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嘏哪個年代(趙嘏是什么朝代的)
今天給各位分享趙嘏哪個年代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趙嘏是什么朝代的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說文】唐朝詩人,拎出一個就是神(2):趙嘏
? ? ? 趙嘏(音gǔ)是晚唐詩人,我們不一定熟悉,但在當時名滿天下。
1,
? ? ? 趙嘏有個雅號叫“趙倚樓”,是杜牧起的,源于趙嘏的詩《長安晚秋》。趙嘏大約二十七八歲時(唐文宗大和七年)到長安參加科考,但沒考上,便寓居長安。他獨在異鄉,見深秋凄涼景象,頓生懷鄉思歸之情,這首詩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寫的:
? ? ? 云物凄涼拂曙流,
? ? ? 漢家宮闕動高秋。
? ? ? 殘星幾點雁橫塞,
? ? ? 長笛一聲人倚樓。
? ? ? 紫艷半開籬菊靜,
? ? ? 紅衣落盡渚蓮愁。
? ? ? 鱸魚正美不歸去,
? ? ? 空戴南冠學楚囚。
? ? ? 深秋天里,詩人起個大早,估計是睡不著吧。拂曉登樓放眼,長安凄清,宮殿樓閣,云山霧罩,景象壯闊卻又不甚清晰。“凄清”,既是景色,也是心情。? ?
? ? ? 望長空,西天上殘留著幾點星光,一行秋雁正南飛,高高的樓頭上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桿吹奏長笛。笛聲悠揚又哀婉,吹笛人只是抒發自己的愁緒,沒想到讓聞笛的詩人動容。這兩句把典型景物與特定心情結合起來,極有韻味,杜牧讀之,非常欣賞,給趙嘏起名“趙倚樓”,這名號隨之遠播。
登樓俯瞰,夜色被晨光取代,竹籬旁,紫艷的菊花似開未開,閑靜雅致;水塘里,一朵朵蓮花紅衣脫落,枯荷敗葉,愁苦不堪。
? ? ? 紅顏易老、好景不長,詩人觀景睹物,不由得起了思歸之心:此時,家鄉鱸魚正美,我不回去享用,何苦囚徒似的留在京城?
? ? ? 趙嘏寫這首詩時,大唐帝國已到殘年。國家衰敗,晚秋衰敗,詩人的心情也悲涼不堪,這首詩反映的就是這個心態。
? ? ? 和《長安晚秋》類似的,是趙嘏的另一首七律《齊安早秋》:
? ? ? 流年堪惜又堪驚,
? ? ? 砧杵風來滿郡城。
? ? ? 高鳥過時秋色動,
? ? ? 征帆落處暮云平。
? ? ? 思家正嘆江南景,
? ? ? 聽角仍含塞北情。
? ? ? 此日沾襟念岐路,
? ? ? 不知何處是前程。
? ? ? 詩是趙嘏赴長安科考路過齊安時寫的。時值早秋,詩人遠離家鄉而前途未卜,落日昏黃,秋風乍起,面對早秋的黃昏,不免哀傷與迷惘。這之中,有對時光流逝的痛惜,有對家鄉的眷戀,有對前程未卜的迷惘。
? ? ? 有一年重陽節,趙嘏寫《重陽日示舍弟》:
? ? ? 多少鄉心入酒杯,
? ? ? 野塘今日菊花開。
? ? ? 新霜何處雁初下,
? ? ? 故國窮秋首正回。
? ? ? 漸老向人空感激,
? ? ? 一生驅馬傍塵埃。
? ? ? 侯門無路提攜爾,
? ? ? 虛共扁舟萬里來。
? ? ? 重陽日,困頓中,思念家鄉、思念親友,悲從中來。
2,
? ? ? 上面這三首詩都有些“灰”。
? ? ? 趙嘏的人生,雖有些磕絆,但大體還算平順。他是楚州(今江蘇淮安)人,年輕時游歷四方,后來到長安科考,沒考上,滯留長安數年,周旋于豪門中,以圖有發展,其間似曾遠去嶺表幕府中當了幾年差。唐武宗會昌四年進士及第,幾年后得到小官渭南尉。這個官比縣令還小,但他似乎滿意,在這個職位上干了幾年,竟“卒于任上”。
? ? ? 晚唐,世道紛亂,刀兵四起,一片衰敗,不少讀書人沒了盛唐時建功立業的志向,存著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態。在這個大背景下看趙嘏的詩,明白他的心境,也就理解了他的詩為什么多感慨。
? ? ? 趙嘏科考落榜后,曾寫詩《落第》:
? ? ? 九陌初晴處處春,
? ? ? 不能回避看花塵。
? ? ? 由來得喪非吾事,
? ? ? 本是釣魚船上人。
? ? ? 雨后初晴,長安(九陌指京城長安)春色迷人,賞花的人太多,揚起的塵土讓人無法躲避。看此景色,詩人說,自己本就是個閑散之人,成敗得失沒放在心上。
? ? ? 科考落第,對趙嘏肯定有打擊,但他擺出無所謂的姿態,多少有些言不由衷。他科考失利后在長安寓居多年,周旋于高官王侯中間,就是為了能有個好的去處,可見還是想當官。
? ? ? 趙嘏的為官之路不順,中進士時已年近四旬,個中磨難,從他詩里也能看出來。
? ? ? 比如《自遣》:
? ? ? 晚樹疏蟬起別愁,
? ? ? 遠人回首憶滄洲。
? ? ? 江連故國無窮恨,
? ? ? 日帶殘云一片秋。
? ? ? 久客轉諳時態薄,
? ? ? 多情只共酒淹留。
? ? ? 到頭生長煙霞者,
? ? ? 須向煙霞老始休。
? ? ? 再如《東歸道中》(二首):
? ? ? 其一
? ? ? 平生事行役,
? ? ? 今日始知非。
? ? ? 歲月老將至,
? ? ? 江湖春未歸。
? ? ? 傳家有天爵,
? ? ? 主祭用儒衣。
? ? ? 何必勞知己,
? ? ? 無名亦息機。
? ? ? 其二
? ? ? 未明喚僮仆,
? ? ? 江上憶殘春。
? ? ? 風雨落花夜,
? ? ? 山川驅馬人。
? ? ? 星星一鏡發,
? ? ? 草草百年身。
? ? ? 此日念前事,
? ? ? 滄洲情更親。
? ? ? 再如《贈別》:
? ? ? 水邊秋草暮萋萋,
? ? ? 欲駐殘陽恨馬蹄。
? ? ? 曾是管弦同醉伴,
? ? ? 一聲歌盡各東西。
? ? ? 再如《寒塘》:
? ? ? 曉發梳臨水,
? ? ? 寒塘坐見秋。
? ? 鄉心正無限,
? ? ? 一雁度南樓。
? ? ? 早晨來到水邊梳弄頭發,看寒塘,才知已是涼秋,勾起鄉愁無限。臨水梳發,感受秋寒,這兩句還讓人聯想到李白的“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暗含年華流水、人生將暮的嘆息。身在外,家萬里,客子的愁情因秋一觸即發,化作無邊鄉愁。心情本因思鄉而亂,一只孤雁飛來,更添煩惱。“雁歸人未歸”,加重了思鄉之情。“一雁”,更襯托清冷的意境,詩人的孤獨感頓生。
? ? ? 僅20字就能營造出如此凄清之境和詩人的鄉情與孤獨感,在古詩里不多見。其水平,堪與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媲美。此詩末句膾炙人口,宋詞名句“漸一聲雁過南樓也,更細雨,時飄灑”(陳允平《塞垣春》),即從此句化出。
? ? 《寒塘》詩,一說是中唐詩人司空曙寫的,但多數研究者傾向趙嘏所作。
3,
? ? ? 趙嘏的詩,沉郁中有壯闊,格調蒼涼,精于渲染,佳句猶多。他的律詩和絕句更出色,越看越喜歡。
? ? ? 《宿楚國寺有懷》,是趙嘏科考落第后滯留長安時寫的:
? ? ? 風動衰荷寂寞香,
? ? ? 斷煙殘月共蒼蒼。
? ? ? 寒生晚寺波搖壁,
? ? ? 紅墮疏林葉滿床。
? ? ? 起雁似驚南浦棹,
? ? ? 陰云欲護北樓霜。
? ? ? 江邊松菊荒應盡,
? ? ? 八月長安夜正長。
? ? ? 趙嘏當時二十七八歲,但唐朝大廈將傾,風雨飄搖,又值初秋,詩人看似也老了好幾歲。
? ? ? 秋風初起,荷花衰敗,殘存余香。還有時斷時續的霧靄和殘缺不全的月輪,夜色凄迷蒼涼。初秋入夜,一江寒水拍打著寺院的墻壁,紅葉疏林,搖落的葉子甚至鋪到了床上。大雁向南飛去,陰云籠罩北樓。江邊上的松菊怕是已經枯敗荒蕪不堪了吧,長安的漫漫長夜,該如何度過?
? ? ? 冷風、衰荷、斷煙、殘月、寒江、疏林、亂葉、大雁、陰云、殘菊……眾多景物意象巧妙組合,營造出蕭瑟的秋意。看似在寫秋景,實則是詩人自己的心境:年華耗費,奔波徒勞,流落他鄉,傷感異常。“寒生晚寺波搖壁,紅墮疏林葉滿床”兩句尤佳。
? ? ? 再如《長安月夜與友人話歸故山》:
? ? ? 宅邊秋水浸苔磯,
? ? ? 日日持竿去不歸。
? ? ? 楊柳風多潮未落,
? ? ? 蒹葭霜冷雁初飛。
? ? ? 重嘶匹馬吟紅葉,
? ? ? 卻聽疏鐘憶翠微。
? ? ? 今夜秦城滿樓月,
? ? ? 故人相見一沾衣。
? ? ? 細看中間四句“楊柳風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飛。重嘶匹馬吟紅葉,卻聽疏鐘憶翠微”,能寫出如此佳句的詩人,真不多。
? ? ? 再如《聞笛》:
? ? ? 誰家吹笛畫樓中,
? ? ? 斷續聲隨斷續風。
? ? ? 響遏行云橫碧落,
? ? ? 清和冷月到簾櫳。
? ? ? 興來三弄有桓子,
? ? ? 賦就一篇懷馬融。
? ? ? 曲罷不知人在否,
? ? ? 余音嘹亮尚飄空。
? ? ? 我們看看《降虜》:
? ? ? 廣武溪頭降虜稀,
? ? ? 一聲寒角怨金微。
? ? ? 河湟不在春風地,
? ? ? 歌舞空裁雪夜衣。
? ? ? 鐵馬半嘶邊草去,
? ? ? 狼煙高映塞鴻飛。
? ? ? 揚雄尚白相如吃,
? ? ? 今日何人從獵歸。
? ? ? 唐朝邊塞戰爭不斷,不少詩人寫唐軍對敵的摧枯拉朽,而趙嘏卻寫降虜,還充滿同情。這些少數民族的降虜被分置在內地,生活艱辛,思念家鄉,而給他們帶來災難的正是沒完沒了的戰爭,以前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再也沒有了。寫戰爭的兩句“鐵馬半嘶邊草去,狼煙高映塞鴻飛”,高曠中帶著一絲空靈,寒寂里有聲音與動態,極好。
? ? 《悼亡》(二首)是趙嘏哀悼亡妻的詩:
? ? ? 其一
? ? ? 一燭從風到奈何,
? ? ? 二年衾枕逐流波。
? ? ? 雖知不得公然淚,
? ? ? 時泣闌干恨更多。
? ? ? 其二
? ? ? 明月蕭蕭海上風,
? ? ? 君歸泉路我飄蓬。
? ? ? 門前雖有如花貌,
? ? ? 爭奈如花心不同。
? ? ? “門前雖有如花貌,爭奈如花心不同”兩句,以美景襯心情,悲涼徹骨。
? ? 《江樓感舊》是一首思舊懷人的詩,很有名:
? ? ? 獨上江樓思渺然,
? ? ? 月光如水水如天。
? ? ? 同來望月人何處?
? ? ? 風景依稀似去年。
? ? ? 夜晚,詩人來到江邊,登樓眺望。月色、江水,茫茫一片。去年一起登樓的人如今在何處?風景依舊,人卻已他往,只留下惆悵。詩人把濃烈的感情蘊藉于不動聲色的描述之中,風格含蓄淡雅,情味雋永悠長。
? ? ? 這首詩的創作年代已不詳,據清人所輯本事,當是趙嘏進士落第東歸返鄉之后所作。也有人認為,趙嘏一妾因美貌被“浙帥”擄走,后來雖歸還,但美妾最終還是去世了(見下文),這首詩是懷念美妾而作。
4,
? ? ? 趙嘏沒當過像樣的官,所以正史里也沒留下多少生平事跡。但他畢竟在當時詩名很大,所以在記載文人軼事的幾部書(《唐才子傳》《唐摭言》《唐音癸簽》《全唐詩話續編》《南部新書》)里,都占了一席之地。
? ? ? 趙嘏是個有故事的人。
? ? ? 五代王定保在《唐摭言》里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 ? ? 趙嘏在浙西安家的那段日子,家有一妾,貌美如花,趙嘏甚愛。他上京趕考時本想帶著走,但被母親攔下,沒想到埋下禍患。在一次游玩時,美女被“浙帥(不知姓名)窺之”,“浙帥”吩咐手下將她擄走當小妾。不久,在長安的趙嘏中了進士,聞聽此事,哀傷不已,賦詩一首:
? ? ? 寂寞堂前日又曛,
? ? ? 陽臺去作不歸云。
? ? ? 當時聞說沙吒利,
? ? ? 今日青娥屬使君。
? ? ? 趙嘏在詩里借用了唐肅宗時著名詩人韓翃的姬妾柳氏被立有軍功的沙咤利強搶的故事。
? ? ? 趙嘏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但畢竟有名,此詩四處傳播,也傳到了“浙帥”耳朵里。到底是惡行啊,z弄得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了,“浙帥不自安,遣一介歸之于嘏”(派人把美女送還趙嘏)。
? ? ? 當時趙嘏方出關,途經橫水驛休息,見前面人馬甚盛,一問,得知是“浙帥差送新及第趙先輩娘子入京”。于是,趙嘏和美人相見,抱頭痛哭。或是樂極生悲,或是心情極度壓抑,“姬抱嘏慟哭而卒”。趙嘏悲痛欲絕,但還要趕路,只得將美姬埋葬在橫水北面。
? ? ? 有研究者說,時光流轉,趙嘏對愛妾的思念愈發沉郁。一天晚上,趙嘏獨上江樓,寫下《江樓感舊》一詩。
? ? ? 趙嘏官運不濟,只當過渭南尉(在縣令手下負責治安,類似公安局長),而且干到死。元朝人辛文房的《唐才子傳》記載,趙嘏詩名很盛,唐宣宗一打聽,得知他才是個縣尉。皇上覺得名氣這么大,當個縣尉有些委屈了,就想提拔他。皇上派人找來趙嘏的詩集翻了翻,看到一首評論秦朝的懷古詩《題秦詩》,其中有“徒知六國隨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的句子,讓唐宣宗很不爽。這兩句詩,意思是秦始皇的軍力雖強悍,但他不重用讀書人,還焚書坑儒,因此秦朝很快就亡了。趙嘏希望由“群儒定是非”,可唐宣宗認為讀書人就是自己統治國家的工具,怎么能靠他們“定是非”?趙嘏直接得罪了皇上,從此再無升官的事。
? ? ? 趙嘏早年有一只眼睛失明,裝了一個假眼。那年,趙嘏進士及第,和他同一撥進士里有個人叫施肩吾,是這一屆的狀元。施肩吾和趙嘏不睦,說 “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只眼看花”,嘲笑趙嘏是個獨眼龍。這是北宋人錢易的《南部新書》里記載的,但年代搞錯了。施肩吾是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年)的狀元,而趙嘏是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進士,相差近20年。施肩吾嘲諷趙嘏的事或許有,可能是他聽說趙嘏中進士后說的話。但施肩吾亦隱亦道,基本不沾仕途,趙嘏也和官場很遠,兩人應該沒什么交集,不知為何“不睦”,讓人費解。或許是記載之誤,也未可知。
? ? ? 趙嘏行事灑脫,不拘小節,有一次在酒桌上,當場寫詩送給歌伎:
? ? ? 倚風無處過梁塵,
? ? ? 雅樂清歌日日新。
? ? ? 來值漢廷花欲盡,
? ? ? 一聲留得萬家春。
(事見清朝孫濤《全唐詩話續編》)
? ? ? 看樣子,趙嘏的酒沒喝高,否則寫不出“一聲留得萬家春”如此清新高遠的句子。
? ? ? 趙嘏雖生活在亂糟糟的晚唐,但未遇刀兵之災,病逝于渭南尉任上,時年47歲,比晚唐大詩人李商隱多活了兩歲,比晚唐另一位大詩人杜牧少活了兩年。倘若他的生命之路再長一些,會留下更多好詩。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是誰的?
《長安秋望》
【年代】晚唐
【作者】趙嘏
【體裁】七言律詩
云物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趙嘏,唐代詩人。字承祐,山陽(今江蘇淮安)人。會昌進士。官渭南尉。精于七律,筆法清圓熟練,時有警句,有《渭南集》。這首七律,通過詩人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羈旅思歸的心情。詩人杜牧對此贊嘆不已,因稱趙嘏為“趙倚樓”。
至柳如絲風易亂,出自哪首詩
“至柳如絲風易亂”出自趙嘏的《漢陰庭樹》
漢陰庭樹
朝代:唐代
作者:趙嘏
掘溝引水澆蔬圃,插竹為籬護藥苗。
楊柳如絲風易亂,梅花似雪日難消。
作者簡介: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詩家才子酒家仙,這首詩的后句是什么?還有這首詩的名字?
答友人
唐五代 趙嘏
詩家才子酒家仙,游宦曾依積水邊。
窗戶動搖三島樹,琴尊安穩五湖船。
羅浮道士分瓊液,錦席佳人艷楚蓮。
今日相逢朗吟罷,滿城砧杵一燈前。
關于趙嘏《長安晚秋》的賞析及資料
長安晚秋
作者:【趙嘏】 年代:【唐】 體裁:【七律】 類別:【未知】
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
長笛一聲人倚樓。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注釋](1)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霧。 拂曙:拂曉。(2)高秋:深秋。(3)渚:池沼。(4)鱸魚:巨口細鱗,惟松江四腮的最好。(5)南冠:楚冠。
[譯文]秋天拂曉時,天上的云霧都帶著美女靖的寒意,漢家宮殿的周圍呈現出深秋的景象。殘星幾點,群雁從塞外飛來,有人倚樓吹著長笛,由調悠揚婉轉。籬邊半開的菊花呈現出紫艷之色,靜悄悄的,水面的蓮花凋零,紅衣盡卸。家鄉的鱸魚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卻要像鐘儀那樣戴著南冠,學著楚囚的樣兒羈留他鄉。
關于笛子的詩句古詩文網
1.有關描寫笛聲的古詩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梅花
唐·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
宋·陳亮
疏技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后春。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梅花
元·王冕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梅花落
明·薛暄
檐外雙梅樹,庭前昨夜風。 不知何處笛,并起一聲中。
落梅
清·律然
和風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里聞。 林下積來全是雪,嶺頭飛去半為云。
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紛紛。
2.關于吹笛的詩句
1.
常居物外度清時,
牛上橫將竹笛吹.
一曲自幽山自綠,
此情不與白云知.
2.
數萼初含雪,
孤清畫本難.
有香終是別,
雖瘦亦勝寒.
橫笛和愁聽,
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
容易莫吹殘.
3.
牛得自由騎,
春風細雨飛.
青山青草里,
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
月明撫掌歸.
何人得似而,
無是亦無非.
4.
笛咽離亭斷客魂,
峭帆東望海天昏.
老僧笑指風濤險,
坐看江山不出門.
5.
江店酒初熟,
亭皋鶴未還.
誰家一聲笛,
吹夢落空山.
3.急用`有關于樂器笛子的詩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推薦]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題北謝碑 李白 [推薦]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從軍行 李白
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鼓聲鳴海上,兵氣擁云間。愿斬單于首,長驅靜鐵關。
聽胡人吹笛 李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胡騎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
晚攜酒泛江 杜甫
清江白日落欲盡,復攜美人登采舟。笛聲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燈前往往大魚出,聽曲低昂如有求。三更風起寒浪涌,取樂喧呼覺船重。
出塞 王之渙 [推薦]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姜(原字不會用五筆打)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塞上聞吹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姜(原字不會用五筆打)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宴邊將 張喬
一曲梁州金石清,邊風蕭颯動江城。座中有老沙場客,橫笛休吹塞上聲。
聽笛歌 劉長卿
舊游憐我長沙謫,載酒沙頭送遷客。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復吹笛。橫笛能令孤客愁,綠波淡淡如不流。商聲寥亮羽聲苦,江上寂歷江楓愁。靜聽關山聞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嘯。又吹楊柳激繁音,千里春色傷人心。
隨風飄向何處落,唯見曲盡平湖深。明發與君離別后,馬上一聲堪白首。
吹笛兒 李中
隴頭休聽月明中,妙竹嘉音際會逢。見爾樽前吹一曲,令人重憶許云封。
詠笛 宋之問
姜(原字不會用五筆打)笛寫龍聲,長吟入夜清。關山孤月下,來向隴頭鳴。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驚。行觀向子賦,坐憶舊鄰情。
連昌宮詞 元稹
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逐。逡巡大遍涼州徹,色色龜茲轟錄續。李謨壓笛傍宮墻,偷得新翻數般曲。
華清宮 張祜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動云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塞上聞笛 張祜
一夜梅花笛里飛,冷沙晴檻月光輝。北風吹盡向何處,高入塞云燕雁稀。
李謨笛 張祜
平時東幸洛陽城,天樂宮中夜徹明。無奈李謨偷曲譜,酒樓吹笛是新聲。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入夜思歸切,笛聲清更哀。愁人不愿聽,自到枕前來。風起塞云斷,夜深關月開。平明獨惆悵,飛盡一庭梅。
夜宴觀石將軍舞 李益
微月東南上戍樓,琵琶起舞錦纏頭。更聞橫笛關山遠,白草胡沙西寒秋。
春夜聞笛 李益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村笛 韋莊
簫韶九奏韻凄鏘,曲度雖高調不傷。卻見孤村明月夜,一聲牛笛斷人腸。
華清宮和杜舍人 薛能
4.關于“吹笛”的詩句有哪些
1、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釋義: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2、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黃鶴樓聞笛》
釋義:黃鶴樓上傳來了一聲聲《梅花落》的笛聲,使這五月的江城又見到紛落的梅花。
3、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高適《塞上聽吹笛》
釋義:冰雪融盡,入侵的胡兵已經悄然返還。月光皎潔,悠揚的笛聲回蕩在戍樓間。
4、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李益《春夜聞笛》
釋義:在寒山吹著笛子呼喚春回大地,被謫遷的人彼此對望不禁淚濕衣。
5、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釋義: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6、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王昌齡《從軍行》
釋義:羌笛吹奏《關山月》的樂曲被秋風從遠處帶來,無論如何也消除不了我對萬里之外的妻子的思念。
7、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釋義: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8、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呂巖《牧童》
釋義:綠草如茵,廣闊的原野,一望無垠。笛聲在晚風中斷斷續續地傳來,悠揚悅耳。
9、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黃庭堅《登快閣》
釋義:還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著笛子,漂流到家鄉去,在那里與白鷗做伴逍遙自在豈不是更好的歸宿。
10、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王安石《江上》
釋義:離別之情讓遠去的笛聲吹送,并隨秋風吹到亂山的東面
5.求描寫笛子或笛音的古詩詞
1. 常居物外度清時, 牛上橫將竹笛吹。
一曲自幽山自綠, 此情不與白云知。 2. 數萼初含雪, 孤清畫本難。
有香終是別, 雖瘦亦勝寒。 橫笛和愁聽, 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 容易莫吹殘。 3. 牛得自由騎, 春風細雨飛。
青山青草里, 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 月明撫掌歸。
何人得似而, 無是亦無非。 4. 笛咽離亭斷客魂, 峭帆東望海天昏。
老僧笑指風濤險, 坐看江山不出門。 5. 江店酒初熟, 亭皋鶴未還。
誰家一聲笛, 吹夢落空山。 6. 和風和雨點苔紋, 漠漠殘香靜里聞。
林下積來全似雪, 嶺頭飛去半為云。 不須橫管吹江郭, 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 霜禽粉蝶任紛紛。 7. 茅屋千峰里, 人居圖畫中。
石苔鸚鵡綠, 山果杜鵑紅。 弄影花篩月, 飛香幔過風。
倚欄無個事, 吹笛供山翁。 8. 數家煙樹里, 竹湛最佳名。
茅屋經秋補, 山田隔歲耕。 殘陽歸牧笛, 零露咽蟲聲。
更遇村翁說, 平生未入城。 9. 偶為看山出, 孤舟向晚停。
野梅含白水, 漁火逗煙青。 寒嶼融殘雪, 春潭浴亂星。
何人吹鐵笛, 清響破空冥。 10. 弱不禁風素自憐, 黃昏細雨斷疏煙。
樓頭指冷誰吹笛, 塞上身單欲寄綿。 一任啼鳥翻子夜, 直須飛雪送殘年。
攀枝信墜英雄淚, 殘陽蕭條灞水邊。 11. 山房無一事, 西日送殘曛。
飯去胡麻煮, 香將柏子焚。 草坡聞牧笛, 松圬響樵斤。
怪底總昏黑, 檐前一片云。 12 春夜洛城聞笛 (唐)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3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6.和笛子有關的詩詞
聞笛
趙嘏 (唐朝)
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
響遏行云橫碧落,清和冷月到簾櫳。
興來三弄有桓子,賦就一篇懷馬融。
曲罷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飄空。
長安晚秋
作者:趙嘏
年代:唐
體裁:七律
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7.關于吹笛的詩句
吹笛
作者:杜甫
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
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
胡騎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
帶有笛的詩句如下:
一、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1、原詩: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譯文:
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二、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黃鶴樓聞笛》李白
1、原詩: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譯文:
一旦成為貶滴之人,就像賈誼到了長沙,日日西望,望不見長安,也望不見家。黃鶴樓上傳來了一聲聲《梅花落》的笛聲,使這五月的江城又見到紛落的梅花。
三、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塞上聽吹笛》高適
1、原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2、譯文:
譯文冰雪融盡,入侵的胡兵已經悄然返還。月光皎潔,悠揚的笛聲回蕩在戍樓間。試問飽含離情的《梅花曲》飄向何處?它仿佛像梅花一樣隨風落滿了關山。
四、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春夜聞笛》李益
1、原詩: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2、譯文:
在寒山吹著笛子呼喚春回大地,被謫遷的人彼此對望不禁淚濕衣。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無數大雁,還沒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飛。
8.急用`有關于樂器笛子的詩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推薦]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題北謝碑 李白 [推薦]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從軍行 李白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鼓聲鳴海上,兵氣擁云間。
愿斬單于首,長驅靜鐵關。聽胡人吹笛 李白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
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
吹笛 杜甫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
胡騎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
晚攜酒泛江 杜甫清江白日落欲盡,復攜美人登采舟。笛聲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
燈前往往大魚出,聽曲低昂如有求。三更風起寒浪涌,取樂喧呼覺船重。
出塞 王之渙 [推薦]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姜(原字不會用五筆打)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塞上聞吹笛 高適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姜(原字不會用五筆打)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宴邊將 張喬一曲梁州金石清,邊風蕭颯動江城。座中有老沙場客,橫笛休吹塞上聲。
聽笛歌 劉長卿舊游憐我長沙謫,載酒沙頭送遷客。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復吹笛。
橫笛能令孤客愁,綠波淡淡如不流。商聲寥亮羽聲苦,江上寂歷江楓愁。
靜聽關山聞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嘯。又吹楊柳激繁音,千里春色傷人心。
隨風飄向何處落,唯見曲盡平湖深。明發與君離別后,馬上一聲堪白首。
吹笛兒 李中隴頭休聽月明中,妙竹嘉音際會逢。見爾樽前吹一曲,令人重憶許云封。
詠笛 宋之問姜(原字不會用五筆打)笛寫龍聲,長吟入夜清。關山孤月下,來向隴頭鳴。
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驚。行觀向子賦,坐憶舊鄰情。
連昌宮詞 元稹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逐。逡巡大遍涼州徹,色色龜茲轟錄續。
李謨壓笛傍宮墻,偷得新翻數般曲。華清宮 張祜天闕沉沉夜未央,碧動云仙曲舞霓裳。
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塞上聞笛 張祜一夜梅花笛里飛,冷沙晴檻月光輝。
北風吹盡向何處,高入塞云燕雁稀。李謨笛 張祜平時東幸洛陽城,天樂宮中夜徹明。
無奈李謨偷曲譜,酒樓吹笛是新聲。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入夜思歸切,笛聲清更哀。
愁人不愿聽,自到枕前來。風起塞云斷,夜深關月開。
平明獨惆悵,飛盡一庭梅。夜宴觀石將軍舞 李益微月東南上戍樓,琵琶起舞錦纏頭。
更聞橫笛關山遠,白草胡沙西寒秋。春夜聞笛 李益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村笛 韋莊簫韶九奏韻凄鏘,曲度雖高調不傷。
卻見孤村明月夜,一聲牛笛斷人腸。華清宮和杜舍人 薛能。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