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夷洛川懷古為什么缺兩句(劉希夷洛川懷古為什么缺兩句詩)
今天給各位分享劉希夷洛川懷古為什么缺兩句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劉希夷洛川懷古為什么缺兩句詩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是什么意思?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意思為,年年歲歲繁花依舊,歲歲年年看花之人卻不相同。
此句出自唐代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顛倒重復,不僅排沓回蕩,音韻優美,更在于強調了時光流逝的無情事實和聽天由命的無奈情緒,真實動人。
“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時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對比,耐人尋味。詩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對比,而用泛指名詞“人”和“花”對比,不僅是由于七言詩字數的限制,更是為了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可憐人,其中也包括詩人自己。
此詩感傷情調極為濃郁,但并不頹廢。風格清麗婉轉,曲盡其妙,藝術性較高,歷來傳為名篇。
擴展資料:
劉希夷(約651—?)唐代詩人。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臨汝)人。上元(674-676)進士,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
《代悲白頭翁》(一作《代白頭吟》)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相傳其舅宋之問欲據為己有,希夷不允,之問竟遣人用土囊將他壓死。
少有文華,落魄不拘常格,后為人所害,死時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傳。代表作有《從軍行》、《采?!?、《春日行歌》、《春女行》、《搗衣篇》、《洛川懷古》和《代悲白頭翁》等。
附全詩
代悲白頭翁
作者: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白話譯文
洛陽城東的桃花李花隨風飄轉,飛來飛去,不知落入了誰家?
洛陽女子有著嬌艷的容顏,獨坐院中,看著零落的桃李花而長聲嘆息。
今年我在這里看著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顏色衰減,明年花開時節不知又有誰還能看見那繁花似錦的勝況?
已經看見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殘砍伐作為柴薪,又聽說那桑田變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現在已經不再悲嘆洛陽城東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卻依舊對著隨風飄零的落花而傷懷。
年年歲歲繁花依舊,歲歲年年看花之人卻不相同。
轉告那些正值青春年華的紅顏少年,應該憐憫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頭老翁。
如今他白發蒼蒼,真是可憐,然而他從前亦是一位風流倜儻的紅顏美少年。
這白頭老翁當年曾與公子王孫尋歡作樂于芳樹之下,吟賞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亦曾像東漢光祿勛馬防那樣以錦繡裝飾池臺,又如貴戚梁冀在府第樓閣中到處涂畫云氣神仙。
白頭老翁如今一朝臥病在床,便無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樂、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
而美人的青春嬌顏同樣又能保持幾時?須臾之間,已是鶴發蓬亂,雪白如絲了。
只見那古往今來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黃昏的鳥雀在空自悲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代悲白頭翁
劉希夷 《洛川懷古》全詩
萋萋春草綠,悲歌牧征馬。行見白頭翁,坐泣青竹下。
感嘆前問之,贈予辛苦詞。歲月移今古,山河更盛衰。
晉家都洛濱,朝廷多近臣。詞賦歸潘岳,繁華稱季倫。
梓澤春草菲,河陽亂華飛。綠珠不可奪,白首同所歸。
高樓倏冥滅,茂林久摧折。昔時歌舞臺,今成狐兔穴。
人事互消亡,世路多悲傷。北邙是吾宅,東岳為吾鄉。
君看北邙道,髑髏縈蔓草。芳□□□□,□□□□□(二句缺)。
碑塋或半存,荊棘斂幽魂。揮涕棄之去,不忍聞此言。
劉希夷《洛川懷古》中"梓澤春草菲,河陽亂華飛"這句怎么解釋?
梓澤,泛指名園。這里代指花園。
菲,花草茂盛,香氣濃郁。
河陽,河的北岸。華,通“花”。
這句詩的意思是,花園中春草繁茂,河岸邊亂花飛舞。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