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短詩有哪些 陶淵明的短詩有哪些特點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陶淵明的短詩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陶淵明的短詩有哪些特點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陶淵明的詩句有哪些
陶淵明的詩句如下:
1.《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歸于田園12年,他早已愛上了閑適安逸的田園生活。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多么自然,多么愜意,千百年來,一直被人不斷吟詠。陶淵明在自然的美景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意趣,那自然恬淡的心情十分感染人。與其認真,不如隨便,有錢就尋一醉,無錢就尋一睡,與過無爭,隨遇而安。
2.《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侍旦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因無法忍受官場的污濁與世俗的束縛,堅決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脫離仕途的那種輕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種欣悅之情,還有清靜的田困罩園、淳樸的交往、躬耕的體驗,使得這組詩成為杰出的田園詩章。
全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千百年來,無人不羨慕陶老尺擾淵明隱居田園的自在與閑適。于一偏隅,開一荒林,搭一木屋;門前一小片地,種花種草種菜;后山的竹林風一吹颯颯作響;好不愜意,每天都與自然共舞。
10首陶淵明的詩
1、《歸園田居(其一)》
魏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譯文: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余年。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里魚向往著從前深淵。
我愿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繞房宅方圓有十余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后檐,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
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里飄蕩著裊裊炊煙。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庭院內沒有那塵雜干擾,靜室里有的是安適悠閑。久困于樊籠里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2、《歸園田居(其二)》
魏晉:陶淵明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譯文: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難聞到車馬聲響。白天里經常地關閉柴門,獨處在空室中不生雜想。偏遠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撥開草叢不棚漏芹時互相來往。
相見時不談論世俗之事,只說道桑麻的生長情況。我種植的桑麻不斷長高,我開墾的土地日益增廣。常擔心嚴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3、《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違。
譯文:南山下田野里種植豆子,結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鏟除雜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鋤回去。狹窄的小路上草木叢生,傍晚時有露水沾濕我衣。身上衣沾濕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4、《歸園田居(其四)》
魏晉:陶淵明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杇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余。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譯文:離山澤去做官已經很久,現在又返林野嘗到歡娛。且攜著我的兒女侄子們,撥開那亂草木尋訪廢墟。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間,依稀地可認出往日舊居。
房屋的井灶下留有遺跡,桑和竹殘存著枯朽干株。我打聽在這里打柴的人:過去的居住者都到哪里?這里的打柴人便對我說:都死光了沒有留下后裔。三十年就改變朝市面貌,這句話可真是一點不虛!人一生就好似虛幻變化,到搜御最終都不免歸于空無。
5、《歸園田居(其五)》
魏晉:陶淵明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譯文:我懷鏈畢著悵恨情拄杖回家,崎嶇的小路上長滿荊榛。山洞里的流水又清又淺,可用來洗我足振奮精神。濾一濾我那新釀造的酒,殺一只小雞兒招待近鄰。日落后房屋里已經昏暗,沒明燭也只好點燃柴薪。歡樂時都怨恨夜間大短,不覺中又看到旭日照臨。
6、《歸園田居(其六)》
魏晉:陶淵明
種苗在東皋,苗生滿阡陌。
雖有荷鋤倦,濁酒聊自適。
日暮巾柴車,路暗光已夕。
歸人望煙火,稚子候檐隙。
問君亦何為,百年會有役。
但愿桑麻成,蠶月得紡績。
素心正如此,開徑望三益。
譯文:在東邊高地上種植禾苗,禾苗生長茂盛遍布田野。雖然勞作辛苦有些疲倦,但家釀濁酒還滿可解乏。傍晚時分駕著車子回來,山路也漸漸地變得幽暗。
望著前村已是裊裊炊煙,孩子們在家門等我回家。要問我這樣做是為什么?人的一生總要從事勞作。我只希望桑麻農事興旺,蠶事之月紡績事務順遂。我不求聞達心愿就這樣,望結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7、《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8、《雜詩》
魏晉: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譯文: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
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青春一旦過去便不可能重來,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9、《讀山海經·其一》
魏晉: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譯文:孟夏的時節草木茂盛,綠樹圍繞著我的房屋。眾鳥快樂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愛我的茅廬。耕種過之后,我時常返回來讀我喜愛的書。居住在僻靜的村巷中遠離喧囂,即使是老朋友駕車探望也掉頭回去。
(我)歡快地飲酌春酒,采摘園中的蔬菜。 細雨從東方而來,夾雜著清爽的風。泛讀著《周王傳》,瀏覽著《山海經圖》。(在)俯仰之間縱覽宇宙,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快樂呢?
10、《詠荊軻》
魏晉: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馀情。
譯文:燕國太子喜歡收養門客,目的是對秦國報仇雪恨。他到處招集有本領的人,這一年年底募得了荊卿。君子重義氣為知己而死,荊軻仗劍就要辭別燕京。白色駿馬在大路上鳴叫,眾人意氣激昂為他送行。個個同仇敵愾怒發沖冠,勇猛之氣似要沖斷帽纓。
易水邊擺下盛大的別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漸離擊筑筑聲慷慨悲壯,宋意唱歌歌聲響遏行云。座席中吹過蕭蕭的哀風,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紋。唱到商音聽者無不流淚,奏到羽音荊軻格外驚心。他明知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將萬古長存。
登車而去何曾有所眷顧,飛車直馳那秦國的官廷。勇往直前行程超過萬里,曲折行進所經何止千城。翻完地圖忽地現出匕首,秦王一見不由膽顫心驚。可惜呀!只可惜劍術欠佳,奇功偉績終于未能完成。荊軻其人雖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遠激勵后人。
陶淵明最有名的短詩
陶淵明最有名的短詩如下:
1、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和孝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2、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老棚虧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3、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5、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6、愿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余芳; 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 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 愿在發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 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
7、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寬萬頃霜,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細碎浪頭光,寒驚烏鵲離巢噪,冷射蛟螭換窟藏,更憶瑤臺逢此夜,水晶宮殿挹侍神瓊漿。
陶淵明最短的古詩是什么?
陶淵明數兆并最短的古詩是:《四時》
陶淵清·〔魏晉〕
原文:
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
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孤松。
譯文:
春水溢滿了田野和水澤,夏天的云變幻莫測,如奇峰驟起,千姿萬態。
秋月朗照,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層迷離的色彩,冬日高嶺上一棵青松在嚴寒中展現出生機勃勃。
賞析:
詩人借助景物贊美自然,渲染氣氛,抒發個人情懷,揭露社會黑暗,充分展示了詩歌言志、言情的功能,運用自然質樸的語言創造出自然美好與社會動蕩及命運多舛不同的意境。
這是一首描寫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變幻的詩歌。陶淵明喜愛大自然是眾所薯跡周知的猜巖事,他對大自然中的各種美景變化、季節更替抓捕的非常準確,并借對大自然的描寫來抒發個人的情懷。
陶淵明最短的古詩?
他最短的古詩是《四時》,全詩如下:
《四時》
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寒松。
詩的意思是:春水溢滿了田野和小河,夏天的云彩變換多樣,如奇峰乍起,千姿百態。
秋天月朗星稀,月光下的一切景物都蒙上了迷離的色彩,冬日里高山上的寒松展現出生機勃勃。
賞析:我們都知道一年之中有四個季節,同時又有相應的二十四節氣,另外還有更為細膩的區分,這也正是古人無窮無盡的智慧的體現,使得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更加準確地了解到節氣,這樣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有著很大的幫助。那么這首《四時》,最特別的地方是,他完全是按照了一年之中各個順序來寫,先是寫到了春天和夏天,“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塌襲現在正是春天,隆掘絕冬早已是過去了,一泓春水溢滿了田野,然而到了夏天那云則是變幻多端,猶如一座座的奇峰,看起來非常的漂亮。“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寒松。”,秋天里的月亮,千姿萬判衫姿態,而且在秋月照射下,明亮的月光把這世間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層陰影,到了冬天,那高高的山上有一株松樹,不畏懼嚴寒依舊很挺拔。在這最后的兩句中,詩人描寫的更為生動,也更加的優美。
這首《四時》,表明看就是在描寫普通的一年四季,但是詩人還是另有所指,借這一年四季的景物,贊美大自然的同時,也表達出了自己內心的不滿,揭露當時社會環境不光明的一面,從而也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成為了他眾多作品中,同樣一首有著哲理的詩作;如果只要細讀起來,一定能夠感受到這首詩獨有的氣質,以及它的魅力。
陶淵明的短詩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陶淵明的短詩有哪些特點、陶淵明的短詩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