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云的古詩有哪些 云的古詩大全300首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關(guān)于云的古詩有哪些,以及云的古詩大全300首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guān)于云的詩句100首
1、迢迢望白云,瀑布聲許悍。張雨《次韻晉卿翰林贈陳秉彝》
2、白云深處錦成堆,游子逢春定一來。錢時《桃村寄題三首·白云深處錦成堆》
3、何時一茅屋,送老白云邊。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4、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5、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李白《哭晁卿衡》
6、冷冷水向橋東去。漠漠云歸溪上住。劉鎮(zhèn)《玉樓春·東山探梅》
7、沙平連白云,蓬卷入黃云。王維《送張判官赴河西》
8、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間。盧思道《從軍行》
9、嗈嗈白云雁,嘒嘒清露蟬。權(quán)德輿《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樓感懷》
10、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11、有青山戲酒,白云伴睡,明月催詩。張養(yǎng)浩《普天樂·辭參議還》
12、寒山唯白云,寂寂絕埃塵。寒山《詩三百三首》
13、清饑漏漏漸移相望久,微云未接過來遲。李商隱《辛未七夕》
14、綠水寂以閑,白云有時來。李白《贈從孫義興宰銘》
15、望闕云遮眼,思鄉(xiāng)雨滴心。白居易《陰雨》
16、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杜甫《啟粗江漢》
17、地冷葉先盡,谷寒云不行。李白《冬日歸舊山》
18、洧水于今寒露起,漢臺依舊白云深。王珪《刑部侍郎仕王熙仲挽詞》
19、云從石上起,客到花間迷。李白《春日游羅敷潭》
20、隔岸荒云遠斷,繞磯小樹微明。歸莊《錦堂春·半壁橫江矗起》
21、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登黃鶴樓》
22、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23、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24、雪雰雰而薄木兮,云霏霏而隕集。劉向《九嘆》
25、閣雪云低,卷沙風急,驚雁失序。吳文英《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
26、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27、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別東魯諸公》
28、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云多。于謙《岳忠武王祠》
29、俯皇都之宏麗兮,瞰云霞之浮動。曹植《銅雀臺賦》
30、千峰蒼翠凈如拭,白云不放楓葉赤。高明《題畫》
31、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白居易《花非花》
32、碧云無渡碧天沉,是湖心,是儂心。張惠言《江城子·填張春溪西湖竹枝詞》
33、平生白云志,早愛赤松游。陳子昂《答洛陽主人》
34、碧水驚秋,黃云凝暮,敗葉零亂空階。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35、可重是寒山,白云常自閑。寒山《詩三百三首》
36、騎鯨滄海汲,高枕白云窩。張可久《正宮·漢東山》
37、好招明月共清影,托與白云行太空。張元干《次韻趙元功贈李季言之什》
38、忽然更作漁陽摻,黃云蕭條白日暗。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39、白云山頭云欲立,白云山下呼聲急。毛澤東《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40、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李白《太原早秋》
41、漠漠黃云,濕透木棉裘。蔣捷《梅花引·荊溪阻雪》
42、櫓慢開輕浪,帆虛帶白云。錢起《江行無題一百首》
43、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李頎《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44、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李商隱《寄令狐郎中》
4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46、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來鵠《云》
47、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李白《清平樂·畫堂晨起》
48、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張先《天仙子·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
49、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50、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劉慎虛《闕題》
51、游子眼欲斷,日日望白云。陸文圭《雪夜不寐偶成短句十首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昨日家書至》
52、荊江日落陣云低,橫戈躍馬今何時。納蘭性德《送蓀友》
53、何當歸帝鄉(xiāng),白云永相友。盧仝《冬行三首》
54、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吳均《山中雜詩》
55、厄磴層層上太華,白云深處有人家。李白《太華觀》
56、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程顥《秋月》
57、極目兮長望,白云四茫茫。寒山《詩三百三首》
58、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蘇軾《陽關(guān)曲/中秋月》
5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60、白云度汾水,黃河繞晉關(guān)。李嶠《又送別》
61、爛旁爛湖水無端浸白云,故人書斷孤鴻沒。黃庭堅《秋懷之茅堂索索秋風發(fā)》
62、湖闊兼云霧,樓孤屬晚晴。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63、黯與山僧別,低頭禮白云。李白《秋浦歌·桃波一步地》
64、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65、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66、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張養(yǎng)浩《雁兒落兼得勝令》
67、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云。劉長卿《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68、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李白《聽蜀僧濬彈琴/聽蜀僧浚彈琴》
69、有青山勸酒,白云伴睡,明月催詩。張養(yǎng)浩《中呂·普天樂·水挪藍·山》
7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71、中年厭兵革,肥遁白云里。方回《留吳田霜崖吳居士宅予仲女許其孫姻》
72、東武望余杭,云海天涯兩渺茫。蘇軾《南鄉(xiāng)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73、黃葉已先霜降落,白云長在雨余生。徐賁《送張山人還天平》
74、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75、東海有碧水,西山多白云。李白《感興八首》
76、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別東魯諸公》
77、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78、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79、人如風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周邦彥《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
80、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李商隱《春雨》
81、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82、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飛《滿江紅·寫懷》
83、好是黃山供望眼,白云分出兩三峰。楊公遠《新安江上次程南仲韻》
84、萋萋芳草小樓西,云壓雁聲低。劉基《眼兒媚·秋思》
85、夜長秋雨急,天闊白云飛。姚勉《送王仲安歸武昌》
86、飛云當面化龍蛇,夭矯轉(zhuǎn)空碧。秦觀《好事近·夢中作》
87、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鄭燮《山中雪后》
88、莫怨歌,夜深巖下,驚動白云宿。辛棄疾《歸朝歡·山下千林花太俗》
89、瓊樓玉宇,白云紅樹,月冷洞庭湖。張可久《小桃紅·寄鑒湖諸友》
90、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白居易《白云泉》
91、風驅(qū)急雨灑高城,云壓輕雷殷地聲。劉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92、白雪關(guān)山遠,黃云海戍迷。李白《紫騮馬》
93、曉漏追飛青瑣闥,晴窗點檢白云篇。杜甫《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
94、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李白《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
9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96、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王維《苦熱行》
9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清平調(diào)詞》
98、密云雙鳳,初破縷金團。米芾《滿庭芳·詠茶》
99、愿入白云社,高眠自致身。李頻《友人話別》
100、宿夢感顏色,若與白云期。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云的詩句古詩有哪些?
1、宋.岳飛《滿江紅·寫懷》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譯文:三十多年來的功名努力,全都變成灰塵和泥土,八千里路的努力,只剩下頭上的云神脊搭和月。
千萬不要等了,自己的頭發(fā)白了,到時再感慨。
2、—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譯文:游子像白云一樣,都離去飄散,獨自站在清江浦上,沒有辦法一個人承受哀愁。野晌
3、漢.劉邦《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
譯文:大風飄了起來,云也跟著飛揚。
4、唐.劉禹錫《秋詞》
晴空一鶴排云游拿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晴朗的天空,一支鶴突然沖破云層,向上飛去,一下次將我的情緒帶到了天上。
5、唐.杜甫《望岳》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譯文: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關(guān)于云的古詩有哪些?
一、《鵲橋仙·纖云弄巧》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二、《滿庭芳·山抹微云》
宋·秦觀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譯文:會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畫中輕抹上去的一般;越州城外,衰草連天,無窮無際。城門樓上的號角聲,時斷時續(xù)。在北歸的客船上,與歌妓舉杯共飲,聊以話別。回首多少男女間情事,此刻已化作縷縷煙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陽西下,萬點寒鴉點綴著天空,一彎流水侍叢圍繞著孤村。
悲傷之際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開腰間的系帶,取下香囊。徒然贏得青樓中薄情的名聲罷了。此一去,不知何時重逢?離別的淚水沾濕了衣襟與袖口。正是傷心悲情的時候,城已不見,萬家燈火已起,天色已入黃昏。
三、《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
宋·柳永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譯文:我悄悄地倚欄凝望,雨已停歇,云已散去,目送著秋色消逝于天邊。秋天的傍晚,景色蕭瑟凄涼,真讓人興發(fā)宋玉悲秋之嘆。輕風拂過水面,白蘋花漸漸衰殘,涼月使露水凝住,梧桐樹也禁不住月夜寒露的侵襲,葉子已片片枯黃。此情此景,不由人寂寞感傷。我的故朋舊友,不知你們都在何方?眼前所見只有一望無際的秋水,煙霧迷茫。
文人的雅集,縱情的歡宴,如今仍歷歷在目,令人難忘。離別后辜負了多少風月時光,斗轉(zhuǎn)星移,都只為你我相距遙遠,天各一方。海是如此之遙,山是如此之遙,相逢相會不知何處何年?讓人感到凄苦彷徨。想那雙雙飛去的燕子,難以靠它給故友傳音送信;企盼故友歸來,遙指天際蒼茫,辨識歸來航船,誰知過盡千帆皆不是,也是枉自空等企望。我默默佇立,黯然相望,只見斜陽已盡,孤雁哀鳴聲仍在天際飄蕩。
四、《長相思·云千重》
宋·陸游
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釣筒。
頭未童,耳未聾,得酒猶能雙臉紅。一尊誰純慶與同。
譯文:層層迭迭的云層,層層迭迭的水光山色,我獨自垂釣置身于這層層迭迭的山水之中。明月高掛才收釣筒慢慢回家。現(xiàn)在頭發(fā)還未稀疏斑白,耳朵尚可聽見,得到美酒仍能一醉方休老褲櫻。只是在這幽深的山林中,又有誰能陪我喝酒呢?
五、《菩薩蠻·濕云不動溪橋冷》
宋·蘇軾
濕云不動溪橋冷。嫩寒初透東風影。橋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干。夜深花正寒。
譯文:潮濕的云彩凝滯不動,溪橋清冷,輕寒剛剛穿透東風的身影。橋下水發(fā)出長長的聲響,河畔的梅枝正揉和著月光發(fā)出香氣。人愛花好似見了舊友,花與人比較起來該是俊秀清瘦。獨自一人寂寞靠著那小小的欄桿,殊不知夜深正熬受著寒冷哩!
關(guān)于云的古詩
關(guān)于云的古詩如下:
1、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吳均《山中雜詩》
2、三晉云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
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4、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審言《與晉陵晌余扒陸丞早宴昌春游望》
5、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
6、風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白居易《南湖早春》
7、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李商隱《為有》
8、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王昌齡《送柴侍御》
9、江上春山遠,山下暮云長。——葛長庚《水調(diào)歌頭·江上春山遠》
10、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閣詩》
11、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劉長卿《謫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12、云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盧綸《晚次鄂州》
13、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zhuǎn)迷。——韓翃《宿石邑山中》
14、舉頭西北浮云,倚毀蘆天萬里須長劍。——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15、濃似春云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紀昀《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關(guān)于云的詩句古詩大全
1. 關(guān)于云的詩句古詩
關(guān)于云的詩句古詩 1. 描寫云的古詩
云:
終南別業(yè)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茄滑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云 (唐)來皓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山藏水片復重。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guān)山月》)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
2. 描寫云的古詩句
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guān)山月))
2.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4.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6.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7.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8.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 關(guān)于云的古詩詞
1,明月出天山, 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guān)山月》) 2.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來。 (李白:《獨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賈島:《尋隱者不遇)) 4.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 (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飛天鏡, 云生結(jié)海樓。
源 (李白:《渡荊門送別》) 6.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 7.朝辭白帝彩云知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8.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杜牧:《山行》) 9.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顫緩臘王之渙道:《涼州詞》) 10.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1.云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 韓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12.終南陰嶺秀, 積雪浮云端。 (祖詠《終南望余雪》) 13.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14.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云。 (杜甫:《贈花卿》) 15.小時不識月, 呼做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
4. 關(guān)于云的古詩句
關(guān)于云的詩句: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 王維《終南別業(yè) 》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 李白《清平調(diào)·其一》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許渾《咸陽城東樓 》
當時明月在,曾照哪仔彩云歸。 —— 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望采納
5. 關(guān)于云的詩句
云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賈島 《尋隱者不遇》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 《涼州詞》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王維 《觀獵》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送友人》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李白 《早發(fā)白帝城》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崔顥 《黃鶴樓》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 《別董大》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杜甫 《望岳》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杜甫 《春夜喜雨》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杜甫 《贈花卿》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白居易 《前塘湖春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杜牧 《山行》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劉禹錫 《秋詞》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登飛來峰》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李白 《把酒問月》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韓愈 《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6. 關(guān)于云字的古詩
1)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出處: 賈島《尋隱者不遇 》
2)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出處: 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3)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出處: 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4)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出處: 李白《獨坐敬亭山》
5)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出處: 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
6)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 ——出處: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7) 大風起兮云飛揚。 ——出處: 劉邦《大風歌》
8)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出處: 杜牧《山行》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出處: 王安石《登飛來峰》
10)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出處: 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11)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出處: 李賀《雁門太守行》
12)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出處: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13)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出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4)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出處: 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15)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出處: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16)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出處: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17)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出處: 李白《關(guān)山月》
18)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出處: 李白《長相思?其一》
19)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出處: 李白《渡荊門送別》
20)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出處: 韓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21)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出處: 李商隱《嫦娥》
22)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出處: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23) 東武望余杭,云海天涯兩渺茫。 ——出處: 蘇軾《南鄉(xiāng)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24)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出處: 李白《清平調(diào)?其二》
25)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出處: 杜荀鶴《小松》
26)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出處: 杜甫《春夜喜雨》
27)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出處: 崔顥《黃鶴樓 》
28) 天接云濤連曉霧。 ——出處: 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29)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出處: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30)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出處: 劉禹錫《陋室銘》
31)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出處: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32)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出處: 王維《終南別業(yè) 》
33)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出處: 李白《行路難?其一》
34)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出處: 李白《清平調(diào)?其一》
35)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出處: 許渾《咸陽城東樓 》
36)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出處: 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37)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出處: 岳飛《滿江紅?寫懷》
38)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出處: 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
7. 寫云的古詩
千里黃云百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 別董大二首其一
碧云天,黃葉地 范仲淹 蘇幕遮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杜甫 春夜喜雨
縱使清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唐人張旭 山中留客
騰云似涌煙,密雨如散絲。 晉人張協(xié) 雜詩十首
行到水窮處,坐看允起時 王維 終南別業(yè)
寄心海上云,千里常相見 崔曙 對雨送鄭陵
千形萬象竟還空,
映山藏水片復重。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閑處作奇峰 唐代來皓的七絕 云
高適《別董大二首·其一》
欄目:唐詩鑒賞 作者:情詩網(wǎng) 2004-9-18 23:18:04 瀏覽:432 相關(guān)信息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涂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后一種風格的佳篇。
關(guān)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認為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圣手。高適在寫此詩時,應在不得意的浪游時期。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他當時也還處于“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這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前兩句,直寫目前景物,純用白描。以其內(nèi)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云,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云,使人難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nèi)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zhuǎn)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zhuǎn),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后兩句于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樸質(zhì)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岳英靈集》)、“以氣質(zhì)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游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nèi)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8. 關(guān)于云的古詩,急
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
村居
霧樓?蒙蒙叫望?鴉
濕云初受早?來霞?
東風已綠先春草
細雨猶寒后夜花
村艇隔煙呼鴨鶩
酒?家依岸扎籬笆
深居久已忘塵世
莫遣江聲入遠沙
有輕虛之艷象,無實體之真形。《浮云賦》陸機
縱使清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山中留客》張旭
騰云似涌煙,密雨如散絲。《雜詩十首》張協(xié)
滿座頑云撥不開……浙東飛雨過江來”《肖美堂暴雨》蘇軾
行到水窮處,坐看允起時。《終南別業(yè)》王維
寄心海上云,千里常相見。《對雨送鄭陵》崔曙
《云》來皓 唐代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山藏水片復重。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千里黃云百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 別董大二首其一
碧云天,黃葉地 范仲淹 蘇幕遮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杜甫 春夜喜雨
縱使清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唐人張旭 山中留客
騰云似涌煙,密雨如散絲。 晉人張協(xié) 雜詩十首
行到水窮處,坐看允起時 王維 終南別業(yè)
寄心海上云,千里常相見 崔曙 對雨送鄭陵
千形萬象竟還空,
映山藏水片復重。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閑處作奇峰 唐代來皓的七絕 云
含有“云”字的古詩有哪些?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終南別業(yè)》
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清平調(diào)·其一》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白居易《白云泉》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陳與義《襄邑道中》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 登黃鶴樓》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jīng)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此詩大約是許渾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監(jiān)察御史的時候所寫。此時大唐王朝已經(jīng)處于風雨飄搖之際,政治非常腐敗,農(nóng)民起義此起彼伏。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咸陽古城樓觀賞風景,即興寫下了這首七律。
此詩大約寫于唐肅宗乾元元年(758)之后,是王維晚年的作品。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不小。其實,由于政局變化反復,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閑自在,大約四十歲后,就察改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這首詞名為詠物,實在抒情。作者馳騁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藝術(shù)手法,對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開了深入細致的描繪,再加以充滿悲劇氣氛的環(huán)境描寫的烘托,塑造了忠于愛情、生死相許的大雁的藝術(shù)形象,譜寫了一曲凄婉纏綿,感人至深的愛情悲歌。詞作中大雁的慘死正象征著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的禮贊,其中深深寄托了詞人進步的愛情理想。
此詩想像巧妙,信手拈來,不露造作之痕。詩中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讀這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無須刻畫,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
這首七絕猶如一幅線條明快簡潔的淡墨山水圖。詩人并不注重用濃墨重彩描繪天平山上的風光,而是著意摹畫白云與泉水的神態(tài),將棚沒告它人格化,使它充滿生機、活力,點染著詩人自己閑逸的感情,給人一種饒有風趣的清新感。詩人采取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遙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懷與閑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會風浪,“興發(fā)于此而義歸于彼”,言淺旨遠,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詩的風格平淡渾樸,清代田雯謂“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fā)。”(《古歡堂集》)這一評語正好道出了這首七絕的藝術(shù)特色。
全詩寫坐船行進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寫兩岸飛花,一望通紅,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紅了。用“紅”字形容“飛花”的顏色,這是“顯色字”,詩中常用;但這里卻用得很別致。花是“紅”的,這是本色;船本不紅,被花照“紅”,這是染色。作者不說“飛花”紅而說飛花“照船紅”,于染色中見本色,則“兩岸”與“船”,都被“紅”光所籠罩。次句也寫了顏色:“榆堤”,是長滿榆樹的堤岸;“飛花兩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節(jié),兩岸榆樹,自然是一派新綠。只說“榆堤”而綠色已暗寓其中,這叫“隱色字”。與首句配合,紅綠映襯,色彩何等明麗!次句的重點還在寫“風”。“百里”是說路長,“半日”是說時短,在明麗的景色中行進的小“船”只用“半日”時間就把“百里榆堤”拋在后面,表明那“風”是順風。作者只用七個字既表現(xiàn)了綠榆夾岸的美景,又從路長與時短的對比中突出地贊美了一路順風,而船中人的喜悅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間。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xiāng)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diào),充分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深秋時節(jié);“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這首詩前寫景,后抒情,一氣貫注,渾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詩仙”之稱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鏈明得連連贊嘆,覺得自己還是暫時止筆為好。為此,李白還遺憾得嘆氣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