡。
遣充行雨神,雨澤隨客意。雩夏鐘鼓繁,艸宗秋玉帛積。
彩色畫廊廟,奴僮被珠翠。驥騄千萬雙,鴛鴦七十二。
言者禾稼枯,無人敢輕議。其兄因獻璞,再刖不履地。
門戶親戚疏,匡床妻妾棄。銘心有所待,視足無所愧。
持璞自枕頭,淚痕雙血漬。一朝龍醒寤,本問偷珠事。
因知行雨偏,妻子五刑備。仁兄捧尸哭,勢友掉頭諱。
喪車黔首葬,吊客青蠅至。楚有望氣人,王前忽長跪。
賀王得貴寶,不遠王所蒞。求之果如言,剖則浮云膩。
白珩無顏色,垂棘有瑕累。在楚列地封,入趙連城貴。
秦遣李斯書,書為傳國瑞。秦亡漢魏傳,傳者得神器。
卞和名永永,與寶不相墜。勸爾出門行,行難莫行易。
易得還易失,難同亦難離。善賈識貪廉,良田無稙稚。
磨劍莫磨錐,磨錐成小利。《歷陽書事七十韻》劉禹錫一夕為湖地,千年列郡名。
霸王迷路處,亞父所封城。漢置東南尉,梁分肘腋兵。
本吳風俗剽,兼楚語音傖。沸井今無涌,烏江舊有名。
土臺游柱史,石室隱彭鏗。曹操祠猶在,濡須塢未平。
海潮隨月大,江水應春生。憶昨深山里,終朝看火耕。
魚書來北闕,鹢首下南荊。云雨巫山暗,蕙蘭湘水清。
章華樹已失,鄂渚草來迎。廬阜香爐出,湓城粉堞明。
雁飛彭蠡暮,鴉噪大雷晴。平野分風使,恬和趁夜程。
貴池登陸峻,舂谷渡橋鳴。駱驛主人問,悲歡故舊情。
幾年方一面,卜晝便三更。助喜杯盤盛,忘機笑語訇。
管清疑警鶴,弦巧似嬌鶯。熾炭烘蹲獸,華茵織斗鯨。
回裾飄霧雨,急節墮瓊英。斂黛凝愁色,施鈿耀翠晶。
容華本南國,妝束學西京。日落方收鼓,天寒更炙笙。
促筵交履舄,痛飲倒簪纓。謔浪容優孟,嬌憐許智瓊。
蔽明添翠帟,命燭拄金莖。坐久羅衣皺,杯頻粉面騂。
興來從請曲,意墮即飛觥。令急重須改,歡馮醉盡呈。
詰朝還選勝,來日又尋盟。道別殷勤惜,邀筵次第爭。
唯聞嗟短景,不復有馀酲。眾散扃朱戶,相攜話素誠。
晤言猶亹亹,殘漏自丁丁。出祖千夫擁,行廚五熟烹。
離亭臨野水,別思入哀箏。接境人情洽,方冬饌具精。
中流為界道,隔岸數飛甍。沙浦王渾鎮,滄洲謝脁城。
望夫人化石,夢帝日環營。半渡趨津吏,緣堤簇郡甿。
場黃堆晚稻,籬碧見冬菁。里社爭來獻,壺漿各自擎。
鴟夷傾底寫,粔籹斗成□。采石風傳柝,新林暮擊鉦。
繭綸牽撥剌,犀焰照澄泓。露冕觀原野,前驅抗旆旌。
分庭展賓主,望闕拜恩榮。比屋惸嫠輩,連年水旱并。
遐思常后已,下令必先庚。遠岫低屏列,支流曲帶縈。
湖魚香勝肉,官酒重于餳。憶昔泉源變,斯須地軸傾。
雞籠為石顆,龜眼入泥坑。事系人風重,官從物論輕。
江春俄澹蕩,樓月幾虧盈。柳長千絲宛,田塍一線絣。
游魚將婢從,野雉見媒驚。波凈攢鳧鵲,洲香發杜蘅。
一鐘菰葑米,千里水葵羹。受譴時方久,分憂政未成。
比瓊雖碌碌,于鐵尚錚錚。早忝登三署,曾聞奏六英。
無能甘負弩,不慎在提衡。口語成中遘,毛衣阻上征。
時聞關利鈍,智亦有聾盲。昔愧山東妙,今慚海內兄。
后來登甲乙,早已在蓬瀛。心托秦明鏡,才非楚白珩。
齒衰親藥物,宦薄傲公卿。捧日皆元老,宣風盡大彭。
好令朝集使,結束赴新正。
4. 含有珩字的古詩
珩,佩上玉也.——《說文》楚之白珩猶在乎?——《國語·楚語下》.注:“珩,佩上之橫者.” 有玱蔥珩.——《詩·小雅·采芑》常見的是作為名字的出現,其來意是出自于研究玉佩上部的橫玉,用于壁環之上. 現在珩玉可謂比較少了,所以也是比較珍貴的一種同樣,大部分帶“王”字旁的在古代均指為玉珩háng另見héng珩磨hángmó〖hone〗用磨石從圓柱表面上去除少量材料以達到所要求的光潔度或非常精確的尺寸公差在一些圓柱體上鉆孔,然后把它們珩磨達到鏡面光潔度珩héng【名】古代一組玉佩上端的佩件名〖topgemofthependantsfromagirdle〗珩,佩上玉也.——《說文》楚之白珩猶在乎?——《國語·楚語下》.注:“珩,佩上之橫者.” 有玱蔥珩.——《詩·小雅·采芑》補充:古玉器名.玉飾品,雜佩上部的橫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環之上.。
5. 高珩的詩有哪些
高珩詩
高珩,字蔥佩,號念東,晚號紫霞道人,又高少宰、高司寇之稱。山東淄川月莊人,崇禎十六年成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清后,歷任內翰林秘書檢討,國子監祭酒,侍講學士,詹事府詹事,禮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刑部侍郎。他是第一個為《聊齋志異》作序的人,高度評價了蒲松齡的創作主旨與文學造詣,一生尤愛俚曲,著有俚曲集《醒夢戲曲》,唐太師夢賚并為其作了《醒夢戲曲題辭》。蒲松齡俚曲《琴瑟樂》完成后,高珩又為其寫了跋語,應該說他是第一個研究俚曲的人。高珩的詩,體近唐元稹﹑白居易二人詩體,生平所著,不下萬篇,著有《棲云閣集》,《棲云閣詩集》、《拾遺》、《勸善》等,《四庫總目》并傳于世。在清明到來之際,今從《棲云閣詩集、拾遺》中選摘幾首關于清明、寒食詩,以饗讀者。
都門寒食三首
一
薊草青連瀧水濱,就中難著宦游身。聽鶯柳浪徒評畫,走馬蘭臺不當春。
幾日禁煙餳粥舊,昨宵微雨杏胎新。年年未識東風面,總為秾華解誤人。
二
翻嫌寒食到匆匆,老去情懷漸不同。春事頓拋鄉夢外,雨聲全在客心中。
相爭燕蹙東西水,欲放梅商冷煖風。最是沖泥朝鳳闕,禁鐘才斷火城紅。
三
萬年天地尚多情,作使間人樂事生。青眼柳窺桃菜女,紅樓人夢賣花聲。
燕爭社日驕春雨,角起霞天報晚晴。為促君歸多釀酒,好隨簫鼓過清明。
清明送客
紅蠟煙輕出禁城,天涯也復有清明。佳晨作客風情借,晴日還鄉意氣生。
果下金丸年少去,水邊珠衱麗人行。讀書鐙火無勞乞,且喜前村酒旆迎。
清明
才過花朝重細數,此日良辰一百五。人世皆夸寒食節,天工莫作清明雨。
秋千處處聚釵環,歌舞村村聞社鼓。火空介子灶邊煙,酒遍劉伶墳上土。
紙錢已作蛺蝶飛,柳絮還為鴝鵒舞。歸來痛飲洗杯觴,明日東郊更邀侶。
清明寒
清明寒若此,似不惜鶯花。佳節春三月,老人天一涯。
清明柳
渭水橋東客舍前,鵝黃金碧斷腸天。千條煙縷微茫裹,不到清明尚禁煙。
清明
浮生夏樂轉和生,除卻神仙盡有情。痛苦棠梨歸去晚,還將歌舞過清明。
寒食
寒食空閨午夢慵,薰爐留火傍簾櫳,斷腸春色梨花老,斜掛秋千細雨中。
寒食
百歲年光插柳中,佳節清明四海同。一百五日寒食節,二十四番花信風。
賜火喧傳五侯第,禁煙冷落連昌宮。棠梨樹底紙錢白,杏花村邊酒旆紅。
歲序自新人自老,東風西日無終窮。
寒食雜詠六首
一
一樹紅妝映淺塘,東風才過便聞香。好花亦乞延年否,小院庭陰又夕陽。
二
煌煌漢殿方傳臘,漠漠綿田正禁煙,憔悴繁華悲喜地,參差愁煞暮春天。
三
青山東望對層樓,近郭變環一小流。城上風高難久立,桃紅梨白鎮回頭。
四
桃紅柳葉盡多情,勾引攜樽出郭行。明日酒醒如夢杳。回頭昨日是清明。
五
義和來往木無情,便作蜉蝣了不驚。屈指懸弧才幾日,已過七十七清明。
六
青山如黛遠村東,嫩綠長溪柳絮風。鳥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戀小庭中。
清明過窯頭水曲(渠)杏花未開
杏花寒食燕呢喃,臨水行人勒馬銜。記得年年經此地,紛紛紅雪點春衫。
清明
鏡裹容華雪滿頭,陽春何事滿皇州。杏花微雨秋千索,燕子輕風歌管樓。
客夢迷知思遠道,老懷冷似坐深秋。蒲團一片鴻蒙海,鐵作虛舟自在游。
清明
荒原初霽有啼鴉,出郭風吹帽影斜。新火幾家調杏酪,舊醅何處就桃花。
麥雖過雪仍無恙,燕正銜泥巳有家。門巷不須重捶柳,柳蔭芳草遍天涯。
6. 《詩經》中哪首詩中使用過“珩”字
《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蔥珩。
《小雅·采芑》原文: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畝。方叔涖止,其車三千。
師干之試,方叔率止。乘其四騏,四騏翼翼。
路車有奭,簟茀魚服,鉤膺鞗革。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鄉。
方叔涖止,其車三千。旗旐央央,方叔率止。
約軧錯衡,八鸞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蔥珩。
鴥彼飛隼,其飛戾天,亦集爰止。方叔涖止,其車三千。
師干之試,方叔率止。鉦人伐鼓,陳師鞠旅。
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闐闐。蠢爾蠻荊,大邦為仇。
方叔元老,克壯其猶。方叔率止,執訊獲丑。
戎車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玁狁,蠻荊來威。
譯文:采呀采呀采芑忙,從那邊的新田里,采到這邊菑田旁。大將方叔來此地,戰車就有三千輛,士卒舞盾操練忙。
方叔統帥自有方,駕起戰車驅四馬。四馬齊整氣昂昂。
大車紅漆作彩飾,竹席帷子魚皮箱,牛皮胸帶與馬韁。采呀采呀采芑忙,從那邊的新田里,采到村莊的中央。
大將方叔來此地,戰車就有三千輛,龍蛇大旗鮮又亮。方叔統帥自有方,車轂車衡皮飾裝,八個馬鈴響叮當。
朝廷禮服穿在身,紅色蔽膝亮堂堂,綠色佩玉玱玱響。鷹隼振翅疾飛翔,迅猛直上抵云天,忽而落下棲樹上。
大將方叔來此地,戰車就有三千輛,士卒舞盾操練忙。方叔統帥自有方,鼓師擊鼓傳號令,擺陣訓話軍容壯。
威風凜凜我方叔,擊鼓咚咚陣容強,整軍退兵氣勢壯。愚蠢無知那蠻荊,與我大國結仇怨。
想那方叔為元老,謀劃一定很謹嚴。方叔統帥自有方,俘虜敵軍必凱旋。
戰車行進響隆隆,隆隆車聲不間斷,如那雷霆響徹天。威風凜凜我方叔,曾征玁狁于北邊,也能以威服荊蠻。
鑒賞:《小雅·采芑》描繪的是周宣王卿士、大將方叔為威懾荊蠻而演軍振旅的畫面。從整體而言,此所描繪可分為兩層。
前三章為第一層,著重表現方叔指揮的這次軍事演習的規模與聲勢,同時盛贊方叔治軍的卓越才能。第四章為第二層,猶如一紙討伐荊蠻的檄文,表達了以此眾戰、無城不破、無堅不摧的自信心和威懾力,也點明了這次演習的目的和用意。
詩的開首以“采芑”起興,很自然地引出這次演習的地點:“新田”、“菑畝”。緊接著一支浩浩蕩蕩的大軍出現在曠野上,馬蹄得得,敲不碎陣列中之肅穆嚴整;軍旗獵獵,掩不住蒼穹下之殺氣騰騰。
在這里,作者以一約數“三千”極言周軍猛將如云、戰車如潮的強大陣容,進而又將“鏡頭的焦距”拉近至隊伍的前方,精心安排了一個主將出場的赫赫威儀。只見他,乘坐一輛紅色的戰車,花席為簾、鮫皮為服,四匹馬訓練有素、銅鉤鐵轡,在整個隊伍里坐鎮中央,高大威武而與眾不同。
真是未謀其面已威猛懾人。詩的第二章與上大體相同,以互文見義之法,主要通過色彩刻畫(“旗旐央央”,“約軝錯衡”),繼續加強對演習隊伍聲勢之描繪。
在對方叔形象的刻畫上則更逼近一步:“服其命服”的方叔朱衣黃裳、佩玉鳴鸞、氣度非凡。同時也點明他為王卿士的重要身份。
第三章格調為之一變,以鷹隼的一飛沖天暗比方叔所率周軍勇猛無敵和斗志昂揚。接下來作者又具體地描繪了周師在主帥的指揮下演習陣法的情形:雷霆般的戰鼓聲中,戰車保持著進攻的陣形,在響徹云霄的喊殺聲中向前沖去;演習結束,又是一陣鼓響,下達收兵的號令,隊伍便井然有序地退出演習場,整頓完畢后,浩浩蕩蕩地返回營地。
(“伐鼓淵淵,振旅闐闐”)。第四章辭色俱厲,以雄壯的氣概直斥無端滋亂之荊蠻(“蠢爾蠻荊,大邦為仇”)。
告誡說,以方叔如此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之師旅討伐荊蠻,定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敵之軍,拔敵之城,俘敵之人,敗之于談笑揮手之間(“方叔率止,執訊獲丑”)。統觀全詩,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是此詩并非實寫戰爭,而是寫一次軍事演習。
這從詩中“師干之試”等處可證。吳闿生《詩義會通》云:“皆誤以‘蠻荊來威’為實有其事,不知乃作者虛擬頌禱詞。”
可謂得詩真義。其二,此詩從頭至尾層層推進,專事渲染,純以氣勢勝,正如清方玉潤《詩經原始》所評:“振筆揮灑,詞色俱厲,有泰山壓卵之勢。”
關于松菊的詩句
松樹:
松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晉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松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唐·陸龜蒙)
穿松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宋·夏竦)
松風吹茵露,翠濕香裊裊。(宋·蘇軾)
兩廊諸岳色,九里亂松聲。(宋·洪適)
應有山神長守護。松風時為掃埃塵。(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巖桂,長笑無風起澗松。(宋·何孫)
————————————————————
菊花:
〔菊韻〕--李師廣--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盡風流寫晚霞;信手拈來無意句,天生韻味入千家。
〔秋聲〕--風子--
廊下階前一片金,香聲潮浪涌游人。只緣霜重方成杰,梁苑東籬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獅龍氣象竟飛天,再度輝煌任自威!淡巷濃街香滿地,案頭九月菊花肥。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唐·白居易《詠菊》: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吳履壘《菊花》
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宋·蘇軾《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陽后菊花》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宋·陸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 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宋·梅堯臣《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宋·朱淑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金·元好問《賦十月菊》
秋香舊入騷人賦,晚節今傳好事家。不是西風若留客,衰遲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
宋·楊萬里《詠菊》
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年華?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董必武《賞菊》
名種菊逾百,花開麗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誰與?勤勞智自專。 賞心邀客共;歌詠樂延年。
陳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紅樓夢》里菊花詩可為一絕,請欣賞紅樓藝苑內的菊花詩
憶菊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癡。誰憐我為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
----蘅蕪君
訪菊
閑趁霜晴試一游,酒杯藥盞莫淹留。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秋?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 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拄杖頭。
----怡紅公子
種菊
攜鋤秋圃自移來,畔籬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經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護惜,好知井徑絕塵埃。
----怡紅公子
對菊
別圃移來貴比金,一絲淺淡一叢深。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數云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
----枕霞舊友
供菊
彈琴酌酒喜堪儔,幾案婷婷點綴幽。隔坐香分三徑露,拋書人對一枝秋。
霜清紙帳來新夢,圃冷斜陽憶舊游。傲世也因同氣味,春風桃李未淹留。
----枕霞舊友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運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
----瀟湘妃子
畫菊
詩余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
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莫認東籬閑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陽。
----蘅蕪君
問菊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瀟湘妃子
簪菊
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
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
- ---蕉下客
菊影
秋光疊疊復重重,潛度偷移三徑中。窗隔疏燈描遠近,籬篩破月鎖玲瓏。
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憑誰醉眼認朦朧?
----枕霞舊友
菊夢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瀟湘妃子
殘菊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蒂有余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半床落月蛩聲病,萬里寒云雁陣遲。明歲秋風知相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蕉下客
參考資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