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的詩句有哪些 湯顯祖的詩文集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湯顯祖的詩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湯顯祖的詩文集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詩詞“情不知從何時起,一往爾深”全詩是什么
作品概況作品名稱:牡丹亭記題詞創(chuàng)作年代:明代作者:湯顯祖作品體裁:散文編輯本段作品原文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1),至手畫形容傳于世而后死(2)。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3)。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4),待掛冠而為密者(5),皆形骸之論也(6)。傳杜太守事者,仿佛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7)。予稍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考談生也(8)。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9),恒以理相格耳(10)。第云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1]編輯本段注釋譯文作品注釋(1)彌連:即“彌留”,言久病不愈。《牡丹亭·診祟》旦白:“我自春游一夢,臥病至今。”(2)手畫形容:指親手為自己畫像。見該劇第十四出《寫真》。(3)溟莫:指陰間。溟,同“冥”。(4)薦枕:薦枕席?!段倪x》宋玉《高唐賦》:“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李善注:“薦,進也,欲親近于枕席,求親昵之意也?!保?)掛冠:謂辭官。密:親近。(6)形?。盒误w,對精神而言。意謂膚淺之說。(7)晉武都守李仲文:《搜神后記》卷四:“武都太守李仲文喪女,暫葬郡城之北。其后任張世之之男子常,夢女來就,遂共枕席。后發(fā)棺視之,女尸已生肉兄襪,顏姿如故。但因被發(fā)棺,未能復生?!睆V州守馮孝將兒女事:馮孝將為廣州太守時,他的兒子夢見一女子說:“我是前太守北海徐玄方女,不幸早亡,亡來今已四年,為鬼所枉殺?!瓚獮榫?。”后來在本命年的生日,掘棺開視,女子體貌如故,遂為夫婦。事見《搜神后記》卷四,又見《異苑》及《幽明錄》等。(8)漢睢陽王收考談生:《列異傳》:“漢談生,四十無婦,夜半讀書,有女子來就生為夫婦,約三年中不能用火照。后生一子,已二歲,生夜伺其寢,以燭照之,腰上已生肉,腰下但有枯骨。婦覺,以一珠袍與生,并裂取生衣裾而去。后生持袍詣市,睢陽王家買之。王識女袍,以生為盜墓賊,乃收拷生。生以實對。陪殲王視女冢如故。發(fā)現(xiàn)之,得談生衣裾。又視生兒正如王女,乃認談生為婿。”又見于《搜神記》。(9)通人:學通古今的人。(10)格:推究。[1]作品譯文天下女子的多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fā)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活著不愿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復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后才感覺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記述杜太守事跡的故事,模仿了晉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廣州太守馮孝將兒女戀愛的傳說。我稍加改動而寫成了這個劇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夢梅,也就象漢代睢陽王拘押拷打談生了。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徹的。自己不是學問貫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強調(杜麗娘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合的事)從理羨亂激的角度看一定沒有,又怎么知道從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1]?1?3編輯本段作品賞析這篇文章選自《湯顯祖詩文集》卷三十三。《牡丹亭記》又名《牡丹亭還魂記》,或簡稱《牡丹亭》或《還魂記》,是湯顯祖最得意的代表作。它通過女主角杜麗娘與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熱情歌頌了杜麗娘的至情,歌頌了反道學、反禮教,追求愛情自由的斗爭精神。這篇題詞作于1598年(萬歷二十六年),在作者在遂昌棄官返臨川后數(shù)月寫成。文中強調情的神奇作用,并以“情”駁“理”,表現(xiàn)了作者新的思想觀點。[1]?1?3編輯本段作者簡介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稱清遠道人,臨川(今屬江西)人。1583年(萬歷十一年)進士,曾任南京太常博士、禮部主事等職。1591年(萬歷十九年),因抗疏抨擊朝政,被貶廣東徐聞典史。后調浙江遂昌知縣。1598年(萬歷二十六年),棄官歸家,不再做官。湯顯祖以戲劇名世,著有“臨川四夢”,包括了《紫釵記》、《還魂記》(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其中以《牡丹亭》最著名。[2]
求湯顯祖《牡丹亭》中經(jīng)典詩句……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改編于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赌档ねぁ肥敲鞔鷦∽骷覝@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p>
《牡丹亭》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受到了儒、釋、道三家學說的不同影響,其故事背景就描寫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體系,故事中出現(xiàn)的花神卻是道家的產物,而女主角杜麗娘身死又還薯卜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說。總之,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詮釋了他的“至情說”。
作品把傳說故事以及明代社會相結合,使之成為一部數(shù)埋穗具有浪漫主義的精神杰作。全劇共計五十五出,每一出都為后面的劇情提供了暗示。下場詩全部采用了唐詩而無不如意。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湯顯祖對于他的《牡丹亭》的重視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僅謳歌了人性,同時也用另一種獨特的方式抨擊了當時大行其道的“存天理,滅人欲”的程朱理學。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云山鄉(xiāng),后遷居湯家山(今液慧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yī)藥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明萬歷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后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chuàng)作。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chuàng)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湯顯祖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湯顯祖的“遠色入江湖”出自于哪首詩?
“遠色入江湖,煙波古臨川”。
撫州,古為臨川郡。東漢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置臨汝縣,即后來的臨川縣。公元237年,建臨川郡,郡治設在臨汝縣。
湯顯祖曾為此留下“遠色入江湖,煙波古臨川”的不朽詩句。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中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戲曲家、文學家,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湯氏散攜祖籍臨川縣云山鄉(xiāng),后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yī)藥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chuàng)作為最,其戲劇橋掘讓作品《還魂記》(一名《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敏局稱“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歷代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湯顯祖的詩詞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公元1583年(萬歷十一年)中進士,任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彈劾申時行,降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又因不附權貴而免官,未再出仕。曾從羅汝芳讀書,又受李贄思想的影響。在戲曲創(chuàng)作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
詩詞摘錄:
1.登獻花巖芙蓉閣詩詞
木末芙蓉出,花巖草樹齊。陵高諸象北,江白數(shù)峰西。
2.奉寄李蒼門諫議并呈省院諸公二十韻詩詞
漢壁藍光遠,秦關紫氣深。寶蓮開華岳,仙樹出咸林。夕拜連封事,宸游費雅箴。國家方有道,天地得無心。震位遲佳氣,西師急好音。數(shù)災山少木,厥貢土惟金。漸覺風謠苦,長看日氣祲。
3.相圃新成十韻示諸生
禮樂在平昌,諸生立射堂。山形君子似,地脈圣人傍。四獸風云合,三龜日月良。天門馳直道,星舍翼回廊。半壁新泉暖,成帷舊木蒼。嘗聞殷曰序,如見孔之墻。遠意桑蓬色,清歌皪藻香。
4.秋日西池望二仙橋
池上映秋光,登臨愛夕陽。鏡中蒲柳色,衣上芰荷香。聽雨初留屐,當風一據(jù)床。猗蘭延余姿客語,高菊以鄰芳。紫翠連山暝,晴陰隔水涼。坐看人世小,仙馭白云鄉(xiāng)。
5.送費師之寄兆卿
未須裘馬去翩翩,風物名家自儼然。數(shù)幅輕羅留結苧,一杯芳草寄題箋。青衫客散河橋柳,暮雨春歸寒食天。定向林間呼小阮,荷湖新著釣魚船。
6.前廣昌令胡君仲合白塔小飲
眼里金臺不可登,江天一醉幾年豎碧絕曾。欹巾曲檻過鳴雨,苾步斜陽到塔棱。詠逐蟾流開夕帳,坐分蟲語暗秋燈。談交亦自風塵好,獨宿孤游也未能。
7.送劉參藩寄問東莞覃見日盧海疇諸子
曲江春老賦停云,病淺臨風一送君。暫有公榮宜對酒,那堪孫楚即離群。高餐露菊逢秋盡,細語霜鐘入夜分。更折梅花問耆舊,羅浮清隱最相聞。
8.遣夢
休官云臥散仙如,花下笙殘過客余。幽意偶隨春夢蝶,生涯真作武陵漁。來成擁髻荒煙合,去覺搴帷暮雨疏。風斷笑聲弦月上,空歌靈漢與踟躇。
9.過安福舊邸口號
宦學新移近禮闈,行經(jīng)舊邸思依依。飛簾巷口人曾拂,舞轡街心馬似歸。粉障自尋題處跡,薰爐重對護時衣。歸家少婦迎門問,妝閣簾閑燕可飛。
10.達公舟中同本如明府喜月之作
世外人應見面難,一燈高興石門殘慧敗。生波入檻浮春淺,細雨橫舟濕夜寒。彼岸似聞風鐸語,此心如傍月輪安。不知天上婆娑影,偏照恒河渡宰官。
11.寄樂石帆儀曹
鶯逗湖南煙雨慳,吳江夜語孤舟閑。山深薄酒易醒醉,天遠輕鳧難往還。作縣真如懸度國,遷官欲似飛來山。子公帝城能憶否,下馬常眠雙樹灣。
牡丹亭湯顯祖詩句
1. 關于湯顯祖的詩句
關于湯顯祖的詩句 1. 描述湯顯祖的詩詞歌賦
湯顯祖,江西臨川人,字義仍,號若士,世稱臨川先生。
湯尚賢長子,明嘉靖29年(1550年)生于文昌里湯家山靈芝園。湯顯祖5歲時能與長輩聯(lián)對,12歲在伯父湯尚質影響下開始寫詩,并將其書齋號為詩集名,曰:《紅泉逸草》。
湯顯祖14歲為縣學諸生,因有神童譽,江西提學使何鏜親試其才,并指案為題,湯顯祖從容對答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何鏜異之道:“此生將來必以文章雄視天下”。
明隆慶4年(1570年),湯顯祖參加鄉(xiāng)試中第8名舉人,并以制義創(chuàng)奇,被譽為舉業(yè)八大家之一,時名以滿天下。國子監(jiān)祭酒湯賓尹贊其曰:“制義以來能創(chuàng)奇者,湯義仍一人而已”。
丞相張居正聞知,欲收其名為已所用,則待湯顯祖入京參加會試之時,令其子至湯顯祖下榻求見,并許以本屆會試“鼎甲”,以示寵愛。湯顯祖自知實力,不肯助張居正科場作弊,則當即回絕,權相張居正惱羞成怒,故在科場中設阻,至使湯顯祖落榜。
湯顯祖落第后,風塵仆仆回到家鄉(xiāng),撫州知府聞知其科場義舉,舉城相迎,并贊湯顯祖為“真正狀元”。張居正因把持朝正,會試考官皆視其馬首為瞻,以其好惡來決定考生成績,因眾考官皆知湯顯祖是張居正眼中釘,盡管湯顯祖制義為天下第一,然而考官始終不敢公正對待其考卷,致使湯顯祖連續(xù)落第。
明萬歷10年(1582年),丞相張居正死,因而掃清了湯顯祖會試的障礙。明萬歷11年(1583年),湯顯祖再次入京參加會試中第65名,殿試時獲第三手備悄甲第211名,賜同進士。
湯顯祖因為三甲賜同進士,不能入選翰林院,則依舊例,授南京太常博士,專責祭祀禮樂。明萬歷14年(1586年),湯顯祖改授南京詹事府主簿,其職雖為輔導太子,然因太子在京,此職實為虛設。
明萬歷17年(1589年),湯顯祖被擢升為南京禮部司南儀郎、六品主事,主祭祠,湯顯祖雖為閑官,但其卻甚為關心時事,他因不滿丞相申時行壓制言路,打擊諫官之行為,上書《論輔臣科臣疏》彈劾權相,他奏道:“指策申時行以權謀私,專權行事,斷絕言路,使言官噤若寒蟬不敢直諫”。時天下諫官無不畏申時行之專橫,無敢言者,湯顯祖雖位卑言輕,但卻敢挺身而抗強權,因而頓以直聲聞四海。
權相申時行見湯顯祖以下官犯上,怒而罷朝,萬歷皇帝專寵申時行,乃下詔切責湯顯祖,并貶其為海南徐聞縣典史。海南為偏荒僻野之地,是歷朝流放罪臣之地,因而朋友們都勸湯顯祖不要去接受這個不入流的小官。
湯顯祖道:“吾生夢羅浮、雷擎、大蓬、葛洪母井、馬伏波銅柱而不可得,得暇一尉,了此夙愿,何必減陸賈使南粵哉”。明萬歷19年(1591年)九月初九,湯顯祖告別諸友,經(jīng)贛州,越梅嶺,自廣東保昌(南雄)下船,過英德真陽峽,十月到廣州,遇道往游羅浮山,十月初七,自廣州畢渣舟行到南海,經(jīng)香港、澳門、恩平到陽江,由陽江乘海船過瓊州海峽,抵圍州采珠地,然后折回到廣東徐聞上任。
湯顯祖一路游玩到廣東,縣人聞其大名,躡衣冠而請揭者,趾相錯也,諸弟子執(zhí)經(jīng)問難靡虛日,戶履常滿,至廨舍隘不能容。徐聞民風好斗,人皆輕生。
湯顯祖為了推廣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其聯(lián)合知縣熊敏捐俸銀,在徐聞縣城西門塘畔創(chuàng)辦了一所“貴生書院”,教民知書識禮,認識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輕生之俗。并宣傳“君子學道則愛人”、“天下之生皆當貴重”的人生哲理。
湯顯祖將書院的十二間教室,分別命名為審問、博學、慎思、明辨、篤行、格物、致和、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并在《徐文留別貴生書院》一文中道:“天地孰為貴,乾坤只此生,海波終日鼓,誰悉貴生情”。湯顯祖在教學上,他對弟子一視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談修,每日津津不厭。
通過湯顯祖的教育和宣傳,徐聞文風漸盛,科舉盛行。清《王夫子賓興》碑文曰:“自明義仍先生來徐聞建書院,而徐益知向學,當時沐其教者,輟魏科登賦仕,后先輝映,文風稱極”。
明萬歷19年至崇禎年間,徐聞連年旱災,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學,仍出了15名舉人。明清兩代,徐聞多次修繕貴生書院,并訂立了《院規(guī)條》,還撥出田96石作為會科經(jīng)費,可見湯學已經(jīng)深入徐聞人心。
湯顯祖病逝的消息傳至徐聞,徐聞縣興建了“湯公祠”,以此表達當?shù)厝嗣駥λ某缇春蛻涯?。湯顯祖雖身在徐聞,但因剛直遭貶,社會輿論大嘩,申時行迫于社會壓力,被迫辭職滾擾,因而湯顯祖得脫流放之災。
萬歷20年(1592),湯顯祖北還故鄉(xiāng)臨川,因家中人口增多,他想找一靜處另蓋新居,老友高應芳得知,便將自己在臨川縣城沙井巷占地960平方米,閑置不用的廢舊房屋轉賣給湯顯祖,供其建玉茗堂,興建宅邸。新宅布局合理,中為玉茗堂書齋,左為寒光堂,右為蘭省堂,前為芙蓉館,后為清院樓,東有四夢臺,全院共由6組建筑組合而成,精巧別致,美觀大方,從此湯、高兩家比鄰而居。
明萬歷21年(1593年),湯顯祖被升任為浙江麗水地區(qū)遂昌縣知縣,湯顯祖治政以教育為本,為辦學興縣,他將奉祿捐出,興辦了一所“相圃書院”,意在造就將相之才。湯顯祖在遂昌縣6年,創(chuàng)尊經(jīng)閣、啟明樓,并于學中建象德堂、于射園置滅虎祠,種種美政,將一個貧窮落后的山區(qū)小縣治理成為兩。
2. 求湯顯祖《牡丹亭》中經(jīng)典詩句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改編于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赌档ねぁ肥敲鞔鷦∽骷覝@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p>
《牡丹亭》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受到了儒、釋、道三家學說的不同影響,其故事背景就描寫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體系,故事中出現(xiàn)的花神卻是道家的產物,而女主角杜麗娘身死又還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說。
總之,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詮釋了他的“至情說”。作品把傳說故事以及明代社會相結合,使之成為一部具有浪漫主義的精神杰作。
全劇共計五十五出,每一出都為后面的劇情提供了暗示。下場詩全部采用了唐詩而無不如意。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湯顯祖對于他的《牡丹亭》的重視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赌档ねぁ凡粌H謳歌了人性,同時也用另一種獨特的方式抨擊了當時大行其道的“存天理,滅人欲”的程朱理學。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
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云山鄉(xiāng),后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
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yī)藥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明萬歷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
后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chuàng)作。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chuàng)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
湯顯祖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3. 求湯顯祖《牡丹亭》中經(jīng)典詩句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改編于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記》?!赌档ねぁ肥敲鞔鷦∽骷覝@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p>
《牡丹亭》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受到了儒、釋、道三家學說的不同影響,其故事背景就描寫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體系,故事中出現(xiàn)的花神卻是道家的產物,而女主角杜麗娘身死又還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說。總之,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詮釋了他的“至情說”。
作品把傳說故事以及明代社會相結合,使之成為一部具有浪漫主義的精神杰作。全劇共計五十五出,每一出都為后面的劇情提供了暗示。下場詩全部采用了唐詩而無不如意。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湯顯祖對于他的《牡丹亭》的重視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僅謳歌了人性,同時也用另一種獨特的方式抨擊了當時大行其道的“存天理,滅人欲”的程朱理學。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云山鄉(xiāng),后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yī)藥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明萬歷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后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chuàng)作。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chuàng)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湯顯祖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湯顯祖的詩句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湯顯祖的詩文集、湯顯祖的詩句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