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以前有哪些詩詞人 魏晉時期出名的詩人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魏晉以前有哪些詩詞人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魏晉時期出名的詩人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魏晉的詩人有哪些之阮籍
阮籍
三國時期魏國詩人
代表作《詠純祥懷八十二首》
竹林七賢之一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正始三年(242)蔣濟準備征辟阮籍做自己的掾屬。正始八年(247)前后,阮籍與王戎的父親同時任尚書郎。不久又受曹爽的征辟,招為參軍。正始之后,阮籍與嵇康、山濤、劉伶、王戎、向秀、阮咸諸人,共為“竹林之游”,史稱他們為“竹林七賢”。
正始十年(249)四月改元嘉平,阮籍時年恰四十歲,阮籍做鉛芹了司馬懿的從事中郎。嘉平三年(251)司馬懿卒后,阮籍又做了司馬師的從事中郎,他擔任此職一直到嘉平六年(254)。嘉平六年,高貴鄉公曹髦即帝位之后,司馬師為了籠絡人心,大肆封官晉爵,阮籍也被賜為關內侯、徙官散騎常侍。
甘露元年(256),也即正元三年(六月改元甘露),阮籍請求作做激搏步兵校尉。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八十二首》《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景元四年(263)冬逝世,享年五十四歲。
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哪些比較著名的詩人?以及他們的一些有名的詩。
一般把魏晉和南北朝分作兩個時期。
魏晉有蔡琰就是蔡文姬,《胡茄十八拍》大家都聽說過,不過真看過的人不多;還有王粲的《登樓賦》,也比較有名;嵇康和阮籍,這個大家就比較熟,廣陵絕響么;還有向秀,他在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里被提到過,因為《思舊賦》;最后陶淵明,就不用說了,大家都如雷灌耳,初中以上學歷的人都知或吵道昌橋,現存一百多首詩;還有象陸機、張華也會有人聽說過。
南北朝鮑照,比較喜歡《梅花落》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江淹衫迅侍,人稱江郎才盡的,就是他。蕭衍,那時侯連皇帝也會作詩,“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謝靈運,謝玄之孫,就是淝水大破前秦符堅的英雄后代,很有名,大家都知道的著名山水詩人。沈約和謝眺,也是當時有名的詩人。最后庾信,非常有名,詩賦也寫了一大堆。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人及作品
魏·曹操《短歌行》
魏·曹植《七步詩》
西晉·阮籍《詠懷》
西晉·左思《詠史》
東晉·陶淵明《飲酒》
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
南朝·梁·庾信《擬詠懷》
南朝·宋·謝靈運《登池攜世伏上樓》
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辯攜邑》
南北朝:沈約返歲《詠檐前竹》
魏晉的詩人有哪些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祖籍瑯琊(今屬山東臨沂),后遷無錫,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今屬浙江)。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后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于鄉里。師事當時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
阮籍(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大人先生傳》等。
嵇康(224-263,一說223-262),字叔夜,漢族,三國時期魏國譙郡铚縣(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左思(約250~305)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著名文學家,其《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左思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晉武帝時,因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任秘書郎。晉惠帝時,依附權貴賈謐,為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
張翰,西晉文學家,字季鷹,父親是三國孫吳的大鴻臚張儼。吳郡吳縣(今蘇州)人。生卒年不詳,葬于蘆墟二十九都南役圩。張翰性格放縱不拘,時人比之為阮籍,號“江東步兵”。
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之子,與其弟陸云合稱“二陸”。孫吳滅亡后出仕晉朝司馬氏政權,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世稱“陸平原”。
劉楨(?-217),三國時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山東東平寧陽人。博學有才,與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橋漏作五言詩,風格遒勁,語言質樸,重名于世,今有《劉公干集》。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陽郡高平(今山東微山)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眾,被稱為“七子之冠冕”。
邯鄲淳(約132—221)【一作邯鄲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禮(或作正禮),東漢時潁川陽翟(今禹州市)人,因著有《笑林》三卷、《藝經》一卷而著名,被稱為“笑林始祖,與丁儀、丁廙、楊修為曹植的“四友”。
干寶,生卒年不詳,東晉新蔡(今河南省新蔡縣)人,字令升。著述頗豐,主要有《周易戚逗注》、《五氣變化論》、《論妖怪》 、《論山徙》、《司徒儀》、《周官禮注》、《晉記》、《干子》、《春秋序論》、《百志詩》、《搜神記》等。
潘岳(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安,西晉著名文學家。字安仁,漢族,河南滎陽中牟(今河南鄭州中牟大潘莊)人,出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后世遂以潘安稱焉。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郡泥陽(今陜西銅川耀州區東南)人,西晉初年的文學家、思想家。 出身于官宦家庭,祖敏仔爛父傅燮,東漢漢陽太守。
向秀(約227-272年),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陟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向秀雅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相善,隱居不仕。
劉琨·字越石(271年-318年6月22日),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西晉文學家、音樂家、軍-事家,“金谷二十四友”成員之一。
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并稱俊秀。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晉時期政治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漢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十四世祖。張華工于詩賦,詞藻華麗。編纂有中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博物志》。
陳琳(?-217年),字孔璋,廣陵射陽(今江蘇寶應,一說鹽城鹽都區大縱湖)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吳隱之(?—414),字處默,東晉濮陽鄄城人,生當東晉后期。曾任中書侍郎,左衛將軍,廣州刺史等職,官至度支尚書,著名廉吏。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倫,小名齊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西晉開國元勛石苞第六子,西晉時期文學家、大臣、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張載
朝代:魏晉
西晉文學家。字孟陽。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詳。性格閑雅,博學多聞。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記室督、中書侍郎等職。西晉末年世亂,托病告歸。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都以文學著稱,時稱“三張”。
繁欽(?-218)字休伯,東漢潁川(今河南禹縣)人。曾任丞相曹操主簿,以善寫詩、賦、文章知名于世。
徐干
朝代:魏晉
漢末文學家、哲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以詩、辭賦、政論著稱。其著作《中論》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和文化學者影響深遠。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稱支公,也稱林公,別稱支硎,本姓關。陳留(今河南開封市)人,或說河東林慮(今河南林縣)人。東晉高僧、佛學家、文學家。
皇甫謐(mì)(215年—282年),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縣(今甘肅省靈臺縣)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縣)[1-2] 。三國西晉時期學者、醫學家、史學家,東漢名將皇甫嵩曾孫。
李康(生卒年不詳),字蕭遠,三國魏中山(今河北定縣)人。性耿介,不合流俗。曾作《游山九吟》(今佚),魏明帝十分欣賞,起用為尋陽長,后封隉陽侯。原有集二卷,已佚。今存《運命論》,載《文選》。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