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愛兩不疑出自哪里 恩愛兩不疑全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恩愛兩不疑出自哪里,以及恩愛兩不疑全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結發為夫婦,恩愛兩不疑”的出處
分類: 藝術 詩詞歌賦
解析:
年代:漢
作者:漢無名氏
作品:別詩
內容: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昔為鴛和鴦,今為參與辰。
昔者長相近,邈若胡與秦。
惟念當乖離,恩情日以新。
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
我有一樽酒,欲以贈遠人。
愿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黃鵠一遠別,千里顧徘徊。
胡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況雙飛龍,羽翼臨當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懷。
請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絲竹厲清聲,慷慨有余哀。
長歌正激烈,中心愴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歸。
俯仰內傷心,淚下不可揮。
愿為雙黃鵠,送子俱遠飛。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燭燭晨明月,馥馥秋蘭芳。
芬馨良夜發,隨風聞我堂。
征夫懷遠路,游子戀故鄉。
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俯觀江漢流,仰視浮云翔。
良友遠別離,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長。
嘉會難再遇,歡樂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隨時愛景光。
注釋:
《別詩》相傳為蘇武和李陵相贈答的五言詩,但據考證不是,真正作者已不可考,產生時期大致都在東漢末年。這些詩大都寫朋友、夫婦、兄弟之間的離別,故總題為《別詩》。
組詩其一:“骨肉緣枝葉……”
簡析:
這首是送別兄弟的詩,從平日的恩情說到臨別的感想,再說到餞送的意思。
注解:
骨肉:指兄弟。首句以葉之緣枝而生比喻兄弟骨肉天然相親。
因:親。這句是說結識朋友也是相親的。
四海之內皆為兄弟:語出《論語》宏脊備“四海之內皆為兄弟”的話。此二句是說天下的人誰都不是漠不相關的陌路人。
連枝樹:即“連理樹”,不同根的兩樹枝或干連生為一名為連理。通常用連理樹喻夫婦,這里用來喻兄弟。
參、辰:二星名,參星居西方,辰星(又名商星)居東方,出沒兩不相見。
邈:遠。
胡與秦:猶言外國和中國。當時西域人稱中國為“秦”。以上四句是說往日形跡親近,今后就疏遠了。
乖:暌別。
恩情:此句言情誼比平時更覺不同,平時情誼固然深厚,臨別更覺難舍。
鹿鳴:《詩經·小雅》有《鹿鳴》篇,是宴賓客的詩,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蒿類)”起興,是以鹿得食物呼喚同類比喻燕樂嘉賓。
樽:酒器。
斟酌:用勺舀酒。結尾四句是說這一樽酒本為贈遠人用的,現在希望你再留一會兒酌飲此酒。
組詩其二:“黃鵠一遠別……”
簡析:
這是客中送客的詩。前幅連用比喻表示臨別依依,中幅借描寫弦歌的音響說明人心的情緒,后幅直寫傷感,仍用比喻作結。
注解:
依依:戀戀不舍。以上四句言鳥獸分別尚不免懷顧戀之情。
飛龍:龍是傳說中的神物(蛇身,有四足,爪象狗的爪,有馬的頭鬃和尾,有鹿的角、魚的鱗和須),能飛行。其中有一種有翼的,象飛鳥。這里是以飛龍喻作者送別的朋友和他野銀自己。
喻中懷:曉示心懷。
游子吟:琴曲。《琴操》云:“楚引者,楚游子龍丘高出游三年,思歸故鄉,望楚而長嘆。故曰楚引。”《游子吟》或許就是指此曲。因為是客中送客,《游子吟》正可以表示主客兩方的情懷。
泠泠:形容音韻清。
絲竹:“絲”,指用絲弦的樂器,如琴瑟。“竹”,指竹制的樂器,如簫管。這里“絲竹”是偏義復詞,上文只提到弦歌,有絲無竹。
厲:強烈。
長歌:樂府歌有《長歌行》,又有《短歌行》,據《樂府解題》,其分別在歌聲的長短。長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
展:重(平聲)。
清商曲:是短歌而不是長歌。曹丕《燕歌行》:“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念子不得歸:是說我雖想念你而不蔽毀能隨你同歸。以上四句是說長歌之后續以短歌,以寫心中激烈的傷痛。
組詩其三:“結發為夫妻……”
簡析:
這一首是征夫辭家留別妻的詩。大意先述平時的恩愛,次說臨別難舍,最后囑來日珍重。
注解:
結發:指男女初成年時。男子二十歲束發加冠,女子十五歲束發加笄表示成年,通稱結發。
同枕席:指成為夫婦。
燕婉:歡好貌。以上二句是說良時的燕婉不能再得,歡娛只有今夜了。
懷往路:惦著走上旅途。
夜何其(音基):《詩經·庭燎》云:“夜如何其?”這里用《詩經》成語。“其”,語尾助詞,猶“哉”。
參辰皆沒:言天將明。
行役:應役遠行。
滋:多。
春華:喻少壯時期。
組詩其四:“燭燭晨明月……”
簡析:
這一首是從中州送友南去的詩。起頭六句寫將別時的光景。次四句預計行人的路程。以下八句言別后山川阻隔,嘉會難再,應珍重目前的歡聚。
注解:
燭燭:明貌。
馥馥:芳香。
游子:指行人,也可能是指作者自己。如果是作者自謂,這篇就是客中送客的詩。
江漢:長江和漢水。以上四句是說預計年終行人已到達江漢之間了。
山海:可以是泛說,猶言山川;也可以是實指,近人逯欽立《漢詩別錄》引東漢、魏、晉人的話說明當時人常用“山海”指赴交州所經的艱險,山指五嶺,海指南海。依此說,這詩中的行人要去的地方還不止于江漢而是遠達交州。
中州:指古豫州(今河南省地),因其居九州之中。
未央:未盡。這句是說現在欲別未別,歡樂還未盡。
景光:猶“光陰”。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這詩句是誰寫的,全詩詳細幫肋解釋一下謝謝了!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這句詩出自兩漢無名氏以蘇武之名所作《留別妻》,全詩如下: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白話文釋義:
和你結發成為夫妻,就從沒懷疑與你恩愛到老。和你相愛纏綿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時刻,多么美好的時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為國遠行,不得不起來看看天亮沒亮是什么時候了。當星辰隱沒在天邊時,我就不得不與你辭別了,因為要到戰場上這一走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與你團聚。
與你依依不舍長時間的握著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淚是因為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我倍加珍惜現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遠也不會忘了和你相愛,這么幸福歡樂的時光。如果我有幸能活著,一定會回到你身邊。如果我不幸死了,也會永遠想你!
擴展資料
這首詩在徐陵的《玉臺新詠》中題作《留別妻》,舊傳為蘇武初出使時留別妻子之作,收錄在《蘇武與李陵詩四首》組詩中。然而今讀詩中“征夫懷往路”、“行役在戰場”諸語,詩中的主人公應是一個即將應征出穗肢戰的青年男子,作品所表現的也是漢代末期常見的征夫別妻的主題。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結發”是古代男子二十束發加冠、女子十五束發為笄表示成年的一種儀式,詩中的青年男女到了這個人生的美好時刻便結為夫妻,“恩拍猛愛兩不疑”,婚后生活過得十分美滿、幸福。
末四句寫新婚夫婦臨別時的相互鄭重叮嚀。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對丈夫的囑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愛惜自己的青春年華,注意保重身體,同時牢記夫妻間的恩愛與歡樂,體現了一個妻子的關心和擔心;“生當”二句是丈夫對妻子的回答:“若能生還,一定與你白頭偕老,若死在戰場,也將一直把你懷念。”表現了丈夫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盡管詩中主人公為離別所傷,但詩中卻沒有一句埋怨圭怒的言語,沒有一句呼天搶地的哀號,有的只是殷殷囑托和良好的祝愿。
參考資料襲族橋 ?百度百科-留別妻
恩愛兩不疑的上一句
“恩愛兩不疑”的上一句是“結發為夫妻”,出自《留別妻》,原文: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留別妻》是西漢詩人蘇武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是一首抒情詩,前四句說夫妻畝滑恩愛,五句至八句寫深夜話別,九句至十二句寫黎明分手,最后四句寫互勉立誓。全詩以時間為序,圍繞夫妻恩愛,突出話別、分手和互勉。語言質樸明白,生動流暢。
創作背景:
蘇武年輕的時候是漢武帝的中郎將。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向大漢示好,放回曾經扣留的漢迅簡臘朝使節,于是漢武帝便派了蘇武率使團出使匈咐漏奴,送還被漢朝扣留的匈奴使者。臨行前夕,蘇武辭別愛妻,依依不舍,傷感地寫下了一首詩。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