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有哪些分類 古詩分為哪些類別
大家好,關(guān)于古詩有哪些分類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古詩分為哪些類別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古詩的類型有哪幾種
1.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案琛薄案栊小薄耙薄扒薄耙鳌钡裙旁婓w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jīng)》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fēng)、新樂府。 楚辭體:是戰(zhàn)國時期 楚國屈原所創(chuàng)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朝廷設(shè)立的管理音樂機構(gòu),漢武帝時期大規(guī)模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后人統(tǒng)稱為漢樂府。后來樂府成為了一種詩歌體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區(qū)出土了一件鈕鐘,上書錯金銘文:“樂府”,2000年在西安秦遺址出土“樂府承印”封泥一枚,進(jìn)一步肯定了這一史實,而非始于漢武帝時期。)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jǐn)?shù)、句數(shù)、平仄、用韻等態(tài)洞都有嚴(yán)格規(guī)定。 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yán),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diào)固定),聯(lián)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lián)八句,每句字?jǐn)?shù)必須相同帆激枯,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chǔ)上加以鋪排延續(xù)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lián)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lián),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 從上到下,分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3)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字?jǐn)?shù)不同可分為長調(diào)(91字以上)、中調(diào)(59~90字)、小令(58字以內(nèi))。詞有單調(diào)和雙調(diào)之分,雙調(diào)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jǐn)?shù)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diào)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后闋、下闋、下片。
(4)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jǐn)?shù)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shù)(套曲)兩種。套數(shù)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shù)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diào)。它無賓白科介,只鉛攔供清唱。
古詩分哪幾種
一、古詩如果是從詩句的字?jǐn)?shù)分類,有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
二、從詩體劃分,有古體詩、近體詩分類。
1、古體詩下細(xì)分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
2、畝畝謹(jǐn)近體詩下細(xì)分有,絕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種。
三、示例:
1、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jīng)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
《觀滄?!穬蓾h: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釋義:
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寬闊浩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樹木蔥蘢,花草豐茂。蕭瑟的風(fēng)聲傳來,草木動搖,海中翻涌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fā)出的。銀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里涌現(xiàn)出來的。啊,慶幸得很!就用詩歌來表達(dá)內(nèi)心的志向吧。
2、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五古最早產(chǎn)生于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
《行行重行行》兩漢:佚名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yuǎn),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fù)道,努力加餐飯。
釋義:
走啊走啊走一直在不停的走,就這樣與你活生生的分離。從此你我之間相隔千萬里,我在天這頭你就在天那頭。路途艱險又遙遠(yuǎn)非常,哪里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見面?北方的馬依戀北風(fēng),南方的鳥巢于向南的樹枝。
彼此分離的時間越長越久,衣服越發(fā)寬大人越發(fā)消瘦。飄蕩蕩的游云遮住了太陽,他鄉(xiāng)的游子不想再次回還。思念你以至于身心憔悴,又是一年你還未歸來。這些都丟開不必再說,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饑寒。
3、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七古的產(chǎn)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迅基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xiàn),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垓下歌》兩漢: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釋義: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氣世上無人能比??蓵r運不濟寶馬也再難奔馳。烏騅馬不前進(jìn)了我又能怎樣呢?虞姬啊!虞姬??!我又該把你怎么辦?
4、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xí)慣上歸入七古一類?!对娊?jīng)》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
《古歌》兩漢:佚名
秋風(fēng)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
令我白頭。胡地多飚風(fēng),樹木何修修。
離家日趨遠(yuǎn),衣帶日趨緩。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zhuǎn)。
釋義:
呼嘯的秋風(fēng)讓人無限憂愁,進(jìn)也憂愁,退也憂愁。異域戍邊的人,哪個不陷入悲愁中?真是愁白了頭啊。胡人之處多狂風(fēng),樹木蕭瑟干枯。離家日子越來越遠(yuǎn),衣帶漸寬人消瘦。思鄉(xiāng)的悲苦無法言說,就像車輪在心中旋轉(zhuǎn)。
5、近體詩亦稱“今體詩”,詩體名。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同古體詩相對而言。句數(shù)、字?jǐn)?shù)和平仄、押韻等都有嚴(yán)格規(guī)定。
《雜詩三首·其二》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釋義: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xiāng)來的,一定了解家鄉(xiāng)的人情世態(tài)。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體詩
參考資料來耐頃源:百度百科——近體詩
古詩有哪些類型?
詩歌內(nèi)容分類:贈友送別詩、借景抒情詩、思婦閨情詩、托物言志詩、詠史懷古詩、羈旅行役詩、邊塞征戰(zhàn)詩、即景抒懷詩、山水田園詩。
1、贈友送別詩
《別董大二首》
唐代: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
丈夫貧踐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譯文:黃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變得暗黃;北風(fēng)勁吹,大雪紛紛,雁兒南飛。不要擔(dān)心前方的路上沒有知己,普天之下還有誰不知道您呢?就像鳥兒六翮飄搖自傷自憐,離開京洛已經(jīng)十多年。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2、詠史懷古詩
《登金陵鳳凰臺》
唐代: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譯文:鳳凰臺上曾經(jīng)有鳳凰鳥來這里游憩,而今鳳凰鳥已經(jīng)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臺伴著江水仍徑自東流不息。當(dāng)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薯賀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dá)官顯貴們,就算曾經(jīng)有過輝煌的功業(yè),如今也長眠于古墳里了,早已化為一抔黃土。
我站在臺上,看著遠(yuǎn)處的三山,依然聳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天上的浮云隨風(fēng)飄蕩,有時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憂愁。
3、邊塞征戰(zhàn)詩
《出塞二首》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zhàn)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guān),守邊御敵鏖戰(zhàn)萬里征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將軍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寶馬出戰(zhàn),戰(zhàn)斗結(jié)束后戰(zhàn)場上只剩下凄涼的月色。城頭上的戰(zhàn)鼓還在曠野里震蕩回響,將軍刀匣里的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干。磨兆
4、山水田園詩
《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數(shù)游派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譯文: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濕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濕并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5、借景抒情詩
《小松》
唐代: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譯文:松樹小的時候長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沒看不出來,到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許多。那些人當(dāng)時不識得可以高聳入云的樹木,直到它高聳入云,人們才說它高。
常見的古詩詞分類
一、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二、按內(nèi)容可分:敘事詩、抒情詩、送好升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悼亡詩,詠物詩,軍旅詩等。古體詩有《詩經(jīng)》《楚辭》《樂府》《漢賦》《南北朝民歌》等。近體詩一般是絕句,律詩,排律。
擴展資料
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qū)分
一、以格律分類
1、古體詩:除斗談需用韻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2、近體詩:除需用韻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二、以字?jǐn)?shù)分類
1、古體詩: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體
2、近體詩:只有五言,七言兩種形式友銷老
三、以句數(shù)分類
1、古體詩:從兩句到百句都有
2、近體詩: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詩詞
古詩可以分為哪幾類
古詩是中國文學(xué)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分類標(biāo)準(zhǔn)進(jìn)行分類,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分類方式:
1.按內(nèi)容和形式分類:
(1)五言詩:古詩中最常見的形式之一,每句五個字。
(2)七言詩:每句七個字,也是古詩中常見的一種形式。
(3)律詩:指按照規(guī)定的韻律和格律創(chuàng)作的詩歌,如七絕、五律等。
(4)古體詩:指古代詩歌形式,如《詩經(jīng)》中的風(fēng)、雅、頌等。
2.按題材分類:
(1)田慧衡冊園詩:主題常以田園、自然為主,攔戚如《廬山謠》、《長恨歌》等。
(2)山水詩:主題常以山水為主,如《江南春》、《錢塘湖春行》等。
(3)愛情詩:以愛情為主題,如李清照的《如夢令》、蘇軾的《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鷺飛》等。
(4)詠史詩:以歷史人物、事件等為題材,如白居易的《前宏長恨歌》、杜甫的《三吏》等。
(5)哲理詩:以哲學(xué)思想、人生哲理為主題,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杜甫的《登高》等。
3.按朝代分類:
(1)唐詩:指唐朝時期創(chuàng)作的詩歌,如李白的《將進(jìn)酒》、杜甫的《春望》等。
(2)宋詞:指宋朝時期創(chuàng)作的詞歌,如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4.按詩人分類:
(1)李白詩集:收錄李白的詩歌作品,如《將進(jìn)酒》、《廬山謠》等。
(2)杜甫詩集:收錄杜甫的詩歌作品,如《春望》、《登高》等。
以上分類方式只是常見的幾種,不同的分類方式可能存在重疊。
關(guān)于古詩有哪些分類和古詩分為哪些類別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