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的賦有哪些 宋代的文賦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宋代人的賦有哪些,以及宋代的文賦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歷史上有名的賦有哪些,給出原文,謝謝。
1、《前赤壁賦》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馮 通:憑)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畝隱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 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共適 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白話譯文:
在這時喝酒喝得非常高興,敲著船邊唱起歌來。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擊打著月光下的清波,在泛著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眺望美人啊,卻在天的另一方。”有會吹洞簫的客人,配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的聲音嗚嗚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傾訴,余音在江上回蕩,像細絲一茄耐攔樣連續不斷。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
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么?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
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首尾相連延綿千里,旗子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在又在哪里呢?
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
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游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時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并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可見,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那么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
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墊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
2、《阿房宮賦》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顫胡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東 一作:東西)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有不見者,三十六年。(有不見者 一作:有不得見者)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白話譯文:
六國統治結束,四海合而為一;蜀地的山變得光禿禿了,阿房宮建造出來了。覆蓋三百多里地面,遮天蔽日。沿驪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轉彎,直到咸陽。渭水、樊川浩浩蕩蕩,流進了宮墻。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回,飛檐像鳥嘴般高啄。
各自依著地形,四方向核心輻輳,又互相爭雄斗勢。樓閣盤結交錯,曲折回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轉的水渦,高高地聳立著,不知道它有幾千萬座。長橋橫臥水波上,天空沒有起云,何處飛來了蒼龍?復道飛跨天空中,不是雨后剛晴,怎么出現了彩虹?
房屋高高低低,幽深迷離,使人不能分辨東西。樓臺上由于歌聲響亮而充滿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飄拂而充滿寒意,有如風雨凄冷。一天之中,一宮之內,而氣候不相同。
六國的妃嬪侍妾、王子皇孫,離開自己的宮殿,坐著輦車來到秦國,早上唱歌,晚上奏樂,成為秦國的宮人。
明亮的星星晶瑩閃爍,那是宮女們打開了梳妝的鏡子;烏青的云朵紛紛擾擾,那是宮女們在梳理晨妝的發髻;渭水漲起一層油膩,那是宮女們潑棄了的胭脂水;煙靄斜升云霧橫繞,那是宮女們燃起了椒蘭在熏香;雷霆突然震響,那是皇帝乘坐的宮車駛過;轆轆的車聲越聽越遠,無影無蹤,也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
她們每一片肌膚,每一種容顏,都美麗嬌媚得無以復加,久久站立,倚門遠眺,盼望著皇帝來臨。有些人竟這樣等了三十六年,都沒能見到皇帝。燕國趙國收藏的金銀,韓國魏國聚斂的珠玉,齊國楚國挑選的珍寶,是諸侯年深日久,從他們的老百姓那里掠奪來是,堆積如山。
一旦國破家亡,這些再也不能占有了,都運送到阿房宮里來。寶鼎被當作鐵鍋,美玉被當作頑石,黃金被當作土塊,珍珠被當作砂礫,隨便丟棄,遍地都是,秦人看見這些,也并不覺得可惜。唉,一個人的意愿,也就是千萬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呀。
為什么掠取珍寶時連一錙一銖都搜刮干凈,耗費起珍寶來竟像對待泥沙一樣?致使承擔棟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農夫還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梁柱上密集的釘頭,比糧倉里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桿,比全國的城郭還多;管弦奏出的嘈雜聲音,比集市上的人聲還多。
看著這些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說,心里卻敢憤怒。可是獨夫民賊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驕橫頑固。結果戍卒大呼而起,函谷關被一舉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宮化為一片焦土。
啊,消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啊,而不是秦國;消滅秦國的是秦王朝自己啊,不是天下的人。可嘆呀!要是六國都能愛護自己的人民,就完全能夠抵擋住秦國了。要是秦國能夠愛護六國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傳到三世還可以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族滅它呢?
秦人來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替他們哀傷;如果后人哀悼他們卻不把他們作為鑒戒,只怕又會使更后的人又來哀悼這后人呢!
擴展資料:
“賦”字用為文體的第一人應推司馬遷。在漢文帝時“詩”已設立博士,成為經學。在這種背景下,稱屈原的作品為詩是極不合適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誦讀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稱也名不正言不順。
于是,司馬遷就選擇“辭”與“賦”這兩個名稱。不過,他還是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辭”來命名,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
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稱為“賦”。真 正把自己作品稱為賦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馬相如。而后,到西漢末年,文人們就常以“賦”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賦”的名稱最早見于戰國后期荀況的《賦篇》。最初的詩詞曲都能歌唱,而賦卻不能歌唱,只能朗誦。它外形似散文,內部又有詩的韻律,是一種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文體。
賦是介于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于詩體。從漢至唐初這段時期,賦近于詩而遠于文,從主題上看,楚辭體作品主題較為單一,多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體式,像屈原那樣書寫自己的不幸與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鋪張夸飾,對漢大賦的影響不言而喻。賦自誕生之日便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這就是受楚辭影響極深的原因。騷體賦,多采用楚辭的“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也常繼用了楚辭的“引類譬喻” 手法。
賦與詩的盤根錯節,互相影響從“賦”字的形成就已開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更出現了詩、賦合流的現象。但詩與賦畢竟是兩種文體,一般來說,詩大多為情而造文,而賦卻常常為文而造情。
詩以抒發情感為重,賦則以敘事狀物為主。清人劉熙載說:“賦別于詩者,詩辭情少而聲情多,賦聲情少而辭情多。”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賦 (文學文體)
中國古代十大名賦是哪些?
1、宋玉的《高唐賦》
《高唐賦》是戰國末期辭賦家宋玉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在序中通過對話寫了楚頃襄王之前的某位楚王與神女巫山歡會的故事。
正文分六段,第一段寫雨后新晴而百川匯集時水勢奔騰澎湃之狀;第二段寫山中草木繁茂興旺,風吹枝條發出悲鳴聲宛如音樂,打動了各種人的心弦;第三段寫登山遠望,所見山勢高峻險惡,巖石崎嶇參仔肆差,山高穴深,怪石嶙岣,動人心魄。
第四段寫登上高唐觀之側可見迥然不同的景象:芳草叢生,眾鳥和鳴,一些術士仙人正在聚會祈禱;第五段寫楚王奏樂畋獵的盛況;最后一段指出楚王如能進用賢才,就會精神通暢,延年益壽,不必去與神女相會。
全賦辭釆瑰麗,鋪陳排比,刻意形容,句法多變化,行文氣勢貫通,通過夸張描寫給人一種壯美感,讀起來瑯瑯上口。
2、司馬相如《長門賦》
《長門賦》最早見于南朝梁蕭統編著的《昭明文選》,據其序言,這是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受漢武帝失寵皇后陳阿嬌的百金重托而作的一篇騷體賦。
作品以一個受到冷遇的嬪妃口吻寫成:君主許諾朝往而暮來,可是天色將晚,還不見幸臨。她獨自徘徊,對愛的期盼與失落充滿心中。
她登上蘭臺遙望其行蹤,唯見浮云四塞,天日窈冥。雷聲震響,她以為是君主的車輦,卻只見風卷帷幄。此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表現陳皇后被遺棄后苦悶和抑郁滾戚棗的心情,藝術表現上反復重疊,表達女性感情極其細膩,是一篇優秀的騷體賦。
3、張衡《二京賦》
《二京賦》是東漢辭賦,為張衡的代表作。《二京賦》包括《西京賦》、《東京賦》兩篇。二京,指漢的西京長安與東京洛陽。《二京賦》由于其結構的嚴謹精密,被多數人認為是漢賦中的精品。
4、曹植《洛神賦》
《洛神賦》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此賦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后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
全篇大致可分為六段:第一段寫作者從洛陽回封地時,在恍惚之際看到洛神佇立山崖;第二段寫洛神容儀服飾之美;第三段寫作者愛慕洛神既識禮儀又善言辭,雖相互贈答,但擔心遇合受阻;第四段寫洛神為“君王”之誠所感后將來而未至大拆的情狀和舉動。
第五段寫洛神來臨扈從之多,終以人神道殊,含恨離去;第六段寫洛神去后作者對顧望思慕不忍離去的深情。全賦辭采華美,描寫細膩,想象豐富,情思綣繾,若有寄托。
5、杜牧《阿房宮賦》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賦體文章。文章通過對阿房宮興建及其毀滅的描寫,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全文運用了想像、比喻與夸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散結合,錯落有致。文章語言精練,工整而不堆砌,富麗而不浮華,氣勢雄健,風格豪放。
6、蘇軾《赤壁賦》
《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
全賦在布局與結構安排中映現了其獨特的藝術構思,情韻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國文學上有著很高的文學地位,并對之后的賦、散文、詩產生了重大影響。
7、袁枚《秋蘭賦》
《秋蘭賦》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篇詠物抒情小賦。文章先寫發現蘭花的經過,然后代蘭花擬言,寫蘭花之情操;接著寫作者移蘭入室、倍加珍愛,襯托蘭花品格的高潔;再接著正面謳歌蘭花的“晚景后凋,含章貞吉”的品質;最后,以四言詩作結,寄寓作者的感慨。
這篇小賦作者通過對蘭花的描寫和歌頌,表達了他不同流俗、清高自持的處世思想。此賦以四六言為主,有駢賦之風,但還是文賦的筆法,靈動流暢。
8、陸機《文賦》
《文賦》是晉代陸機的文藝理論作品。
該賦序言說明創作緣由和意圖,指出“意不稱物,文不逮意”的困惑,認為對寫作的認識,雖然可以借覽前人的經驗,但主要靠個人在實踐中摸索。“意物文”與“知能”的各自關系,是寫作應處理的兩大難題。
接著敘述創作前的準備以及寫進入寫作過程后,要保持精神意念的高度集中,排除任何雜擾,全心投入構思,充分運用想象和聯想,而獲得形象準確的語言,極為艱難,要發掘昔日積累,尋求充分表達情志的新穎文辭。
然后論創作立意,并從思想、語辭兩方面,說明寫作的樂趣,又論述文體多樣性的成因,分析十種文種特征,論作文時注意處理的四個問題,說明創作的艱難,最后論藝術靈感及文章的作用。
9、歐陽修《秋聲賦》
《秋聲賦》是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辭賦作品。此賦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歐陽修時年五十三歲,雖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艱難,故心情苦悶,乃以“悲秋”為主題,抒發人生的苦悶與感嘆。
全文以“秋聲”為引子,抒發草木被風摧折的悲涼,延及更容易被憂愁困思所侵襲的人,感嘆“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對人生不易的體悟。全文立意新穎,語言清麗,章法多變,熔寫景、抒情、記事、議論為一爐,顯示出文賦自由揮灑的韻致。
10、宋辭《月賦》
《月賦》是南朝宋辭賦家謝莊所寫的一篇文章,它通過假設曹植與王粲月夜吟游的故事,描寫了月夜清麗的景色以及沐浴在月光當中的人們的種種情思,在敘事中透出怨遙傷遠之意,從而使敘事與抒情緊密結合起來。
在寫作上多用側面渲染、烘托的手法,中間又穿插神話、典故以及歷史傳說,更深化了月的歷史背景的文化意義。句式以駢偶為主,又雜以散句,顯得整齊而富有變化。全賦寫月神采飛動,用筆柔和細膩,風格清雅秀美,讀來詩意盎然。
特別是篇末所系兩詩,一詠明月,一詠落月,感嘆歲月流逝,再致怨遙傷遠之意,情思綿邈,韻味悠長,既總結全篇,又與篇首“沉吟齊章,殷勤陳篇”相呼應,反映了此賦結構的精巧完整,并昭示南朝賦在總體上走向詩化的趨勢。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長門賦
百度百科-高唐賦
百度百科-二京賦
宋代呂蒙正 《寒窯賦》中的名句名言
呂蒙正(公元944年-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陽人,北宋賢相,著有《破窯賦》、《命運賦》等作品。呂蒙正出生于后晉出帝開運三年(公元944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狀元,中狀元后被授作監丞、通判升州。呂蒙正寬厚正直,對上遇禮敢言,對下則寬容有雅度。他曾三次登上相位,封許國公,授太子太師。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呂蒙正卒,謚文穆,贈中書令。
宋代呂蒙正《寒窯賦》中的名句名言
1、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雞翼大,飛不如鳥。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蓋世,孔子厄困于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于渭水。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兇惡之徒。堯舜至圣,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圣之兒。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首相。孔明居臥草廬,能作蜀漢軍師,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為漢朝大將。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河山萬里。滿腹經綸,白發不第,才疏學淺,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貧,有先貧而后富。蛟龍未遇,潛身于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于小人之下。——呂蒙正《寒窯賦》
2、天有不測風云,仿叢仿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雞翼大,飛不如鳥。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蓋世,孔子厄困于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于渭水。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兇惡之徒。堯舜至圣,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圣之兒。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首相。孔明居臥草廬,能作蜀漢軍師,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為漢朝大將。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河山萬里。滿腹經綸,白發不第,才疏學淺,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貧,有先貧而后富。蛟龍未遇,潛身于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于小人之下鄭含。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呂蒙正《破窯賦》
3、蛟龍未遇,潛身于魚蝦之中;君子失時,拱手于小人之下。——呂蒙正《破窯賦》
4、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呂蒙正《寒窯賦》
5、人貧志短語言低,馬瘦毛長無力嘶,得意貓兒雄似虎,失群鸞鳳不如雞,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命里未逢君且待備纖,寬宏大量成富貴。——呂蒙正《破窯賦》
6、天不得時,三光失曜,地不得時,草木不生,人不得時,運道不通.——呂蒙正《破窯賦》
7、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運不能騰達。——呂蒙正《命運賦》
8、時雖不足,只宜守分安心,心存不欺,必有榮華之日。——呂蒙正《破窯賦》
9、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分;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呂蒙正《寒窯賦》
呂本中名言
呂本中名言
1、若必以寺為法度,則侍者法度之人,峙者法度之山,痔者法度之病也。呂本中
2、故人何處。同在江南路。百種舊愁分不去。枉被落花留住。呂本中
3、後之人不及孔子顏子逺矣,而常嘆仕宦不達,何愚之甚。呂本中
4、欲忠於君,是利於忠也。欲孝於父,是利於孝也。其馀皆然。呂本中
5、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惟詩不可拘以法度。呂本中
6、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夫能如是,故能養其大體,而為大人,故能格君心之非,而使天下利見,故能言動以為法則。呂本中
7、要相忘。不相忘。玉樹郎君月艷娘。幾回曾斷腸。呂本中
8、以信解誠,不能盡誠。至誠無息,信豈能盡之乎?呂本中
9、義者宜也,知者知此者也,禮者節文此者也。呂本中
10、至如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及人臣無將,將則必誅。呂本中
11、所損者懲忿窒欲,所益者見善則遷,有過則改也。呂本中
12、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凄涼。呂本中
13、有人曰仕宦顯達者,使天下謂之賢人則不可,使天下謂之不賢人,則可矣。呂本中
14、毎心有所不善者,常使氣勝之。且云自知如此,未得為善也。呂本中
15、病香無力傍欄干。風雨送春還。一枕曉來清夢,無人說似西山。匆匆笑語,時時邂逅,草草杯盤。莫謂雜花時候,便忘梅蕊沖寒。呂本中
16、亂紅夭綠風吹盡,小市疏樓。細雨輕鷗。總向離人恨里收。年年春好年年病,妾自西游。水自東流。不似殘花一樣愁。呂本中
17、居簡而行簡,無乃太簡乎。呂本中
18、不特圣人直重先后之序,如天之四時,分毫頃刻皆有次序,此是物理自然,不可易也。呂本中
19、以信解誠,不能盡誠。至誠無息,信豈能盡之乎?呂本中
20、凡欲解經,必先反諸其身,而安措之天下而可行,然后為之說焉。縱未能盡圣人之心,亦庶幾矣。呂本中
21、無妄之往得志,言無妄而往,則可以得志也。呂本中
22、渺渺風吹月上,濛濛霧挾霜回。百年心事老相催。人在夕陽落外。有夢常嫌去遠,無書可恨來遲。一杯濁酒兩篇詩。小檻黃花共醉。呂本中
23、高樓只在斜陽里。春風淡蕩人聲喜。攜客不嫌頻。使君如酒醇。呂本中
24、安而行之,圣人也,自非圣人,皆利而行之者也。呂本中
25、觀張子厚所作西銘,能養浩然之氣者也。呂本中
26、言天在山中者,前言往行,無有紀極。故取天之象焉。呂本中
27、於安定處得此一字,亦用不盡。呂本中
28、酒罷悠揚醉興,茶烹喚起醒魂。卻嫌仙劑點甘辛。沖破龍團氣韻。金鼎清泉乍瀉,香沈微惜芳薰。玉人歌斷恨輕分。歡意厭厭未盡。呂本中
29、今之學者必要一其說,是不知圣人之意也。無妄之往何之矣,言無妄之世,往無所之也。呂本中
30、取之傷廉,與之傷義。呂本中
31、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呂本中
32、得酒貴多,不問美惡,過人遠矣。呂本中
33、讀書須是盡去某人說某人說之心,然后經可窮矣。呂本中
34、用心多使氣勝心,毎心有所不善者,常使氣勝之。呂本中
35、施於一身而非有馀也,施於天下而非不足也,是之謂圣人之道。呂本中
36、每事無不端正,則心自正矣。呂本中
37、學者非止讀誦語言,撰綴文詞而已,將以求吾之放心也。呂本中
38、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呂本中
39、惟變所出,萬變不從。呂本中
40、尋常人便說作兩事,失之逺矣。呂本中
41、今之學者不能見其近者小者,而妄意談其大者逺者,故終汗漫而無成也。呂本中
42、取其行事之善者別錄出之以自警戒,亦樂取諸人以為善之義也。呂本中
43、學者非止讀誦語言,撰綴文詞而已,將以求吾之放心也。呂本中
44、說道覓新詞,把酒來相就。呂本中
45、以人之盜因謂食為盜而不敢食,是失名實者也。呂本中
46、此事閑時說時甚易,在於臨事時,要執得定耳。呂本中
47、后生學問,聰明強記不足畏,惟思索尋究者為可畏耳。呂本中
48、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團是幾時。呂本中
塞厄爾曼名言莫利亞克名言塞巴特勒名言 曹植洛神賦中的經典名句有哪些
一: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二: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三: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農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四: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五: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
六: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傳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七: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八: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九: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
十: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
十一: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十二:柔情綽態,媚于語言。
十三: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十四: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象應圖。
十五: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十六: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象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十七: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珰。
呂坤名言
呂坤名言
1、人不自愛,則無所不為;過于自愛,則一無所為。呂坤
2、精神爽奮則百廢俱興,肢體怠馳則百興俱廢。圣人之治天下,鼓舞人心,振作士氣,務使天下之人,如含露之朝葉,不欲如久旱之午苗。呂坤《呻吟語》
3、有過是一過,不肯認過,又是一過。一認過則兩過都免,一不認過則兩過不免。呂坤《呻吟語》
4、凡聽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識見,又要知言者氣質,則聽不爽矣。呂坤《呻吟語》
5、理直而出之以婉,善言也,善道也。呂坤
6、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呂坤
7、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呂坤
8、取人之直恕其戇;取人之樸恕其愚;取人之介恕其隘;取人之敏恕其疏;取人之辯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拘;所謂人有所長,必有所短也,可因短以見長,不可忌長以摘短。呂坤
9、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天地間真機括,惟靜者能看得透;天地間真情景,惟靜者能題得破。作熱鬧人,說孟浪語,豈無一得?皆偶合也。呂坤《呻吟語》
10、先眾人而為,后眾人而言。呂坤
11、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悉事之理。呂坤
12、目不容一塵,齒不容一芥,非我固有也。如何靈臺內許多荊榛,卻自容得?呂坤《呻吟語》
呂坤名言名句陸游名言黎里名言郭遐叔名言
宋朝有哪些有名的詞
宋代的著名詞賦有《一剪梅》《聲聲慢》《如夢令》 《雨霖鈴·秋別》《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浣溪沙》《水調歌頭》《念奴嬌》《赤壁懷古》《敬消雹亮帆青玉案》《前赤壁賦》《后赤橋中壁賦》等。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