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有哪些詩 詩經(jīng)有哪些詩句名句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勗娊?jīng)有哪些詩,以及詩經(jīng)有哪些詩句名句對應(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詩經(jīng)》它的詩篇種類包括什么?
關(guān)于《詩經(jīng)》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jīng)》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詩經(jīng)》多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
《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是依據(jù)音樂的不同。
《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一些地方(齊、韓、趙、魏、秦),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多半是經(jīng)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jīng)》中的核心內(nèi)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
(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huì〕、曹、豳〔bīn))
《雅》分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宮廷樂歌,共105篇。
“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類似風謠的勞人思辭,如黃鳥、我行其野、谷風、何草不黃等。
《頌》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和《商頌》(5篇),是宗廟用于祭祀的樂歌和舞歌,共40篇。
“頌”是祭祀樂歌,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時頌神或頌祖先的樂歌,但魯頌四篇,全是頌美活著的魯僖公,商頌中也有阿諛時君的詩。
“風”的意義就是聲調(diào)。它是相對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而言的。是不同地區(qū)的地方音樂,多為民間的歌謠。《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qū)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根據(jù)十五國風的名稱及詩的內(nèi)容大致可推斷出旅斗詩產(chǎn)生于現(xiàn)在的陜西、山西、河南、河北拆薯磨、山東和湖北北部等。
“雅”是“王畿”之樂,這個地區(qū)周人稱之為“夏”手友,“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范的音樂。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朱熹《詩集傳》曰:“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說又有正變之別。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饗之樂也;正大雅,朝會之樂,受釐陳戒之辭也。辭氣不同,音節(jié)亦異。故而大小雅之異乃在於其內(nèi)容。”
“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nèi)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yè)的。《毛詩序》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這是頌的含義和用途。王國維說:“頌之聲較風、雅為緩。”(《說周頌》)這是其音樂的特點。
詩經(jīng)里面有多少首詩?
你看看,這么多怎么翻譯啊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內(nèi)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同時有同名小說、同名游戲人物、同名漫畫家、同名賓館等。
詩經(jīng)根據(jù)樂調(diào)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
風是不同地區(qū)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qū)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qū)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nèi)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yè)的。《頌》旦塵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鄭遲消》的大部分產(chǎn)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產(chǎn)生在西周后期至東遷時;《國風》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產(chǎn)生于春秋時期。
從思想性和藝術(shù)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喊知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詩經(jīng)有詩歌多少首,分為哪三部分?
《詩經(jīng)》扮巖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原本叫《詩》,共有詩歌305首(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nèi)握此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因廳皮御此又稱“詩三百”. 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詩經(jīng)有幾首詩
《詩經(jīng)》現(xiàn)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詩經(jīng)》約成書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司馬遷記載的也是這一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因為后來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311首,為了敘述方便,就稱作“詩三百”。之所以改稱《詩經(jīng)》,是由于漢武帝以《滲芹談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jīng)的緣故。
擴展資料:
一、“詩教”按詩歌特點系統(tǒng)進行。《周禮·春官·大師》:“大師掌六律、六同……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以六德為之本,以六律為之音。”是說樂官在教國子《詩》時,按照《詩》的分類特點和創(chuàng)作手法分科教學,特別注重從道德、禮儀和音樂上引導。
二、“詩教”依年齡循序漸進。《禮記·內(nèi)則》謂:“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國子十三歲開始學習音樂,誦讀《詩經(jīng)》,練習《韶》舞,年齡稍長再學習《象舞》。
經(jīng)過幾年學習后,國子們“六藝”之事就能略備基礎(chǔ),在二十歲時進入大學階段,據(jù)《禮記·學記》記載:“大學始教”要開始學習《小雅》,重點演習《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首叢碰詩歌,以明了為官之道和君臣一體。
三、“詩教”與“樂教”緊密結(jié)合。據(jù)《周禮》所載,大司樂向國子傳授“樂德”“樂語”“樂舞”。其中“樂語”之教包括“興、道、諷、誦、言、語”,“諷”與“誦”是要求學生能背誦詩歌、創(chuàng)作詩歌,以詩言志、以詩諷諫。《墨子·公孟》所說的“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描首前述的正是以多種方式學習《詩經(jīng)》,以及在各類典禮場合中使用《詩經(jīng)》的景象。
詩經(jīng)中的詩句有哪些
1、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jīng)·國風·周南·關(guān)雎》
譯:水鳥應(yīng)和聲聲唱,成雙在河灘。美麗賢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侶。
2、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國風·秦風·蒹葭》
譯:初生蘆葦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結(jié)為霜。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
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jīng)·國風·周南·桃夭》
譯:桃樹繁茂,桃花燦爛。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答芹改詩經(jīng)·國風·衛(wèi)風·碩人》
譯:淺笑盈盈酒窩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5、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jīng)·國風·王風·黍離》
譯:知道我的人,說我心煩憂;不知道的,問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誰害我如此(指離家出走)?
6、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jīng)·國風·王風·采葛》
譯: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見,猶似三季長。
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jīng)·國風·鄭風·子衿》
譯:我懷戀著倩影,我心傷悲!
8、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jīng)·國風·衛(wèi)風·木瓜》
譯: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9、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jīng)·小雅·采薇》
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輕輕飄動。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紛紛飄落。
10、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詩經(jīng)·國風·鄭風·風雨》
譯:風雨晦暗秋夜長,雞鳴聲不停息。看到你來這里,還有什么不高興呢?
1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jīng)·國風·衛(wèi)風·淇奧》
譯:這個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無斑。
12、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洹!对娊?jīng)·周南·關(guān)雎·序》
譯: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13、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詩經(jīng)·小雅·棠棣》。
譯:兄弟在家中爭吵,但對外來的入侵和侮辱卻共同抵御。
1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jīng)·大雅·抑》
譯:人家送我一籃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報。
1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jīng)·大雅·蕩》
譯:開始還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終。
16、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jīng)·小雅·鹿鳴》
譯:野鹿呦呦叫著呼喚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許多好的賓客,鼓瑟吹笙邀請他。
17、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臉如蝤麒,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譯:手指纖纖如嫩荑,皮膚白皙如凝脂,美麗脖頸像蝤蠐,牙如瓠籽白又齊,額頭方正眉彎細。微微一笑酒窩妙,美目顧盼眼波俏。
18、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jīng)·國風·邶風·擊鼓》
譯:握著你的手永結(jié)美好,永不分離,白頭偕老。
19、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jīng)·國風·陳風》
譯:月亮出來,如此潔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動人。
20、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魏風·碩鼠》
譯:老鼠老鼠,別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從不把我顧。發(fā)誓要離開你,到那舒心地。(這里把剝削階級比作老鼠)
21、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鴻雁。斯干》
譯:潺潺的山澗水,深遠的南山。
2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jīng)·國風·衛(wèi)風·淇奧》
譯:這個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無斑清判。
23、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洹!对娊?jīng)·周南·關(guān)雎·序》
譯: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2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jīng)·小雅·鶴鳴》
譯:在別的山上的寶石,同樣可以雕刻成玉器。
2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jīng)·大雅·抑》
譯:人家送我一籃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報。
2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jīng)·大雅·蕩》
譯:開始還首如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終。
27、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詩經(jīng)·小雅·白駒》
譯:皎潔的白色駿馬,在空寂的山谷。它咀嚼著一捆青草,那人如玉般美好。
28、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jīng)·邶風·擊鼓》
譯:生死都與你在一起,和你一起立下誓言。牽著你的手,和你白頭偕老。
29、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jīng)·國風·王風·采葛》
譯:采葛的姑娘,一天看不見,猶似三季長。
30、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jīng)·小雅·小旻》
譯:面對政局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就像面臨深深淵,就像腳踏薄冰
《詩經(jīng)》里面一共有多少首詩
《詩經(jīng)》現(xiàn)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詩經(jīng)》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jīng)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jīng)》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碧御》。
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詩經(jīng)在內(nèi)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
《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擴展資料
《詩經(jīng)》創(chuàng)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農(nóng)業(yè),“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綿瓜瓞》等詩篇都表明周是依靠農(nóng)業(yè)而興盛,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社悔搜巖會的進步。周族在武王伐紂之后成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隸私有與貴族領(lǐng)主的統(tǒng)治成為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紂暴虐無道,主要與其實行奴隸制經(jīng)濟制度有關(guān)。西周建立以后,為緩和生產(chǎn)關(guān)系與生產(chǎn)力的尖銳矛盾,緩和階級斗爭,變奴隸制為農(nóng)奴制。
正如王國維在《殷商制度論》中所言:“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殷周間的三大變革,自其表而言之,不過一家一姓之興亡,與都邑之轉(zhuǎn)移。自其里言之,則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
西周較之殷商,由于經(jīng)濟制度的巨大變革,促使社會在精神文明方面產(chǎn)生飛躍性的進步,作為文學代漏拿表的《詩經(jīng)》出現(xiàn)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產(chǎn)物,而它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詩經(jīng)
關(guān)于詩經(jīng)有哪些詩和詩經(jīng)有哪些詩句名句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