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寫赤壁的詩是在哪里寫的 李白寫赤壁之戰的詩
很多朋友對于李白寫赤壁的詩是在哪里寫的和李白寫赤壁之戰的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念奴嬌赤壁懷古描寫赤壁景色的詩句
1. 關于描寫赤壁的詩句
關于描寫赤壁的詩句 1.關于描寫赤壁的詩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宋)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
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
一樽還酹江月。
赤壁 -杜牧 (唐)
折戟沉沙鐵未消,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滿江紅 赤壁懷古
-——戴復古(宋)
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
赤壁歌送別
——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詠赤壁——王周(唐)
帳前斫案決大計,赤壁火船燒戰旗。
若使曹瞞忠漢室,周郎焉敢破王師。
悠悠赤壁
——杜 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蒼梧。
帝子留遺憾,曹分屈壯圖。
過赤壁偶成佳句
明 ·王奉
(一)
赤壁橫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
天公已定三分勢,可嘆奸雄不自量。
(笑數二)
孟德雄心瞰啖吳,皇謹升答天未肯遂共圖。
水軍八十萬東下,赤壁山前一火無。
古戰場赤壁感懷
明 ·方逢時
危磯絕峭倚清江,人道曹劉舊戰場。
往事已隨寒浪滅,遺蹤惟有暮山長。
云霞尚帶當年赤,蘆荻空余落日黃。
欲吊英雄千古憾,漁歌聲里又斜陽。
赤壁山
——明 ·龍仁夫
踣呂摧袁虎視耽,阿瞞氣勢展江南。
磯頭一霎東風轉祥慧,天下江山自此三。
赤壁石刻 =
元 ·朱楨
赤壁之山上摩空,
三江之波浩無窮。
峭壁窮峙江流東,
當年麈戰乘東風。
百萬北走無曹公,
鼎立已成煙焰中。
大書石上莓苔封,
千年不泯周朗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
江山如日還英雄.
登赤壁山
——明·魏 裳
江南江北晝陰陰,指點前朝感慨深。
夾岸寒濤喧赤壁,空原野燒隔烏林。
山種已沒三分跡,天地仍含百戰心。
擊楫中流回首處,荒煙滿樹夕陽沉。
拜風臺
—— 明·任喬年
先生羽扇獨從容,百萬魔消一劍風。
欲識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
赤壁懷古
——清·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2.關于赤壁的古詩詞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出名的就這兩首了
3.描寫赤壁的詩句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唐?劉禹錫《浪淘沙》之八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清?鄭板橋《竹石》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唐?李世民《贈蕭瑀》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吳承恩?《西游記》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黃遵憲·《贈梁任父同年》
4.要幾首關于赤壁的詩詞`
1.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3.大江東去(金.趙秉文) 秋光一片,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 一葉扁舟波萬頃,四顧粘天無壁。
叩枻長歌,嫦娥欲下, 萬里揮冰雪。京塵千丈, 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磯邊,騎鯨人去, 幾度山花發。
澹澹長空千古夢? 只有歸鴻明滅。我欲從公, 乘風歸去,散此麒麟發。
三山安在?玉簫吹斷明月。 4.赤壁歌送別(唐.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馀跡。
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5.赤壁詞/念奴嬌(宋.陸游) 禁門鍾曉,憶君來朝路,初翔鸞鵠。
西府中臺推獨步,行對金蓮宮燭。蹙繡華韉,仙葩寶帶,看即飛騰速。
人生難料,一尊此地相屬。回首紫陌青門,西湖閑院,鎖千梢修竹。
素壁棲鴉應好在,殘夢不堪重續。歲月驚心,功名看鏡,短鬢無多綠。
一歡休惜,與君同醉浮玉。 6.水調歌頭(宋.辛棄疾) 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驂麟并鳳,云遇青山赤壁,相約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間。少歌曰,神甚放,形則眠。
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欲重歌兮夢覺,推枕惘然獨念,人事底虧全。
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娟娟。 7.遠游(宋.陸游 ) 壯年不作故山歸,老去方知浪走非。
掛日片帆吳赤壁,嘶風疋馬蜀青衣。 交游雖廣知心少,香火徒勤愿力微。
堪笑只今成底事,青燈無恙且相依。 8.唐多令(唐.劉辰翁 ) 日落紫霞洲。
蘭舟穩放流。玉虹仙、如在黃樓。
何必錦袍吹玉笛,聽唉乃、數聲秋。赤壁舞濤頭。
周郎還到不。倚西風、裊裊余愁。
喚起橫江飛道士,來伴我、月中游。 9.酹江月/念奴嬌(宋.林正大) 泛舟赤壁,正風徐波靜,舉尊屬客。
渺渺予懷天一望,萬頃憑虛獨立。桂槳空明,洞簫聲徹,怨慕還凄惻。
星稀月淡,江山依舊陳跡。因念釃酒臨江,賦詩橫槊,好在今安適。
謾寄蜉蝣天地爾,瞬目盈虛消息。江上清風,山間明月,與子歡無極。
翻然一笑,不知東方既白。 10.夕次舊吳(唐.駱賓王) 維舟背楚服,振策下吳畿。
盛德弘三讓,雄圖枕九圍。 黃池通霸跡,赤壁暢戎威。
文物俄遷謝,英靈有盛衰。 行嘆鴟夷沒,遽惜湛盧飛。
地古煙塵暗,年深館宇稀。 山川四望是,人事一朝非。
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 鄭風遙可托,關月眇難依。
西北云逾滯,東南氣轉微。 徒懷伯通隱,多謝買臣歸。
唯有荒臺露,薄暮濕征衣。
5.古人描寫赤壁的詩詞有哪些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宋)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 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 一樽還酹江月。 赤壁 -杜牧 (唐) 折戟沉沙鐵未消,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滿江紅 赤壁懷古 -——戴復古(宋) 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
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
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江上渡,江邊路。
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
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
赤壁歌送別 ——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詠赤壁——王周(唐) 帳前斫案決大計,赤壁火船燒戰旗。 若使曹瞞忠漢室,周郎焉敢破王師。
悠悠赤壁 ——杜 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蒼梧。 帝子留遺憾,曹分屈壯圖。
過赤壁偶成佳句 明 ·王奉 (一) 赤壁橫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 天公已定三分勢,可嘆奸雄不自量。
(二) 孟德雄心瞰啖吳,皇天未肯遂共圖。 水軍八十萬東下,赤壁山前一火無。
古戰場赤壁感懷 明 ·方逢時 危磯絕峭倚清江,人道曹劉舊戰場。 往事已隨寒浪滅,遺蹤惟有暮山長。
云霞尚帶當年赤,蘆荻空余落日黃。 欲吊英雄千古憾,漁歌聲里又斜陽。
赤壁山 ——明 ·龍仁夫 踣呂摧袁虎視耽,阿瞞氣勢展江南。 磯頭一霎東風轉,天下江山自此三。
赤壁石刻 = 元 ·朱楨 赤壁之山上摩空, 三江之波浩無窮。 峭壁窮峙江流東, 當年麈戰乘東風。
百萬北走無曹公, 鼎立已成煙焰中。 大書石上莓苔封, 千年不泯周朗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 江山如日還英雄. 登赤壁山 ——明·魏 裳 江南江北晝陰陰,指點前朝感慨深。
夾岸寒濤喧赤壁,空原野燒隔烏林。 山種已沒三分跡,天地仍含百戰心。
擊楫中流回首處,荒煙滿樹夕陽沉。 拜風臺 —— 明·任喬年 先生羽扇獨從容,百萬魔消一劍風。
欲識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 赤壁懷古 ——清·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6.赤壁的古詩詞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出名的就這兩首了 紅樓夢里的: 赤壁懷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 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 無限英魂在內游.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7.有關赤壁的詩
赤壁》(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詩意: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
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
發生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云人物。
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認為周瑜勝利于僥幸,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慨嘆。有情有致。
此詩的開頭卻只從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一只與古代戰爭有聯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
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就像這鐵戟一樣沉淪埋沒,但又常因偶然的機會被人記起,或引起懷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發現了這只折戟,使詩人心緒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
這一場決定了三國鼎立局面的重大戰斗,英雄云集,何等壯偉。“認前朝”又進一步勃發了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后二句論史抒懷作了鋪墊。
全詩最精彩的,當然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是議論。
“認前朝”,本來可以寫對這場戰爭的回顧,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緬懷,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歷史評價,而是直接的對歷史結局提出自己的評判。他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戰爭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異于史家的評價。
他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他在一個更高的層次觀察、思考著歷史,頓使詩歌平添一種更上一層樓的氣概。
不直言戰爭之勝敗,而說“銅雀春深鎖二喬”。用一“鎖”字,重臺密閣,更加重了藏嬌之意。
試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橫掃天下勝利之后,擁江東二喬于銅雀臺,弦歌艷舞,以享受纏綿之春色,當是何種得意氣概。寫設想中的東吳敗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涂炭之類,而拈出“二喬”入魏以暗喻,同樣把東吳領袖人物之風流儒雅的風神傳遞出來了。
但是杜牧之寫史論,除了為表現出非凡的見識,還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它似乎又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以下簡單寫一下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滿江紅 赤壁懷古-——戴復古(宋)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
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
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江上渡,江邊路。
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
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
赤壁歌送別——李白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詠赤壁——王周(唐)帳前斫案決大計,赤壁火船燒戰旗。若使曹瞞忠漢室,周郎焉敢破王師。
悠悠赤壁——杜 甫(唐)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蒼梧。帝子留遺憾,曹分屈壯圖。
過赤壁偶成佳句明 ·王奉(一)赤壁橫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天公已定三分勢,可嘆奸雄不自量。
(二)孟德雄心瞰啖吳,皇天未肯遂共圖。水軍八十萬東下,赤壁山前一火無。
古戰場赤壁感懷明 ·方逢時危磯絕峭倚清江,人道曹劉舊戰場。往事已隨寒浪滅,遺蹤惟有暮山長。
云霞尚帶當年赤,蘆荻空余落日黃。欲吊英雄千古憾,漁歌聲里又斜陽。
赤壁山——明 ·龍仁夫踣呂摧袁虎視耽,阿瞞氣勢展江南。磯頭一霎東風轉,天下江山自此三。
赤壁石刻 =元 ·朱楨赤壁之山上摩空,三江之波浩無窮。峭壁窮峙江流東,當年麈戰乘東風。
百萬北走無曹公,鼎立已成煙焰中。大書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朗功,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日還英雄.登赤壁山——明·魏 裳江南江北晝陰陰,指點前朝感慨深。
夾岸寒濤喧赤壁,空原野燒隔烏林。山種已沒三分跡,天地仍含百戰心。
擊楫中流回首處,荒煙滿樹夕陽沉。拜風臺—— 明·任喬年先生羽扇獨從容,百萬魔消一劍風。
欲識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赤壁懷古——清·曹雪芹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8.蘇軾寫的關于赤壁的詩詞
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后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
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
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
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
夢一道士,羽衣蹁躚(翩仙),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
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悟。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9.有關赤壁的詩詞
有關赤壁的詩詞包括: 1、唐代杜牧《齊安郡晚秋》 原文: 柳岸風來影漸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態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 雨暗殘燈棋散后,酒醒孤枕雁來初。
可憐赤壁爭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 譯文: 秋風瑟瑟,柳影漸漸稀疏,我所居住的地方顯得更加寂靜、蒼茫。
游賞黃州的山水,閑云倒影在水中,讓人賞心悅目,閑來吟嘯抒懷,日子倒也過得閑適自得。 殘燈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經散去,酒醒后孤枕難眠,又看到北雁南飛。
當年英雄豪杰爭雄的赤壁還在,而如今只有我這樣的蓑翁在此垂釣。 2、唐代杜牧《赤壁》 原文: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
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3、明代杜庠《赤壁》 原文: 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
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眼里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蕭聲夜月孤。
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磯鷗鳥滿煙蕪。 譯文: 曹操聲勢浩大的水軍原本就是南下平定孫權劉備一統江山的,在浩瀚無際的江面上曹操戰船云集。
諸葛亮中心空有興復漢室的愿望,曹操已經不把東吳放在眼中。 強勁大風助長火勢迅猛蔓延,兵戎相見,人影散亂;在孤月風冷的凄涼夜晚,曹操一統天下的理想破滅了。
這樣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不值得回憶了,眼前荒島上鷗鳥亂飛滿目荒蕪。 4、唐代李白《赤壁歌送別》 原文: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馀跡。
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譯文: 兩條英雄好漢在此處激烈戰爭,一決雌雄。
頓時間,赤壁的江面上樓船遮天蓋地。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燒得通紅,那是周瑜用火攻把曹操擊敗。
你馬上就要高飛遠走,到那個世外桃源游山玩,你也會看到那場大戰留下的殘酷遺跡。你要詳細地把你看到的一切寫信來告訴我,我想我肯定會被你的描述而壯懷激烈,萬分感動。
5、宋代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原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 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在那久遠古戰場的西邊地方,說是三國周瑜破曹軍的赤壁。
四面石亂山高兩岸懸崖如云,驚濤駭浪猛烈地拍打著對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麗如圖又如畫,一時間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喬剛剛嫁給了他作為妻子,英姿雄健風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執著羽扇頭上著著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閑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
如今我身臨古戰場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懷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鬢發斑白。人生如同一場朦朧的夢似的,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
赤壁是誰做的詩?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發生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
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云人物。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系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杜牧,字牧之,號稱杜紫薇,又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晚唐時期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搏譽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
歲暮卒于長安,終年五十歲。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槐粗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詩人鉛銀鎮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烈火初張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出自誰的詩?
“烈火初張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出自唐朝李白的《赤壁歌送別》。
這首詩的原文是: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馀跡。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此詩前四句講的是赤壁之戰,突出周瑜的事跡;后四句則是送別時有感而發,希望友人經常來信報告佳音。全詩把歌詠赤壁和送別友人這兩個內容藝術地統一起來,并突出前者,作品風格慷慨雄壯,蘊含了作者濟世救襲胡民的思想感情。
此詩大約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旅游衡悄江夏(今湖北武漢)時所作。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客游云夢,故相許圉師“妻以孫女”(《上安州裴長史書》),他此后以安陸(今屬湖北)為中心,在湖北一帶“蹉跎十年”(《送從侄專游廬山序》),曾因結識荊州長史韓朝宗而作散文《與韓荊州書》。這首《赤壁歌送別》當與這篇《與韓荊州書》作于同年或稍后。李白早年就有“大定”“寰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的政治抱負,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壯年時代濟世救民的思想感情。此詩把詠史與送別結合起來并特別突出咐禪渣前者,原因就在這里。
參考資料
詩詞名句網:www. shicimingju.com
百度百科:
李白赤壁歌送別古詩鑒賞
作品介紹
《赤壁歌送別》的作者是李白,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66卷第7首。這首詩是公元734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左右李白旅游江夏(今湖北武漢)時所作。七年前,李白客游云夢,故相許圉師“妻以孫女”(《上安州裴長史書》),他此后以安陸(吵鄭今屬湖北)為中心,在湖北一帶“蹉跎十年”(《送從侄專游廬山序》)。詩的前四句講的是赤壁之戰,后四句則是送別時有感而發,蘊含了濟時救民的思想感情。
原文
赤壁歌送別
作者:唐·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⑴,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馀跡⑵。
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注釋
⑴二龍:指曹操和周瑜。二龍爭戰,是魏吳相持的象征。
⑵鯨鯢:大魚名,比喻吞食小國的不義之人。
作品譯文
兩條英雄好漢在此處激烈戰爭,一決雌雄。頓時間,赤壁的江面上樓船遮天蓋地。
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燒得通紅,那是周愉用火攻把曹操擊敗。
你馬上就要高飛遠走,到那個世外桃源游山玩,你也會看到那場大戰留下的殘酷遺跡。
你要詳細地把你看到的一切寫信來告訴我,我想我肯定會被你的描述而壯懷激烈,萬分感動。
賞析
從此詩詩題可以看出,詩人的創作意圖,在于把歌詠赤壁和送別友人這兩個內容藝術地統一起來,并突出前者。
全詩八句,前四句講的是赤壁之戰的事跡,后四句則是送別時的有感而發,形式上組成兩個相對獨立的段落。使人驚異的是,李白在前半短短四句中,就成功地完成了詠史的任務。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赤壁之戰,曹操用大量軍隊,深入東吳國土,一心要同周瑜“決”戰,“爭”雌雄。周瑜雖處于劣勢,但能化不利為有利,以火攻取勝,曹操只落得全軍潰敗的下場。上述內容在這兩句詩里藝術地得到表現。上句化用《周易》里“龍戰于野”的典故。“二龍爭戰”是魏吳相持的象征。下句以突如其來之筆,直接寫出了赤壁之戰曹升激頌操水師以失敗告終的結局。“樓船掃地空”五字頗見妙思。曹軍樓船云集江面,構成龐大的水上陣地,自謂堅如金城。不料這陣“地”頃刻間就被橫“掃”一“空”。詩人不說樓船在水上安營,而說在“地”上扎寨,這既是對曹操水師在鉛鎮吳地徹底完蛋的如實刻畫,也是對他吞并東吳土地夢想落空的含蓄諷刺。
“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前面詩人用“樓船掃地空”五字預示了戰爭的結局。這兩句才把造成這結局的緣由具體說出。但“烈火”句絕不僅僅是對“樓船掃地空”的原因的說明,更重要的是對古戰場上赤焰燒天,煮水蒸云,一片火海的景象的真實寫照。上句“張”“照”二字,極大地渲染了吳軍的攻勢。詩人把因果關系顛倒處理,既起到了先聲奪人的'作用,也顯示了詩人對穩操勝券者的輝煌戰果的深情贊許。赤壁之戰的勝敗,成因固然是吳方采用火攻法,但歸根到底取決于兩軍統帥在戰略戰術上的水平。下句詩人以凝重之筆指出:善于決戰決勝的周瑜,就是這樣從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擊破曹操幾十萬大軍的。這句雖然加入了議論成分,但周瑜的儒將風度,卻樸實自然地表現出來了。
后半的送別,是在詠史的基礎上進行的。字數雖與前半相等,實則等于前半的附庸。“君去滄江望澄碧”,這位友人就要離他而去,望著清澄碧綠的江波,少不了要興起南浦送別的感傷。但古戰場上“二龍爭戰”的“馀跡”還在腦際留存。“鯨鯢唐突留馀跡。”“鯨鯢”,是由《左傳》上的典故引起的聯想。“鯨鯢”是“大魚名”,以喻那“吞食小國”的“不義之人”。“唐突”義同觸犯。這里李白大約是喻指曹操倚仗權勢,想吞食東吳。李白在送別的詩行中,并沒有完全割裂詠史的情感線索。但詩人又立即回到現實中來,“一一書來報故人”,希望友人走后經常來信報告佳音。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業抱負的人物。所以詩人在結尾寫道:“我欲因之壯心魄。”詩人能從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壯”自己的“心”膽與氣“魄”。
李白早年就有“大定”“寰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的政治抱負,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壯年時代濟世救民的思想感情。此詩把詠史與送別結合起來并特別突出前者,原因就在這里。
此詩韻腳“平仄相半”,在形式上與王勃《滕王閣詩》一類“初唐短歌”相似。但避用律體,變婉麗和平之調為慷慨雄壯之聲,這又是與王勃異趣的。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的李白的詩全集欄目。()
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繁體對照
全唐詩卷167_7赤壁歌送別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馀跡。
壹壹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