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朱熹是宋朝哪個年代的(朱熹是宋朝哪個年代的人物)

傾此一生只為伊人2022-11-18 15:50故事43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朱熹是宋朝哪個年代的,以及朱熹是宋朝哪個年代的人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朱熹是什么朝代的?

朱熹是宋朝的。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

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后的又一人。

擴展資料:?

朱熹的主要成就:

1、理學思想

理學又稱道學,是以研究儒家經典的義理為宗旨的學說,即所謂義理之學。在宋朝,學術上造詣最深、影響最大的是朱熹。他總結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學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成為宋代理學之大成,其功績為后世所稱道,其思想被尊奉為官學,而其本身則與孔子圣人并提,稱為“朱子“。

2、教育思想

朱熹的長期從事講學活動,精心編撰了《四書集注》等多種教材,培養了眾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一是論述“小學”和“大學”教育,二是關于“朱子讀書法”。

3、科學思想

朱熹闡述“格物致知”時說:“上而無極、太極,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蟲之微,亦各有理。一書不讀,則闕了一書道理;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須著逐一件與他理會過。

4、美學思想

朱熹的哲學體系中含有藝術美的理論。他認為美是給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的統一?;诿朗峭庠谛问降拿篮蛢仍诘赖碌纳葡嘟y一的觀點,認為文與質、文與道和諧統一才是完美的。他對《詩經》與《楚辭》的研究,也經常表現出敏銳的審美洞察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朱熹

朱熹是哪一個朝代的人

大家對朱熹有哪些認識的呢,我們都知道朱熹是一位儒家學者。朱熹是哪一個朝代的人,我們來看看下文。

答案:宋朝(北宋)

朱熹(農歷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后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人物生平

年少求學

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農歷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縣城水南鄭義齋館舍(今南溪書院),乳名沈郞。朱熹出生時右眼角長有七顆黑痣,排列如北斗。

宋朝宋朝紹興五年(1135年),五歲時,朱熹始入小學,能讀懂《孝經》,在書額題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六歲時,朱熹與群兒游玩,以指畫八卦于鄭氏館舍前沙洲上。向父親問日、問天。

宋朝紹興七年(1137年),朱松應召入都,赴都之前,他把妻子祝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

宋朝紹興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甌,臨終前把朱熹托付給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劉子羽(朱熹義父),又寫信請五夫的劉子翚(屏山)、劉勉之(白水)、胡憲(籍溪)等三位學養深厚的朋友代為教育朱熹。劉子羽視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陽樓。

宋朝紹興十七年(1147年),朱熹18歲,在建州鄉試中考取貢生。

宋朝紹興十八年(1148年)春,劉勉之將自己的女兒劉清四許配給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舉,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準勅賜同進士出身。

初入仕途

宋朝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朱熹再次入都銓試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縣主簿。

宋朝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受學于延平李侗。秋七月,朱熹至同安。以其“敦禮義、厚風俗、劾吏奸、恤民隱”的治縣之法管理縣事,排解同安、晉江兩縣械斗,整頓縣學、倡建“教思堂”,在文廟大成殿倡建“經史閣”,主張減免經總制錢。

宋朝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朱熹任滿罷歸。

宋朝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朱熹已意識到“妄佛求仙之世風,凋敝民氣,耗散國力,有礙國家中興”,打算重新踏上求師之路,決心拜李侗為師,因得承襲二程“洛學”的正統,奠定了朱熹以后學說的基礎。題寫的“鳶飛魚躍”四字匾額。

朱熹歸自同安,不求仕進,主要進行教育和著述活動。宋朝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詔求臣民意見。朱熹應詔上封事,力陳反和主戰、反佛崇儒的主張,詳陳講學明理、定計恢復、任賢修政的意見。隆興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應詔入對垂拱殿,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論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之學,反對老、佛異端之學,二札論外攘夷狄之復仇大義,反對和議,三札論內修政事之道,反對寵信佞臣。但當時湯思退為相,主張和議。朱熹的抗金主張沒有被采納。十一月,朝廷任朱熹為國子監武學博士。朱熹辭職不就,請祠歸崇安。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朱熹在林擇之、范念德的陪同下前往潭州(今長沙)訪問湖湘學派代表張栻?!稏|歸亂稿》成。

乾道四年(1168年),崇安發生水災。朱熹力勸豪民發藏粟賑饑,還向官府請貸糧食六百斛散發于民,使民不致挨餓。

乾道五年(1169年),朱熹悟到“中和舊說”之非,用“敬”和“雙修”思想重讀程顥、程頤著作,從全新角度獨創“中和新說”。這是在學術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影響十分深遠的重大事件,標志朱熹哲學思想的成熟。

寒泉著述

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乾道七年(1171年)五月,為了根本上解決百姓災年生計問題,在五夫創建“社倉”。這種做法可以減輕貧民困難,緩和社會矛盾,也減輕朝廷的施政壓力,后為許多地方所仿效。十一月,朱熹回尤溪,與知縣、好友石子重講論學問于縣學。在石子重的陪同下,游覽其父朱松任尤溪縣尉時燕居之所“韋齋”舊址,手書“韋齋舊治”四字刻石揭榜。

乾道九年(1173年),作《重修尤溪廟學記》,親書“明倫堂”制匾懸掛于尤溪縣學宮正堂。從此天下學宮匾皆模此刻制懸掛。

宋朝淳熙二年(1175年)正月,呂祖謙從浙江東陽來訪朱熹,在寒泉精舍相聚一個半月,編次《近思錄》成,史稱“寒泉之會”。五月,送呂祖謙至信州鵝湖寺(今鵝湖書院),陸九齡、陸九淵及劉清之皆來會,史稱“鵝湖之會”。鵝湖之會的直接動因是呂祖謙想利用這個機會調和朱、陸學說之間的矛盾。在學術上,朱熹認為心與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理是本體,心是認識的主體。二陸主張心與理是一回事,堅持以心來統貫主體與客體。朱熹與陸氏兄弟論辯、講學達十日之久。鵝湖之會并沒有達到雙方統一思想的目的,但使他們各自對對方的思想及其分歧有了進一步認識,也促使他們自覺不自覺地對自己的思想進行反省。

朱熹是什么朝代的詩人

朱熹是南宋時期的詩人。

朱熹(1130年10月22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齋號晦庵、考亭,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紫陽夫子、滄州病叟、云谷老人,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謚文,又稱朱文公。

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饒市婺源縣)人,生于福建路尤溪縣(今福建三明市尤溪縣)。南宋理學家,程朱理學集大成者,學者尊稱朱子。

朱熹家境窮困,但自幼聰穎,紹興十八年(1148年)中進士,年僅十九歲,歷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于建陽云谷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宋理宗賜名“考亭書院”,故世稱“考亭學派”,又因朱熹別號“紫陽”,故世稱“紫陽學派”。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后的又一人。

擴展資料

人物成就:

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自幼跟隨父親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劉子翚、劉勉之、胡審習字,嘗學曹孟德書,后攻鍾繇楷書及顏真卿行草,一生臨池不輟,書法造詣精湛,筆墨雄贍。

又因其思想學說從元代開始已成為中國官方哲學,不但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而且還遠播海外,產生巨大的影響。他思想學說的盛名,把其書法藝術的光芒掩卻了。朱熹善行、草,尤善大字,現今傳世作品以行書簡牘為主,大字墨跡很少。

朱熹的學術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朱熹的主要哲學著作有《四書集注》、《四書或問》、《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周易本義》、《易學啟蒙》等。此外有《朱子語類》,是他與弟子們的問答;《近思錄》,是他與呂祖謙共同整理的宋明理學家著作之摘要。

朱熹的哲學體系中含有藝術美的理論。他認為美是給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的統一?;诿朗峭庠谛问降拿篮蛢仍诘赖碌纳葡嘟y一的觀點,認為文與質、文與道和諧統一才是完美的。他對《詩經》與《楚辭》的研究,也經常表現出敏銳的審美洞察力。

朱熹是哪個朝代的呢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那么朱熹是哪個朝代的呢?來看看吧!

朱熹是哪個朝代

宋代

人物生平

年少求學

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農歷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縣城水南鄭義齋館舍(今南溪書院),乳名沈郞。朱熹出生時右眼角長有七顆黑痣,排列如北斗。

宋朝紹興五年(1135年),五歲時,朱熹始入小學,能讀懂《孝經》,在書額題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六歲時,朱熹與群兒游玩,以指畫八卦于鄭氏館舍前沙洲上。向父親問日、問天。

紹興七年(1137年),朱松應召入都,赴都之前,他把妻子祝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

紹興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甌,臨終前把朱熹托付給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劉子羽(朱熹義父),又寫信請五夫的劉子翚(屏山)、劉勉之(白水)、胡憲(籍溪)等三位學養深厚的朋友代為教育朱熹。劉子羽視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陽樓。

紹興十七年(1147年),朱熹18歲,在建州鄉試中考取貢生。

紹興十八年(1148年)春,劉勉之將自己的女兒劉清四許配給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舉,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準勅賜同進士出身。

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朱熹再次入都銓試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縣主簿。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受學于延平李侗。秋七月,朱熹至同安。以其“敦禮義、厚風俗、劾吏奸、恤民隱”的治縣之法管理縣事,排解同安、晉江兩縣械斗,整頓縣學、倡建“教思堂”,在文廟大成殿倡建“經史閣”,主張減免經總制錢。

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朱熹任滿罷歸。

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朱熹已意識到“妄佛求仙之世風,凋敝民氣,耗散國力,有礙國家中興”,打算重新踏上求師之路,決心拜李侗為師,因得承襲二程“洛學”的.正統,奠定了朱熹以后學說的基礎。題寫的“鳶飛魚躍”四字匾額。

朱熹歸自同安,不求仕進,主要進行教育和著述活動。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詔求臣民意見。朱熹應詔上封事,力陳反和主戰、反佛崇儒的主張,詳陳講學明理、定計恢復、任賢修政的意見。隆興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應詔入對垂拱殿,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論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之學,反對老、佛異端之學,二札論外攘夷狄之復仇大義,反對和議,三札論內修政事之道,反對寵信佞臣。但當時湯思退為相,主張和議。朱熹的抗金主張沒有被采納。十一月,朝廷任朱熹為國子監武學博士。朱熹辭職不就,請祠歸崇安。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朱熹在林擇之、范念德的陪同下前往潭州(今長沙)訪問湖湘學派代表張栻。《東歸亂稿》成。

乾道四年(1168年),崇安發生水災。朱熹力勸豪民發藏粟賑饑,還向官府請貸糧食六百斛散發于民,使民不致挨餓。

乾道五年(1169年),朱熹悟到“中和舊說”之非,用“敬”和“雙修”思想重讀程顥、程頤著作,從全新角度獨創“中和新說”。這是在學術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影響十分深遠的重大事件,標志朱熹哲學思想的成熟。

重建書院

淳熙五年(1178年),宋孝宗任朱熹知南康軍兼管內勸農事。淳熙六年三月,朱熹到任。當年適逢大旱,災害嚴重,朱熹到任后,即著手興修水利,抗災救荒,奏乞蠲免星子縣稅錢,使災民得以生活。十月,朱熹行視陂塘時,在樵夫的指點下找到白鹿洞書院的廢址。經朱熹的竭力倡導,到淳熙七年三月,白鹿洞書院很快修復。朱熹在南康軍任上,為白鹿洞書院殫精竭慮,不遺余力。他曾自兼洞主,延請名師,充實圖書,還請皇帝勅額,賜御書。還置辦學田,供養貧窮學子,并親自訂立學規,即著名的《白鹿洞書院教規》?!栋茁苟磿航桃帯肥鞘澜缃逃飞献钤绲慕逃幷轮贫戎?,對教育目的、訓練綱目、學習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確的闡述和詳細的規定,它不僅成為后續中國封建社會700年書院辦學的模式,而且為世界教育界矚目,成為國內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課題。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陸九淵來南康訪朱熹,相與講學白鹿洞書院。八月,時浙東大饑。因朱熹在南康救荒有方,宰相王淮薦朱熹賑災,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為解救災民,朱熹迅速采取了幾項有力措施。朱熹因在浙東劾奏前知臺州唐仲友不法,為唐之姻親王淮所嫉,浙東任職僅九個月即離任回家。朱熹曾先后六次上狀奏劾唐仲友不法,直指王淮與唐仲友上下串通勾結的事實。迫于壓力,王淮免去唐仲友江西提刑新任,在彈劾唐仲友的過程中,朱熹表現出崇高的操守和氣節。

朱熹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朱熹是南宋的詩人。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生于1130年,死于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逆翁等,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人。朱熹是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生平:

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朱熹的一生志在樹立理學,使之成為統治思想。但因理學初出,影響不深。

同時,朱熹在官場上因品性耿直而得罪權臣,致使朱熹晚年落得一個悲劇的結局。朱熹在哲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主要哲學著作有《四書章句集注》、《四書或問》、《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周易本義》、《易學啟蒙》等。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朱熹

朱熹是哪個朝代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饒市婺源縣)人,生于福建路南劍州尤溪縣(今福建三明市尤溪縣)。字元晦、仲晦,又稱紫陽先生,又稱朱文公。中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程朱理學集大成者,尊稱朱子。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家境窮困,自小聰穎,弱冠及第,紹興十八年(1148年)考中進士。歷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等職,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講學。晚年遭遇慶元黨禁,被列為“偽學魁首”,削官奉祠。慶元六年(1200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歲。后被追贈為太師、徽國公,賜謚號“文”,故世稱朱文公。

朱熹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成為宋代理學思想集大成者,開創了紫陽學派。他的理學思想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學,由其校訂的“四書”成為后代科舉應試科目。

朱熹著述甚多,其《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元、明、清三代科舉的“圣典”。此外朱熹的作品還有《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等,后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3212.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