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的詩句有哪些 有關荊州的詩句
很多朋友對于荊州的詩句有哪些和有關荊州的詩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求關于荊州古城的詩詞
【詩】
書樂天紙(唐·元稹)
金鑾殿里書殘紙,乞與荊州元判司。不忍拈將等閑用,半封京信半題詩。
道中寄杜書記(唐·王建)
西南東北暮天斜,巴字江邊楚樹花。珍重荊州杜書記,閑時多在廣師家。
登峴亭(唐·司空曙)
峴山回首望秦關,南向荊州幾日還。今日登臨唯有淚,不知風景在何山。
送人隨姊夫任云安令(唐·劉言史)
閑逐維私向武城,北風青雀片時行。孤帆瞥過荊州岸,認得瞿塘急浪聲。
雜曲歌辭 荊州樂二首 其一(唐·劉禹錫)
渚宮楊柳暗,麥城朝雉飛。可憐踏青伴,乘暖著輕衣。
雜曲歌辭 荊州樂二首 其二(唐·劉禹錫)
今日好南風,商旅相催發。沙頭檣竿上,始見春江闊。
從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唐·劉禹錫)
玉馬朝周從此辭,園陵寂寞對豐碑。千行宰樹荊州道,暮雨蕭蕭聞子規。
在荊州重赴嶺南(唐·宋之問)
夢澤三秋日,蒼梧一片云。還將鹓鷺羽,重入鷓鴣群。
登荊州城望江二首 其一(唐·張九齡)
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終始。經閱幾世人,復嘆誰家子。
登荊州城望江二首 其二(唐·張九齡)
東望何悠悠,西來晝夜流。歲月既如此,為心那不愁。
登下蔡縣樓(唐·李中)
長涯煙水又含秋,吏散時時獨上樓。信斷蘭臺鄉國遠,依稀王粲在荊州。
重陽日上渚宮楊尚書(唐·李群玉)
落帽臺邊菊半黃,行人惆悵對重陽。荊州一見桓宣武,為趁悲秋入帝鄉。
將游荊州投魏中丞(唐·李群玉)
貧埋病壓老巑岏,拂拭菱花不喜看。又恐無人肯青眼,事須憑仗小還丹。
骕骦坂(唐·杜牧)
荊州一萬里,不如蒯易度。仰首望飛鳴,伊人何異趣。
送客往荊州(唐·楊憑)
巴丘過日又登城,云水湘東一日平。若愛春秋繁露學,正逢元凱鎮南荊。
賈客愁(唐·楊凌)
山水路悠悠,逢灘即殢留。西江風未歷氏便,何日到荊州。
離觴不醉至驛卻寄相送諸公(唐·柳宗元)
無限居人送獨醒,可憐寂寞到長亭。荊州不遇高陽侶,一夜春寒滿下廳。
詠史詩 灞岸(唐·胡曾)
長安城外白云秋,蕭索悲風灞水流。因想漢朝離亂日,仲宣從此向荊州。
江行無題一百首 其五(唐·錢珝)
行背青山郭,吟當白露秋。風流無屈宋,空詠古荊州。
自京將赴黔南(唐·竇群)
風雨荊州二月天,問人初雇峽中船。西南一望云和水,猶道黔南有四千。
【詞】
疏影 筍薄之平江(宋·鄧剡)
瑤尊蘸翠。短長亭送別,風戀晴袂。臘樹迎春,一路清寒,能消幾日羈思。
霜華不惜陽關柳,悄莫系、行人嘶騎。對梅花、一笑分攜,勝約別來相辯虧寄。
人物仙蓬妙韻,瑞鸞斂迅翼,聊憩香枳。見說使君,好語先傳,付與芙蓉清致。
客來欲問肢灶散荊州事,但細語、岳陽樓記。夢故人、剪燭西窗,已隔洞庭煙水。
浪淘沙令 朱都大和荊州作,次韻謝之(宋·丘崇)
瀟灑五湖仙。踏遍塵寰。吟哦長憶兩松閑。邂逅天涯還一笑,璧合珠連。
風采照衰殘。妙語冷然。妓圍香暖簇金蟬。端為故人情未減,醉玉頹山。
摸魚兒 送陳太史東歸(宋·伍梅城)
極知君、腰騎鶴,此心與水相似。梧桐葉上黃昏雨,恨殺無情流水。
滔滔地。今日大江頭,明日人千里。君思往事。兩袖淮云,一輪明月,要亦尋常耳。
君去也,我亦扁舟東矣。尊前何惜同醉。五年未老君猶健,五十行當富貴。
書頻寄。報王粲、何時可決荊州計。俱胝一紙。更細算何時,五星同會,天下太平未。
沁園春 其一(宋·劉將孫)
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蘇子泛舟。正赤壁風清,舉杯屬客,東山月上,遺世乘流。
桂棹叩舷,洞簫倚和,何事嗚嗚怨泣幽。悄危坐,撫蒼蒼東望,渺渺荊州。
客云天地蜉蝣。記千里舳艫旗幟浮。嘆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繆。
客亦知夫,盈虛如彼,山月江風有盡不。喜更酌,任東方既白,與子遨游。
鷓鴣天 其一十二 曾端伯使君自處守移帥荊南,作是詞戲之(宋·向子諲)
贛上人人說故侯。從來文采更風流。題詩謾道三千首,別酒須拚一百籌。
乘畫鹢,衣輕裘。又將春色過荊州。合江繞岸垂楊柳,總學歌眉葉葉愁。
清平樂 其三 奉酬韓叔夏(宋·向子諲)
薄情風雨。斷送花何許。一夜清香無覓處。卻返云窗月戶。
醉鄉曲米為春。荊州富貴中人。肯入薌林凈社,玉山屢倒芳茵。
宴清都 其四 壽秋壑(宋·吳文英)
翠匝西門柳。荊州昔,未來時正春瘦。如今剩舞,西風舊色,勝東風秀。
黃粱露濕秋江,轉萬里、云檣蔽晝。正虎落、馬靜晨嘶,連營夜沈刁斗。
含章換幾桐陰,千官邃幄,韶鳳還奏。席前夜久,天低宴密,御香盈袖。
星槎信約長在,醉興渺、銀河賦就。對小弦、月掛南樓,涼浮桂酒。
沁園春 其一 丙辰十月十日(宋·吳潛)
夜雨三更,有人敧枕,曉檐報晴。算頑云癡霧,不難掃蕩,青天白日,元自分明。
權植油幢,聊張皂纛,坐聽前騶鼓角鳴。君休詫,豈宣申南翰,成旦東征。
鴻冥。哽噎秋聲。正萬里榆關未罷兵。幸揚州上督,為吾石友,荊州元帥,是我梅兄。
約束鯨鯢,奠安鼪鼠,更使嵎夷海晏清。連宵看,怕天狼隱耀,太白沈槍。
鷓鴣天 其一十一 荊州別同官(宋·張孝祥)
又向荊州住半年。西風催放五湖船。來時露菊團金顆,去日池荷疊綠錢。
斟別酒,扣離弦。一時賓從最多賢。今宵拼醉花迷坐,后夜相思月滿川。
浣溪沙 其一十一 去荊州(宋·張孝祥)
方船載酒下江東。簫鼓喧天浪拍空。萬山紫翠映云重。
擬看岳陽樓上月,不禁石首岸頭風。作箋我欲問龍公。
滿江紅 上夔師樂秘閣生日(宋·李廷忠)
玉帳西來,道前是、繡衣使者。游覽處、秋風鼓吹,自天而下。
湘水得霜清可鑒,巫峰過雨森如畫。有神仙、佳致在胸襟,真瀟灑。
荊州寶,元無價。夔門政,長多暇。聽談兵樽俎,百川傾瀉。
此日壽觴容我勸,他年樞柄還公把。趁桂花、時節去朝天,香隨馬。
水龍吟 其二 和韻(宋·李曾伯)
荊州咫尺神州,幾番得失孫劉手。山河天險,東南牖戶,鉞何輕授。
淚落碑存,鶴歸城是,不堪回首。喜大堤草色,鎮長春在,羊與陸、孰能否。
風景依然吾有。柳營深、鐵衣閑晝。摩云勝氣,追戎馬足,走蜚狐口。
往事紛紛,付之蠻觸,相忘莊叟。有人焉,中夜聞雞,劍光正燭牛斗。
六州歌頭 和陳次賈韻餞其行(宋·李曾伯)
桂香深處,傾蓋嶺之西。云南外,曾指點,是攣鞮。酌玻璃。
篸帶江山里,揮銀筆,摛綺句,湖海氣,羞篷弱,吐虹霓。
回首煙塵碌碌,公家事、自笑癡兒。盍田園歸去,耕釣侶黔黎。
月夕花時。恣吟題。悵荊州路,同北望,剡溪興,又東馳。
雄邊上,夸前躅,壯新基。燦宸奎。客問西陲事,公莫惜,語教知。
秋城夢,笳卻騎,舞聞雞。休作中年離恨,聊拼取、一醉如泥。
梅邊佳致,逸興與逋齊。人在蘇堤。
沁園春 其一十九 庚戌初度自賦(宋·李曾伯)
弧矢四方,江漢一萍,少年壯游。嘆而今老矣,祗宜野服,欲何為者,還著輕裘。
匹馬蕭蕭,孤鸞杳杳,城郭重來空白頭。西風里,對一番新月,又荻花秋。
依然千古荊州。問劉表諸人還在不。向亭前舉酒,不堪北顧,船頭擊楫,忍負中流。
遠水長天,淡煙衰草,還是當時王粲樓。何如且,倩吳歌楚舞,一洗新愁。
沁園春 其二十三 餞總干陳公儲(宋·李曾伯)
百尺樓頭,奇哉此翁,元龍后身。當壯年襟度,百川鯨吸,平生出處,一片鷗輕。
冷淡逋梅,淋漓旭草,但見風雷筆下生。荊州幕,覺坐間小異,乃有斯人。
牙檣喜色津津。正江影涵秋無點塵。對白蘋黃葦,且供詩卷,紫薇紅藥,卻演絲綸。
舉酒延蟾,倚欄聞雁,應念征人歸尚春。君王問,盡不妨細說,萬里戎情。
賀新郎 其二 己丑為親庭壽(宋·李曾伯)
滿酌荊州酒。望萊庭、斑衣拜祝,俾吾親壽。玉水雪樓游宦地,近訪甘棠依舊。
逢父老、頌聲盈口。爭道蜀邊勞數載,也真宜、略伴云橫岫。
小兒輩,任成否。
東皋十月梅開后。想親朋、團欒一笑,從容觴豆。塞上弓刀成底事,不過腰金如斗。
算不直、淵明株柳。只恐鯨鯢無計取,更須煩、綠野持竿手。
看勛業,國長久。
水龍吟 其四 送館人管順甫父子赴省(宋·李曾伯)
梅邊連轡偕來,柳邊先我觀光去。一門椿桂,尊君孫盛,小兒文舉。
黃鶴聯登,橫翔雕鶚,健凌鸚鵡。趁霜晴春小,南宮問訊,又同奏、明光賦。
從此青云闊步。看龍門、錦標雙取。荊州時事,不妨大對,細陳當寧。
久要論交,中年語別,不堪離緒。約杏園,得意歸時,吾已在浙江滸。
八聲甘州 其二 用前韻答和史制參(宋·李曾伯)
續仲宣、一賦小呼鷹,聲名滿荊州。向賓筵游戲,毫端月露,皮里陽秋。
遍歷文書刁斗,何患不封侯。橫槊風煙表,獨占詩籌。
見說眉攢心事,在岷峨鄉國,落日西頭。悵英豪遺恨,都付大江流。
偉平生、經綸雅志,把重弓、聊為漢關留。中秋近,何如載酒,一笑登樓。
八聲甘州 其三 和劉倉賀蜀捷(宋·李曾伯)
自六朝、用武詫荊州,襟喉重疆陲。更西風似箭,峽江如線,事勢夔夔。
須仗中流砥柱,天付治平誰。甚矣吾衰矣,將老東籬。
休說紛紛往夢,任陰平鄧艾,駱谷姜維。向棋邊聊且,官事了癡兒。
雨未陰、毋忘戶牖,掛長繩、系不住銅儀。空遐想,桃源春媚,安得追隨。
八聲甘州 其七 壽劉舍人(宋·李曾伯)
記當年、虜壓順昌城,直欲付靴尖。賴君家乃祖,笑麾白羽,凈洗腥膻。
荊州甘棠藹藹,濃墨字猶鮮。少出拿云手,整頓青氈。
好個嫩涼天氣,想聞雞聽雁,意氣猶忺。看相將喜事,眉色已黃占。
祝君齡、有如此酒,舉金罍、須放十分添。還知否,封侯事業,正在華顛。
關于荊州的詩句有哪些
1. 關于荊州的詩句
關于荊州的詩句 1. 有關荊州的古詩詞
1、荊州歌( 此詩寫的是一位農村婦女辛勤勞作之時思念遠方丈夫的愁苦情景。當是李白初出蜀路過荊州(今湖北江陵時)所作。)
唐代:李白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譯文
白帝城邊的江面上滿是狂風掀起的驚濤駭浪,
五月的瞿塘峽,有誰敢行船而過呢?
荊州麥子時節,繭已出蛾,蠶事已成,家家都在煮繭繅絲。
我一邊繅絲,一邊思念你,我對你的思念比一團亂絲的頭緒還要多。
布谷鳥在哀鳴的時候,更加引起了我對你的思念,這叫我怎么辦呢?
2、寄荊州張丞相(此詩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開培做元二十二年(734年),張九齡為中書令,次年擢王維為右拾遺,是年王維三十五歲。王維視張九齡為伯樂、恩人。當張九齡被貶荊州之后,舉朝之士但求自保,王維卻不避權貴,寫成此詩表達對張的知遇之恩。)
唐代:王維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譯文
我所思念的人在何方?重山疊嶂,只能悵然遙望荊州。
我雖滿腹才華,可天下卻無人賞識,沒有您張丞相的擢升,恐怕我還寂寂無名。您的知遇之恩,我終身難忘。
您遭不幸,被貶荊州,我也將追隨您,退出這污濁的官場。歸隱田園。
南飛的大雁呀,你們振翅高飛,可是怎能將我的思緒傳與荊州的故人?
3、送人還荊州(詩人送好友出發荊州時所作)
唐代:皇甫曾
草色隨驄馬,悠悠同出秦。
水傳云夢曉,山接洞庭春。
帆影連三峽,猿聲近四鄰。
青門一分手,難見杜陵人。
你騎著青驄馬,沿著長滿青草的小路,從秦地出發,一路遠去。
眼前的流水,宛如涌動著云夢楚地的晨意,身旁的山川,仿佛綿延著洞庭湖畔的春色。
你的小船仿佛已經走到了三峽,凄清的猿叫聲從四面傳來將你包圍。
唉,你這一走,想再見我恐怕就很難了!
4、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詩人只是提及荊州)
唐代:柳宗元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譯文
我親自種植黃柑二百株,春天到來時枝葉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綠。
我像屈原一樣喜愛這天生的美樹,不學李衡那樣把柑樹當作木奴來謀利。
多少年才能聞到那像噴雪般白色的花香?又是誰來摘下那像垂珠般的果實呢?
如果讓我等到柑樹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還能夠讓我這個老叟滋養受益。
5、寓居吳興(詩人思念荊州時所作)
宋代:曾幾
相對真成泣楚囚,遂無末策到神州。
但知繞樹如飛鵲,不解營巢似拙鳩。
江北江南猶斷絕,秋風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荊州夢,落日孤云始欲愁。
譯文
與朋友們相會,我傷心地發現,我們真的成了當年的過江諸人,以淚洗面,一個個憂心忡忡配穗衡,可又想不出救國的良策。
我就像那繞樹飛鳴的烏鵲,找不到個棲息的地方;又如同無能的鳩,沒法謀造個安定的巢穴。
江北江南,相望不遠,也已音訊斷絕;在這秋風秋雨中,我又怎能在吳興滯留歲月?
傷心流連,我想找個有力的朋友避亂托身,卻只是夢想;抬起頭,眼見那天邊夕陽西墜,孤云飄浮,禁不住憂愁悱惻。
2. 贊美荊州的詩句
(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諸英雄。
古今上下多少事,歷史歲月皆湮沒。
鼓角爭鳴已遠去,荊楚風流耀古今。
神州中南有寶地,猶如明珠撒江漢。
…
魚米之鄉揚美名,一方水土潤四方。
東接江城西枕川,常為兵家必爭地。
吾輩自古英材出,風雅離騷古今頌。
楚風吹拂數千年,三國紛爭今可尋。
…
楚朝自古風骨存,格調高雅眾人羨。
演義故事百余回,古城獨占七余成。
絲綢漆器尤可貴,惹得眾人紛沓來。
四季分明雨充沛,湖泊眾多惹人醉。
…
米充魚肥豬牛壯,洪湖岸邊荷飄香。
地杰人靈遍風光,金鳳昂首了四方。
風味小吃遍四處,物精味美惹人饞。
輕紡名城精品多,質優價廉美名揚。
…
現逢太平盛世年,改革開族圓放春風吹。
荊州百萬好兒女,豈甘事事落人后?
奮起拼博迎頭進,鳳凰即將舞九天。
若君還有諸多疑,歡來古城覓古今。
(二)
沒有西子湖水的纖弱嫵媚,
沒有漓江山水的清秀靦腆,
荊州古城原本就是長江之子,
有的盡是滾滾的豪邁,
有的全為滔滔的激情。
…
巍巍的青澀城體,
猶如一條養精蓄銳的巨龍,
靜靜地盤臥在長江之濱,余威猶存,
連顯赫的太陽掠過它的上空,
也少了幾分狂躁,多了幾分寧靜。
…
踏上沉默的龍脊,我常常不由自主地,
被它懾服,或信步,或凝神,
我的心都在細細的研讀著古城。
…
翻閱一頁頁蒼老的青磚,
瀏覽一頁頁古樸的瓦礫,
我讀到了春秋的烽火,
秦漢的硝煙,隋唐的滄桑,
明清的沉淪從磚石縫隙,
我看到了祖先操縱著舵桿。
…
揮舞著刀劍,我聽見他們用粗礦、
渾厚的號子吼散了巫山云雨,
吼醒了東海的太陽,
吼翻了長江千年泥沙,
便沖擊成江漢平原的璀璨文明從瓦礫中,
我讀出了母親的乳汁,父親的血汗。
…
在這心血的哺育下,
荒蠻荊野結出了翡翠碩果,
于是魚米與鳳絹養育了一代荊楚的驕傲!
一部離騷引得千古名流慷慨萬端,
一曲九歌催得天下才子蕩氣回腸!
…
我如幻似夢的古城,
你腳下每一道歷史的轍痕,
都記載著一個動人的傳說,
你身上每一塊磚瓦的滹隙,
都鋆刻著荊楚大地古老燦爛的文明!
…
我愿你繼續擁有博大與深沉,
讓不盡的子孫去細細領略你千年的風姿,
去求索你亙古的永恒!
(三)
景星出,慶云生,
濁霧開,乾坤煥。
錘鐮舉而三山倒,
星幟懸而四宇澄。
…
華表重光,
萬里壺漿迎左道;
楚城解放,
千村擊壤迓南師。
四水盡朝宗,眾星皆拱北。
…
五十年國運昌隆,
六百里郢荊崛起。
民生安樂,經濟騰飛;
市場繁榮,農桑茁壯。
水陸空,聯成新格局,
城鄉鎮,
無復舊規模。
…
鐵軌嘶風,
劃破長空明月;
巨輪擊浪,
沖開萬頃驚濤。
尤堪深港“神刁”,
吞吐人間春色;
…
最是高天銀翼,
輸來各地煙霞。
雙閘鎖荊江,
扼住兩湖洪患;
一橋凌天塹,
疏通南北津梁。
…
越過重洋,
國門開鎖鑰;
走出世界,
江漢展明珠。
網絡時輸多信息,
科研已上數臺階。
…
人歌極治時,
家擁小康富。
滿天紅雨,再
揮椽筆寫輝煌;
…
一路樵風,
重抖雄姿抒慷慨。
荊楚前程遠,
光輝歲月長。
3. 關于荊州的古詩詞
登荊州城樓】張九齡
天宇何其曠,江城坐自拘。
層樓百馀尺,迢遞在西隅。
暇日時登眺,荒郊臨故都。
累累見陳跡,寂寂想雄圖。
古往山川在,今來郡邑殊。
北疆雖入鄭,東距豈防吳。
幾代傳荊國,當時敵陜郛。
上流空有處,中土復何虞。
枕席夷三峽,關梁豁五湖。
承平無異境,守隘莫論夫。
自罷金門籍,來參竹使符。
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戇,非如寧武愚。
今茲對南浦,乘雁與雙鳧。
【荊州歌】李白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荊州泊】李端
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
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
今夜一江人,唯應妾身覺。
望采納!
4. 關于荊州的詩詞
【登荊州城樓】張九齡
張九齡:曾經來過荊州。
天宇何其曠,江城坐自拘。
層樓百馀尺,迢遞在西隅。
暇日時登眺,荒郊臨故都。
累累見陳跡,寂寂想雄圖。
古往山川在,今來郡邑殊。
北疆雖入鄭,東距豈防吳。
幾代傳荊國,當時敵陜郛。
上流空有處,中土復何虞。
枕席夷三峽,關梁豁五湖。
承平無異境,守隘莫論夫。
自罷金門籍,來參竹使符。
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戇,非如寧武愚。
今茲對南浦,乘雁與雙鳧。
【荊州歌】李白
李白:四處游歷時曾到荊州。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荊州泊】李端
李端:作者行水路經過荊州。
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
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
今夜一江人,唯應妾身覺。
【荊門行】王建
王建:貞元十三年(797),辭家從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荊州等地,寫了一些以邊塞戰爭和軍旅生活為題材的詩篇。
江邊行人暮悠悠,山頭殊未見荊州。
峴亭西南路多曲,櫟林深深石鏃鏃。
看炊紅米煮白魚,夜向雞鳴店家宿。
南中三月蚊蚋生,黃昏不聞人語聲。
生紗帷疏薄如霧,隔衣噆膚耳邊鳴。
欲明不待燈火起,喚得官船過蠻水。
女兒停客茆屋新,開門掃地桐花里。
犬聲撲撲寒溪煙,人家燒竹種山田。
巴云欲雨薰石熱,麋鹿度江蟲出穴。
大蛇過處一山腥,野牛驚跳雙角折。
斜分漢水橫千山,山青水綠荊門關。
向前問個長沙路,舊是屈原沈溺處。
誰家丹旐已南來,逢著流人從此去。
月明山鳥多不棲,下枝飛上高枝啼。
主人念遠心不懌,羅衫臥對章臺夕。
紅燭交橫各自歸,酒醒還是他鄉客。
壯年留滯尚思家,況復白頭在天涯。
【荊州歌二首】劉禹錫
劉禹錫:曾游歷荊州。
渚宮楊柳暗,麥城朝雉飛。
可憐踏青伴,乘暖著輕衣。
今日好南風,商旅相催發。
沙頭檣竿上,始見春江闊。
5. 描寫荊州的詩句
【詩】書樂天紙(唐·元稹)金鑾殿里書殘紙,乞與荊州元判司。
不忍拈將等閑用,半封京信半題詩。道中寄杜書記(唐·王建)西南東北暮天斜,巴字江邊楚樹花。
珍重荊州杜書記,閑時多在廣師家。登峴亭(唐·司空曙)峴山回首望秦關,南向荊州幾日還。
今日登臨唯有淚,不知風景在何山。送人隨姊夫任云安令(唐·劉言史)閑逐維私向武城,北風青雀片時行。
孤帆瞥過荊州岸,認得瞿塘急浪聲。雜曲歌辭 荊州樂二首 其一(唐·劉禹錫)渚宮楊柳暗,麥城朝雉飛。
可憐踏青伴,乘暖著輕衣。雜曲歌辭 荊州樂二首 其二(唐·劉禹錫)今日好南風,商旅相催發。
沙頭檣竿上,始見春江闊。從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唐·劉禹錫)玉馬朝周從此辭,園陵寂寞對豐碑。
千行宰樹荊州道,暮雨蕭蕭聞子規。在荊州重赴嶺南(唐·宋之問)夢澤三秋日,蒼梧一片云。
還將鹓鷺羽,重入鷓鴣群。登荊州城望江二首 其一(唐·張九齡)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終始。
經閱幾世人,復嘆誰家子。登荊州城望江二首 其二(唐·張九齡)東望何悠悠,西來晝夜流。
歲月既如此,為心那不愁。登下蔡縣樓(唐·李中)長涯煙水又含秋,吏散時時獨上樓。
信斷蘭臺鄉國遠,依稀王粲在荊州。重陽日上渚宮楊尚書(唐·李群玉)落帽臺邊菊半黃,行人惆悵對重陽。
荊州一見桓宣武,為趁悲秋入帝鄉。將游荊州投魏中丞(唐·李群玉)貧埋病壓老漓岏,拂拭菱花不喜看。
又恐無人肯青眼,事須憑仗小還丹。骕骦坂(唐·杜牧)荊州一萬里,不如蒯易度。
仰首望飛鳴,伊人何異趣。送客往荊州(唐·楊憑)巴丘過日又登城,云水湘東一日平。
若愛春秋繁露學,正逢元凱鎮南荊。賈客愁(唐·楊凌)山水路悠悠,逢灘即殢留。
西江風未便,何日到荊州。離觴不醉至驛卻寄相送諸公(唐·柳宗元)無限居人送獨醒,可憐寂寞到長亭。
荊州不遇高陽侶,一夜春寒滿下廳。
6. 有哪些關于荊州的古詩詞
1. 《哀郢》
宋代:陸游
荊州十月早梅春,徂歲真同下阪輪。
天地何心窮壯士,江湖從古著羈臣。
淋漓痛飲長亭暮,慷慨悲歌白發新。
欲吊章華無處問,廢城霜露濕荊榛。
2. 《荊州歌》
唐代:李白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3. 《荊州泊》
唐代:李端
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今夜一江人,唯應妾身覺。
4. 《宿荊州江陵驛》
唐代:羅隱
西游象闕愧知音,東下荊溪稱越吟。風動芰荷香四散,
月明樓閣影相侵。閑欹別枕千般夢,醉送征帆萬里心。
薜荔衣裳木蘭楫,異時煙雨好追尋。
5. 《荊州別同官》
宋代:張孝祥
又向荊州住半年。西風催放五湖船。來時露菊團金顆,去日池荷疊綠錢。
斟別酒,扣離弦。一時賓從最多賢。今宵拼醉花迷坐,后夜相思月滿川。
7. 贊美荊州的詩句
贊美荊州的詩句如下:
1、《送人還荊州》
皇甫曾 [唐]
草色隨驄馬,悠悠同出秦。
水傳云夢曉,山接洞庭春。
帆影連三峽,猿聲近四鄰。
青門一分手,難見杜陵人。
2、《荊州泊》
李端 [唐]
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
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
今夜一江人,唯應妾身覺。
3、《同賀八送兗公赴荊州》
張說 [唐]
疇昔同聲友,騫飛出鳳池。
風云一蕩薄,日月屢參差。
此別黃葉下,前期安可知。
誰憐楚南樹,不為歲寒移。
4、《在荊州重赴嶺南》
宋之問 [唐]
夢澤三秋日,蒼梧一片云。
還將鹓鷺羽,重入鷓鴣群。
5、《送蘇郎中綰出佐荊州》
孫逖 [唐]
神仙久留滯,清切佇飛翻。
忽佐南方牧,何時西掖垣。
高車自蘭省,便道出荊門。
不見河梁別,空銷郢路魂。
有關于荊州的介紹:
1、荊州是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九州之一,在荊山,衡山之間。
2、《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
3、荊山在今湖北南漳縣。
4、荊州大體相當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荊山一帶直到衡山之南。
5、荊州“厥上惟涂泥,厥田為下中,厥賦為上下”。
6、這是指出荊州土壤大致類似揚州,惟土壤肥力為下中,比揚州高一級,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八級,田賦屬第三級、
8. 關于“荊州古城”的詩句有哪些
1、荊州歌
唐代:李白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譯文:
白帝城邊的江面上滿是狂風掀起的驚濤駭浪,
五月的瞿塘峽,有誰敢行船而過呢?
荊州麥子時節,繭已出蛾,蠶事已成,家家都在煮繭繅絲。
我一邊繅絲,一邊思念你,我對你的思念比一團亂絲的頭緒還要多。
布谷鳥在哀鳴的時候,更加引起了我對你的思念,這叫我怎么辦呢?
2、送人還荊州
唐代:皇甫曾
草色隨驄馬,悠悠同出秦。
水傳云夢曉,山接洞庭春。
帆影連三峽,猿聲近四鄰。
青門一分手,難見杜陵人。
譯文:
你騎著青驄馬,沿著長滿青草的小路,從秦地出發,一路遠去。
眼前的流水,宛如涌動著云夢楚地的晨意,身旁的山川,仿佛綿延著洞庭湖畔的春色。
你的小船仿佛已經走到了三峽,凄清的猿叫聲從四面傳來將你包圍。
唉,你這一走,想再見我恐怕就很難了!
3、寄荊州張丞相
唐代:王維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譯文:
我所思念的人在何方?重山疊嶂,只能悵然遙望荊州。
我雖滿腹才華,可天下卻無人賞識,沒有您張丞相的擢升,恐怕我還寂寂無名。您的知遇之恩,我終身難忘。
您遭不幸,被貶荊州,我也將追隨您,退出這污濁的官場。歸隱田園。
南飛的大雁呀,你們振翅高飛,可是怎能將我的思緒傳與荊州的故人?
4、哀郢(其二)
宋代:陸游
荊州十月早梅春,徂歲真同下阪輪。
天地何心窮壯士,江湖從古著羈臣。
淋漓痛飲長亭暮,慷慨悲歌白發新。
欲吊章華無處問,廢城霜露濕荊榛。
譯文:
荊州十月便是早梅初開的小陽春氣候了,過去的水月猶如下坡的車輪,一去不復返。天行有常,何曾有導致壯士途窮困厄之心;自古以來,皆因人事之非,以致多少像屈原這樣的貞臣節士去國離鄉,放逐江湖。
于長亭薄暮之中淋漓痛飲,“慷慨悲歌”于白發初生之際,自增惆悵。想要去章華臺憑吊,卻找不到地方,只看得到荊榛滿地、霜露侵入的慘淡景象。
5、寓居吳興
宋代:曾幾
相對真成泣楚囚,遂無末策到神州。
但知繞樹如飛鵲,不解營巢似拙鳩。
江北江南猶斷絕,秋風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荊州夢,落日孤云始欲愁。
譯文:
與朋友們相會,我傷心地發現,我們真的成了當年的過江諸人,以淚洗面,一個個憂心忡忡,可又想不出救國的良策。
我就像那繞樹飛鳴的烏鵲,找不到個棲息的地方;又如同無能的鳩,沒法謀造個安定的巢穴。
江北江南,相望不遠,也已音訊斷絕;在這秋風秋雨中,我又怎能在吳興滯留歲月?
傷心流連,我想找個有力的朋友避亂托身,卻只是夢想;抬起頭,眼見那天邊夕陽西墜,孤云飄浮,禁不住憂愁悱惻。
9. 關于“荊州古城”的詩句有哪些
1.書樂天紙(唐·元稹) 金鑾殿里書殘紙,乞與荊州元判司。
不忍拈將等閑用,半封京信半題詩。 2.道中寄杜書記(唐·王建) 西南東北暮天斜,巴字江邊楚樹花。
珍重荊州杜書記,閑時多在廣師家。 3.登峴亭(唐·司空曙) 峴山回首望秦關,南向荊州幾日還。
今日登臨唯有淚,不知風景在何山。4.送人隨姊夫任云安令(唐·劉言史) 閑逐維私向武城,北風青雀片時行。
孤帆瞥過荊州岸,認得瞿塘急浪聲。 5.雜曲歌辭 荊州樂二首 其一(唐·劉禹錫) 渚宮楊柳暗,麥城朝雉飛。
可憐踏青伴,乘暖著輕衣。6.雜曲歌辭 荊州樂二首 其二(唐·劉禹錫) 今日好南風,商旅相催發。
沙頭檣竿上,始見春江闊。7.從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唐·劉禹錫) 玉馬朝周從此辭,園陵寂寞對豐碑。
千行宰樹荊州道,暮雨蕭蕭聞子規。8.在荊州重赴嶺南(唐·宋之問) 夢澤三秋日,蒼梧一片云。
還將鹓鷺羽,重入鷓鴣群。9.登荊州城望江二首 其一(唐·張九齡) 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終始。
經閱幾世人,復嘆誰家子。 荊州曾經是楚文化的發源地, 有著長江流域上最大的平原---江漢平原,且土地肥沃一望無邊。
就連河對岸跑出一只野兔,我們也能看見它那一對長長的耳朵。正因為有了江漢平原,在春秋戰國時期,七雄之中,楚國軍事經濟國力也是首屈一指,是秦國不可忽視的對手,秦國進入中原,吃了唯一一次敗仗,就是被楚國打敗。
秦國就派張儀到楚國離間楚齊聯盟,這個奸詐計謀被屈原識破,屈原力勸楚懷王,即使要與齊國絕交,也要等到楚國拿到秦國600里土地之后,再和齊國絕交不遲。楚懷王聽取了奸臣意見,并未采納屈原的建議。
結果楚亡,屈原投河自荊"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就是這時寫的。
關于荊州景物的詩句
1. 描寫荊州的詩句
【詩】書樂天紙(唐·元稹)金鑾殿里書殘紙,乞與荊州元判司。
不忍拈將等閑用,半封京信半題詩。道中寄杜書記(唐·王建)西南東北暮天斜,巴字江邊楚樹花。
珍重荊州杜書記,閑時多在廣師家。登峴亭(唐·司空曙)峴山回首望秦關,南向荊州幾日還。
今日登臨唯有淚,不知風景在何山。送人隨姊夫任云安令(唐·劉言史)閑逐維私向武城,北風青雀片時行。
孤帆瞥過荊州岸,認得瞿塘急浪聲。雜曲歌辭 荊州樂二首 其一(唐·劉禹錫)渚宮楊柳暗,擾櫻麥城朝雉飛。
可憐踏青伴,乘暖著輕衣。雜曲歌辭 荊州樂二首 其二(唐·劉禹錫)今日好南風,商旅相催發。
沙頭檣竿上,始見春江闊。從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唐·劉禹錫)玉馬朝周從此辭,園陵寂寞對豐碑。
千行宰樹荊州道,暮雨蕭蕭聞子規。在荊州重赴嶺南(唐·宋之問)夢澤三秋日,蒼梧一片云。
還將鹓鷺羽,重入鷓鴣群。登荊州城望江二首 其一(唐·張九齡)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終始。
經閱幾世人,復嘆誰家子。登荊州城望江二首 其二(唐·張九齡)東望何悠悠,西來晝夜流。
歲月既如此,為心那不愁。登下蔡縣樓(唐·李中)長涯煙水又含秋,吏散時時獨上樓。
信斷蘭臺鄉國遠,依稀王粲在荊州。重陽日上渚宮楊尚書(唐·李群玉)落帽臺邊菊半黃,行人惆悵對重陽。
荊州一見桓宣武,為趁悲秋入帝鄉。將游荊州投魏中丞(唐·李群玉)貧埋病壓老漓岏,拂拭菱花不喜看。
又恐無人肯青眼,事須憑仗小還丹。骕骦坂(唐·杜牧)荊州一萬里,不如蒯易度。
仰首望飛鳴,伊人何異趣。送客往荊州(唐·楊憑)巴丘過日又登城,云水湘東一日平。
若愛春秋繁露學,正逢元凱鎮南荊。賈客愁(唐·楊凌)山水路悠悠,逢灘即殢留。
西江風未便,何日到荊州。離觴不醉至驛卻寄相送諸公(唐·柳宗元)無限居人送獨醒,可憐寂寞到長亭。
荊州不遇高陽侶,一夜春寒滿下廳。
2. 贊美荊州的詩句
贊美荊州的詩句如下:
1、《送人還荊州》
皇甫曾 [唐]
草色隨驄馬,悠悠同出秦。
水傳云夢曉,山接洞庭春。
帆影連三峽,猿聲近四鄰。
青門一分手,難見杜陵人。
2、《荊州泊》
李端 [唐]
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
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
今夜一江人,唯應妾身覺。
3、《同賀八送兗公赴荊州》
張說 [唐]
疇昔同聲友物李洞,騫飛出鳳池。
風云一蕩薄,日月屢罩枯參差。
此別黃葉下,前期安可知。
誰憐楚南樹,不為歲寒移。
4、《在荊州重赴嶺南》
宋之問 [唐]
夢澤三秋日,蒼梧一片云。
還將鹓鷺羽,重入鷓鴣群。
5、《送蘇郎中綰出佐荊州》
孫逖 [唐]
神仙久留滯,清切佇飛翻。
忽佐南方牧,何時西掖垣。
高車自蘭省,便道出荊門。
不見河梁別,空銷郢路魂。
有關于荊州的介紹:
1、荊州是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九州之一,在荊山,衡山之間。
2、《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
3、荊山在今湖北南漳縣。
4、荊州大體相當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荊山一帶直到衡山之南。
5、荊州“厥上惟涂泥,厥田為下中,厥賦為上下”。
6、這是指出荊州土壤大致類似揚州,惟土壤肥力為下中,比揚州高一級,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八級,田賦屬第三級、
3. 關于“荊州古城”的詩句有哪些
1、荊州歌
唐代:李白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譯文:
白帝城邊的江面上滿是狂風掀起的驚濤駭浪,
五月的瞿塘峽,有誰敢行船而過呢?
荊州麥子時節,繭已出蛾,蠶事已成,家家都在煮繭繅絲。
我一邊繅絲,一邊思念你,我對你的思念比一團亂絲的頭緒還要多。
布谷鳥在哀鳴的時候,更加引起了我對你的思念,這叫我怎么辦呢?
2、送人還荊州
唐代:皇甫曾
草色隨驄馬,悠悠同出秦。
水傳云夢曉,山接洞庭春。
帆影連三峽,猿聲近四鄰。
青門一分手,難見杜陵人。
譯文:
你騎著青驄馬,沿著長滿青草的小路,從秦地出發,一路遠去。
眼前的流水,宛如涌動著云夢楚地的晨意,身旁的山川,仿佛綿延著洞庭湖畔的春色。
你的小船仿佛已經走到了三峽,凄清的猿叫聲從四面傳來將你包圍。
唉,你這一走,想再見我恐怕就很難了!
3、寄荊州張丞相
唐代:王維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譯文:
我所思念的人在何方?重山疊嶂,只能悵然遙望荊州。
我雖滿腹才華,可天下卻無人賞識,沒有您張丞相的擢升,恐怕我還寂寂無名。您的知遇之恩,我終身難忘。
您遭不幸,被貶荊州,我也將追隨您,退出這污濁的官場。歸隱田園。
南飛的大雁呀,你們振翅高飛,可是怎能將我的思緒傳與荊州的故人?
4、哀郢(其二)
宋代:陸游
荊州十月早梅春,徂歲真同下阪輪。
天地何心窮壯士,江湖從古著羈臣。
淋漓痛飲長亭暮,慷慨悲歌白發新。
欲吊章華無處問,廢城霜露濕荊榛。
譯文:
荊州十月便是早梅初開的小陽春氣候了,過去的水月猶如下坡的車輪,一去不復返。天行有常,何曾有導致壯士途窮困厄之心;自古以來,皆因人事之非,以致多少像屈原這樣的貞臣節士去國離鄉,放逐江湖。
于長亭薄暮之中淋漓痛飲,“慷慨悲歌”于白發初生之際,自增惆悵。想要去章華臺憑吊,卻找不到地方,只看得到荊榛滿地、霜露侵入的慘淡景象。
5、寓居吳興
宋代:曾幾
相對真成泣楚囚,遂無末策到神州。
但知繞樹如飛鵲,不解營巢似拙鳩。
江北江南猶斷絕,秋風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荊州夢,落日孤云始欲愁。
譯文:
與朋友們相會,我傷心地發現,我們真的成了當年的過江諸人,以淚洗面,一個個憂心忡忡,可又想不出救國的良策。
我就像那繞樹飛鳴的烏鵲,找不到個棲息的地方;又如同無能的鳩,沒法謀造個安定的巢穴。
江北江南,相望不遠,也已音訊斷絕;在這秋風秋雨中,我又怎能在吳興滯留歲月?
傷心流連,我想找個有力的朋友避亂托身,卻只是夢想;抬起頭,眼見那天邊夕陽西墜,孤云飄浮,禁不住憂愁悱惻。
4. 贊美荊州的詩句
(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諸英雄。
古今上下多少事,歷史歲月皆湮沒。
鼓角爭鳴已遠去,荊楚風流耀古今。
神州中南有寶地,猶如明珠撒江漢。
…
魚米之鄉揚美名,一方水土潤四方。
東接江城西枕川,常為兵家必爭地。
吾輩自古英材出,風雅離騷古今頌。
楚風吹拂數千年,三國紛爭今可尋。
…
楚朝自古風骨存,格調高雅眾人羨。
演義故事百余回,古城獨占七余成。
絲綢漆器尤可貴,惹得眾人紛沓來。
四季分明雨充沛,湖泊眾多惹人醉。
…
米充魚肥豬牛壯,洪湖岸邊荷飄香。
地杰人靈遍風光,金鳳昂首了四方。
風味小吃遍四處,物精味美惹人饞。
輕紡名城精品多,質優價廉美名揚。
…
現逢太平盛世年,改革開放春風吹。
荊州百萬好兒女,豈甘事事落人后?
奮起拼博迎頭進,鳳凰即將舞九天。
若君還有諸多疑,歡來古城覓古今。
(二)
沒有西子湖水的纖弱嫵媚,
沒有漓江山水的清秀靦腆,
荊州古城原本就是長江之子,
有的盡是滾滾的豪邁,
有的全為滔滔的激情。
…
巍巍的青澀城體,
猶如一條養精蓄銳的巨龍,
靜靜地盤臥在長江之濱,余威猶存,
連顯赫的太陽掠過它的上空,
也少了幾分狂躁,多了幾分寧靜。
…
踏上沉默的龍脊,我常常不由自主地,
被它懾服,或信步,或凝神,
我的心都在細細的研讀著古城。
…
翻閱一頁頁蒼老的青磚,
瀏覽一頁頁古樸的瓦礫,
我讀到了春秋的烽火,
秦漢的硝煙,隋唐的滄桑,
明清的沉淪從磚石縫隙,
我看到了祖先操縱著舵桿。
…
揮舞著刀劍,我聽見他們用粗礦、
渾厚的號子吼散了巫山云雨,
吼醒了東海的太陽,
吼翻了長江千年泥沙,
便沖擊成江漢平原的璀璨文明從瓦礫中,
我讀出了母親的乳汁,父親的血汗。
…
在這心血的哺育下,
荒蠻荊野結出了翡翠碩果,
于是魚米與鳳絹養育了一代荊楚的驕傲!
一部離騷引得千古名流慷慨萬端,
一曲九歌催得天下才子蕩氣回腸!
…
我如幻似夢的古城,
你腳下每一道歷史的轍痕,
都記載著一個動人的傳說,
你身上每一塊磚瓦的滹隙,
都鋆刻著荊楚大地古老燦爛的文明!
…
我愿你繼續擁有博大與深沉,
讓不盡的子孫去細細領略你千年的風姿,
去求索你亙古的永恒!
(三)
景星出,慶云生,
濁霧開,乾坤煥。
錘鐮舉而三山倒,
星幟懸而四宇澄。
…
華表重光,
萬里壺漿迎左道;
楚城解放,
千村擊壤迓南師。
四水盡朝宗,眾星皆拱北。
…
五十年國運昌隆,
六百里郢荊崛起。
民生安樂,經濟騰飛;
市場繁榮,農桑茁壯。
水陸空,聯成新格局,
城鄉鎮,
無復舊規模。
…
鐵軌嘶風,
劃破長空明月;
巨輪擊浪,
沖開萬頃驚濤。
尤堪深港“神刁”,
吞吐人間春色;
…
最是高天銀翼,
輸來各地煙霞。
雙閘鎖荊江,
扼住兩湖洪患;
一橋凌天塹,
疏通南北津梁。
…
越過重洋,
國門開鎖鑰;
走出世界,
江漢展明珠。
網絡時輸多信息,
科研已上數臺階。
…
人歌極治時,
家擁小康富。
滿天紅雨,再
揮椽筆寫輝煌;
…
一路樵風,
重抖雄姿抒慷慨。
荊楚前程遠,
光輝歲月長。
5. 關于荊州的詩詞
【登荊州城樓】張九齡
張九齡:曾經來過荊州。
天宇何其曠,江城坐自拘。
層樓百馀尺,迢遞在西隅。
暇日時登眺,荒郊臨故都。
累累見陳跡,寂寂想雄圖。
古往山川在,今來郡邑殊。
北疆雖入鄭,東距豈防吳。
幾代傳荊國,當時敵陜郛。
上流空有處,中土復何虞。
枕席夷三峽,關梁豁五湖。
承平無異境,守隘莫論夫。
自罷金門籍,來參竹使符。
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戇,非如寧武愚。
今茲對南浦,乘雁與雙鳧。
【荊州歌】李白
李白:四處游歷時曾到荊州。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荊州泊】李端
李端:作者行水路經過荊州。
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
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
今夜一江人,唯應妾身覺。
【荊門行】王建
王建:貞元十三年(797),辭家從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荊州等地,寫了一些以邊塞戰爭和軍旅生活為題材的詩篇。
江邊行人暮悠悠,山頭殊未見荊州。
峴亭西南路多曲,櫟林深深石鏃鏃。
看炊紅米煮白魚,夜向雞鳴店家宿。
南中三月蚊蚋生,黃昏不聞人語聲。
生紗帷疏薄如霧,隔衣噆膚耳邊鳴。
欲明不待燈火起,喚得官船過蠻水。
女兒停客茆屋新,開門掃地桐花里。
犬聲撲撲寒溪煙,人家燒竹種山田。
巴云欲雨薰石熱,麋鹿度江蟲出穴。
大蛇過處一山腥,野牛驚跳雙角折。
斜分漢水橫千山,山青水綠荊門關。
向前問個長沙路,舊是屈原沈溺處。
誰家丹旐已南來,逢著流人從此去。
月明山鳥多不棲,下枝飛上高枝啼。
主人念遠心不懌,羅衫臥對章臺夕。
紅燭交橫各自歸,酒醒還是他鄉客。
壯年留滯尚思家,況復白頭在天涯。
【荊州歌二首】劉禹錫
劉禹錫:曾游歷荊州。
渚宮楊柳暗,麥城朝雉飛。
可憐踏青伴,乘暖著輕衣。
今日好南風,商旅相催發。
沙頭檣竿上,始見春江闊。
6. 有關荊州的古詩詞
1、荊州歌( 此詩寫的是一位農村婦女辛勤勞作之時思念遠方丈夫的愁苦情景。當是李白初出蜀路過荊州(今湖北江陵時)所作。)
唐代:李白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譯文
白帝城邊的江面上滿是狂風掀起的驚濤駭浪,
五月的瞿塘峽,有誰敢行船而過呢?
荊州麥子時節,繭已出蛾,蠶事已成,家家都在煮繭繅絲。
我一邊繅絲,一邊思念你,我對你的思念比一團亂絲的頭緒還要多。
布谷鳥在哀鳴的時候,更加引起了我對你的思念,這叫我怎么辦呢?
2、寄荊州張丞相(此詩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張九齡為中書令,次年擢王維為右拾遺,是年王維三十五歲。王維視張九齡為伯樂、恩人。當張九齡被貶荊州之后,舉朝之士但求自保,王維卻不避權貴,寫成此詩表達對張的知遇之恩。)
唐代:王維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譯文
我所思念的人在何方?重山疊嶂,只能悵然遙望荊州。
我雖滿腹才華,可天下卻無人賞識,沒有您張丞相的擢升,恐怕我還寂寂無名。您的知遇之恩,我終身難忘。
您遭不幸,被貶荊州,我也將追隨您,退出這污濁的官場。歸隱田園。
南飛的大雁呀,你們振翅高飛,可是怎能將我的思緒傳與荊州的故人?
3、送人還荊州(詩人送好友出發荊州時所作)
唐代:皇甫曾
草色隨驄馬,悠悠同出秦。
水傳云夢曉,山接洞庭春。
帆影連三峽,猿聲近四鄰。
青門一分手,難見杜陵人。
你騎著青驄馬,沿著長滿青草的小路,從秦地出發,一路遠去。
眼前的流水,宛如涌動著云夢楚地的晨意,身旁的山川,仿佛綿延著洞庭湖畔的春色。
你的小船仿佛已經走到了三峽,凄清的猿叫聲從四面傳來將你包圍。
唉,你這一走,想再見我恐怕就很難了!
4、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詩人只是提及荊州)
唐代:柳宗元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譯文
我親自種植黃柑二百株,春天到來時枝葉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綠。
我像屈原一樣喜愛這天生的美樹,不學李衡那樣把柑樹當作木奴來謀利。
多少年才能聞到那像噴雪般白色的花香?又是誰來摘下那像垂珠般的果實呢?
如果讓我等到柑樹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還能夠讓我這個老叟滋養受益。
5、寓居吳興(詩人思念荊州時所作)
宋代:曾幾
相對真成泣楚囚,遂無末策到神州。
但知繞樹如飛鵲,不解營巢似拙鳩。
江北江南猶斷絕,秋風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荊州夢,落日孤云始欲愁。
譯文
與朋友們相會,我傷心地發現,我們真的成了當年的過江諸人,以淚洗面,一個個憂心忡忡,可又想不出救國的良策。
我就像那繞樹飛鳴的烏鵲,找不到個棲息的地方;又如同無能的鳩,沒法謀造個安定的巢穴。
江北江南,相望不遠,也已音訊斷絕;在這秋風秋雨中,我又怎能在吳興滯留歲月?
傷心流連,我想找個有力的朋友避亂托身,卻只是夢想;抬起頭,眼見那天邊夕陽西墜,孤云飄浮,禁不住憂愁悱惻。
7. 有哪些關于荊州的古詩詞
1. 《哀郢》
宋代:陸游
荊州十月早梅春,徂歲真同下阪輪。
天地何心窮壯士,江湖從古著羈臣。
淋漓痛飲長亭暮,慷慨悲歌白發新。
欲吊章華無處問,廢城霜露濕荊榛。
2. 《荊州歌》
唐代:李白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3. 《荊州泊》
唐代:李端
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今夜一江人,唯應妾身覺。
4. 《宿荊州江陵驛》
唐代:羅隱
西游象闕愧知音,東下荊溪稱越吟。風動芰荷香四散,
月明樓閣影相侵。閑欹別枕千般夢,醉送征帆萬里心。
薜荔衣裳木蘭楫,異時煙雨好追尋。
5. 《荊州別同官》
宋代:張孝祥
又向荊州住半年。西風催放五湖船。來時露菊團金顆,去日池荷疊綠錢。
斟別酒,扣離弦。一時賓從最多賢。今宵拼醉花迷坐,后夜相思月滿川。
8. 關于荊州的古詩詞
登荊州城樓】張九齡
天宇何其曠,江城坐自拘。
層樓百馀尺,迢遞在西隅。
暇日時登眺,荒郊臨故都。
累累見陳跡,寂寂想雄圖。
古往山川在,今來郡邑殊。
北疆雖入鄭,東距豈防吳。
幾代傳荊國,當時敵陜郛。
上流空有處,中土復何虞。
枕席夷三峽,關梁豁五湖。
承平無異境,守隘莫論夫。
自罷金門籍,來參竹使符。
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戇,非如寧武愚。
今茲對南浦,乘雁與雙鳧。
【荊州歌】李白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荊州泊】李端
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
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
今夜一江人,唯應妾身覺。
望采納!
關于荊州古城墻的詩句
1. 關于古城墻的詩句
2. 關于長安古城墻的詩句
關于古城墻的詩句 1.關于“城墻”的詩句有哪些
1.春草
唐代:曹松
不獨滿池塘,夢中佳句香。春風有馀力,引上古城墻。
2.古筑城曲五解
唐代:元稹
年年塞下丁,長作出塞兵。自從冒頓強,官筑遮虜城。
筑城須努力,城高遮得賊。但恐賊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傳父言,莫問城堅不。平城被虜圍,漢劚城墻走。
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半疑兼半信,筑城猶嵯峨。
筑城安敢煩,愿聽丁一言。請筑鴻臚寺,兼愁虜出關。
3.題青龍寺
唐代:朱慶馀
寺好因崗勢,登臨值夕陽。青山當佛閣,紅葉滿僧廊。
竹色連平地,蟲聲在上方。最憐東面靜,為近楚城墻。
4.春至
唐代:白居易
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白片落梅浮澗水,
黃梢新柳出城墻。閑拈蕉葉題詩詠,悶取藤枝引酒嘗。
樂事漸無身漸老,從今始擬負風光。
5.宿李主簿(一作劉員外)
唐代:周賀
獨樹倚亭新月入,城墻四面鎖山多。
去年今夜還來此,坐見西風裊鵲窠。
2.關于城墻的詩詞
《春至》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
白片落梅浮澗水,黃梢新柳出城墻。
閑拈蕉葉題詩詠,悶取藤枝引酒嘗。
樂事漸無身漸老,從今始擬負風光。
《雜曲歌辭·筑城曲五解》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年年塞下丁,長作出塞兵。自從冒頓強,官筑遮虜城。
筑城須努力,城高遮得賊。但恐賊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傳父口,莫問城堅不。平城被虜圍,漢屬斤信消城墻走。
因茲虜請和,虜往騎來多。半疑兼半信,筑城猶嵯峨。
筑城安敢煩,愿聽丁一言。請筑鴻臚寺,兼愁虜出關。
《登金陵臨江驛樓》
年代: 唐 作者: 張謂
古戍依重險,高樓見五梁。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墻。
庭樹巢鸚鵡,園花隱麝香。忽然江浦上,憶作捕魚郎。
《宿李主簿》
年代: 唐 作者: 周賀
獨樹倚亭新月入,城墻四面鎖山多。
去年今夜還來此,坐見西風裊鵲窠。
《題青龍寺》
年代: 唐 作者: 朱慶馀
寺好因崗勢,登臨值夕陽。青山當佛閣,紅葉滿僧廊。
竹色連平地,蟲聲在上方。最憐東面靜,滑升知為近楚城墻。
《官舍初成》
年代: 宋 作者: 趙師秀
為宅傍城墻,先求夏日涼。
鑿池容眾水,栽竹斷斜陽。
官是三年滿,身無一事忙。
不知何補報,安坐恐難當。
3.描寫城墻的詩句
1. 時間摧殘出它的滄桑:但他仍雄立一方,如同一位怒目金剛。他經歷過多少凄涼有風花雪月的繁華也有人走茶涼的悲傷。青苔是時間逝去的痕跡,古墻阻攔著敵人讓城市固若金湯。
2. 四時的古城墻景色常新,極能勾引人們的想往和掛念,對西安人,對異鄉人,對中國人,對外國人,沒有差別心,同樣給予微笑。
3. 壽縣古城墻,是全國屈指可數的保存完好的城墻之一。由于壽縣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一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
4. 城墻原為平磚砌筑,解放后為了防洪,曾將局部墻垣改用石塊壘筑,近年,又陸續用石條進行了加固。
5. 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墻。城墻為宋代重筑,爾后迭有修葺。城墻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
4.與城墻有關的詩句
1. 時間摧殘出它的滄桑:但他仍雄立一方,如同一位怒目金剛。他經歷過多少凄涼有風花雪月的繁華也有人走茶涼的悲傷。青苔是時間逝去的痕跡,古墻阻攔著敵人讓城市固若金湯。
2. 四時的古城墻景色常新,極能勾引人們的想往和掛念,對西安人,對異鄉人,對中國人,對外國人,沒有差別心,同樣給予微笑。
3. 壽縣古城墻,是全國屈指可數的保存完好的城墻之一。由于壽縣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一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
4. 城墻原為平磚砌筑,解放后為了防洪,曾將局部墻垣改用石塊壘筑,近年,又陸續用石條進行了加固。
5. 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墻。城墻為宋代重筑,爾后迭有修葺。城墻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
6. 在古城南門東墻上嵌著一塊石刻,上笑世刻一個做行刺狀的武士,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一的“門里人”。
7. 佇立在寬闊的城垣上,極目遠望。在廣闊的天宇下,這古老的磚墻隨著群山萬壑綿延伸展,跌宕起伏。
8. 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長城呵,它是生命的記錄,歷史的見證。我猜想這地球上最長最堅固最渾厚的灰墻里,一定包蘊著什么。它?莫不就是我們古老民族的偉大靈魂?
9. 這城墻修得這樣高。修建城墻的國主認為,高聳的城墻給人以堅不可摧的印象,高大即是力量。但如此具象的力量,敵不過一句話,敵不過這一代的衛國國主說:“我們投降罷。”
10. 一面城墻,幾塊磚。要是沒有那些歷史、那些傳說,它的價值就是我們看到的那樣,無需深究。
11. 走過寂寞青春的城,輕撫斑駁的古城墻,試問流年里多少鏡花水月,不覺間,悄然落傷心的雨。
12. 中國的禮法書籍規定城墻必須是方形的,坐落必須有致:城墻要開12座門以與12個月份相合,必須要有內城以供皇室居住。
13. 過去的時光,停留在某一個角落,我一路追尋,透過古老的城墻,我看見了黑白色的我們,于是,我又一次微笑著感傷……
14. 在雨中,走過厚重的元城墻,登上亙古佇立的大雁塔,走在朦朧的曲江池邊、都尋不到、那夢中的長安、那夢中的你。
15. 那古樸城墻,像是亙古就屹立在這里一樣,百米高的墻面上早已布滿了點點青苔,而這些青苔,正是時間逝去的痕跡,是歷經滄桑的最好佐證。
16. 看真一點,起落有致的城墻,受不了歷史的重壓而微微佝僂著,無數的裂縫,叢生著雜草,雄偉只是軀殼,它荒蕪已久,一身炮彈的殘跡。任何敵人都可一攻而下。
17. 當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墻,當我撫摸著腐朽的柱梁,當我興奮的倚欄遠望,總會有一絲酸澀沖上喉頭,總聽到有一個聲音大聲的說:記得嗎?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18. 城墻四隅各筑一角臺,西南角臺為圓形,其余3個為方形。角臺突出墻外,建有比敵臺更為高大的角樓,表明其在戰爭防守中的重要地位。
19. 城墻每距120米設有凸出的敵臺,共有98座。現有93座。敵臺上建敵樓,是守城將士休息、瞭望和作戰的場所。
20. 西安城墻的成長和發展有其漫長的過程,后續的修建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西安城墻的歷史疊加,追溯源頭,完全可以延伸到1400多年前的隋唐時代,不應該因明時的修建包磚,便斷定僅有600余年的歷史。
5.關于城墻的詩詞
1.《春草》唐代:曹松不獨滿池塘,夢中佳句香。
春風有馀力,引上古城墻。2.《春至》唐代:白居易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
白片落梅浮澗水, 黃梢新柳出城墻。閑拈蕉葉題詩詠,悶取藤枝引酒嘗。
樂事漸無身漸老,從今始擬負風光。3.《題青龍寺》唐代:朱慶馀寺好因崗勢,登臨值夕陽。
青山當佛閣,紅葉滿僧廊。 竹色連平地,蟲聲在上方。
最憐東面靜,為近楚城墻。4.《古筑城曲五解》唐代:元稹年年塞下丁,長作出塞兵。
自從冒頓強,官筑遮虜城。 筑城須努力,城高遮得賊。
但恐賊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傳父言,莫問城堅不。
平城被虜圍,漢劚城墻走。 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
半疑兼半信,筑城猶嵯峨。 筑城安敢煩,愿聽丁一言。
請筑鴻臚寺,兼愁虜出關。5.《宿李主簿》唐代:周賀獨樹倚亭新月入,城墻四面鎖山多。
去年今夜還來此,坐見西風裊鵲窠。6.《登金陵臨江驛樓》唐代:張謂古戍依重險,高樓見五梁。
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墻。 庭樹巢鸚鵡,園花隱麝香。
忽然江浦上,憶作捕魚郎。
6.關于“城墻”的詩句有哪些
1.春草唐代:曹松不獨滿池塘,夢中佳句香。
春風有馀力,引上古城墻。2.古筑城曲五解唐代:元稹年年塞下丁,長作出塞兵。
自從冒頓強,官筑遮虜城。 筑城須努力,城高遮得賊。
但恐賊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傳父言,莫問城堅不。
平城被虜圍,漢劚城墻走。 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
半疑兼半信,筑城猶嵯峨。 筑城安敢煩,愿聽丁一言。
請筑鴻臚寺,兼愁虜出關。3.題青龍寺唐代:朱慶馀寺好因崗勢,登臨值夕陽。
青山當佛閣,紅葉滿僧廊。 竹色連平地,蟲聲在上方。
最憐東面靜,為近楚城墻。4.春至唐代:白居易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
白片落梅浮澗水, 黃梢新柳出城墻。閑拈蕉葉題詩詠,悶取藤枝引酒嘗。
樂事漸無身漸老,從今始擬負風光。5.宿李主簿(一作劉員外)唐代:周賀獨樹倚亭新月入,城墻四面鎖山多。
去年今夜還來此,坐見西風裊鵲窠。
7.描寫古城墻的句子
春節前,我和爸爸媽媽回姥姥家過年的時候路過西安,爸爸媽媽帶我參觀了西安的古城墻。
我們買的門票背面介紹說,這座城墻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城墻高12米,基寬16-18米,頂寬12-14米,城周有觀敵臺98座,四周均有登城馬道,有垛口5984個。城外有護城河,四門跨河外設有吊橋。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比較完整的唯一的一座封建古城墻。
前面最好先寫對古城墻的觀感,先寫一些整體的印象,如城墻的高大雄偉,有關城墻介紹的數字可以在后面的參觀中說出來,也可以通過與媽媽的對話寫出來。
我們是從南門上城墻參觀的。南門也叫“永寧門”,算是南邊的一個主城門。沒有見到城墻之前,媽媽給我講了一些有關城墻的事,(講了一些什么城墻的事,可以寫寫)我還以為城墻就是一堵普通的圍墻,心想圍墻有什么好參觀的呢?再說,人又怎么能上到墻上,而且還能打仗呢?我的腦子里出現了一串串的問號。可是等我來到城墻下抬頭一看,才知道這城墻好高啊!足有三四層樓那么高,而且非常厚,這哪是普通的圍墻呀。
我們順著城門邊的樓梯,也就是登城馬道上到了城墻的頂上。一上去,我就更驚奇了,城墻的頂上真寬呀,足可以并排開四五輛汽車!上面還長的有樹呢?靠著城外的那一面墻很高,大概有兩米高,頂部有一個個長方形的垛口,那些垛口都是以前守城的士兵觀察敵人用的。如果敵人進攻了,還可以開弓放箭。靠城里的那面墻稍低一些,只起了防護的作用,以免人掉下去。城墻頂上的地面是斜的,外高里低,這樣雨水很容易流走。我爬上臺階從垛口往下看,看到了城墻外的護城河和河上正對著南門的吊橋,還有遠處馬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和汽車。
站在城墻上,我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古代的人能建造出這么雄偉的城墻,他們真是太了不起了,他們一定很聰明,也一定很勤勞。這次我參觀西安古城墻收獲真大呀!
關于長安古城墻的詩句 1.與城墻有關的詩句
1. 時間摧殘出它的滄桑:但他仍雄立一方,如同一位怒目金剛。他經歷過多少凄涼有風花雪月的繁華也有人走茶涼的悲傷。青苔是時間逝去的痕跡,古墻阻攔著敵人讓城市固若金湯。
2. 四時的古城墻景色常新,極能勾引人們的想往和掛念,對西安人,對異鄉人,對中國人,對外國人,沒有差別心,同樣給予微笑。
3. 壽縣古城墻,是全國屈指可數的保存完好的城墻之一。由于壽縣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一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
4. 城墻原為平磚砌筑,解放后為了防洪,曾將局部墻垣改用石塊壘筑,近年,又陸續用石條進行了加固。
5. 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墻。城墻為宋代重筑,爾后迭有修葺。城墻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
6. 在古城南門東墻上嵌著一塊石刻,上刻一個做行刺狀的武士,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一的“門里人”。
7. 佇立在寬闊的城垣上,極目遠望。在廣闊的天宇下,這古老的磚墻隨著群山萬壑綿延伸展,跌宕起伏。
8. 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長城呵,它是生命的記錄,歷史的見證。我猜想這地球上最長最堅固最渾厚的灰墻里,一定包蘊著什么。它?莫不就是我們古老民族的偉大靈魂?
9. 這城墻修得這樣高。修建城墻的國主認為,高聳的城墻給人以堅不可摧的印象,高大即是力量。但如此具象的力量,敵不過一句話,敵不過這一代的衛國國主說:“我們投降罷。”
10. 一面城墻,幾塊磚。要是沒有那些歷史、那些傳說,它的價值就是我們看到的那樣,無需深究。
11. 走過寂寞青春的城,輕撫斑駁的古城墻,試問流年里多少鏡花水月,不覺間,悄然落傷心的雨。
12. 中國的禮法書籍規定城墻必須是方形的,坐落必須有致:城墻要開12座門以與12個月份相合,必須要有內城以供皇室居住。
13. 過去的時光,停留在某一個角落,我一路追尋,透過古老的城墻,我看見了黑白色的我們,于是,我又一次微笑著感傷……
14. 在雨中,走過厚重的元城墻,登上亙古佇立的大雁塔,走在朦朧的曲江池邊、都尋不到、那夢中的長安、那夢中的你。
15. 那古樸城墻,像是亙古就屹立在這里一樣,百米高的墻面上早已布滿了點點青苔,而這些青苔,正是時間逝去的痕跡,是歷經滄桑的最好佐證。
16. 看真一點,起落有致的城墻,受不了歷史的重壓而微微佝僂著,無數的裂縫,叢生著雜草,雄偉只是軀殼,它荒蕪已久,一身炮彈的殘跡。任何敵人都可一攻而下。
17. 當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墻,當我撫摸著腐朽的柱梁,當我興奮的倚欄遠望,總會有一絲酸澀沖上喉頭,總聽到有一個聲音大聲的說:記得嗎?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18. 城墻四隅各筑一角臺,西南角臺為圓形,其余3個為方形。角臺突出墻外,建有比敵臺更為高大的角樓,表明其在戰爭防守中的重要地位。
19. 城墻每距120米設有凸出的敵臺,共有98座。現有93座。敵臺上建敵樓,是守城將士休息、瞭望和作戰的場所。
20. 西安城墻的成長和發展有其漫長的過程,后續的修建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西安城墻的歷史疊加,追溯源頭,完全可以延伸到1400多年前的隋唐時代,不應該因明時的修建包磚,便斷定僅有600余年的歷史。
2.關于“城墻”的詩句有哪些
1.春草
唐代:曹松
不獨滿池塘,夢中佳句香。春風有馀力,引上古城墻。
2.古筑城曲五解
唐代:元稹
年年塞下丁,長作出塞兵。自從冒頓強,官筑遮虜城。
筑城須努力,城高遮得賊。但恐賊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傳父言,莫問城堅不。平城被虜圍,漢劚城墻走。
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半疑兼半信,筑城猶嵯峨。
筑城安敢煩,愿聽丁一言。請筑鴻臚寺,兼愁虜出關。
3.題青龍寺
唐代:朱慶馀
寺好因崗勢,登臨值夕陽。青山當佛閣,紅葉滿僧廊。
竹色連平地,蟲聲在上方。最憐東面靜,為近楚城墻。
4.春至
唐代:白居易
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白片落梅浮澗水,
黃梢新柳出城墻。閑拈蕉葉題詩詠,悶取藤枝引酒嘗。
樂事漸無身漸老,從今始擬負風光。
5.宿李主簿(一作劉員外)
唐代:周賀
獨樹倚亭新月入,城墻四面鎖山多。
去年今夜還來此,坐見西風裊鵲窠。
3.描寫古城墻的句子
春節前,我和爸爸媽媽回姥姥家過年的時候路過西安,爸爸媽媽帶我參觀了西安的古城墻。
我們買的門票背面介紹說,這座城墻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城墻高12米,基寬16-18米,頂寬12-14米,城周有觀敵臺98座,四周均有登城馬道,有垛口5984個。城外有護城河,四門跨河外設有吊橋。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比較完整的唯一的一座封建古城墻。
前面最好先寫對古城墻的觀感,先寫一些整體的印象,如城墻的高大雄偉,有關城墻介紹的數字可以在后面的參觀中說出來,也可以通過與媽媽的對話寫出來。
我們是從南門上城墻參觀的。南門也叫“永寧門”,算是南邊的一個主城門。沒有見到城墻之前,媽媽給我講了一些有關城墻的事,(講了一些什么城墻的事,可以寫寫)我還以為城墻就是一堵普通的圍墻,心想圍墻有什么好參觀的呢?再說,人又怎么能上到墻上,而且還能打仗呢?我的腦子里出現了一串串的問號。可是等我來到城墻下抬頭一看,才知道這城墻好高啊!足有三四層樓那么高,而且非常厚,這哪是普通的圍墻呀。
我們順著城門邊的樓梯,也就是登城馬道上到了城墻的頂上。一上去,我就更驚奇了,城墻的頂上真寬呀,足可以并排開四五輛汽車!上面還長的有樹呢?靠著城外的那一面墻很高,大概有兩米高,頂部有一個個長方形的垛口,那些垛口都是以前守城的士兵觀察敵人用的。如果敵人進攻了,還可以開弓放箭。靠城里的那面墻稍低一些,只起了防護的作用,以免人掉下去。城墻頂上的地面是斜的,外高里低,這樣雨水很容易流走。我爬上臺階從垛口往下看,看到了城墻外的護城河和河上正對著南門的吊橋,還有遠處馬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和汽車。
站在城墻上,我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古代的人能建造出這么雄偉的城墻,他們真是太了不起了,他們一定很聰明,也一定很勤勞。這次我參觀西安古城墻收獲真大呀!
4.關于城墻的詩詞
《春至》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
白片落梅浮澗水,黃梢新柳出城墻。閑拈蕉葉題詩詠,悶取藤枝引酒嘗。
樂事漸無身漸老,從今始擬負風光。《雜曲歌辭·筑城曲五解》年代: 唐 作者: 元稹年年塞下丁,長作出塞兵。
自從冒頓強,官筑遮虜城。筑城須努力,城高遮得賊。
但恐賊路多,有城遮不得。丁口傳父口,莫問城堅不。
平城被虜圍,漢屬斤城墻走。因茲虜請和,虜往騎來多。
半疑兼半信,筑城猶嵯峨。筑城安敢煩,愿聽丁一言。
請筑鴻臚寺,兼愁虜出關。《登金陵臨江驛樓》年代: 唐 作者: 張謂古戍依重險,高樓見五梁。
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墻。庭樹巢鸚鵡,園花隱麝香。
忽然江浦上,憶作捕魚郎。《宿李主簿》年代: 唐 作者: 周賀獨樹倚亭新月入,城墻四面鎖山多。
去年今夜還來此,坐見西風裊鵲窠。《題青龍寺》年代: 唐 作者: 朱慶馀寺好因崗勢,登臨值夕陽。
青山當佛閣,紅葉滿僧廊。竹色連平地,蟲聲在上方。
最憐東面靜,為近楚城墻。《官舍初成》年代: 宋 作者: 趙師秀為宅傍城墻,先求夏日涼。
鑿池容眾水,栽竹斷斜陽。官是三年滿,身無一事忙。
不知何補報,安坐恐難當。
5.關于“城墻”的詩詞有哪些
1.《春草》唐代:曹松不獨滿池塘,夢中佳句香。
春風有馀力,引上古城墻。2.《春至》唐代:白居易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
白片落梅浮澗水, 黃梢新柳出城墻。閑拈蕉葉題詩詠,悶取藤枝引酒嘗。
樂事漸無身漸老,從今始擬負風光。3.《題青龍寺》唐代:朱慶馀寺好因崗勢,登臨值夕陽。
青山當佛閣,紅葉滿僧廊。 竹色連平地,蟲聲在上方。
最憐東面靜,為近楚城墻。4.《古筑城曲五解》唐代:元稹年年塞下丁,長作出塞兵。
自從冒頓強,官筑遮虜城。 筑城須努力,城高遮得賊。
但恐賊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傳父言,莫問城堅不。
平城被虜圍,漢劚城墻走。 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
半疑兼半信,筑城猶嵯峨。 筑城安敢煩,愿聽丁一言。
請筑鴻臚寺,兼愁虜出關。5.《宿李主簿》唐代:周賀獨樹倚亭新月入,城墻四面鎖山多。
去年今夜還來此,坐見西風裊鵲窠。6.《登金陵臨江驛樓》唐代:張謂古戍依重險,高樓見五梁。
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墻。 庭樹巢鸚鵡,園花隱麝香。
忽然江浦上,憶作捕魚郎。
6.形容長安城的詩句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白居易《登觀音臺望城》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杜甫《為誰哀》
宮松葉葉墻頭出,渠柳條條水面齊。——王建《早春五門西望》
長安大道連狹邪,青牛白馬七香車。——盧照鄰《長安古意》
長安雪后似春歸,積素凝華連曙輝。——岑參《和祠部王員外雪后早朝即事》
長安渭橋路,行客別時心。——綮毋潛《送章彝下第》
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常建《落第長安》
何處可為別?長安青綺門。——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之一
君不見,外州客,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白居易《長安道》
長安重游俠,洛陽富財雄。——盧照鄰《結客少年場》
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里太平人。——張說《十五日夜御前口號踏歌詞二首》
年年今日誰相問,獨臥長安泣歲華。——李山甫《寒食二首》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崔顥《七夕》
憶長安,九月時。——燈《憶長安?九月》
長安布衣誰比數,反鎖衡門手環堵。——杜甫《秋雨嘆三首》
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李商隱《滯雨》
紅塵白日長安路,馬走車輪不暫閑。唯有茂陵多病客,每來高處望南山。——張元宗《望終南山》
碧池新漲浴橋鴉,分鎖長安富貴家。——杜牧《街西長句》
豪家沽酒長安陌,一旦起樓高百尺。——韋應物《酒肆行》
長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皇甫冉《長安路》
長安大道沙為堤,早風無塵雨無泥。——李賀《沙路曲》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長相思,在長安。——李白《長相思》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李白《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
描寫荊州古城的詩句
1. 關于荊州古城的詩句
關于荊州古城的詩句 1. 關于“荊州古城”的詩句有哪些
1.書樂天紙(唐·元稹) 金鑾殿里書殘紙,乞與荊州元判司。
不忍拈將等閑用,半封京信半題詩。 2.道中寄杜書記(唐·王建) 西南東北暮天斜,巴字江邊楚樹花。
珍重荊州杜書記,閑時多在廣師家。 3.登峴亭(唐·司空曙) 峴山回首望秦關,南向荊州幾日還。
今日登臨唯有淚,不知風景在何山。4.送人隨姊夫任云安令(唐·劉言史) 閑逐維私向武城,北風青雀片時行。
孤帆瞥過荊州岸,認得瞿塘急浪聲。 5.雜曲歌辭 荊州樂二首 其一(唐·劉禹錫) 渚宮楊柳暗,麥城朝雉飛。
可憐踏青伴,乘暖著輕衣。6.雜曲歌辭 荊州樂二首 其二(唐·劉禹錫) 今日好南風,商旅相催發。數碰
沙頭檣竿上,始見春江闊。7.從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唐·劉禹錫) 玉馬朝周從此辭,園陵寂寞對豐碑。
千行宰樹荊州道,暮雨蕭蕭聞子規。8.在荊州重赴嶺南(唐·宋之問) 夢澤三秋日,蒼梧一片云。
還將鹓鷺羽,重入鷓鴣群。9.登荊州城望江二首 其一(唐·張九齡) 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終始。
經閱幾世人,復嘆誰家子。 荊州曾經是楚文化的發源地, 有著長江流域上最大的平原---江漢平原,且土地肥沃一望無邊。
就連河對岸跑出一只野兔,我們也能看見它那一對長長的耳朵。正因為有了江漢平原,在春秋戰國時期,七雄之中,楚國軍事經濟國力也是首屈一指,是秦國不可忽視的對手,秦國進入中原,吃了唯一一次敗仗,就是被楚國打敗。
秦國就派張儀到楚國離間楚齊聯盟,這個奸詐計謀被屈原識破,屈原力勸楚懷王,即使要與齊國絕交,也要等到楚國拿到秦國600里土地之后,再和齊國絕交不遲。楚懷王聽取了奸臣意見,并未采納屈原的建議。
結果楚亡,屈原投河自荊"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就是這時寫的。
2. 求關于荊州古城的詩詞
【登荊州城樓】張九齡天宇何其曠,江城坐自拘。
層樓百馀尺,迢遞在西隅。暇日時登眺,荒郊臨故都。
累累見陳跡,寂寂想雄圖。古往山川在,帆擾今來郡邑殊。
北疆雖入鄭,東距豈防吳。幾代傳荊國,當時敵陜郛。
上流空有處,中土復何虞。枕席夷三峽,關梁豁五湖。
承平無異境,守隘莫論夫。自罷金門籍,來參竹使符。
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薯轎談。直似王陵戇,非如寧武愚。
今茲對南浦,乘雁與雙鳧。【荊州歌】李白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撥谷飛鳴奈妾何。
【荊州泊】李端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今夜一江人,唯應妾身覺。
【荊門行】王建江邊行人暮悠悠,山頭殊未見荊州。峴亭西南路多曲,櫟林深深石鏃鏃。
看炊紅米煮白魚,夜向雞鳴店家宿。南中三月蚊蚋生,黃昏不聞人語聲。
生紗帷疏薄如霧,隔衣噆膚耳邊鳴。欲明不待燈火起,喚得官船過蠻水。
女兒停客茆屋新,開門掃地桐花里。犬聲撲撲寒溪煙,人家燒竹種山田。
巴云欲雨薰石熱,麋鹿度江蟲出穴。大蛇過處一山腥,野牛驚跳雙角折。
斜分漢水橫千山,山青水綠荊門關。向前問個長沙路,舊是屈原沈溺處。
誰家丹旐已南來,逢著流人從此去。月明山鳥多不棲,下枝飛上高枝啼。
主人念遠心不懌,羅衫臥對章臺夕。紅燭交橫各自歸,酒醒還是他鄉客。
壯年留滯尚思家,況復白頭在天涯。【荊州歌二首】劉禹錫渚宮楊柳暗,麥城朝雉飛。
可憐踏青伴,乘暖著輕衣。今日好南風,商旅相催發。
沙頭檣竿上,始見春江闊。
3. 關于“荊州古城”的詩句有哪些
1、荊州歌
唐代:李白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譯文:
白帝城邊的江面上滿是狂風掀起的驚濤駭浪,
五月的瞿塘峽,有誰敢行船而過呢?
荊州麥子時節,繭已出蛾,蠶事已成,家家都在煮繭繅絲。
我一邊繅絲,一邊思念你,我對你的思念比一團亂絲的頭緒還要多。
布谷鳥在哀鳴的時候,更加引起了我對你的思念,這叫我怎么辦呢?
2、送人還荊州
唐代:皇甫曾
草色隨驄馬,悠悠同出秦。
水傳云夢曉,山接洞庭春。
帆影連三峽,猿聲近四鄰。
青門一分手,難見杜陵人。
譯文:
你騎著青驄馬,沿著長滿青草的小路,從秦地出發,一路遠去。
眼前的流水,宛如涌動著云夢楚地的晨意,身旁的山川,仿佛綿延著洞庭湖畔的春色。
你的小船仿佛已經走到了三峽,凄清的猿叫聲從四面傳來將你包圍。
唉,你這一走,想再見我恐怕就很難了!
3、寄荊州張丞相
唐代:王維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譯文:
我所思念的人在何方?重山疊嶂,只能悵然遙望荊州。
我雖滿腹才華,可天下卻無人賞識,沒有您張丞相的擢升,恐怕我還寂寂無名。您的知遇之恩,我終身難忘。
您遭不幸,被貶荊州,我也將追隨您,退出這污濁的官場。歸隱田園。
南飛的大雁呀,你們振翅高飛,可是怎能將我的思緒傳與荊州的故人?
4、哀郢(其二)
宋代:陸游
荊州十月早梅春,徂歲真同下阪輪。
天地何心窮壯士,江湖從古著羈臣。
淋漓痛飲長亭暮,慷慨悲歌白發新。
欲吊章華無處問,廢城霜露濕荊榛。
譯文:
荊州十月便是早梅初開的小陽春氣候了,過去的水月猶如下坡的車輪,一去不復返。天行有常,何曾有導致壯士途窮困厄之心;自古以來,皆因人事之非,以致多少像屈原這樣的貞臣節士去國離鄉,放逐江湖。
于長亭薄暮之中淋漓痛飲,“慷慨悲歌”于白發初生之際,自增惆悵。想要去章華臺憑吊,卻找不到地方,只看得到荊榛滿地、霜露侵入的慘淡景象。
5、寓居吳興
宋代:曾幾
相對真成泣楚囚,遂無末策到神州。
但知繞樹如飛鵲,不解營巢似拙鳩。
江北江南猶斷絕,秋風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荊州夢,落日孤云始欲愁。
譯文:
與朋友們相會,我傷心地發現,我們真的成了當年的過江諸人,以淚洗面,一個個憂心忡忡,可又想不出救國的良策。
我就像那繞樹飛鳴的烏鵲,找不到個棲息的地方;又如同無能的鳩,沒法謀造個安定的巢穴。
江北江南,相望不遠,也已音訊斷絕;在這秋風秋雨中,我又怎能在吳興滯留歲月?
傷心流連,我想找個有力的朋友避亂托身,卻只是夢想;抬起頭,眼見那天邊夕陽西墜,孤云飄浮,禁不住憂愁悱惻。
4. 求關于荊州古城的詩詞
【登荊州城樓】張九齡
天宇何其曠,江城坐自拘。
層樓百馀尺,迢遞在西隅。
暇日時登眺,荒郊臨故都。
累累見陳跡,寂寂想雄圖。
古往山川在,今來郡邑殊。
北疆雖入鄭,東距豈防吳。
幾代傳荊國,當時敵陜郛。
上流空有處,中土復何虞。
枕席夷三峽,關梁豁五湖。
承平無異境,守隘莫論夫。
自罷金門籍,來參竹使符。
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戇,非如寧武愚。
今茲對南浦,乘雁與雙鳧。
【荊州歌】李白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荊州泊】李端
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
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
今夜一江人,唯應妾身覺。
【荊門行】王建
江邊行人暮悠悠,山頭殊未見荊州。
峴亭西南路多曲,櫟林深深石鏃鏃。
看炊紅米煮白魚,夜向雞鳴店家宿。
南中三月蚊蚋生,黃昏不聞人語聲。
生紗帷疏薄如霧,隔衣噆膚耳邊鳴。
欲明不待燈火起,喚得官船過蠻水。
女兒停客茆屋新,開門掃地桐花里。
犬聲撲撲寒溪煙,人家燒竹種山田。
巴云欲雨薰石熱,麋鹿度江蟲出穴。
大蛇過處一山腥,野牛驚跳雙角折。
斜分漢水橫千山,山青水綠荊門關。
向前問個長沙路,舊是屈原沈溺處。
誰家丹旐已南來,逢著流人從此去。
月明山鳥多不棲,下枝飛上高枝啼。
主人念遠心不懌,羅衫臥對章臺夕。
紅燭交橫各自歸,酒醒還是他鄉客。
壯年留滯尚思家,況復白頭在天涯。
【荊州歌二首】劉禹錫
渚宮楊柳暗,麥城朝雉飛。
可憐踏青伴,乘暖著輕衣。
今日好南風,商旅相催發。
沙頭檣竿上,始見春江闊。
5. 關于荊州的詩詞
【登荊州城樓】張九齡
張九齡:曾經來過荊州。
天宇何其曠,江城坐自拘。
層樓百馀尺,迢遞在西隅。
暇日時登眺,荒郊臨故都。
累累見陳跡,寂寂想雄圖。
古往山川在,今來郡邑殊。
北疆雖入鄭,東距豈防吳。
幾代傳荊國,當時敵陜郛。
上流空有處,中土復何虞。
枕席夷三峽,關梁豁五湖。
承平無異境,守隘莫論夫。
自罷金門籍,來參竹使符。
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戇,非如寧武愚。
今茲對南浦,乘雁與雙鳧。
【荊州歌】李白
李白:四處游歷時曾到荊州。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荊州泊】李端
李端:作者行水路經過荊州。
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
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
今夜一江人,唯應妾身覺。
【荊門行】王建
王建:貞元十三年(797),辭家從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荊州等地,寫了一些以邊塞戰爭和軍旅生活為題材的詩篇。
江邊行人暮悠悠,山頭殊未見荊州。
峴亭西南路多曲,櫟林深深石鏃鏃。
看炊紅米煮白魚,夜向雞鳴店家宿。
南中三月蚊蚋生,黃昏不聞人語聲。
生紗帷疏薄如霧,隔衣噆膚耳邊鳴。
欲明不待燈火起,喚得官船過蠻水。
女兒停客茆屋新,開門掃地桐花里。
犬聲撲撲寒溪煙,人家燒竹種山田。
巴云欲雨薰石熱,麋鹿度江蟲出穴。
大蛇過處一山腥,野牛驚跳雙角折。
斜分漢水橫千山,山青水綠荊門關。
向前問個長沙路,舊是屈原沈溺處。
誰家丹旐已南來,逢著流人從此去。
月明山鳥多不棲,下枝飛上高枝啼。
主人念遠心不懌,羅衫臥對章臺夕。
紅燭交橫各自歸,酒醒還是他鄉客。
壯年留滯尚思家,況復白頭在天涯。
【荊州歌二首】劉禹錫
劉禹錫:曾游歷荊州。
渚宮楊柳暗,麥城朝雉飛。
可憐踏青伴,乘暖著輕衣。
今日好南風,商旅相催發。
沙頭檣竿上,始見春江闊。
6. 贊美荊州的詩句
贊美荊州的詩句如下:
1、《送人還荊州》
皇甫曾 [唐]
草色隨驄馬,悠悠同出秦。
水傳云夢曉,山接洞庭春。
帆影連三峽,猿聲近四鄰。
青門一分手,難見杜陵人。
2、《荊州泊》
李端 [唐]
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
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
今夜一江人,唯應妾身覺。
3、《同賀八送兗公赴荊州》
張說 [唐]
疇昔同聲友,騫飛出鳳池。
風云一蕩薄,日月屢參差。
此別黃葉下,前期安可知。
誰憐楚南樹,不為歲寒移。
4、《在荊州重赴嶺南》
宋之問 [唐]
夢澤三秋日,蒼梧一片云。
還將鹓鷺羽,重入鷓鴣群。
5、《送蘇郎中綰出佐荊州》
孫逖 [唐]
神仙久留滯,清切佇飛翻。
忽佐南方牧,何時西掖垣。
高車自蘭省,便道出荊門。
不見河梁別,空銷郢路魂。
有關于荊州的介紹:
1、荊州是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九州之一,在荊山,衡山之間。
2、《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
3、荊山在今湖北南漳縣。
4、荊州大體相當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荊山一帶直到衡山之南。
5、荊州“厥上惟涂泥,厥田為下中,厥賦為上下”。
6、這是指出荊州土壤大致類似揚州,惟土壤肥力為下中,比揚州高一級,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八級,田賦屬第三級、
7. 贊美荊州的詩句
(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諸英雄。
古今上下多少事,歷史歲月皆湮沒。
鼓角爭鳴已遠去,荊楚風流耀古今。
神州中南有寶地,猶如明珠撒江漢。
…
魚米之鄉揚美名,一方水土潤四方。
東接江城西枕川,常為兵家必爭地。
吾輩自古英材出,風雅離騷古今頌。
楚風吹拂數千年,三國紛爭今可尋。
…
楚朝自古風骨存,格調高雅眾人羨。
演義故事百余回,古城獨占七余成。
絲綢漆器尤可貴,惹得眾人紛沓來。
四季分明雨充沛,湖泊眾多惹人醉。
…
米充魚肥豬牛壯,洪湖岸邊荷飄香。
地杰人靈遍風光,金鳳昂首了四方。
風味小吃遍四處,物精味美惹人饞。
輕紡名城精品多,質優價廉美名揚。
…
現逢太平盛世年,改革開放春風吹。
荊州百萬好兒女,豈甘事事落人后?
奮起拼博迎頭進,鳳凰即將舞九天。
若君還有諸多疑,歡來古城覓古今。
(二)
沒有西子湖水的纖弱嫵媚,
沒有漓江山水的清秀靦腆,
荊州古城原本就是長江之子,
有的盡是滾滾的豪邁,
有的全為滔滔的激情。
…
巍巍的青澀城體,
猶如一條養精蓄銳的巨龍,
靜靜地盤臥在長江之濱,余威猶存,
連顯赫的太陽掠過它的上空,
也少了幾分狂躁,多了幾分寧靜。
…
踏上沉默的龍脊,我常常不由自主地,
被它懾服,或信步,或凝神,
我的心都在細細的研讀著古城。
…
翻閱一頁頁蒼老的青磚,
瀏覽一頁頁古樸的瓦礫,
我讀到了春秋的烽火,
秦漢的硝煙,隋唐的滄桑,
明清的沉淪從磚石縫隙,
我看到了祖先操縱著舵桿。
…
揮舞著刀劍,我聽見他們用粗礦、
渾厚的號子吼散了巫山云雨,
吼醒了東海的太陽,
吼翻了長江千年泥沙,
便沖擊成江漢平原的璀璨文明從瓦礫中,
我讀出了母親的乳汁,父親的血汗。
…
在這心血的哺育下,
荒蠻荊野結出了翡翠碩果,
于是魚米與鳳絹養育了一代荊楚的驕傲!
一部離騷引得千古名流慷慨萬端,
一曲九歌催得天下才子蕩氣回腸!
…
我如幻似夢的古城,
你腳下每一道歷史的轍痕,
都記載著一個動人的傳說,
你身上每一塊磚瓦的滹隙,
都鋆刻著荊楚大地古老燦爛的文明!
…
我愿你繼續擁有博大與深沉,
讓不盡的子孫去細細領略你千年的風姿,
去求索你亙古的永恒!
(三)
景星出,慶云生,
濁霧開,乾坤煥。
錘鐮舉而三山倒,
星幟懸而四宇澄。
…
華表重光,
萬里壺漿迎左道;
楚城解放,
千村擊壤迓南師。
四水盡朝宗,眾星皆拱北。
…
五十年國運昌隆,
六百里郢荊崛起。
民生安樂,經濟騰飛;
市場繁榮,農桑茁壯。
水陸空,聯成新格局,
城鄉鎮,
無復舊規模。
…
鐵軌嘶風,
劃破長空明月;
巨輪擊浪,
沖開萬頃驚濤。
尤堪深港“神刁”,
吞吐人間春色;
…
最是高天銀翼,
輸來各地煙霞。
雙閘鎖荊江,
扼住兩湖洪患;
一橋凌天塹,
疏通南北津梁。
…
越過重洋,
國門開鎖鑰;
走出世界,
江漢展明珠。
網絡時輸多信息,
科研已上數臺階。
…
人歌極治時,
家擁小康富。
滿天紅雨,再
揮椽筆寫輝煌;
…
一路樵風,
重抖雄姿抒慷慨。
荊楚前程遠,
光輝歲月長。
8. 描寫荊州古城的作文
美麗的荊州古城
荊州城是一座繁華而美麗的城市,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城的四周是我國南方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墻,城墻的外面環繞著一條彎曲的護城河。
荊州城一共有八座城門由八座石拱橋與外界連通。其中,東門是風景最優美的地方。東門護城河水清澈明亮,碧波蕩漾,許多游船飄搖在河中。護城河外邊是一個寬敞的現代化廣場,那里空氣清新,早晨和傍晚都有許多人在這里散步和跳舞,廣場的正中央聳立著一座代表荊州古城標志的“鳳凰”雕塑,傳說這里是鳳凰的故鄉。
城墻與護城河之間有一條鋪滿清石板的林蔭小道。春天,桃花開時,到處是踏清的游人;秋天,小道兩旁盛開著許多野菊花,秋風習來,清鄉撲鼻。
這就是我的故鄉——古荊州城。
9. 描寫荊州的詩句有哪些
1.《夷陵張仲孚以荊州無山為戲輒書二絕》詩人: 鄭獬 朝代: 宋代 使君終日倚朱欄,綠樹高樓掩映間。
自有碧江無限好,荊州佳境不須山。 2.《次韻道輔丈荊州吟四首》詩人: 吳則禮 朝代: 宋代 散發南風晝曲肱,衰疲真自笑無能。
劇談稍負茅檐月,強賦荊州學少陵。 3.《戲答荊州王充道烹茶四首》詩人: 黃庭堅 朝代: 宋代 香從靈堅壟上發,味自白石源中生。
為公喚覺荊州夢,可待南柯一夢成。 4.《荊州道中》詩人: 袁說友 朝代: 宋代 硉矹奇峰繞復環,淼茫大水枕前灣。
望迷荊楚山川外,浮遍乾坤日夜間。舉酒欲吞云夢去,倚樓無復利名干。
霧船風纜經多少,老盡行人只此山。 5.《次韻馬荊州》詩人: 黃庭堅 朝代: 宋代 六年絕域夢刀頭,判得南還萬事休。
誰謂石渠劉校尉,來依絳帳馬荊州。霜髭雪鬢共看鏡,茱糝菊英同送秋。
他日江梅臘前破,還從天際望歸舟。 6.《送李功曹之荊州充鄭侍御判官重贈》詩人: 杜甫 朝代: 唐代 曾聞宋玉宅,每欲到荊州。
此地生涯晚,遙悲水國秋。孤城一柱觀,落日九江流。
使者雖光彩,青楓遠自愁。 7.《次韻馬荊州》詩人: 黃庭堅 朝代: 宋代 六年絕域夢刀頭,判得南還萬事休。
誰謂石渠劉校尉,來依絳帳馬荊州。霜髭雪鬢共看鏡,茱糝菊英同送秋。
他日江梅臘前破,還從天際望歸舟。 8.《荊州即事》詩人: 晁公武 朝代: 宋代 初上蓬籠竹窄船,始知身是劍南官。
沙頭沽酒市樓暖,靳步買薪江墅寒。 9.《初到荊州》詩人: 陸游 朝代: 宋代 萬里泛仙槎,歸來鬢未華。
蕭蕭沙市雨,淡淡渚宮花。斷岸添新漲,高城咽晚笳。
船窗一樽酒,半醉落烏紗。 10.《四月一日過江赴荊州》詩人: 張說 朝代: 唐代 春色沅湘盡,三年客始回。
夏云隨北帆,同日過江來。水漫荊門出,山平郢路開。
比肩羊叔子,千載豈無才。
描寫荊州的詩句有哪些?
1.《夷陵張仲孚以荊州無山為戲輒書二絕》詩人: 鄭獬朝代: 宋代
使君終日倚朱欄,綠樹高樓掩映間。自有碧江無限好,荊州佳境不須山。
2.《次韻道輔丈荊州吟四首》詩人: 吳則禮朝代: 宋代
散發南風晝曲肱,衰疲真自笑無能。劇談稍負茅檐月,強賦荊州學少陵。
3.《戲答荊州王充道烹茶四首》詩人: 黃庭堅朝代氏顫: 宋代
香從靈堅壟上發,味自白石源中生。為公喚覺荊州夢,可待南柯一夢成。
4.《荊州道中》詩人:?袁說友朝代:?宋代
硉矹奇峰繞復環,淼茫大水枕前灣。望迷荊楚山川外,浮遍乾坤日夜間。舉酒欲吞云夢去,倚樓無復利名干。霧船風纜經多少,老盡行人只此山。
5.《次韻馬荊州》詩人: 黃庭堅朝代: 宋代
六年絕域夢刀頭,判得南還萬事休。誰謂石渠劉校尉,來依絳帳馬荊州。霜髭雪鬢共看鏡,茱糝菊英同送秋。他日江梅臘前破,還慧帆從天際望歸舟。
6.《送李功曹之荊州充鄭侍御判官重贈》詩人: 杜甫 朝代: 唐代
曾聞宋玉宅,每欲到荊州。此地生涯晚,遙悲水國秋。孤城一柱觀,落日九江流。使者雖光彩,青楓遠自愁。
7.《次韻馬荊州》詩人: 黃庭堅朝代: 宋代
六年絕域夢刀頭,判得南還萬事休。誰謂石渠劉校尉,來依絳帳馬荊州。霜髭雪鬢共看鏡,茱糝菊英同送秋。他日江梅臘前破,還從天際望歸舟。
8.《荊州即事》詩人: 晁公武朝代: 宋代
初上蓬籠竹窄船,始知身是劍南官。沙頭沽酒市樓暖,靳步買薪江墅寒。
9.《初到荊州》殲碧敗詩人: 陸游朝代: 宋代
萬里泛仙槎,歸來鬢未華。蕭蕭沙市雨,淡淡渚宮花。斷岸添新漲,高城咽晚笳。船窗一樽酒,半醉落烏紗。
10.《四月一日過江赴荊州》詩人: 張說朝代: 唐代
春色沅湘盡,三年客始回。夏云隨北帆,同日過江來。水漫荊門出,山平郢路開。比肩羊叔子,千載豈無才。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