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吐出紅稻飯(為什么要吐出紅稻飯的味道)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為什么要吐出紅稻飯,以及為什么要吐出紅稻飯的味道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紅稻米的歷史文化
胭脂米最早見諸于筆端是在康熙時期的《玉田縣志》。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烏進孝紅貼上貢物曰‘玉田胭脂米二石’。”第七十五回,“賈母問有稀飯吃些罷,尤氏早捧過一碗來,說是紅稻米粥;賈母接來吃了半碗,便吩咐將這粥送給鳳姐兒吃去。”在《紅樓夢新證》(周汝昌著,棠棣出版社1953年版)中,作者對其中提到的“胭脂米”做了考證。作者一共摘引了四種古籍中的有關記載。這四種古籍是:
劉廷璣《在園雜志》、吳振棫《養吉齋叢錄》、康熙《御制文集》、《永憲錄》。
清代謝墉在《食味雜詠》寫詩贊嘆道:“京畿嘉谷萬邦崇,玉種先宜首善豐。近納神倉供玉食,全收地寶冠田功。泉溲色發蘭苕綠,飯熟香起蓮瓣紅。人識昆侖在天上,青精不與下方同。”這里的蘭苕綠便是碧粳米的顏色,而蓮瓣紅則指的是胭脂稻。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毛澤東主席正住在中南海豐澤園。當讀《紅樓夢》時看到有關“玉田胭脂米”的這段故事,引起了濃厚興趣,即命農業部、河北省尋找此米。后來河北省委果然尋到了,河北省將收獲的胭脂米運送給毛主席。毛主席接見尼克松時還和美國客人提到過玉田胭脂米,并且讓周總理安排在國宴上請客人品嘗過。因為此米珍稀味美,有一次前日本首相田中訪華時,在貴賓席嘗到此米,念之于懷,竟向毛主席請索此米,據確知者言,此米果然給了日本。
傷農古詩的意思是什么
《傷農》是晚唐詩人鄭遨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作品原文
傷農
一粒紅稻飯,
幾滴牛頷血。
珊瑚枝下人,
銜杯吐不歇。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傷:哀傷、悲憫之意。
⑵紅稻:指紅色的稻米,為稻中的一種,畝產量低,較為珍貴、罕見。
⑶頷:下巴頦。
⑷珊瑚:海中的珊瑚蟲的分泌物和石灰質骨骼形成的,像樹枝狀,多為紅色,也有自色的,經加工成珍貴的裝飾品,古代富貴人家常將它供于幾案上,作賞玩的珍寶。
⑸銜杯:飲酒。吐:吐出紅米飯。
白話譯文
顆顆精細的紅稻米飯啊,
那是耕牛滴滴的血凝成。
貴族們吃喝玩樂賞珍寶,
飲酒而吐出紅米飯不停。
詩人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隱居中度過,其詩亦多隱逸之風,這首《傷農》卻是一篇富有社會意義的作品,對封建剝削階級的奢侈浪費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白描的手法與鮮明的對比是詩人采用的藝術手法;語言樸素、形式短小,含義深刻是這首詩的特點。這首詩與李紳的《憫農二首》相比,詩意接近,雖不及李詩影響大,但對農民的疾苦是深切同情,對不勞而獲的豪富貴族是深表憤怒的。整首詩樸實、直率地寫出悲憤交加的感情,有很強的感染力。
一粒紅稻飯,幾滴牛頷血
這句話出自,唐代鄭遨的《傷農》“一粒紅稻飯,幾滴牛頜血。珊瑚枝下人,銜杯吐不歇。”
鄭遨,字云叟,出生在唐朝末代的余暉之中。古代的名與字相呼應,從這位詩人的名字中就可見一斑。名字意味著翱翔,字是云中一叟,都有飛翔,遨游的意思。
生產一粒紅稻米,耕牛就要磨破一層皮,滴下幾滴血。在珊瑚枝下濫飲的人,喝醉了酒,就不斷地把米飯嘔吐出來。四句詩把剝削者不珍惜勞動人民用血汗換來的糧食,恣意糟蹋的罪惡行徑,揭露得一針見血。紅稻:一種顏色發紅的優質稻米。頷:下巴。珊瑚枝:珊瑚骨骼相連,形如樹枝,很名貴。銜杯:飲酒。歇:停止。
傷農 【唐】鄭邀
2018.1.22
傷農?
【唐】鄭遨
一粒紅稻飯,幾滴牛頷血。
珊瑚枝下人,銜杯吐不歇。
【譯文】
一粒珍貴的紅稻飯是耕牛下巴頦滴滴的血凝結而成,而達官貴人們吃喝玩樂酒醉時吐出了多少紅稻飯呀!
【注釋】
傷:哀傷,悲憫。
紅稻:紅色的稻米,較為珍貴,畝產量低。
牛頷血:牛在耕田時下巴被繩子套住磨出的血,突出勞動的辛苦。
銜杯:飲酒。
【閱讀延伸】
《傷農》是一首富有社會意義的作品,運用對比的手法將農人的辛苦與剝削階級的奢侈浪費形成對比,對其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讀到這首詩,第一感覺就是和《憫農》堪稱姊妹篇,第二感覺就想起了杜甫的那兩句名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似乎我們從詩歌中就能感受到詩人的桀驁,對于現實某些亂象的不齒,以及用自己的力量去對抗亂象的決心!
【作者的其他作品】
《富貴曲》《茶詩》《宿洞庭》等
END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