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庭庫在哪里 大庭是什么意思
今天給各位分享大庭庫在哪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大庭是什么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有關于梓軒的詩句有哪些
1.含有“梓”的古詩詞有哪些
1.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李賀(唐代)
劉徹的茂陵埋葬著殘余的枯骨,嬴政的棺車白費了掩臭的鮑魚。
2. 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佚名(先秦)
栽種榛樹和栗樹,還有梓漆與椅桐。成材伐作琴瑟用。
3. 我來尋梓慎,觀化入寥天。李白(唐代)
我來這里尋找梓慎,那位魯國最杰出的預言家,請教請教如何靜默,得與蒼天一體,以預測未來的命運。
4.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杜甫(唐代)
我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時間,其中有一年是在梓州度過的。
5.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佚名(先秦)
看到父母親種下的桑梓樹,尚且必須恭恭敬敬立樹前。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出處:
《苦晝短》李賀(唐代)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
誰似任公子,云中騎碧驢?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出處:
《鄘風·定之方中》佚名(先秦)
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虛矣,以望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降觀于桑。卜云其吉,終焉允臧。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淵。騋牝三千。
“我來尋梓慎,觀化入寥天"出處:
《大庭庫》李白(唐代)
朝登大庭庫,云物何蒼然。
莫辨陳鄭火,空霾鄒魯煙。
我來尋梓慎,觀化入寥天。
古木朔氣多,松風如五弦。
帝圖終冥沒,嘆息滿山川。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出處:
《去蜀》
杜甫(唐代)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關塞阻,轉作瀟湘游。
世事已黃發,殘生隨白鷗。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出處:
《小弁》佚名(先秦)
弁彼鸴斯,歸飛提提。民莫不谷,我獨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憂矣,云如之何?
踧踧周道,鞫為茂草。我心憂傷,惄焉如搗。假寐永嘆,維憂用老。心之憂矣,疢如疾首。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菀彼柳斯,鳴蜩嘒嘒,有漼者淵,萑葦淠淠。譬彼舟流嘩判,不知所屆,心之憂矣,不遑假寐。
鹿斯之奔,維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譬彼壞木,疾用無枝。心之憂矣,寧莫之知?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君子秉心,維其忍之。心之憂矣,涕既隕之。
君子信讒,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無逝我梁,無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后。
2.詩名里帶梓字的詩詞有哪些
劉祎之 【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
夢梓光青陛,秾桃藹紫宮。德優宸念遠,禮備國姻崇。萬戶聲明發,三條騎吹通。香輪送重景,彩旆引仙虹。
徐鉉 【和致仕張尚書新創道院】
梓澤成新致,金丹有舊情。掛冠朝睡足,隱幾棗蘆早暮江清。藥圃分輕綠,松窗起細聲。養高寧厭病,默坐對諸生。
章孝標 【蜀中上王尚書】
梓桐花幕碧云浮,天許文星寄上頭。武略劍峰環相府,詩情錦浪浴仙洲。丁香風里飛箋草,邛竹煙中動酒鉤。自古名高閑不得,肯容王粲賦登樓。
3.帶“軒”字的詩句有哪些
1.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過故人莊》 唐 孟浩然
譯文: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
2.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南軒松》 唐 李白
譯文:窗南有棵孤傲的青松,枝葉是多么茂密。
3. 莫向東軒春野望,花開日出雉皆飛。——《戲題石門長老東軒》 唐 柳宗元
譯文:不要向東邊窗外春天的原野張望,晴空下百花盛開野鳥卻已飛盡。
4.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登岳陽樓》 唐 杜甫
譯文: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凳雀交流。
5.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清明夜》 唐 白居易
譯文:清明節夜晚時,清風習習,月夜朦朧,用碧玉做成的欄桿和用紅色的磚砌成的墻是刺史的府宅。
6.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北宋 蘇軾
譯文:做官困擾了隱居的雅志,遺恨寄托于田園山丘。
7.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元日》唐 李世民
譯文:高高的軒臺輝映著春色,深邃的樓閣沐浴著朝陽。
8.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少年行四首》 唐 王維
譯文:天子親臨殿欄賜予列侯印,將軍佩著印綬走出明光宮。
9.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贈孟浩然》 唐 李白
譯文: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10.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 孟浩然
譯文:披散著頭發在夜晚乘涼,打開窗戶躺臥在幽靜寬敞的地方。
4.有什么帶梓的詩詞
去蜀
【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原文】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關塞阻,轉作瀟湘游。
世事已黃發,殘生隨白鷗。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弱歲游玄圃,先容幸棄瑕。名勞長者記,文許后生夸。
鷃翼嘗披隼,蓬心類倚麻。繼酬天祿署,俱尉甸侯家。
憲府初收跡,丹墀共拜嘉。分行參瑞獸,傳點亂宮鴉。
執簡寧循枉,持書每去邪。鸞鳳標魏闕,熊武負崇牙。
辨色宜相顧,傾心自不嘩。金爐仄流月,紫殿啟晨霞。
未竟遷喬樂,俄成失路嗟。還如渡遼水,更似謫長沙。
別怨秦城暮,途窮越嶺斜。訟庭閑枳棘,候吏逐麋麚。
三載皇恩暢,千年圣歷遐。朝宗延駕海,師役罷梁溠。
京邑搜貞干,南宮步渥洼。世惟材是梓,人仰驥中驊。
欻刺苗入地,仍逾贛石崖。禮容垂琫,戍備響錏鍜。W
寵即郎官舊,威從太守加。建旟翻鷙鳥,負弩繞文蛇。
冊府榮八命,中闈盛六珈。肯隨胡質矯,方惡馬融奢。
褒德符新換,懷仁道并遮。俗嫌龍節晚,朝訝介圭賒。
禹貢輸苞匭,周官賦秉秅。雄風吞七澤,異產控三巴。
即事觀農稼,因時展物華。秋原被蘭葉,春渚漲桃花。
令肅軍無擾,程懸市禁貰。不應虞竭澤,寧復嘆棲苴。
蹀躞騶先駕,籠銅鼓報衙。染毫東國素,濡印錦溪砂。
貨積舟難泊,人歸山倍畬。吳歈工折柳,楚舞舊傳芭。
隱幾松為曲,傾樽石作污。寒初榮橘柚,夏首薦枇杷。
祀變荊巫禱,風移魯婦髽。已聞施愷悌,還睹正奇邪。
慕友慚連璧,言姻喜附葭。沉埋全死地,流落半生涯。
入郡腰恒折,逢人手盡叉。敢辭親恥污,唯恐長疵瘕。
善幻迷冰火,齊諧笑柏涂。東門牛屢飯,中散虱空爬。
逸戲看猿斗,殊音辨馬撾。渚行狐作孽,林宿鳥為。a
同病憂能老,新聲厲似姱。豈知千仞墜,只為一毫差。
守道甘長絕,明心欲自。貯愁聽夜雨,隔淚數殘葩。
梟族音常聒,豺群喙競呀。岸蘆翻毒蜃,溪竹斗狂犘。
野鶩行看弋,江魚或共叉。瘴氛恒積潤,訛火亟生煆。
耳靜煩喧蟻,魂驚怯怒蛙。風枝散陳葉,霜蔓綖寒瓜。
霧密前山桂,冰枯曲沼蕸。思鄉比莊舄,遁世遇眭夸。
漁舍茨荒草,村橋臥古槎。御寒衾用罽,挹水勺仍椰。
窗蠹惟潛蝎,甍涎競綴蝸。引泉開故竇,護藥插新笆。
樹怪花因槲,蟲憐目待蝦。驟歌喉易嗄,饒醉鼻成齄。
曳捶牽羸馬,垂蓑牧艾豭。已看能類鱉,猶訝雉為鷨。
誰采中原菽,徒巾下澤車。俚兒供苦筍,傖父饋酸楂。
勸策扶危杖,邀持當酒茶。道流征短褐,禪客會袈裟。
香飯舂菰米,珍蔬折五茄。方期飲甘露,更欲吸流霞。
屋鼠從穿兀,林狙任攫拏。春衫裁白纻,朝帽掛烏紗。
屢嘆恢恢網,頻搖肅肅罝。衰榮因蓂莢,盈缺幾蝦蟆。
路識溝邊柳,城聞隴上笳。共思捐佩處,千騎擁青緺。
5.請大家幫忙,求‘愿梓軒健康快樂’的藏頭詩
七律:心愿
祝辭諄諄寄梓軒
愿景殷殷康樂全 ——前兩句直入主題
梓園美景應春色
軒轅勵志德瑞延 ——接著應景生情愿
健兒體質伴成長
康樂心胸天地歡 ——健康快樂的成長
快馬加鞭當努力
樂對人生苦亦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注:
軒轅又名黃帝,軒轅有土德之瑞,尊稱黃帝。
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軒轅首先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谷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在此期間有了文字。
——秋風江上甩釣人 贈予!
6.含有梓的古詩詞
1、一年居梓州
唐
杜甫
《去蜀》
2、南臺自多杞梓
唐
崔日用
《又賜宴自歌》
3、嬴政梓棺費鮑魚
唐
李賀
《苦晝短》
4、客從梓潼來
唐
白居易
《哭王質夫》
5、知懷杞梓材
唐
白居易
《酬盧秘書二十韻 時初奉詔除贊善大夫》
6、欲取春初發梓州
唐
白居易
《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
7、梓澤連游十六春
唐
白居易
《狂吟七言十四韻》
8、我來尋梓慎
唐
李白
《大庭庫》
9、梓中豪俊大者誰
唐
杜甫
《相逢歌贈嚴二別駕》
10、我游梓州東
唐
杜甫
《觀薛稷少保書畫壁》
11、夢梓光青陛
唐
劉祎之
《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
12、唯益梓桑恭
唐
張九齡
《呈耿廣州》
13、何獨戀枌梓
唐
宋之問
《自洪府舟行直書其事》
14、先過梓樹下
唐
李嶠
《牛》
15、梓澤年光往復來
唐
于季子
《早春洛陽答杜審言》
16、杞梓滯江濱
唐
張說
《岳州宴姚紹之》
17、巖端翳檉梓
唐
盧象
《家叔征君東溪草堂二首》
18、提攜過杞梓
唐
儲光羲
《秋庭貽馬九》
19、章臺收杞梓
唐
儲光羲
《貽王侍御出臺掾丹陽》
20、通泉百里近梓州
唐
杜甫
《春日戲題惱郝使君兄》
21、梓潼使君開一束
唐
杜甫
《桃竹杖引,贈章留后(竹兼可為簟,名桃笙)》
22、拔擢杞梓收楛箘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
23、在梓匠輪輿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
24、杞梓用不疑
唐
韓愈
《送張道士》
25、世惟材是梓
唐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
26、歸誠慰松梓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
27、青牛文梓赤金簧
唐
劉禹錫
《傷秦姝行》
28、杞梓無遺用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韻》
29、梓桐花幕碧云浮
唐
章孝標
《蜀中上王尚書》
30、梓潼不見馬相如
唐
李商隱
《梓潼望長卿山至巴西復懷譙秀》
31、梓澤東來七十里
唐
李商隱
《河陽詩》
32、虛散謬當陪杞梓
唐
唐思言
《和主司王起》
33、帝念梓州民
唐
貫休
《送吏部劉相公除東川》
34、梓澤花猶滿
唐
唐彥謙
《漢代》
35、席上弟兄皆杞梓
唐
韓偓
《和王舍人撫州飲席贈韋司空》
36、山川擁梓州
唐
喻坦之
《送友人游東川》
37、云閑鎖梓州
唐
李洞
《秋宿梓州牛頭寺》
38、青宮列芳梓
唐
廣宣
《皇太子頻賜存問,并索唱和新詩,因有陳謝》
7.大家幫忙找找帶"梓"字的詩句吧
奕奕新堂,有書有琴。 有橋在高,有梓于陰。
樂府詩《楊維楨集》gt; 卷11
鐵江泥泥,其流長深。奕奕新堂,有書有琴。
有橋在高,有梓于陰。君子慶只,少伊氏之覃。
宜爾家屋,和樂且湛。鐵江湯湯,其流深長。
奕奕新堂,鳳鳴于陽。左書右琴,其椅其桐。
君子居止,嘉賓式燕以慶。子孫樂只,壽考不忘。
不礙云山樓詩二首
海之雨兮油油,雨我田兮有秋。
海之山兮離離,障我疏兮東之。
云之動兮躚躚,吾與云動兮動而不遷。
山之靜兮層層,吾與山靜兮靜而不停。
方丈室辭
東萬山之羅絡兮,恒赤城之盤紆。
瓊臺方古郁以出沒兮,聚仙佛之所廬。
東海之嵬岸兮,架金梁之凌虛。
裒靈修之播遷兮,來仙伯以導輿。
赤子兮如魚,紛望思兮鼎湖。
嗟山川其如昨兮,眇風景其愁予。
望海屋兮渠渠,挽飛飆兮以為車。
上下風雨兮出入太初,下視弱水兮黃塵滿區。
仙耶釋耶?吾不知何誰兮,羌從汝兮歸諸。
李白描寫“曲阜”的詩有哪些?
《大庭庫》
唐 ? 李白
朝鄭殲塌登大庭庫,云物何蒼然!
莫辨陳鄭火,空霾鄒魯煙。
我來尋梓慎,觀化入寥天。
古木翔氣多,松風如五弦。
帝圖終冥沒,嘆息滿山川。
【釋義】我在早晨登上大庭庫,上下蒼茫,遠近皆然。我多么希望能有梓慎喊圓那樣的能力,向人們報告吉兇啊。森森的樹木上,云氣繚繞,松濤陣陣,滿山遍野都是我的嘆息!
【拓展】《太平寰宇記》:大庭氏庫,高二丈,在曲阜縣城內縣東一百五十步。《路史》:大庭氏之膺箓也,都于曲阜。故魯有大庭氏之庫。昔者黃帝齋于大庭之館,茲其所矣。羅蘋注:庫在魯城中曲阜之高處。今在仙源縣內東隅,高二丈。(1)《左傳》:昭公十八年,宋、衛、陳、鄭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庫以望之,曰:“宋、衛、陳、鄭也。”數日皆來告火。杜預注:大庭改孫氏,古國名,在魯城內。魯于其處作庫,高顯,故登以望氣。(2)《左傳》:“凡分至啟閉,必書云物。”杜預注:“云物,氣色災變也。”
小學四年級——一年級,關于李白的詩有哪些
李白
【詩人小傳】
望廬山瀑布 早發白帝城 將進酒 送孟浩然之廣陵
贈汪倫 詠苧蘿山 塞下曲六首 靜夜思
望天門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鳳凰臺 長相思二首
把酒問月 獨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薩蠻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行路難 送友人入蜀 渡荊門送別
夢游天姥吟留別 長干行 贈孟浩然 春思
軍行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與史兄消中郎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
蜀道難 長門怨 送友人 白頭吟
草書歌行 關山月 白馬篇 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難 春夜洛城聞笛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行路難 其二 子夜四時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風其二十四
月下獨酌其一 古風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遠
秋風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連理枝 金陵酒肆留別
北風行 憶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樂
塞上曲 白鳩辭 怨情 日出入行
獨漉篇 山中問答 江南春懷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鸚鵡洲懷禰衡 勞勞亭 子夜四時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時歌:秋歌 金門答蘇秀才 學古思邊 玉階怨
妾薄命 結客少年場行 子夜四時歌:冬歌 采蓮曲
飛龍引 謝公亭(蓋謝脁、范云之所游) 烏夜啼 久別離
送別 遠別離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有所思
臨江王節士歌 擬古其九 古風其二 古風其三
襄陽歌 上云樂 菩薩蠻 冬日歸舊山
哭宣城善釀紀叟 于闐采花 烏棲曲 句
南陵別兒童入京 寄東魯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詩蕭士□云是偽作 ) 【上斌下 贈從孫義興宰銘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太華觀 獨坐敬亭山 清平樂
戰羨譽知城南 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 古風其十虛圓五 天馬歌
扶風豪士歌 玉壺吟 梁園吟 鳴皋歌送岑徵君 時梁園三尺雪.
長歌行 清平調詞三首 陽春歌 箜篌謠
胡無人 廣陵贈別 闕題 上清寶鼎詩
臨路歌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獨酌其二 過汪氏別業其一
南奔書懷 留別賈舍人至二首 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懷古 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 白纻辭 其一 幽州胡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獵篇 古風其二十 古風其十八
古風其三十四 橫江詞其一 猛虎行 ( 此詩蕭士□云是偽作 ) 【上彬下 去婦詞 ( 一作顧況詩 )
少年行其一 結襪子 沐浴子 上清寶鼎詩
句 句 句 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贈僧崖公 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 贈張相鎬其一 時逃難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 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長安崔少府叔封游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黃山凌□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越女詞其三 感興其一 天臺曉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雪讒詩贈友人
贈清漳明府侄聿 鄴中贈王大 (一作鄴中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山 聞丹丘子于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別匡山 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地藏菩薩贊 句 闕題 棲賢寺
煉丹井 宿無相寺 荊州歌 楊叛兒
野田黃雀行 少年行其二 聽蜀僧浚彈琴 淥水曲
門有車馬客行 丁都護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無渡河
古風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協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擬 東海有勇婦 代關中有賢女 橫江詞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古風其一 釣灘 洛陽陌
桂殿秋 詠方廣詩 題樓山石筍 句
秀華亭 贈韋秘書子春 古意 酬張司馬贈墨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送別 越女詞其四 宣城見杜鵑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當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登瓦官閣 越中覽古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月下獨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見贈 感遇其一 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別金陵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贈崔司戶文昆季 書情題蔡舍人雄 贈錢徵君少陽 (一作送趙云卿)
獻從叔當涂宰陽冰 題寶圌山 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贈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興唐寺 相逢行
尋雍尊師隱居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 上崔相百憂章(時在潯陽獄)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飛
古風其四 君馬黃 從軍行 君子有所思行
獨不見 北上行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 雙燕離
殷十一贈栗岡硯 烏牙寺 桃源 陽春曲
懼讒 贈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春日獨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望廬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鳳凰臺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黃鶴樓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應城玉女湯作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還題壁 秋下荊門 江行寄遠
月下獨酌其四 早望海霞邊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 友人會宿
越中秋懷 流夜郎聞酺不預 從軍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詞)
越女詞其一 越女詞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歸東平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 寄崔侍御 留別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獨酌寄韋六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東山吟 懷仙歌 贈韋侍御黃裳其一
淮海對雪贈傅靄 ( 一作淮南對雪贈孟浩然 ) 橫江詞其四 贈參寥子 贈崔郎中宗之 時謫官金陵
贈從弟冽 贈張相鎬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 贈別從甥高五
賦得鶴送史司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東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參樞先輩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別 發白馬 東武吟 ( 一作出東門后書懷留別翰林諸公 )
紫騮馬 古風其三十五 飛龍引其二 古風其四十六
古風其五十九 禪房懷友人岑倫 相逢行二首 長門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遠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別范宣 憶秋浦桃花舊游,時竄夜郎
蔡氏五弄·淥水曲 古風其五十六 古風其四十四 古風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馬將軍歌 代隴上健兒陳安 古風其三十六 古風其四十
古風其三十一 古風其二十一 古風其十四 折楊柳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 送賀賓客歸越 題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懷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別荀七 觀魚潭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
贈閭丘宿松 贈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 ( 一作春歸桃
陳情贈友人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贈崔侍郎 駕去溫泉后贈楊山人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云是偽作 )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 口號 (一作口號留別金陵諸公 )
別中都明府兄 寄韋南陵冰余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涇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後送絳州呂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東魯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詩代書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
送楊山人歸嵩山 送范山人歸泰山 送韓侍御之廣德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對酒 放後遇恩不沾 題金陵王處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懷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時欲東游遂有此贈
江上望皖公山 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楊十字巷 下途歸石門舊居 上三峽
蘇臺覽古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宿蝦湖 【蝦換魚旁】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紀南陵題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時贈別 金陵其三 過四皓墓
峴山懷古 蘇武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與謝良輔游涇川陵巖寺 登太白峰 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兵
焦山望松寥山 與從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興其二
荊州賊平臨洞庭言懷作 詠山樽二首 ( 此首一題詠柳少府山癭木樽 ) 觀放白鷹其一 擬古其三
擬古其六 獨酌 夏日山中 對酒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觀獵 詠槿 白田馬上聞鶯
自代內贈 秋浦感主人歸燕寄內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一 越女詞其五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 送長沙陳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攜斗酒雙魚于逆旅見贈 江夏送張丞
潯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 餞校書叔云 送二季之江東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
送陸判官往琵琶峽 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從弟宣州長史昭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別 留別西河劉少府 送楊少府赴選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贈華州王司士
贈饒陽張司戶燧 贈溧陽宋少府陟 贈嵩山焦煉師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 贈宣州靈源寺仲浚公 贈友人其二 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
江夏贈韋南陵冰 贈柳圓 流夜郎贈辛判官 贈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鄒衍谷 金陵聽韓侍御吹笛
勞勞亭歌 在江寧縣南十五里. 古送別之所 橫江詞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詩嚴粲云是偽作 ) 邯鄲才人嫁為斯養卒婦
短歌行 千里思 樹中草 枯魚過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長安見內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為之 古風其十六 古風其十七
古風其二十二 古風其二十三 古風其五 古風其三十二
古風其四十一 山人勸酒 古風其四十九 古風其四十五
古風其四十七 古風其五十八 古風其五十四 湖邊采蓮婦
鳳凰曲 秋夕旅懷 代別情人 怨情
搗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創大還,贈柳官迪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張相公出鎮荊州,尋除太子詹事,余時流夜郎 襄陽曲 夜坐吟
詠桂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贈黃山胡公求白鷴
落日憶山中 萬憤詞投魏郎中 古風其三十九 古風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風其四十二 古風其四十三
古風其三十七 古風其十九 古風其二十七 古風其六
古風其八 古風其九 古風其十 古風其十一
古風其十二 宮中行樂詞其一 宮中行樂詞其三 鳴雁行
陌上桑 出自薊北門行 秦女卷衣 宮中行樂詞其六
宮中行樂詞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對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樂 ) 橫江詞其二 橫江詞其三 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戲贈杜甫 送友生游峽中 春感
鞠歌行 會別離 初月 對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 贈武十七諤 宿清溪主人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一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二 獄中上崔相渙 贈王漢陽
贈歷陽褚司馬 時此公為稚子舞故作是詩 贈宣城趙太守悅 巴陵贈賈舍人 于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
贈友人其三 贈閭丘處士 贈僧朝美 淮陰書懷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鷺洲寄楊江寧 夕霽杜陵登樓寄韋繇 寄弄月溪吳山人 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
贈郭季鷹 贈范金卿其二 溫泉侍從歸逢故人 僧伽歌
和盧侍御通塘曲 東魯見狄博通 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 送楊山人歸天臺
送友人游梅湖 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 留別廣陵諸公 (一作留別邯鄲故人) 別東林寺僧
別韋少府 將游衡岳過漢陽雙松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 寄上吳王其一 別魯頌
早過漆林渡寄萬巨 題情深樹寄象公 寄當涂趙少府炎 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 早春寄王漢陽 寄王漢陽 送王孝廉覲省
送鞠十少府 送儲邕之武昌 酬談少府 酬宇文少府見贈桃竹書筒
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 送楊燕之東魯 金陵送張十一再游東吳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 送梁公昌從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四 巴女詞
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鏡其一 代美人愁鏡其二
寄遠其十一 長信宮 嘲魯儒 寄遠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題葵葉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
白鷺鷥 洗腳亭 醉題王漢陽廳 山中與幽人對酌
對酒醉題屈突明府廳 待酒不至 擬古其四 擬古其五
效古其一 憶東山二首 紫藤樹 擬古其八
擬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懷 酬裴侍御留岫師彈琴見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頭驛以書見招期月滿泛洞庭 答從弟幼成過西園見贈 酬崔十五見招 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攜妓登梁王棲霞山孟氏桃園中 宴鄭參卿山池 同族侄評事黯游昌禪師山池其一 登錦城散花樓
登峨嵋山 登新平樓 謁老君廟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
楚江黃龍磯南宴楊執戟治樓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 慈姥竹 丹陽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過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陽沿高溪三門六剌灘 鸚鵡洲 金陵望漢江 姑孰溪
廬江主人婦 魯中都東樓醉起作 牛渚磯 靈墟山
尋山僧不遇作 過汪氏別業其二 春歸終南山松龕舊隱 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銅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 九日龍山歌 大庭庫 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臺越作 朝下過盧郎中敘舊游 侍從游宿溫泉宮作 邯鄲南亭觀妓
春日游羅敷潭 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 東魯門泛舟其二 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
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贈別 【此水旁】 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 秋夕書懷 感興其五
感興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 觀放白鷹其二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尋陽紫極宮感秋作 田園言懷 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南軒松
望月有懷 重憶一首 春滯沅湘有懷山中 擬古其七
憶崔郎中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 擬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 時于落星石上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清溪半夜聞笛 廬山東林寺夜懷 觀胡人吹笛 ( 觀一作聽 ) 題宛溪館
題東溪公幽居 題元丹丘山居 題瓜州新河餞族叔舍人賁 瑩禪師房觀山海圖
寄遠其四 寄遠其五 寄遠其六 寄遠其七
寄遠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贈遠
陌上贈美人 閨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詞體
寄遠其一 秋浦寄內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二 在潯陽非所寄內
送張秀才從軍 送族弟單父主簿凝攝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橋卻回 灞陵行送別 送賀監歸四明應制
送通禪師還南陵隱靜寺 送外甥鄭灌從軍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贈烏紗帽 送舍弟 送趙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吳王送杜秀芝赴舉入京
送郗昂謫巴中 書情寄從弟□州長史昭 【都者換分】 獨酌清溪江石上寄權昭夷 夜別張五
寄上吳王其二 寄上吳王其三 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 涇溪南藍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別宋之悌 南陽送客 竄夜郎于烏江留別宗十六【王景】 留別龔處士
別儲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別山僧 魯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張子還嵩陽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時凝弟在席 魯郡堯祠送吳五之瑯琊 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其一 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其二
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 贈韋侍御黃裳其二 贈薛校書 贈何七判官昌浩
贈徐安宜 贈任城盧主簿 山鷓鴣詞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別 贈瑕丘王少府 贈臨□縣令皓弟 時被訟停官 【名水旁】 贈新平少年
贈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戲贈鄭溧陽 贈張公洲革處士 秋山寄衛慰張卿及王徵君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徵君蕤 春日獨坐寄鄭明府 贈友人其一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 贈漢陽輔錄事其一 贈漢陽輔錄事其二 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三
聞謝楊兒吟猛虎詞因此有贈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 贈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
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 江上贈竇長史 贈崔秋浦其二 贈崔秋浦其三
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 游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蔣徵君華 雜言用投丹陽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戰城南 送袁明府任長沙
送客歸吳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驪 宮中行樂詞其七 宮中行樂詞其二
來日大難 大堤曲 黃葛篇 鳳吹笙曲 ( 一作鳳笙篇 送別 )
白纻辭 其二 白纻辭 其三 古風其二十八 古風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設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 ) 幽澗泉 古風其五十三 古風其五十
與賈至舍人于龍興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虜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寶鼎詩(前見《東觀馀論》,后見《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劉二侍郎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捶碎黃鶴樓(此詩楊慎 游南陽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山鷓鴣者 贈劉都使
醉后贈王歷陽(歷陽,和州也)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時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澤赴廬州長史
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 走筆贈獨孤駙馬 秋日煉藥院鑷白發,贈元六兄林宗 句
見野草中有曰白頭翁者 姑孰十詠(一作李赤詩)·姑孰溪 姑孰十詠·望夫山 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
古風其五十一 古風其五十二 古風其五十五 古風其三十
古風其三十三 古風其三十八 古風其十三 古風其二十五
古風其二十六 宮中行樂詞其四 宮中行樂詞其五 空城雀
擬古 鳳臺曲 豫章行 胡無人行
題許宜平庵壁 題峰頂寺 曉晴 庭前晚開花
宣州長史弟昭贈余琴溪中雙舞鶴詩以言志 醉後贈從甥高鎮 贈秋浦柳少府 贈崔秋浦其一
贈裴司馬 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余之囚 贈盧司戶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一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二 贈潘侍御論錢少陽 對雪醉後贈王歷陽 新林浦阻風寄友人
贈崔咨議 贈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號贈徵君鴻 此公時被征 對雪獻從兄虞城宰
訪道安陵遇蓋還為余造真錄臨別留贈 【上竹 贈盧徵君昆弟 贈郭將軍 玉真仙人詞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贈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讒去魯 送族弟凝至晏□ 單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趙叟之東平 贈別鄭判官 送張舍人之江東
送當涂趙少府赴長蘆 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 留別王司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 流夜郎永華寺寄潯陽群官 江上寄巴東故人 望漢陽柳色寄王宰
魯中送二從弟赴舉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錄畢歸北海 【錄竹 送紀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長沙陳太守其二 送李青歸華陽川 送竇司馬貶宜春 送羽林陶將軍
送侄良攜二妓赴會稽戲有此贈 送張遙之壽陽幕府 魯郡堯祠送張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還吳 度故人禮部員外國輔之子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二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其一(一作同王昌齡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其二
南流夜郎寄內 思邊 浣紗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三
贈內 寄遠其二 平虜將軍妻 雜詩
寄遠其九 寄遠其十 題江夏修靜寺 春日獨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懷 秋夜獨坐懷故山 效古其二
擬古其一 魯東門觀刈蒲 覽鏡書懷 題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興其四 擬古其十二 擬古其十 感興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陽白水登石激作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 東魯門泛舟其一
同族侄評事黯游昌禪師山池其二 游謝氏山亭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臺 杜陵絕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簡鄭明府 銅官山醉後絕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軍宴韋司馬樓船觀妓 天門山 望夫山
謝公宅 凌歊臺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經松門觀石鏡緬懷謝康樂題詩書游覽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時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開元寺西閣贈衡岳僧方外
掛席江上待月有懷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門秋懷 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 荊門浮舟望蜀江
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 王右軍 姑孰十詠·天門山 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乂
秋日與張少府、楚城韋公藏書高齋作 對酒憶賀監二首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脁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 (可能有重復的哦!)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 贈段七娘 別內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時,募縣小吏入令臥內,嘗驅牛經堂下, 歷陽壯士勤將軍名思齊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廬山五老峰 送族弟綰從軍安西 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 摩多樓子
(我只知道這些了)可不可以?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