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月亮詩歌有哪些(寫月亮的詩歌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寫月亮詩歌有哪些,以及寫月亮的詩歌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月亮的詩有哪些?
一、《中秋對月》
唐—曹松
無云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
不曾私照一人家。
譯文:中秋節這天天空澄碧、萬里無云,人們都在正看從海上冉冉升起的月亮。直到天邊外面再沒有天的地方,月亮都不曾只為一家人放光明。
二、《倪莊中秋》
元—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譯文:不想吃飯身體日漸消瘦,穿著平破爛的衣服,秋天的寒意不知不覺中到來,不知不覺中慢慢的回憶童年。那時候怎么知道人生的艱難,早上的露氣飄進茅屋,在沙灘邊能聽到溪水的聲音。每每到了晚上月亮(山中)就出來了,到了黎明也從沒有看過一眼。
三、《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
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
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譯文:圓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峽,猶自被白帝城銜掛著。江上霧氣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車輪一樣傾斜的圓月依然把半座樓照得通明。兵營里士兵的刁斗敲響了催曉的聲音,月宮的蟾蜍也自然傾斜。圓月如同張滿的弓,蒼白的魂魄不僅僅照耀漢家營盤。
四、《明月何皎皎》
漢—無名氏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譯文:明月為何這般皎潔光亮,照亮了我羅制的床幃。夜里憂愁得無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內徘徊。客居在外雖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一個人出門憂愁彷徨,滿心愁苦應該告訴誰呢?伸頸遠望還是只能回到房間,眼淚沾濕了衣裳。
五、《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輪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賞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長夜,徹夜不眠將你苦苦思念。滅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愛,披衣起露水沾掛濕衣衫。不能手捧美麗銀光贈你,不如快入夢與你共歡聚。
關于月亮的詩歌
關于月亮的現代詩如下。
1.《一個人的月光文》李如英紅月亮的欣喜越來越遠,湖水的心事,退到了窗邊。夜風吹不動影子,一個人的城里,都是荒涼。掂量矜持,冬天已接近尾聲。沒有舉杯,文字好像在千里之外。案上的花欲開未開,就像小寒欲雪未雪。讓人反復把那座山爬了一遍又一遍。月光砸落下來的時候,沒有一絲兒聲響。疼痛的,怕不只是昨天,今天,還有明天。
2.《新月》郭沫若小小的嬰兒,坐在檐前歡喜,拍拍著兩兩的手兒,又伸伸著向天空指指。
月亮的詩詞有哪些?
月三首·其一
杜甫 〔唐代〕
斷續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無青嶂月,愁殺白頭人。
魍魎移深樹,蝦蟆動半輪。
故園當北斗,直指照西秦。
譯文
巫山的雨斷斷續續下了幾天,直到今夜雨才停止,星河煥然一新。
若是沒有青山上的月亮可以看,可真的要愁死我了。
我久久盯著月亮,久到半輪月亮動了位置,樹深處影子也似山間小鬼亂動。
那北斗星之下正是我的故鄉,月光直接照到長安。
夜 / 秋夜客舍
杜甫 〔唐代〕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獨夜旅魂驚。
疏燈自照孤帆宿,新月猶懸雙杵鳴。
南菊再逢人臥病,北書不至雁無情。
步檐倚仗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
譯文
白露降了,秋空高遠,江水澄清,獨自在空山在深夜旅魂震驚。
岸邊眠宿著孤帆的暗影,空自映照水上的是散落的疏燈。一彎新月擾自高懸天上,山上不時傳來搗衣雙杵的鳴聲。
從客居云安算起,至今已兩度與秋菊重逢,可嘆我依舊臥病在山城。北方故鄉的書信至今沒有捎來,南飛的大雁啊怎么這般無情!
我拄著拐杖獨自徘徊在屋檐下面,久久地久久地遙望牛斗二星。迢遞的銀河默默地從樓閣上空流過,它的來端該不是通到了長安京城?
這首七言律詩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 )的秋天。此時詩人正寓居在夔州西閣。西閣面臨大江,背負山崖,憑欄遠眺,夔州的山川景物盡收眼底。在一個深秋的夜晚,詩人獨坐高樓,對著窗外空山的景色,聽著遠處傳來的砧杵之聲,對故國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詩。
十六夜玩月
杜甫 〔唐代〕
舊挹金波爽,皆傳玉露秋。
關山隨地闊,河漢近人流。
谷口樵歸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渾不寢,半夜有行舟。
譯文
十六的夜晚月光皎潔明亮,似金波可舀,讓人爽目怡悅,月光照耀下秋露似玉般濃郁可人。
關山在皎潔的月光的照耀下也仿佛開闊了許多,站在山上仿佛銀河就流在腳畔,星辰與我共飲。
遠處,樵夫唱著歌伴月而歸,思鄉的戰士吹響的蕭索笛聲緩緩從城樓上飄逸出來。
孩童們卻不懂這些淡淡的鄉愁,嬉戲打鬧,樂不思蜀,半夜還在河上行船游玩。
賞析
杜甫寫月詩的詩題中有兩首較為特殊,即《十六夜玩月》,與八月十五日只相差一天或兩天,也可能出于觀察一下兩天月色的差別,或出于避舊求新的思維習慣,所以一首叫“玩月”,一首叫“對月”。何為玩月呢?從詩的思路僅其內容看,詩人大致從以下角度來思考吧:首先是月和人是雙向尋趣的,不單是人在玩月;既是“玩”從描寫上來看便具有靈動性和歡樂感,擺脫過于拘謹;再是人的范圍擴大,不單是詩人玩月。我們且看詩為何來尋趣吧!
這是一首五律,字數不多,但所含面較為寬廣,大致有以下幾個層次。一、二兩句為襯托或稱前言,月所具有的招人喜愛和可親之處要給予顯示或作簡要描述。時令已值秋天,月色尤為皎潔明亮,讓人爽目怡悅。十六的夜晚月光如金波可舀,多么濃郁,秋露在月光沐浴下更呈玉色之光彩,多么著人心感滋潤。十六日的圓月、銀光不遜于十五,為“玩月”作了很好的襯墊。三、四兩句寫人與月尋趣的寬闊空間和較好的條件。請看,關山因有今夜如此明亮玉色的月光照耀,使天地顯得更加寬廣遼闊,創設了充分自由飛翔的空間,也擴展了人們的視野。這時你將會發現,天上的銀河與地上的人流顯得如此貼近,天上的銀河、星星、月亮與人間已如鄰近之同居共飲,啊!人與月原來是這樣親近相依。這為今夜人月對玩尋樂創造了極好的條件,其中也隱含了月對人之情意。
下四旬為第三層次,寫出了今夜玩月的樂趣。詩人的設計也有特色,先寫地域之廣,有山谷野坡,有邊域,有村落,也有河上,可稱遍及四方。再寫玩月者的類別,有打樵人,有邊防衛士,有鄉村兒童,也有水上旅途者,包羅廣大人群的代表,說明“月”在廣大人群心中的情意之深。第三,寫如何玩月,打樵者唱著山歌,踏著月光,高興而歸,這是用歌聲來玩月。邊城城樓上響起橫笛曲聲,顯得多么哀幽,大概是高鄉遙遠的戰士,仰視明月不免有思鄉之愁萌生,笛聲也就吹出了“鄉思曲”,這也算月對人的一種同情與共承哀愁。兒童們在明月之夜,大有跳躍尋樂之樂,他們嬉戲而蹦跳,樂趣橫生,玩得如此天真。明月也就高興地提供兒童們活動的天地,這也是月尋趣之樂。已是半夜還有行舟,有的是夜行之途,也有是月下尋樂,這也含有了行舟玩月之趣。從以上玩月的描述中也可看到詩人杜甫雖心懷思鄉之愁,但也有乘鄉愁之時作玩月之樂,既可寄托念家之思,也可暢抒對之月愛。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