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歌曲原唱)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以及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歌曲原唱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什么意思
【譯文】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樓上昨天夜里又刮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朱紅的顏色已經改變.若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賞析】這首詞是李煜囚居汴京時所作.當時李煜由南唐國君一下子變為宋朝的囚犯,不僅僅失去了居高無上的皇帝的地位和權力,更殘酷的是也失去了最起碼的人身自由.殘酷的現實使他“日夕以淚洗面”,這使他產生了特有的悲與愁.這首詞傾瀉的就是作者的懷念亡國之痛,哀嘆朱顏已改的情懷.
“春花秋月”和小樓“東風”原本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可在李煜的筆下寓意卻變了,一個“何時了”,一個“又”,把原本令人向往和盼望的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的信息變得蒙上了一層凄苦和哀愁,究其緣由,那就是越是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觸發起作者的懷舊情結和思念故國的傷痛.“故國不堪回首”,連回憶一下故國的過去都“不堪”又怎能愿意見這年年如是的春花秋月和報春的東風呢.每輪回一次,那就意味著又被囚禁了一年哪.這與李煜當時所處的境遇是分不開的.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發前人未所發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的比喻,貼切生動地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體化了,將那看不見莫不著的愁思變成了有形的、永無止境的一江春水,創造了意想不到的的藝術效果,這也成了李煜詞的主要特點,對后人的影響很大.作品通篇一氣盤旋,曲折動蕩,如泣如訴,動人心魄.
全詞寫的是亡國之痛,抒的是念國之情,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結構精妙,語言深沉.盡管詞作篇幅短小,但余味無窮,能使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堪稱為婉約派作品之絕唱.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全詩?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全詩玩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全詩的意思是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什么時候結束的,以前的事情還記得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詩詞賞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恒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后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詞語言明凈、凝練、優美、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回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作者是誰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作者是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 五代 ] 李煜
原文 譯文對照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注釋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后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了:了結,完結。
砌:臺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應猶:一作“依然”。
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p>
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句話的全詩是什么?
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
《虞美人》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
這年什么時候才能算作了結,往事又能知道有多少!昨天夜晚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這樣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早已變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的向東流。
簡析
此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作者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這句詞的意思是: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
原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出處: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詞作賞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相傳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全詞以明凈、凝練、優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難怪前人贊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全詞虛設回答,在問答中又緊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寫得自然而一氣流注,最后進入語盡意不盡的境界,使詞顯得闊大雄偉。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