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為什么被貽(李白會不會被自己的詩)
為什么李白被稱為詩仙
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色彩。他和幾位文人騷客經常聚在一起飲酒唱和,唐代詩人賀知章也是其中之一,他很嘆賞李白的詩。據說當他看了李白的《蜀道難》后,無比佩服地稱其為“謫仙子”,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于是后人便把李白稱為“詩仙”。
李白:唐代偉大的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隋末其先人流寓中亞的碎葉城(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共和國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即出生于此。幼時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
李白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玄宗統治的盛唐即開元、天寶年間度過的。在李白流傳下來的九百多篇詩中,大部分鮮明的表現了他對封建貴權的輕蔑,對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贊美。同時也由于封建統治思想的嚴重影響,李白的不少作品往往流露道家人生如夢、及時行樂和儒家“窮則獨善其身”的消極情緒。李白是我國唐代與杜甫并稱的偉大詩人,是中國文學史最杰出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作品大都通過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表現出來,而又包括了豐富的現實主義成分,他的積極浪漫主義是有其深厚的現實主義基礎的,他巧妙地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來表現思想內容,反映社會現實。他的詩歌熱情奔放,想象豐富,語言清新,流轉自然,風格豪邁,個性鮮明,在他筆下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鮮明的藝術形象,處處顯示出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藝術特色,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量,李白詩歌主要是以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反映社會現實,運用夸張、比喻、想象等多種手法,風格豪放俊逸、語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歌、神話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他的詩歌各體俱佳,而其中又以七言歌行與七言絕句最為擅長。
李白詩歌的藝術成就,在我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上,達到了浪漫主義藝術的高峰。這些積極浪漫主義的詩歌,無論在精神上,還是在表現手法上對唐代和后代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著名詩篇。
李白的詩為什么?值得千古傳誦。
一、可以從七個方面來看:
1、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很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于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2、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于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并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并稱為“小李杜”)。
3、李白詩中常將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后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4、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涂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俶)儻不群的形象。
5、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采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于憑借想象,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征。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6、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于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象夸張。他的夸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夸張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跡;那么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夸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
7、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于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丑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二、綜上所述,也就是李白的詩能夠流傳千古的原因。
李白被貶的具體原因是什么?謝謝
原因是因為永王李璘擅自引兵東巡,導致征剿,兵敗,作為其幕僚的李白受到牽連被貶。
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宣城(今屬安徽)、廬山一帶隱居。次年十二月他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一的志愿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
永王擅自引兵東巡,導致征剿,兵敗。李白也因此獲罪,被下潯陽(今江西九江)獄。這時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上詩求救,將吳兵三千軍駐扎在潯陽的宋若思,把李白從監牢中解救出來,并讓他參加了幕府。
李白成為宋若思的幕僚,為宋寫過一些文表,并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并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后又因其他原因被流放流放至更遠的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途中遇赦得歸,時已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
擴展資料
主要成就
1、詩歌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
李白的詩歌對后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代表作品:《將進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俠客行》《春思》《秋歌》等。
2、詞賦
李白的詞約有20余首,如《菩薩蠻》《憶秦娥》等。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在詞史上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3、書法
《上陽臺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行草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款署“太白”二字,引首清高宗弘歷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七字。背有宋徽宗趙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馀慶、危素、騶魯,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
4、劍術
李白不僅文采斐然,其劍術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
5、道經
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后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巖子的隱者隱居于岷山,潛心學習。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飼養了許多奇禽異鳥,做了動物飼養員。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于飼養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點都不害怕。
這件事被傳作奇聞,最后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認定他們有道術,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絕了。
當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也是李白的老師,此人于開元四年(716)就著成了《長短經》十卷。那時李白才十五歲,趙蕤這部博考六經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治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業,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白
談談為什么李白被譽為“詩仙”?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
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
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
李白的詩富于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并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并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于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恰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
......
李白為什么被譽為“詩仙”?你最喜歡李白的哪首詩
李白為被稱為詩仙是因為:李白自號謫仙人,同時他的詩極富浪漫主義的詩風和豪放性格所表現出來的超凡脫俗。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征。
后人對李白的詩篇都是非常喜歡的,他的詩中蘊含著很多哲理,而且他的詩非常有自己的態度,這也正是很多人所欣賞李白的點,李白一生都想超脫于世,做一個虔誠的詩人,他不貪圖名利地位,也不需要大家對他的認可關注,他一生只想做一個平淡的詩人,專心做好寫詩這一件事。
李白為什么會被稱為詩仙
因為李白自號謫仙人,同時他的詩極富浪漫主義的詩風和豪放性格所表現出來的超凡脫俗,所以稱為“詩仙”。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后世將李白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只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游生活,天寶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擴展資料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統一。
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其絕句更是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其詩歌總體風格豪放俊逸,清新飄逸,氣勢磅礴,大氣十足。它們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并具有浪漫主義精神。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