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李白廬山詩句有哪些(李白的廬山詩)

一廂情愿2022-11-20 10:00詩詞46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李白廬山詩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李白的廬山詩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李白描寫廬山的詩句是?

有兩首:望廬山瀑布水二首⑴ 其一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⑵。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⑶。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⑸。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⑹。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⑻;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⑼。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⑽;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⑾。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⑿。 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⒀,遙看瀑布掛前川⒁。 飛流直下三千尺⒂,疑是銀河落九天⒃。[1-2]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作品注釋 ⑴廬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陽湖盆地,在廬山區境內,聳立于鄱陽湖、長江之濱,江湖水氣郁結,云海彌漫,多蠅巖、峭壁、清泉、飛瀑,為著名游覽勝地。 ⑵香爐峰:廬山北部名峰。水氣郁結峰頂,云霧彌漫如香煙繚繞,故名。南見:一作“南望”。⑶三百丈:一作“三千匹”。壑(hè):坑谷?!皣娵帧本洌阂庵^瀑布噴射山谷,一瀉數十里。 ⑷歘(xū):歘忽,火光一閃的樣子。飛電:空中閃電,一作“飛練”。隱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種出現在霧上的淡白色的虹?!皻H如”二句:意謂快如閃電而來,隱似白虹而起。 ⑸河漢:銀河,又稱天河。一作“銀河”?!鞍霝ⅰ本洌阂蛔鳌鞍霝a金潭里”。 ⑹造化:大自然。 ⑺江月:一作“山月”?!敖隆本洌阂庵^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顯得更加清澈。 ⑻潈(zōng):眾水匯在一起?!翱罩小倍洌阂庵^瀑布在奔流過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處飛濺,沖刷著左右青色的山壁。 ⑼穹(qióng)石:高大的石頭。 ⑽樂:愛好。樂名山:一作“游名山”。益:更加。閑:寬廣的意思。 ⑾無論:不必說。漱:漱洗。瓊液:傳說中仙人的飲料。此指山中清泉。還得:但得。一作“且得”。塵顏:沾滿風塵的臉。洗塵顏:喻指洗除在塵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⑿諧:諧和。宿:舊。宿所好:素來的愛好。“且諧”二句:一作“集譜宿所好,永不歸人間”,又一作“愛此腸欲斷,不能歸人間”。 ⒀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薄叭照铡倍洌阂蛔鳌皬]山上與星斗連,日照香爐生紫煙”。 ⒁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⒂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⒃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3-4] 作品譯文 其一 從西面登上香爐峰,向南望見瀑布高掛在山前。 水流直下達三百丈,沿著山谷奔涌前行幾十里。 速度快如風馳電掣,隱約之中宛如有白虹騰空。 乍以為是銀河從天上落下,彌漫飄灑在半空中。 仰觀瀑布那氣勢真雄奇啊,這是神靈造化之功! 再大的海風也吹不斷,江上月光卻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飛濺,沖刷著兩側青色的石壁。 飛騰的水珠散發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騰。 我本來就最愛游賞名山,面對此景心胸更寬廣。 不必像服瓊漿一樣成仙,此水已足以蕩滌塵俗。 遁世歸隱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辭人間。 其二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4-5]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這兩首詩一般認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廬山時所作。吳小如教授認為,李白這兩首詩體裁不一,內容也有一部分重復,疑非一時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詩文系年》中根據任華《雜言寄李白》詩,認為第一首五古為李白入長安以前(開元年間)所作。[6-7] 編輯本段作品鑒賞這兩首詩體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絕,內容也有部分重復。第二首詩流傳很廣,曾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題作“望廬山瀑布”。[8] 第一首詩是五言古詩。此詩共換四次韻,前八句為一韻;中間八句每四句各一韻;末六句為一韻。詩意也可按韻分為四層。前三層基本上是摹寫瀑布的壯觀奇姿,屬景語;只有末一層言志抒懷,屬情語。前三層也各有重點:第一層從正面描寫瀑布的主體實景;第二層從虛處更深更細地描繪瀑布;第三層,從上下四旁來烘托瀑布之動態。最后一層先擒后縱,收束得自然平易。首二句交待“望廬山瀑布水”的立足點和所“望”的方向。接著十四句用各種形象從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壯偉氣勢和詩人的贊嘆。所謂“掛流三百丈”,“初驚河漢落”,亦即第二首的“飛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后者的簡練和生動。末六句抒寫詩人的志趣和愿望。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詩講究興寄,直抒胸臆,質樸真切,氣象渾成。詩人的感情起伏與詩的節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樂府和歌行,常以他橫空出世,駿馬絕塵的非凡才力,將樂府、歌行作為表達他飛騰的想象,縱橫的才思,不羈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適的藝術形式,這些詩寫得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勞勞于鏤心刻骨,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這首五古正是如此。李白把廬山瀑布寫得壯美闊大。詩人寄情于山水,從“西登香爐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寫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昂oL吹不斷,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說明詩人尋求的是一種“閑”情,也體現李白的飄逸之風。在廬山美景之下,詩人借景直抒胸臆,語言質樸真切,但仍能感染讀者。第一首雖是古詩,其中卻有不少對仗。古今讀者多謂此首不如第二首絕句寫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詩自有妙句。如《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四:“然余謂太白前篇古詩云:‘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磊落清壯,語簡而意盡,優于絕句多矣?!备鹆⒎健俄嵳Z陽秋》卷十二:“以余觀之,銀河一派,猶涉比類,未若白前篇云:‘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鑿空道出,為可喜也?!表f居安《梅硐詩話》亦謂此二句“語簡意足,優于絕句,真古今絕唱”,并認為“非歷覽此景,不足以見詩之妙”。 第二首詩是七言絕句。此詩中的香爐,即第一首詩開頭提到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墒?,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于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斑b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皰烨按ā?,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皰臁弊趾苊?,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詩說,“壯哉造化功!”正是這“造化”才能將這巨物“掛”起來,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贊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帮w”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耙墒恰敝档眉毼?,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巍巍香爐峰藏在云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云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像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梢?,“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它夸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響者,致力處也?!保ā对娙擞裥肌罚┻@個看法在這首詩里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云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皰臁弊智懊嬉呀浱岬搅?,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眻鼍半m也不小,但還是給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鑒賞家。 五言古詩因篇幅無限制,所以詩人任意揮灑,寫“海風”,寫“江月”,寫“穹石”,寫得大起大落,大開大闔,轉折如意,揮灑自如,一氣呵成。七言絕句因篇幅較小,詩人用夸張的比喻把景物升騰到更高的境界,達到寫瀑布的極致,極為夸張,但又清新自然,淺顯生動,同時具有動蕩開闊的氣勢,飛動流走的章法,跳躍騰挪,縱橫捭闔,亦有歌行的氣勢和特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李白像[9]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10] (概述圖片來源[11])

李白游覽廬山寫的詩。

李白游覽廬山寫的有兩首詩,望廬山瀑布和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望廬山瀑布

作者: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作者: 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關于李白寫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1.李白寫的關于廬山的詩句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遂復經圓缺。

積峽忽復啟,平途俄已絕。

巒垅有合沓,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題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瀑布

江 為

廬山正南面,瀑布古來聞。

萬里朝滄海,千尋出白云。

寒聲終自遠,靈派孰為分。

除鄧天臺后,平流莫可群。

題西林壁

蘇 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瀑布

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

一條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里聞。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云松。

2.李白寫的描寫廬山的詩句

《望廬山瀑布》七絕最有名,全詩如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還有一首《望廬山瀑布》的五言古詩,寫得也很好。全詩如下: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3.李白描寫廬山的詩句是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 暮色蒼??磩潘桑瑏y云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園里可耕田?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

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飛簾如玉簾,直下數千尺,新月如簾鉤,遙遙掛碧空。

似晴欲雨費疑猜,誰把天公巧妙開。峰影都沉潭影底,廬山之水日邊來。

4.李白寫廬山的詩句

樓上那位是蘇軾的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云松。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作者: 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

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

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標題】:廬山東林寺夜懷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古

【內容】:--------------------

我尋青蓮宇,獨往謝城闕。霜清東林鐘,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發。

湛然冥真心,曠劫斷出沒。

【標題】: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內容】:--------------------

大梁貴公子,氣蓋蒼梧云。若無三千客,誰道信陵君。

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邯鄲能屈節,訪博從毛薛。

夷門得隱淪,而與侯生親。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槌人。

好士不盡心,何能保其身。多君重然諾,意氣遙相托。

五馬入市門,金鞍照城郭。都忘虎竹貴,且與荷衣樂。

去去桃花源,何時見歸軒。相思無終極,腸斷朗江猿。

5.李白寫的關于廬山的詩

《望廬山瀑布》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望廬山瀑布其一》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廬山東林寺夜懷》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我尋青蓮宇,獨往謝城闕。

霜清東林鐘,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

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發。

湛然冥真心,曠劫斷出沒。

《登廬山五老峰》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6.李白贊美廬山瀑布的詩句有哪些

1.《望廬山瀑布》唐代: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望廬山瀑布水二首》唐代:李白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廬山瀑布》唐代:徐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4.《廬山瀑布》唐代:孫魴

有山來便有,萬丈落云端。霧噴千巖濕,雷傾九夏寒。

圖中僧寫去,湖上客回看。卻羨為猿鶴,飛鳴近碧湍。

5.《秋霽望廬山瀑布》唐代:夏侯楚

常思瀑布幽,晴晀喜逢秋。一帶連青嶂,千尋倒碧流。

濕云應誤鶴,翻浪定驚鷗。星浦虹初下,爐峰煙未收。

巖高時褭褭,天凈起悠悠。儻見朝宗日,還須濟巨舟。

李白寫廬山的三首詩

第一首詩大家都學過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詩膾炙人口,可謂是婦孺皆知,可算是李白詠景佳作的代表。

李白還有另一首《望廬山瀑布》為五言古詩。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罩衼y潈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最后一首的詩名叫《登廬山五老峰》。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李白在這首詩中,一貫運用其奇特的想象力描述了廬山五老峰的奇險,在詩的結尾更是心生歸隱出世之意,而讀者讀來對于廬山,愈是心生向往。

關于廬山的詩句是什么

1.關于廬山的詩句有什么

關于廬山的詩句(一)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題西林壁》【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登廬山五老峰》【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關于廬山的詩句(二) 《湖上望廬山》【唐】孫魴 輟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應不許人全見,長把云藏一半來。 《登廬山》【唐】唐彥謙 五老峰巔望,天涯在目前。

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煙。泰華根同峙,嵩衡脈共聯。

憑虛有仙骨,日月看推遷。 《廬山》【唐】王貞白 岳立鎮南楚,雄名天下聞。

五峰高閡日,九疊翠連云。夏谷雪猶在,陰巖晝不分。

唯應嵩與華,清峻得為群。 《廬山》【唐】李中 控壓潯陽景,崔嵬古及今。

勢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湓浦春煙列,星灣晚景沈。

圖經宜細覽,題詠卒難任。靖節門遙對,庾公樓俯臨。

參差含積雪,隱映見歸禽。峭拔推雙劍,清虛數二林。

白蓮池宛在,翠輦事難尋。天近星河冷,龍歸洞穴深。

谷春攢錦繡,石潤疊瓊琳。玄鶴傳仙拜,青猿伴客吟。

泉通九江遠,云出幾州陰。冬有靈湯溢,夏無炎暑侵。

他年如遂隱,五老是知音。 《和段校書冬夕寄題廬山》【唐】劉得仁 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時。

是夕吟因話,他年必去隨。嘗聞廬岳頂,半入楚江湄。

幾處懸崖上,千尋瀑布垂。爐峰松淅瀝,湓浦柳參差。

日色連湖白,鐘聲拂浪遲。煙梯緣薜荔,岳寺步欹危。

地本饒靈草,林曾出祖師。石樓霞耀壁,猿樹鶴分枝。

細徑縈巖末,高窗見海涯。嵌空寒更極,寂寞夜尤思。

陰谷冰埋術,仙田雪覆芝。亂泉禪客瀨,異跡逸人知。

蘚室新開灶,檉潭未了棋。如何遂閑放,長得在希夷。

空務漁樵事,方無道路悲。謝公臺尚在,陶令柳潛衰。

塵外難相許,人間貴跡遺。雖懷丹桂影,不忘白云期。

仁者終攜手,今朝預賦詩。 關于廬山的詩句(三) 《廬山》【唐】李咸用 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

高人居亂世,幾處滿前軒。秀作神仙宅,靈為風雨根。

馀陰鋪楚甸,一柱表吳門。靜得八公侶,雄臨九子尊。

對猶青熨眼,到必冷凝魂。勢受重湖讓,形難七澤吞。

黑巖藏晝電,紫霧泛朝暾。蓮墮寧唯華,玉焚堪小昆。

倒松微發罅,飛瀑遠成痕。疊見云容襯,棱收雪氣昏。

裁詩曾困謝,作賦偶無孫。流礙星光撇,驚沖雁陣翻。

峰奇寒倚劍,泉曲旋如盆。草短分雛雉,林明露擲猿。

秋楓紅葉散,春石谷雷奔。月好虎溪路,煙深栗里源。

醉吟長易醒,夢去亦銷煩。有覺南方重,無疑厚地掀。

輕揚聞舊俗,端用鎮元元。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錦繡谷》【原】五律 奇花爭錦秀,怪石競嶸崢。

路險盤松頂,橋高半嶺橫。 疊崖隨霧隱,飛瀑伴云生。

蘭蕙香幽谷,邀春結伴行。 《游含鄱口》【原】(五律) 飛云渡險脊,走霧隱幽潭。

鳥掠叢林隙,人游松壑巔。 勁風摧細雨,峭壁斷濃嵐。

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嶺含。 《秀甲東南》【原】(古體) 勁風湮細雨,峭壁曉嵐生。

瀑布懸云際,清泉墮碧汀。 蜿蜒松頂道,峻險石盤城。

坐愛廬山秀,崖巖也有情。 關于廬山的詩句(四) 金谷桃花【唐】許渾 《五老峰》【原】(五律) 廬頂接河漢,危崖絕九霄;千峰云弛急,萬壑霧卷濤; 行至三潭瀑,??次謇祥?;舉杯邀同醉,橫空攬云巢。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晚來風信好,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愜心應在此,佳句向誰傳。

《三疊泉》【原】(五律) 飛泉三疊下,龍走碧潭淵。一徑飄寒雨,千林散綠煙。

雷聲震峽谷,玉碎灑磐川。疑入凌霄境,銀河掛九天。

《廬山獨夜》【唐】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鐘聲知何處?蒼蒼樹里聞。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唐】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擴展閱讀:描寫廬山的古詩 游廬山 慧遠 崇巖吐氣清,幽岫棲神跡。 希聲奏群籟,響出山溜滴。

有客獨冥游,逕然忘所適。 揮手撫云門,靈關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騰九霄,不奮沖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 慧遠 超興非有本, 理感興自生。 忽聞石門游, 奇唱發幽情。

褰裳思云駕, 望崖想曾城。 馳步乘長。

2.描寫廬山的詩句

1、《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2、《登廬山五老峰》

唐代: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譯文:

五老峰坐落于廬山的東南,聳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開的金色蓮花。登上峰頂可以攬取九江的秀麗景色,我將在這里巢居于云松。

3、《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唐代:李白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譯文:

攀登五岳尋仙道不畏路遠,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旁,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鋪張。

4、《廬山煙雨浙江潮》

宋代: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譯文:

廬山美麗神秘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終于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煙雨、澎湃潮水,卻發現過去的沖動妄念不過如此、并無驚奇,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5、《彭蠡湖中望廬山》

唐代:孟浩然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崢嶸當曙空。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春M緦?,星霜歲欲窮。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

譯文:

天上的月亮繞生光暈,船工知道即將要起風。張掛起風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船行中流突然現匡廬,威鎮九江氣勢正豪雄。暗黑的山體凝成黛色,崢嶸的山勢屹立曙空。香爐峰升起一輪紅日,飛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隨尚子,況且到此緬懷起遠公。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春5穆吠静患耙话耄寝D霜降又要到年冬。寄言棲隱山林的高士,此行結束來隱與君同。

3.關于廬山的詩句

廬山山水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

廬山的自然,是詩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東晉以來,詩人們以其豪邁激情、生花妙筆,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余首。

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廬山并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之一。詩人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他以后的整個中國詩壇。

唐代詩人李白,五次游歷廬山,為廬山留下了《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他的《望廬山瀑布水》同廬山瀑布千古長流,在中國華大地及海外華人社會中家喻戶曉,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簡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

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

“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帮w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

“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

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爸喯伞本褪抢畎?。

《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后人有深遠的影響。

望 石 門 鮑照 訪世失隱淪, 從山異靈士。 明發振云冠, 升嶠遠棲趾。

高峰插半天, 長崖斷千里。 氛霧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嶄絕類虎牙, 漓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 韜樹必千紀。

雞鳴清澗中, 猿嘯白云里。 瑤波逐 空開, 霞石觸峰起。

回互非一形, 參差悉相似。 傾聽風管賓, 緬望釣龍子。

松桂盈膝前, 如何穢城市。 ·〔鮑照簡介〕 鮑照,字明遠,東海(今江蘇灌云縣)人,生于晉義熙十年(414)。

由于出身微賤,而又生活在東晉末年門閥特權盛行的時代,一生受盡了歧視和打擊,只做過幾任小官。逝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

鐘嶸在《詩品》中說:“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彼淖髌烦錆M了懷才不遇的牢騷和憤懣不平的情緒,其詩風雄健奔放,對后代詩人特別是李白有很大影響。

他于宋文帝十六年(439)到江州任職時,曾游廬山。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 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 遂復經圓缺。 積峽忽復啟, 平途俄已絕。

巒垅有合沓, 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謝靈運簡介〕 謝靈運,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后移籍會稽,謝玄之孫,生于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晉孝武帝時襲封康樂公。

劉裕代晉,起為散騎常侍。少帝時,出為永嘉太守。

元嘉八年(431),宋文帝讓他出任臨川內史。不久,被人以叛逆罪彈劾,流徙廣州。

元嘉十年(433)被殺于廣州,時年49歲。他好為山澤之游,嘗與賓客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到臨海,從者數百人。

他的山水詩能再現大自然之美,語言富有色澤和光彩,是我國山水詩的開創人,曾在義熙七、八年(411-412)兩次到廬山游覽,與慧遠友善。 ·〔題釋〕 作者登上廬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時抒懷。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

《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

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

4.贊美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廬山的詩句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5.描寫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廬山 平生作意廬山游,往來卻貪吳越舟。

陛下許臣鞭匹馬,芒鞋因得款清幽。

是時六月蒸炎暑,六合黃塵空一雨。

上方冷翠襲衣襟,便覺笑談在天宇。

廬山吟 借得名山避世嘩,群賢畢至學仙家。

出門總是逐風景,無日能忘餐晚霞。

漫步隨吟今古句,高談且飲云霧茶。

林中夜夜聞絲竹,彌撒堂尖北斗斜。

廬山歌 昔年拄玉杖,去看廬山峰。

遠山如游龍,半入青天中。

四顧無人獨青秀,五老與我同舂容。

手弄石上琴,目送天邊鴻。

二儀自高下,吳楚分西東。

洪濤巨浪拍崖下,波光上與銀河通。

吸澗玄猿弄晴影,長松舞鶴號天風。

天風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

弱流萬

廬山高 廬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盤距。

岌乎二千三百丈之 ,謂即敷淺原。

培 何敢爭其雄?西來天塹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沓嶂鬼手擘,澗道千丈開鴻 。

瀑流淙淙瀉不極,雷霆殷地聞者耳欲聾。

時有落葉于其間,直下彭蠡流霜虹。

金膏水碧不可覓,石林幽黑號綠

賦廬山 地據九江匯,天教五老看。

孤標橫碧落,百里見青巒。

星斗光堪摘,煙霞秀可餐。

何時謝人事,膏秣以從盤。

贈廬山僧 一室爐峰下,荒榛手自開。粉牌新薤葉,竹援小蔥臺。

樹黑云歸去,山明日上來。便知心是佛,堅坐對寒灰。

廬山桂 偃蹇月中桂,結根依青天。

天風繞月起,吹子下人間。

飄零委何處,乃落匡廬山。

生為石上桂,葉如剪碧鮮。

枝干日長大,根荄日牢堅。

不歸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廬山去咸陽,道里三四千。

無人為移植,得入上林園。

不及紅花樹,長栽溫室前。

入廬山 斷隴橫溪出酒旗,乘疲小憩晚陰時。

幽林合翠痕痕凈,遠瀑飛瓊派派奇。

水迥起風傳鸛垤,村荒入夕見雞塒。

竹間誰拂農家壁,覓寫如今夜醉詩。

廬山石鏡 東巖采薇人,巖際朝見月。怪墮幽蘿間,非時更澄徹。

綠蘿就玉兔,再與高鳥歇。清光照掌中,始悟石上發。

誰傳陰陽火,鑄此天地物。深影藏半山,虛輪帶凝雪。

早回謝公賞,今遇樵夫說。白日乘彩霞,翩翩對容發。

我圖辨鬼魅,信美留煙闕。形神乍相逢,竟夕難取別。

如其終身照,可化黃

懷廬山 屏心寒夢枕,屋角曉城鐘。

客子幾多想,廬山千萬峰。

仙源云氣疊,溪坂雨聲重。

楊柳西門外,禪人屢此逢。

廬山雪 倚天無數玉巉巖,心覺廬山是雪山。

未暇雙林尋凈侶,試招五老對蒼顏。

遠游借問有何好,勝賞何曾容暫間。

卻恨此生云水腳,誤隨人去踏塵寰。

過廬山 問訊匡廬幾度經,何時袖手摘天星。

世如春夢空頭白,山似故景眼色青。

便欲移文尋鶴帳,又還呼渡過鷗汀。

它年學得香山士,定結茅庵入翠屏。

廬山五猗 猗若人兮深衣,萬鍾不為泰兮一簞而遁肥。

溪之清兮不受淄,月離離兮風披披。

芙蓉兮涉采,欲淡兮心夷。

駕言兮何之,羲文兮與歸。

廬山瀑布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登廬山 五老峰巔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煙。

泰華根同峙,嵩衡脈共聯。憑虛有仙骨,日月看推遷。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6.贊美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蘇軾《題西林壁》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2.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此詩為寫景名篇。詩人以大手筆描繪了廬山雄奇壯麗的風光,可謂描寫廬山的千古絕唱。同時,此詩也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縱情遨游、狂放不羈的情懷,表達了詩人想在名山勝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遙的愿望,流露了詩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

3.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廬山五老峰》

這首詩描寫了廬山五老峰的峭拔秀麗,既反映了詩人對五老峰風光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的出世思想。全詩寫法多變,不乏想象和夸張的趣味,把連峰際天的五老峰,形容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動,別具一格。

4.歸裝漸理君知否? 笑指廬山古澗藤。 —— 陸游《自詠示客》

陸游在“西州落魄九年余”的五十四歲那一年,淳照五年(1178年)宋孝宗親下詔令,調他回臨安,似將重用。但不旋踵又外放福建,一年之后再調江西撫州供職,依然擔任管理茶鹽公事的七品佐僚。這首詩就是在撫州任內所作,是為抒發壯志難酬的苦悶悲哀,展示憤世嫉俗之情。

5.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 —— 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農歷三月三日為上巳節,這一天按古風要去水邊祓除修禊,驅除鬼魅,同時也是文人聚會吟詠的日子。

7.描寫廬山的詩句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 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 遂復經圓缺。

積峽忽復啟, 平途俄已絕。

巒垅有合沓, 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廬 山 詩

朱元璋

廬山竹影幾千秋, 云鎖高峰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 一輪明月滾金球。

路遙西北三千界, 勢壓東南百萬州。

美景一時觀不盡, 天緣有份再來游。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里聞。

李白關于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1. 李白描寫廬山的詩句是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 暮色蒼??磩潘?,亂云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園里可耕田?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

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飛簾如玉簾,直下數千尺,新月如簾鉤,遙遙掛碧空。

似晴欲雨費疑猜,誰把天公巧妙開。峰影都沉潭影底,廬山之水日邊來。

2. 李白寫的關于廬山的詩句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遂復經圓缺。

積峽忽復啟,平途俄已絕。

巒垅有合沓,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題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瀑布

江 為

廬山正南面,瀑布古來聞。

萬里朝滄海,千尋出白云。

寒聲終自遠,靈派孰為分。

除鄧天臺后,平流莫可群。

題西林壁

蘇 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瀑布

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

一條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里聞。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云松。

3. 李白贊美廬山瀑布的詩句有哪些

1.《望廬山瀑布》唐代: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望廬山瀑布水二首》唐代:李白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廬山瀑布》唐代:徐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4.《廬山瀑布》唐代:孫魴

有山來便有,萬丈落云端。霧噴千巖濕,雷傾九夏寒。

圖中僧寫去,湖上客回看。卻羨為猿鶴,飛鳴近碧湍。

5.《秋霽望廬山瀑布》唐代:夏侯楚

常思瀑布幽,晴晀喜逢秋。一帶連青嶂,千尋倒碧流。

濕云應誤鶴,翻浪定驚鷗。星浦虹初下,爐峰煙未收。

巖高時褭褭,天凈起悠悠。儻見朝宗日,還須濟巨舟。

4. 李白寫的關于廬山的詩

1、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是寫廬山的。

2、全詩原文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3、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4、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5. 李白寫廬山的詩句

樓上那位是蘇軾的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云松。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作者: 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

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

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標題】:廬山東林寺夜懷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古

【內容】:--------------------

我尋青蓮宇,獨往謝城闕。霜清東林鐘,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發。

湛然冥真心,曠劫斷出沒。

【標題】: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內容】:--------------------

大梁貴公子,氣蓋蒼梧云。若無三千客,誰道信陵君。

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邯鄲能屈節,訪博從毛薛。

夷門得隱淪,而與侯生親。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槌人。

好士不盡心,何能保其身。多君重然諾,意氣遙相托。

五馬入市門,金鞍照城郭。都忘虎竹貴,且與荷衣樂。

去去桃花源,何時見歸軒。相思無終極,腸斷朗江猿。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3718.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