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縈之哪個(葛藟縈之怎么讀)
《詩經·周南·樛木》:君子意象的源頭在哪里
《詩經·周南·樛木》:君子意象的源頭在哪里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孔子強調自己的一生“敏而好學,述而不作”。《論語》中有段話較為具體的描述了君子的形象:“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而后君子。”這個“野”是樸野的意思,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文采和質樸相得益彰,恰到好處才算是君子。
從“述而不作”來看,孔子描述君子的形象,只是在轉述前人的描述。這個前人是誰呢?
《詩經·周南·樛木》是《詩經》國風中,第一個系統呈現出“君子”意象的詩作。
“樛”有兩種解釋,一是古書上的一種樹;二是向下彎曲的樹木。清人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一書中認為“木下曲曰樛”。詩人以“南有樛木”起興,很顯然是為比諸“樂只君子”。換言之,“南有樛木”是可以和“樂只君子”相提并論的,可以算作是木中君子。
木中君子什么樣呢?
如果說“南有樛木”四個字表達的還不夠清楚的話,下面的“葛藟累之”、“葛藟荒之”、“葛藟縈之”通過樛木與葛藟之間的關系,將之具象化了。“葛”是一種藤蔓植物,“葛藟”描述的是葛藤纏繞盤旋而上的態勢。
南有樛木蓬勃高大,俯身接納葛藤纏繞盤旋而上。“累”、“荒”、“縈”描述了葛藤絞纏、覆蓋、縈繞樛木的情形。后來,由這篇《詩經·周南·樛木》演化出了許多動人的情歌。“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
由“南有樛木,葛藟累之”這一意象,進一步引發出世人最終想表達的“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君子總是樂于其事,樂得其所的。快樂的君子,能夠用善心、善行令人安定。
這首詩中,詩人用詞很為講究。除了葛藟的“累”、“荒”、“縈”,描述葛藤絞纏、覆蓋、縈繞樛木的程度不同。與之相對應的描述了樂只君子善心善行對于他人的“綏”、“將”、“成”。
“綏”,是使用他人獲得安定、心安;“將”是扶助他人;“成”是成就他人。很容易讓人想到孔子所講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詩經·周南·樛木》更像是一首贊頌君子的祝酒詞,當然,有不少學者將這一功能進一步具體化,具體到夸張婚禮中男子,祝愿美好婚姻的祝酒詞。
在盛大的慶祝儀式結尾,擅長各種祝福的司禮按照慣例唱到:
南山有棵下曲木,野葛向上纏住它。一位快樂的君子呀,善心善行安定人。
南山有棵下曲木,野葛蓬勃掩蓋它。一位快樂的君子呀,善心善行扶助人。
南山有棵下曲木,野葛向上縈繞它。一位快樂的君子呀,善心善行成就人。
南有樛木,葛苫藟縈之。指什么生肖
貌似不是動物,這句里面所說到的是兩種植物。
1、樛木:向下彎曲而高的樹。
2、葛藟: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紅色,莖可做繩,纖維可織葛布。藟似葛,野葡萄之類。
《國風·周南·樛木》是先秦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章《國風·周南》的一篇,為先秦時代華夏族民歌,是祝賀新婚男子的贊歌。詩中大量采用比興手法,表現了華夏民族淳樸、古老的婚禮祝福習俗。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荒之、縈之)”來比擬、形容新郎新娘的喜悅和美滿以及當時的情景,是十分貼切的,也體現了《詩經》表達感情克制而平和的優雅。數次的疊唱將在眾賓客心間的祝福之情宣泄的興奮和濃烈,而《樛木》,正以如此興奮和濃烈的激情,表現了我們民族淳樸、古老的婚禮祝福習俗。
詩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會是什么動物
不是動物,這句里面所說到的是兩種植物:樛木和葛藟。
樛(jiū)木:指枝向下彎曲的樹。
葛(gé)藟(lěi):又稱“千歲藟”,夏季開花,圓錐花序,果實黑色,可入藥。
出自:先秦佚名《國風·王風·葛藟》,選自《詩經》。
原文: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譯文:
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葛藟爬上這根樹枝,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一位快樂的君子,他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撫人或使人安定。
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葛藟爬上這根樹枝,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并且這根樛木都被葛藟覆蓋了。一位快樂的君子,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扶助他人。
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好幾根葛藟爬上這根樹枝,纏繞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一位快樂的君子,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成就他人。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關于《王風·葛藟》的背景,有多種說法。
舊說以為此詩乃東周初年姬姓貴族所作,旨在譏刺平王棄宗族而不顧。現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流浪者求助不得的怨詩。春秋時期,戰亂頻仍,人民流離失所。此詩的作者當是到處流浪、居無定所的人。也有人認為此詩是一個入贅者在他人家生活,抒發孤獨寂寞的悲歌。
詩詞賞析
《王風·葛藟》這首詩講了一位君子在沒有嫉妒心之后的所作所為,也就是看到別人有優點的時候,真心的為別人高興,看到別人有困難或不足的時候,無私的給予幫助和補充,所謂成人之美。
這首祝頌君子安享福祿的敘事詩,蘊藏著人際關系的哲理,而這個人際關系的哲理,是借用“葛藟”的特性來完成的,這就是詩中的比興。
從這首詩,可以看到保護與被保護的作用。盡管是一棵彎彎木,不能成其大材,但只要有像葛藤一樣的組成支持,牽附其人際網,也能獲得福祿。因為葛藤有錯綜復雜的網狀關系,可以逢兇化吉,遇難呈祥,這就是人際關系的作用。
因此,“葛藤縈之”是人生通達的途徑,不遵循這條途徑,就會陷入舉步維艱,孤立無援。這里體現了群體的力量,不可忽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國風·王風·葛藟
南有樛木,葛蘲累之。樂之君子,福履綏之。什么意思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南有彎彎樹,攀滿野葡萄。新郎真快樂,安享幸福了。
南有彎彎樹,覆滿野葡萄。新郎真快樂,大有幸福了。
南有彎彎樹,纏滿野葡萄。新郎真快樂,永駐幸福了。
注釋
樛(jiū 糾):木下垂曰樛。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紅色,莖可做繩,纖維可織葛布。
藟(lěi 壘):藟似葛,野葡萄之類。
累:攀緣,纏繞。
只:語助。
福履:福祿也。
綏(suí 隨):安也。
荒:覆蓋。
將:扶助也;或釋為“大”。
縈(yíng 營):回旋纏繞。
成:就也;到來。
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
這是一首祝賀新婚的民歌。詩人先以葛藟纏繞樛木,比喻女子嫁給丈夫。然后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滿的生活。詩凡三章,每章只改易二字,句式整飭,以群歌疊唱的形式表達出喜慶祝頌之情。
《詩經》中的“興”語往往兼有“比”義,《樛木》就是如此。“興”者起也,“先詠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朱熹《詩集傳》)。從這一解說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二句,乃是首章所詠之本體;“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則是引起所詠之詞的“興”體。后二章每章只改動二字,大體意思與首章相近,運用的是“國風”常用的“疊章”形式。以反覆詠唱逐層推進,在回環往復中造成濃濃的感情。故從“興”之引起的“所詠之詞”看,這乃是一首為“君子”祝“福”的歌,當無可疑。
南有樛木,葛藟絫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這是《詩經 國風 周南》的第四篇
--譯文--
南山有樛木,葛藤爬上樹。和樂君子啊,福祿安撫你。
南山有樛木,葛藤覆上樹。和樂君子啊,福祿扶助你。
南山有樛木,葛藤纏上樹。和樂君子啊,福祿成全你。
--譯注--
南:南山也。
樛:木下曲曰樛。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紅色,莖可做繩,纖維可織葛布。
藟,野葡萄之類。
將:扶助也。
累,猶系也。
只,語助辭。
君子,自眾妾而指后妃,猶言小君內子也。
==這是一首祝賀新婚的民歌。詩人先以葛藟纏繞樛木,比喻女子嫁給丈夫。然后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滿的生活。詩凡三章,每章只改易二字,句式整飭,以群歌疊唱的形式表達出喜慶祝頌之情。
另有翻譯版本,更口語化一些~
南有彎彎樹,攀滿野葡萄。
新郎真快樂,安享幸福了。
南有彎彎樹,覆滿野葡萄。
新郎真快樂,大有幸福了。
南有彎彎樹,纏滿野葡萄。
新郎真快樂,永駐幸福了。
南有穋木,葛畾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出自詩經《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
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譯文
南有彎彎樹,
攀滿野葡萄。
新郎真快樂,
安享幸福了。
南有彎彎樹,
覆滿野葡萄。
新郎真快樂,
大有幸福了。
南有彎彎樹,
纏滿野葡萄。
新郎真快樂,
永駐幸福了。
解析
這是一首祝賀新婚的民歌。人先以葛藟纏繞樛木,比喻女子嫁給丈夫。然后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滿的生活。
關于葛?縈之哪個和葛藟縈之怎么讀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