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人的宋詞有哪些 寫人的宋詞有哪些詩句
今天給各位分享寫人的宋詞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寫人的宋詞有哪些詩句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描寫人去樓空的宋詞
鳳凰臺上憶吹簫
拍激讓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體裁:【詞】 類別:【】
香冷金猊,
被翻紅浪,
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
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
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這回去也,
千萬遍陽關,
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
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
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
從今又添,
一段新愁。
【注釋】
①金猊:涂金的獅形香爐。
②寶奩:貴重的鏡匣。
③武陵:地名。作者借指丈夫所去的地方。
④凝眸:注視。
【評解】
這首詞真實地抒寫了離愁別恨。上片寫臨別時的心情。下片想象別后情景。人去難
留,愛而不見,愁思滿懷無人領會。
詞中表達感情綿密細致,抒寫離情宛轉曲折。用語清新流暢,舒卷自如。具有感人
的藝術魅力。
【集評】
張祖望《古今詞論引》:“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癡語也。如巧匠
運斤,毫無痕跡。
李攀龍《草堂詩余雋》:寫其一腔臨別心神,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樓頭,聲聲有和
鳴之奏。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懶說出妙。瘦為甚的?千萬遍痛甚?又云:清風朗月,
陡化為楚雨巫云;阿閣洞房,立變為離亭別墅,至文也。
楊慎《詞品》:“欲說還休”與“怕傷郎又還休道”同意。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新來瘦”三語,婉轉曲折,煞是妙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述別情,哀傷殊甚。起三句,言朝起之懶。“任寶奩”
句,言朝起之遲。“生怕”二句,點明離別之苦,疏通上文;“欲說還休”,含凄無限。
“新來瘦”三句,申言別苦。較病酒悲秋為尤苦。換頭,嘆人去難留。“念武陵”四句,
嘆人去樓空,言水念人,情意極厚。末句,補足上文,余韻更雋永。
-------------------------------
這首詞概作于詞人婚后不久,趙明誠離家遠游之際,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 ”,為對偶給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覺。金猊,指狻猊(獅子)形銅香爐 。“被翻紅浪”,語本柳永《鳳棲梧》:“鴛鴦繡被翻紅浪。”說的是錦被胡亂地攤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紋起伏,恍似卷起層層紅色的波浪。金爐香冷,反映了詞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錦被亂陳,是她無心折疊所致。“起來慵自梳頭”,則全寫人物的情緒和神態。這三句工煉沉穩,在舒徐的音節中寄寓著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緒。到了“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則又微微振起,恰到好處地反映了詞人情緒流程中的波瀾。然而她內心深處的離愁還未顯露,給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嬌慵。慵者,懶也。爐中香消煙冷,無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錦被亂陳,無心折疊,二慵也;髻鬟蓬松,無心梳理 ,三慵也;寶鏡塵滿,無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 ,猶然未覺光陰催人 ,五慵也。慵而一“任”,則其慵態已達極點。詞人為何大寫“慵”字,目的仍在寫愁。這個“慵”字是“詞眼 ”,使讀者從人物的慵態中感到她內心深處有個愁在。
“生怕離懷別苦 ”,開始切題,可是緊接著,作者又一筆宕開,“多少事,欲說還休”,萬種愁情,一腔哀怨 ,本待在丈夫面前盡情傾吐,可是話到嘴邊,又吞咽下去。詞情又多了一層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層。因為許多令人不快的事兒,告訴丈夫只有給他帶來煩惱。因此她寧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謂用心良苦,癡情一片,難怪她會“慵怠無力”而復“容顏消瘦”了。“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她先從人生的廣義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萬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卻是因為傷離惜別這種不足與旁人道的緣由。
從“悲秋”到“休休 ”,是大幅度的跳躍。詞人一下子從別前跳到別后,略去話別的纏綿和餞行的傷感,筆法極為精煉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多么深情的語言!《陽關》,即《陽關曲》。離歌唱了千千遍 ,終是難留,惜別之情,躍然紙上。“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把雙方別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極其精確的概括。武陵人,用劉襲局晨、阮肇典故,借指心愛之人。秦樓,一稱鳳樓、鳳臺。相傳春秋時有個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 ,筑鳳臺以居,一夕吹簫引鳳,夫婦乘鳳而去。
李清照化此典,既寫她對丈夫趙明誠的思念,鉛喊也寫趙明誠對其妝樓的凝望,豐富而又深刻。同時后一個典故,還暗合調名,照應題意。
下片后半段用頂真格,使各句之間銜接緊湊,而語言節奏也相應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隨之增強,使詞中所寫的“離懷別苦”達到了高潮 。“惟有樓前流水”句中的“樓前 ”,是銜接上句的“秦樓”,“凝眸處 ”是緊接上句的“凝眸 ”。把它們連起來吟誦,便有一種自然的旋律推動吟誦的速度,而哀音促節便在不知不覺中搏動人們的心弦。古代寫倚樓懷人的不乏佳作,卻沒有如李清照寫得這樣癡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遠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霧靄之中,她一個人被留在“秦樓 ”,呆呆地倚樓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無可與語;她那凝望的眼神 ,無人理解。
唯有樓前流水,映出她終日倚樓的身影,印下她鐘情凝望的眼神。流水無知無情,怎會記住她終日凝眸的情態,這真是癡人癡語啊。詞筆至此,主題似已完成了 ,而結尾三句又使情思蕩漾無邊,留有不盡意味。
凝眸處,怎么會又添一段新愁呢?自從得知趙明誠出游的消息,她就產生了“新愁 ”,此為一段;明誠走后,洞房空設,佳人獨坐,此又是“新愁”一段。從今而后,山高路遠,枉自凝眸,其愁將與日俱增,愈發無從排遣了。
這首詞雖用了兩個典故,但總體上未脫清照“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的格調。層層深入地渲染了離愁別念,以“慵”點染 ,“瘦”形容,“念”深化,“癡”烘托,逐步寫出不斷加深的離愁別苦,感人至深。
念奴嬌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體裁:【詞】 類別:【】
蕭條庭院,
又斜風細雨,
重門須閉。
寵柳嬌花寒食近,
種種惱人天氣。
險韻詩成,
扶頭酒醒,
別是閑滋味。
征鴻過盡,
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
簾垂四面,
玉欄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夢覺,
不許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
新桐初引,
多少游春意!
日高煙斂,
更看今日晴未??
【注釋】
①險韻詩:以冷僻難押的字做韻腳的詩。
②扶頭酒:易醉的酒。
③初引:初長。《世說新語·賞譽》:“于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這兩句形容春日清晨,露珠晶瑩欲滴,桐樹初展嫩芽。
【評解】
這首詞寫雨后春景,抒深閨寂寞之情。上片寫“心事難寄”,從陰雨寒食,天氣惱
人,引出以詩酒遣愁。下片說“新夢初覺”,從夢后曉晴引起游春之意。全詞以細膩曲
折的筆觸。
通過春景的描寫,真切地展示詩人獨居深閨的心理情態。語淺情深,清麗婉妙。
【集評】
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前輩嘗稱易安“綠肥紅瘦”為佳句。
余謂此篇“寵柳嬌花”之語,辦甚俊奇,前此未有能道之者。
楊慎《詞品》:“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說》入妙。王世貞《藝苑扈言》:
“寵柳嬌花”,新麗之甚。
李攀龍《草堂詩余雋》:上是心事,難以言傳,下是新夢,可以意會。
鄒只謨《遠志齋詞衷》:李易安“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
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詞意并工,閨情絕調。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心緒之落寞,語淺情深。“蕭條”兩句,言風雨閉
門,“寵柳”兩句,言天氣惱人。四句以景起。“險韻”兩句,言詩酒消遣;“征鴻”
兩句,言心事難寄,四句以情承。換頭,寫樓高寒重、玉闌懶倚。“被冷”兩句,言懶
起而不得不起。“不許”一句,頗婉妙。“清露”兩句,用《世說》,點明外界春色,
抒欲圖自遣之意。末兩句宕開,語似興會,意仍傷極。蓋春意雖盛,無如人心悲傷,欲
游終懶,天不晴自不能游,實則即晴亦未必果游。
-------------------------
根據詞意,這首詞當作于南渡之前。明誠出仕在外,詞人獨處深閨,每當春秋暇日,一種離情別緒便油然而生。這首詞寫的就是春日離情。
“蕭條庭院”句寫詞人所處的環境,給人以寂寞幽深之感。庭院深深,寂寥無人,令人傷感;兼以細雨斜風,則景象之蕭條,心境之凄苦,更覺愴然。一句“重門須閉 ”,寫詞人要把門兒關上,實際上她是想關閉心靈的窗戶。
“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這兩句由斜風細雨,而想到寵柳嬌花,既傾注了對美好事物的關心,也透露出惆悵自憐的感慨 。“蕭條庭院”句在遣辭造句上,也顯示了詞人獨創的才能。“寵柳嬌花”是以和易安名句”綠肥紅瘦”相比美,以其字少而意深,事熟而句生,足見錘煉功夫。其中可以引申出這么一些意思 :春近寒食時節,垂柳繁花,猶得天寵,人來柳陰花下留連玩賞,花與柳便也如寵兒嬌女,成為備受人們愛憐的角色。其中又以人之寵愛為主體奈何臨近寒食清明這種多雨季節,游賞不成,只好深閉重門 ,而花受風雨摧殘,也在“惱人”之列。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由天氣、花柳,漸次寫到人物。“險韻詩”,指用冷僻難押的字押韻做詩。“扶頭酒”是飲后易醉的一種酒 。風雨之夕,詞人飲酒賦詩,借以排遣愁緒,然而詩成酒醒之后,無端愁緒重又襲上心頭,“ 別是閑滋味”。一“閑”字,將傷春念遠情懷,暗暗逗出,耐人尋味 。“征鴻過盡”句點上片主旨,是虛寫,實際上是用鴻雁傳書的典故,暗寓趙明誠走后,詞人欲寄相思,而信使難逢。“萬千心事 ”,關它不住,遣它不成,寄也無方,最后還是把它深深地埋藏心底。
“樓上幾日春寒”句拓開一層,然仍承“萬千心事”意脈。連日陰霾,春寒料峭,詞人樓頭深坐,簾垂四面。“簾垂四面”,是上闋“重門須閉”的進一步發展,既關上重門,又垂下簾幕,則小樓之幽暗可知;樓中人情懷之索寞,亦不言而喻了 。“玉闌干慵倚”,刻畫詞人無聊意緒,而隱隱離情亦在其中。征鴻過盡,音信無憑,縱使闌干倚遍,亦復何用!闌干慵倚,樓內寒深 ,枯坐更加愁悶,于是詞人唯有懨懨入睡了。可是又感羅衾不耐春寒,漸漸從夢中驚醒。心事無人可告,唯有托諸夢境;而夢鄉新到,又被寒冷喚回。
其輾轉難眠之意,凄然溢于言表。“不許愁人不起”,多少無可奈何的情緒,都包含在這六字之中,詞人為離情所折磨而痛苦不堪 ,又因明誠外出而實有此情,并非虛構。虛虛實實,感人至深。
從“清露晨流 ”到篇終,詞境為之一變。此前,詞清調苦 ,婉曲深摯;此后,清空疏朗,低徊蘊藉。
“清露晨流 ,新桐初引 ”寫晨起時庭院中景色。從“重門須閉 ”,“簾垂四面”,至此簾卷門開,頓然令人感到一股盎然生意。日既高,煙既收,本是大好晴天,但詞人還要“更看今日晴未”,說明春寒日久,陰晴不定,即便天已放晴,她還放心不下;暗中與前面所寫的風雨春寒相呼應,脈絡清晰。以問句作結,更有余味不盡的意味。
這首詞選本題作“春情”或“春日閨情 ”。全詞從上片的天陰寫到下片的天晴,從前的愁緒縈回到后面的軒朗,條理清晰,層次井然。詞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氣的變化相諧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渾然天成。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閨怨詞。
聲聲慢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體裁:【詞】 類別:【】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
①將息:將養休息。
②怎生:怎樣,怎么。
③這次第:這一連串的情況。
【評解】
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
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
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
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
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集評】
羅大經《鶴林玉露》:起頭連疊七字,以婦人乃能創意出奇如此。
楊慎《詞品》:宋人中填詞,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不獨
爭雄于閨閣也。其詞名《漱玉集》,尋之未得,《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
張端義《貴耳集》: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
字者,用《文選》諸賦格。后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
俱無斧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
婦人有此文筆,殆間氣也。
徐釚《詞苑叢談》: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
劉體仁《七頌堂隨筆》:易安居士“最難將息”“怎一個愁字了得”深妙穩雅,不
落蒜酪,亦不落絕句,真此道本色當行第一人也。
周濟《介存齋詞選序論》:李易安之“凄凄慘慘戚戚”,三疊韻,六雙聲,是鍛煉
出來,非偶然拈得也。
許昂霄《詞綜偶評》:易安此詞,頗帶傖氣,而昔人極口稱之,殆不可解。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陸鎣《問花樓詞話》:《聲聲慢》一詞,頓挫凄絕。
吳灝《歷朝名媛詩詞》:易安以詞專長,揮灑俊逸,亦能琢煉。其《聲聲慢》一闋,
其佳處在后又下“點點滴滴”四字,與前照應有法,不是草草落句,玩其筆力,本自矯
拔,詞家少有,庶幾蘇、辛之亞。
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李易安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連上十四疊字,則出奇制勝,真匪夷所思矣。
梁啟超《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那種煢獨恓惶的景況,非本人不能領略;
所以一字一淚,都是咬著牙根咽下。
-----------------------------
《聲聲慢 》又名《勝勝慢》,清照這首詞改押入聲韻,并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惋為凄厲 。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不能列入婉約體。這首作法獨特的詞,就其內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賦。
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于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 ”,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于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 ”。僅此三句,定下一種愁慘而凄厲的基調。
“乍暖還寒時候”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 ”,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 ”。所以,這首詞是寫一日之晨,秋日清晨 ,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 ”。至于“時候”二字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 。“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 ”,“曉”,通行本作“ 晚 ”。從全詞意境來看,應該是“曉”字。
說“曉來風急 ”,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 ”。這句是說借酒無法消愁“雁過也”的“雁 ”,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 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這一句是虛寫,以寄寓作者的懷鄉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 。“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
“守著窗兒 ”句,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過之而無不及。這一句從反面說,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兼用溫庭筠《 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直情切。最后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獨辟蹊徑。自庚信以來,詩人寫愁,多半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于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說還休 ”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
這首詞始終緊扣悲秋之意,盡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寫盡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出處】
姜葆夫、韋良成選注《常用古詩》
寫人自戀的宋詞佳句
一寸狂心未說,已向橫波覺。 六玄令 晏幾道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青玉案 賀 鑄
一場消黯,永日無言,卻下層樓。 曲玉管 柳 永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池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浣溪沙 晏 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浣溪沙 晏 殊
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 八聲甘州 張 炎
一時左計,悔不早荊釵,暮天修竹,頭白倚寒翠。 摸魚兒 朱嗣發
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 風入松 俞國寶
一春猶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 阮郎歸 晏幾道
一蓑煙雨任平生。鬧運 定風波 蘇 軾
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 踏莎行 周紫芝
一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 齊天樂 蟬 王沂孫
一襟幽事,砌蟲能說。 玉京秋 周 密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楊州慢 姜 夔
二十馀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臨江仙 陳與義
十年一夢凄涼,似西湖燕去,吳館巢荒。 夜合花 吳文英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江城子 蘇 軾
十里楊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說。 琵琶仙 姜 夔
十載西湖,傍柳系馬,趁嬌塵軟霧。 鶯啼序
春晚感懷 吳文英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水調歌頭 蘇 軾
人何在?一簾淡月,仿佛照顏色。 霓裳中序第一 姜 夔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清平樂 晏 殊
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 滿庭芳 周邦彥
兒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隨音,任滿身花影,獨自追尋。 滿庭芳
促織兒 張 鎡
幾回憑雙燕,丁寧深意,往來卻恨垂簾礙。 薄幸 賀 鑄
又入銅駝,遍舊家門巷,首詢聲價。 三殊媚 史達祖
又爭知、吟骨縈消,漸把舊衫重剪。 瑞鶴仙 吳文英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滿江紅 岳 飛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聲聲慢 李清照
萬里云帆何時到?送孤鴻、目斷千山阻。 賀新郎 葉夢得
山色誰題?樓前有雁斜書。 高陽臺 吳文英
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西河 金陵懷古 周邦彥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滿庭芳 秦 觀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蘇幕遮 范仲淹
千萬縷、藏鴉細柳,為玉尊、起舞回雪。 琵琶仙 姜 夔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永遇樂 辛棄疾
千古事、云飛煙滅。 賀新郎
賦琵琶 辛棄疾
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 媚嫵 新月 王沂孫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江城子 蘇 試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柱枝香 王安石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摸魚兒 辛棄疾
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少年游 柳 永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 臨江仙 蘇 軾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 踏莎行 晏 殊
飛紅若到西湖底,攪翠瀾,總是愁魚。 高陽臺 吳文英
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賀新郎 辛棄疾
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 風流子 周邦彥
天涯舊恨,試看幾許消魂?長亭門外山重疊。不盡眼中青,是愁來時節。 石州慢 張元干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木蘭花 晏 殊
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 月下笛 張 炎
天涯夢短,想忘了,綺疏雕檻。 長亭怨慢 王沂孫
天淡銀河垂地。 御街行 范仲淹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浣溪沙 晏 殊
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定風波 柳 永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踏莎行 晏 殊
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望海潮 秦 觀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木蘭花 晏 殊
無情水、都不管,共液好梁西風、只管送歸船。 木蘭花慢 辛棄疾
無情畫舸,都不管、襪局煙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擁重衾,載得離恨歸去。 尉遲杯 周邦彥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卜算子 詠梅 陸 游
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 長亭怨慢 姜 夔
云破月來花弄影。 天仙子 張 先
不如桃杏,猶解嫁區風。 一眾花 張 先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水調歌頭 蘇 軾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鷓鴣天 辛棄疾
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簫娘,書一紙? 夜游宮 周邦彥
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歸來雙燕。 望湘人 賀 鑄
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 媚嫵 新月 王沂孫
歷歷數,西州更點。 天門謠 賀 鑄
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 定風波 柳 永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卜算子 李之儀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永遇樂 李清照
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 木蘭花 晏 殊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 暗香 姜 夔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少年游 柳 永
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殢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木蘭花慢 辛棄疾
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語,別情無極。 六丑 周邦彥
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蘭陵王 周邦彥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臨江仙 蘇 軾
父老猶記宣和事,抱銅仙、清淚如水。 寶鼎現 劉辰翁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鷓鴣天 晏幾道
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浪淘沙 歐陽修
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點降唇 姜 夔
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惜分飛 毛 滂
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雨霖鈴 柳 永
今霄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鷓鴣天 晏幾道
月又漸低霜又下,更闌。折得梅花獨自看。 南鄉子 潘 牥
月洗高梧,露傳幽香,寶釵樓外秋深。 滿庭芳
促織兒 張 鎡
月浸葡萄十里,看往來、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 寶鼎現 劉辰翁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滿庭芳 周邦彥
風悲畫角,聽單于、三弄落譙門。 南浦 魯逸仲
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青玉案 辛棄疾
鳳尾龍香撥。自開元、霓裳曲罷,幾番風月。 賀新郎 辛棄疾
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柱枝香 王安石
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 澡蘭香
淮安重午 吳文英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木蘭花 宋 祁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千秋歲 張 先
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木蘭花 晏 殊
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歌扇輕約飛花,蛾眉正奇絕。 琵琶仙 姜 夔
雙漿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漸滿空闊。 慶宮春 姜 夔
水遠,怎知流水外,卻是亂山尤遠。 長亭怨慢 王沂孫
水滿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 八聲甘州 吳文英
水殿風來暗香滿。 洞仙歌 蘇 軾
玉人和月摘梅花。 浣溪沙 賀 鑄
玉骨西風,恨最恨、閑卻新涼時節。 玉京秋 周 密
玉鉤雙語燕,寶甃楊花轉。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 菩薩戀 陳 克
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念奴嬌 張孝祥
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解連環 孤雁 張 炎
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 水龍吟 陳 亮
可憐千點吳霜,寒消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祝英臺近 吳文英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 湘春夜月 黃孝邁
可惜東風,將恨與、閑花俱謝。記取崔徽模樣,歸來暗寫。 三殊媚 史達祖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水龍吟 辛棄疾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沙行 歐陽修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高陽臺 張 炎
東風似舊,向前度桃花,劉郎能記,花復認郎否? 摸魚兒 劉辰翁
東風里,朱門映柳,低按小秦箏。 滿庭芳 秦 觀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是如雨。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東風漸綠西湖岸,雁已還、人來南歸。 高陽臺 周 密
東風寒似夜來些。 浣溪沙 賀 鑄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木蘭花 宋 祁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陰 李清照
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 六州歌頭 韓元吉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 暗香 姜 夔
舊游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 小童山 章良能
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 祝英臺近 吳文英
目斷四天垂。 少年游 柳 永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卜算子 李之儀
嘆西園,已是花深無地,東風何事又惡? 瑞鶴仙 周邦彥
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 齊天樂 蟬 王沂孫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聲聲慢 李清照
白發書聲神州淚,盡凄涼,不向牛山滴。 賀新郎 九日 劉克莊
半黃梅子,向晚一簾疏雨。斷魂分付與,春將去。 感皇恩 賀 鑄
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 解連環 孤雁 張 炎
記小江、風月佳時,屢約非煙游伴。 望湘人 賀 鑄
記出塞、黃云堆雪。馬上離愁三萬里,望昭陽、宮殿孤鴻沒,弦解語,恨難說。 賀新郎
賦琵琶 辛棄疾
記吉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綺羅香
詠春雨 史達祖
記醉踏南屏,彩扇咽寒蟬,倦夢不知蠻素。 霜葉飛 重九 吳文英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八聲甘州 柳 永
有哪些辛棄疾的宋詞
辛棄疾的詩詞現在所知道的有六百多孫核首;
比較經典的有《青玉案·元夕》、《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派凱纖》、《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西江月·遣興》、《摸魚兒·更
能消幾番風雨》、《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塵仿、《清平樂·村居》等。
擴展資料:? ? ? ? ? ? ? ? ? ?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參考資料來源:古詩文網-辛棄疾
宋詞都有哪些
宋詞如下:
宋詞的代表人物:蘇軾、李清照、辛棄疾、晏殊。
宋詞(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是宋代盛行的一種文學體裁。宋詞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達到頂峰,與唐詩并稱為雙絕。
發展情況:在唐朝時已經出現,最初在民間流行。經過五代到兩宋,詞得到很大發展,成為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宋詞以描寫艷情為主。張炎說:“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于詩。蓋聲出于鶯吭燕舌間,稍近乎情可也。”就是對這方面特征的一個總結。
宋詞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第一個抒寫艷思戀情的專門文體,“?詩言志詞言情”、“詞為艷科”都是宋詞這種創作主流傾向的歸納。宋詞的題材集中在傷春悲秋、離愁別緒、風花雪月、男歡女愛等方面,與“艷情”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被后人推尊為“豪放詞”開山祖的蘇軾,其絕大多數詞仍屬“艷科”范圍。
即使是“艷情”之外的題材,也要受到主流傾向的滲透,或多或少地沾帶著“艷”的情味宋詞創作的主流傾向,正屬于被孔子屏棄的淫靡的“鄭衛”之聲一流,與風雅篇什背道而馳。它只有表層次上的享樂生活追求,決沒有深桐高層的意蘊供回味。所以,宋詞人們一面沉湎于聲色的快樂享受,另一面又自我掩飾,自我辯解,“自掃其跡”。
后人“為渣輪禪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也為其曲意解釋。貪圖享受,人所難免,興發情動,形諸歌詠。事后又覺得不合雅趣,有失顏面。這種矛盾普遍存在于歌詞的創作之中。如能將艷情的表述含蓄化、朦朧化,似有興寄,讓接受者產生無限言外托喻之想。且將字面、句子、聲韻皆加以鍛煉,使其具有典麗高雅之風貌,豈不是兩全其美?
詞牌來源:
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 菩薩蠻》,據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 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 西江月》、《 風入松》、《 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 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
《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 如夢令》,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 大江東去》,這是由于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
3、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 漁歌子》詠的是打魚,《 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 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 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如塵是詞題,也就不再另擬題目了。
宋詞有哪些?
宋詞數不勝數,經典的扒迅宋詞層出不窮,代表作就有: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蘇軾《蝶戀花·春景》舉此彎《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正悶日夜記夢》《念奴嬌·赤壁懷古》;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玉樓春·春恨》《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鷓鴣天·小令尊前見玉簫》等等。
經典宋詞《浣溪沙》精選五首
【一】經典宋詞《浣溪沙》精選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
上闋中“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賀謹詠之樂。作者邊聽邊飲,這現境觸發了對“去年”所經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基拍攔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么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
“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下闋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纏綿哀感,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小園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詞中無意間描寫的現象,往往含有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搏胡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二】經典宋詞《浣溪沙》精選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宋代: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賞析
此詞以白描手法寫了熏香、花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借以抒發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寫春光駘蕩,屋內香爐裊煙,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幾筆,勾勒寒食節的初春景色與民間習俗,情韻全出。此詞通過寒食時節景物形象探尋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從而表達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寫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敘,頭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見所感。“淡蕩”猶蕩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滿。寒食節當夏歷三月初,正是春光極盛之時。熏爐中燃點著沉水香,輕煙裊繞,暗寫閨室的幽靜溫馨。這兩句先寫出春光的宜人,春閨的美好。
第三句寫閨中之人,詞中沒有去寫她的容貌、言語、動作,只從花鈿寫她睡醒時的姿態。“山枕”謂枕形如山。“夢回山枕隱花鈿”是少女自己察覺到的,不是別人看出來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臥,不覺沉沉入睡,一覺醒來,才覺察自己凝妝睡去,自己也覺詫異。熏香已殘,說明入睡時間已久,見出她睡得那樣沉酣香甜。她夢回猶倚山枕,出神地望著室外的蕩漾春光,室內的沉香煙裊,一種潛藏的春思隱約如見。這幾句不事修飾,淡淡道來,卻別有一番情致。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海已過柳生綿”。古人以為燕子產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飛來,故稱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賭賽勝負的一種游戲。時節已到寒食,為什么不見燕子飛來呢?女伴們斗草嬉戲,情懷是多么歡暢。江梅花期已過了,楊柳又正飛花。這里寫的是少女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種種景致說明春事已經過半,當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情懷繚亂,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這兩句對仗工整,既有動態,更有細微的心理活動,極盡工巧之妙。
“黃昏疏雨濕秋千”,寫的是另一種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歡的游戲,尤其是當寒食時節更是無此不歡。這一句寫的是黃昏時忽然飄起細雨,把秋千灑濕了,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的外現,同上兩句所寫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寫照。此句寫春愁卻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卻道出愁緒萬縷。
這首詞以物寫人,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態和內心世界寫得活靈活現,有“無我之境”的妙趣。全詞都是景語,仔細體味又都是情語,沒有雕飾斧鑿痕跡,雋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現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三】經典宋詞《浣溪沙》精選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
宋代:吳文英
門隔花深夢舊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
賞析
這首懷人感夢的詞,借夢寫情,更見情癡,寫得不落俗套。
“門隔花深”,指所夢舊游之地。當時花徑通幽,春意盎然。詞人說:不料我去尋訪她時,本擬歡聚,卻成話別。為什么要離別,詞中沒有說明。“燕歸愁”,仿佛同情人們離別,黯然無語。不寫人的傷別,而寫慘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筆。前結“玉纖香動小簾約,”則已是即將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纖手分簾,二人相偕出戶,彼此留連,不忍分離。“造分攜而銜涕,感寂寞而傷神”(江淹《別賦》)。下片是深入刻畫這種離別的痛苦。
下片是興、比并用的藝術手法。“落絮無聲春墮淚”,兼有兩個方面一形象,一是寫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柳永《雨霖鈴》),寫離別時的吞聲飲泣。這里略去了。絮花從空中飄落,好象替人無聲墮淚,這是寫春的墮淚,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個形象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寫人,“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韋莊《女冠子》),是寫婦女言別時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為了掩淚,怕增加對方的悲傷。同時也是寫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襯出月含羞。劉熙載說:“詞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藝概·詞曲概》)此詞“落絮”、“行云”一聯正是“寄言”。表面是寫自然,其實是寫情。詞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當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墮淚”與“含羞”,也正表現了人的離別悲痛的深度,那說是說二人離別,連大自然也深深感動了。這兩句把離愁幻化成情天淚海,真乃廣深迷離的至美藝術境界。“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杜甫《夢李白》)。這種黯然神傷心折骨驚的離情別緒,怎么能忘懷呢!有所思,故有所夢;有所夢,更生思緒。無晝無夜,度日如年,這刻骨相思是夠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覺不到一絲春意,所以臨夜東風吹來,比蕭瑟凄冷的秋風更不堪忍受了。這是當日離別的情景,也是夢中的情景,同樣也是此日夢醒時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話,詞人因離愁的濃重,他的主觀感覺卻把它倒轉過來。語極警策。
春夜風冷,是自然現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現象,二者交織融會,釀成“東風臨夜冷于秋”的蕭瑟凄冷景象,而且這種氛圍籠罩全篇,此為《浣溪沙》一調在結構上的得力之處。
【四】經典宋詞《浣溪沙》精選
浣溪沙·常山道中
宋代詞人:辛棄疾
北隴田高踏水頻。西溪禾早已嘗新。隔墻沽酒煮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云。賣瓜聲過竹邊村。
賞析
此詞寫途中所見的農村風光。上片通過選取江南農村獨具特色的題材和生活場景,描寫了鄉村生活的安恬美好,表達了洋溢在作者心頭的喜悅。先寫北隴踏水灌田,西溪收稻嘗新。近看北邊高地上農民正在猛踏水車,灌溉農田。一個“頻”字充分表現出動作的連續不斷,暗傳出農民的辛勤勞作情景。而另一邊河溪兩岸,農作物成熟較早,農民正品嘗著香甜的新收稻米。繼寫沽酒煮魚。既“沽酒”又“煮纖鱗”,洋溢著農家的歡欣,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不為人注意的淳樸的鄉風。杜甫《客至》有“隔籬呼取盡余杯”句,姜夔《惜紅衣》有“墻頭喚酒,誰問訊、城南詩客”句:與這里情趣都不同。這三句足見農事辛勤,生活安樂。
下片寫忽降微雨,清涼宜人,轉眼云影飄散,藍天當空,賣瓜人在綠竹叢生的村莊推銷產品。換頭景象一變:“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云。”七言對仗,工穩流利,清新俊爽。忽然涼風吹拂,接著飄來幾星細雨;詩人抬頭望天,帶雨的云一眨眼便無影無蹤了。這兩句寫夏天獨特的天氣變化,內容倒平常無奇,但表達上有不凡之處,形式上少了幾分詞的隨意靈活,多了幾分詩的整飭和表意的含蓄及理趣。“忽有”,“更見”,既見筆勢挺峭勁,更覺空靈跳動,生動地表現出夏日多變的山村氣象。但此時,作者的著眼點并不在風雨陰晴上,而是在最后一句“賣瓜人過竹邊村”上。這個結句余音裊裊,比蘇軾的“牛衣古柳賣黃瓜”(《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更富情趣。有了這一句,前面的風雨陰晴變化即是過眼煙云,表現了作者寵辱不驚的淡定心態。至此,詞的境界頓然躍升。
全詞通篇清新淳樸,生活氣息濃厚,宛如一幅生機盎然的浙西農村圖。從結構看,此詞上片三句與下片末句一句一景,地點不同,風采各異,先后收入作者的眼簾,構成一幅生動的農民生活畫卷。而“北隴”“西溪”“隔墻”“竹邊”等詞語不僅突出了鄉村氣息,更暗示出空間的開闊廣袤,讀來讓人思維活躍疏宕,毫無局狹之感。與那許許多多慣寫湫隘狹小生活圈子的詞,簡直是另一個天地。歷來人們欣賞稼軒的英氣、豪氣、霸氣,應該說如此詞這樣具有爽氣的作品,在其他詞人中,也是少見的。
【五】經典宋詞《浣溪沙》精選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北宋詞人: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賞析
每一次春來,就是一次傷春的體驗。詞人之心,很早就發出了“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們的命運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嘗春愁。此詞抒寫的是淡淡的春愁。它以輕淡的色筆、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貼地寫出了環境氛圍,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變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滲透出來,表情深婉、幽緲。“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種心情”。索漠輕寒中裊裊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輕輕的寂寞和百無聊賴的閑愁。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稱景,景也恰能傳情,這便是詞作的境界。
上片寫晨起之感和室內之景,語言幽婉而含意深邃。詞的起調很輕,很淡,而于輕淡中帶著作者極為纖細銳敏的一種心靈上的感受。漠漠輕寒,似霧如煙,以“漠漠”二字狀漫彌而上小樓的輕寒,一下子給春寒蕭索的清晨帶來寥廓冷落的氣氛。與“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意蘊相似,而情調之婉妙幽微過之。不說人愁,但云“漠漠輕寒上小樓”。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正隨這薄薄春寒無聲無息地在人的心頭輕輕漾起。僅詞的首句,就為全詞烘托出一個色調凄清的景。緊接著加上“曉陰無賴似窮秋”,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一層暗淡的色彩。時屆暮春,卻感到竟像深秋那樣的寒冷,原來這是一個春陰的早晨。春陰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悶無聊,然而詞人不說心情之無聊,卻咒曉陰之無賴,進一層渲染了氣氛之寂寞凄寒。主人公也許剛剛從夢中醒來,睡眼惺忪,室內畫屏閑展:淡淡的煙靄,輕輕的流水。在周圍陰氛的罩籠下,幽迷淡遠。凝神恍惚中,他仿佛消失在清迷幽幽的畫景之中,又仿佛還依回于渺茫、流動的夢境之中。這種主觀幻覺,正是由于幽迷寧靜的氛圍與主人公此時此刻心境的渾然一體所致。是情與景融、意與境渾的佳句。
下片寫倚窗所見,轉入對春愁的正面描寫。不期然而然中,主人公的視線移向了窗外:飛花裊裊,飄忽不定,迷離惝恍;細雨如絲,迷迷蒙蒙,迷漫無際。見飛花之飄緲,不禁憶起殘夢之無憑,心中頓時悠起的是細雨蒙蒙般茫無邊際的愁緒。本寫春夢之無憑與愁緒之無際,卻透過窗戶攝景著筆于遠處的飛花細雨,將情感距離故意推遠,越發感生出一種飄緲朦朧、不即不離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詩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無咎語)的佳例。詞人將“夢”與“愁”這種抽象的情感編織在“飛花”、“絲雨”交織的自然畫面之中。這種現象,約翰·魯斯金稱為“感情誤置”,而這在中國詩詞中則為司空見慣。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詩人們心中存有一種感情,移情入景,便往往設想自然也帶著這份感情。“以我觀物,而物皆著我之色彩”。“自在飛花”,無情無思,格外惹人惱恨,而反襯夢之有情有思。最后,詞以“寶簾閑掛小銀鉤”作結,尤覺搖曳多姿。細推詞脈,此句應為過片之倒裝句。沉迷于一時之幻境,不經意中瞥向已經掛起的窗簾外面,飛花絲雨映入眼簾,這便引出“自在”二句之文。而在結構藝術上,詞人作如是倒裝,使得詞之上、下片對稱工整,顯得精巧別致,極富回環變化的結構之美。同時,也進一步喚醒全篇,使簾外的種種愁境,簾內的愁人更為分明,不言愁而愁自現。《續編草堂詩余》曰:“后疊精研,奪南唐席。”正是對此章法技巧的高度評贊。句中“閑”字,本是形容物態,而返觀全篇,知此正是全詞感情基調——百無聊賴的情感意緒,作為紅線貫串打通全詞,一氣運轉,跌宕昭彰。張炎說:“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詞源》卷下)試觀此作,正是如此。
此詞以柔婉曲折之筆,寫一種淡淡的閑愁。詞人們總是能敏銳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并流諸筆底,而此時,又必然會滲透進他們對時世人生的獨特感受。馮延巳的《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棄久》寫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這般閑情,卻也包蘊著一種由時代氛圍所釀成的說不清、排不開的愁緒。“古之傷心人也”的秦觀,年少喪父,仕途抑塞,于新舊黨迭為消長之際,一再受到排抑,滿腹滿腔人生的遭際感慨,泛化為一種凄怨感傷的心境意緒而彌漫于詞作之中,呈現出含蓄蘊藉、窈深幽約之美。
在文學大家的筆下,對情、意表達的處理常見“舉重若輕”和“舉輕若重”兩種方式。它們都會有理想的表達效果,但秦觀在這里的幽情輕吐卻有如此的效果,依賴于其善于渲染、語言精美、比喻神奇,但更關鍵的是內中的那種情致。馮煦稱贊說:“他人之詞,詞才也;少游,詞心也。得之于內,不可以傳。”(《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秦觀的個人氣質與文體特征已經融而為一。這首詞沒有一處用重筆,沒有痛苦的吶喊,沒有深情的傾訴,沒有放縱自我的豪興,沒有沉湎往事的不堪,只有對自然界“漠漠輕寒”的細微感受,對“曉陰無賴”的敏銳體察,對“淡煙流水”之畫屏的無限感觸。這春愁,既沒有涉及政治,又沒有涉及愛情、友誼,或者其他什么,它其實只是寫了一種生活的空虛之感。在一個敏感文人的心里,這種空虛寂寞伴隨生命的全程,它和愿望、和理想、和對生命的珍視成正比,無邊無際,無計可除。
關于寫人的宋詞有哪些和寫人的宋詞有哪些詩句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