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結的詩為什么體(下面哪些詩是元結創作的)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元結的詩為什么體,以及下面哪些詩是元結創作的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元結寫《忝官引》的背景是什么
安史之亂時避難江南,曾參與抗擊史思明叛軍,立有戰功,后任道州刺史等地方軍政職務。他為官清廉開明,愛護百姓,為詩注重反映政治現實和人民疾苦,所作《舂陵行》、《賊退示官吏》等,曾受杜甫推崇。
元結(719--772) 唐文學家。字次山,號漫郎、聱叟,曾避難入猗 元結玗洞,因號 猗玗子。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天寶十二載中進士。安史之亂時避難江南。曾參與抗擊史思明叛軍,立有戰功。后任道州刺史等地方軍政職務。他為官清廉開明,愛護百姓,為詩注重反映政治現實和人民疾苦,所作《舂陵行》、《賊退示官吏》等,曾受杜甫推崇。散文亦多涉及時政,風格古樸。時人也曾批評其作品“不師孔氏“,加以非難。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元次山文集》。又曾編選《篋中集》行世。元結主張詩歌為政治教化服務 , 要“極帝王理亂之道,系古人規諷之流”;能濟世勸俗,補闕拾遺,“上感于上,下化于下”;反對當時詩壇“拘限聲病,喜尚形似”(《篋中集序》)的不良風氣,開新樂府運動之先聲。他的詩歌有強烈的現實性,觸及天寶中期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如《舂陵行》、《賊退示官吏》,揭示了人民的饑寒交迫和皇家的征斂無度,變本加厲?!堕h荒詩》、《系樂府十二首》等也是或規諷時政,或揭露時弊。結幾乎不寫近體。除少數四言、騷體與七古、七絕外,主要是五言古風,質樸淳厚,筆力遒勁,頗具特色。但因過分否定聲律詞采,詩作有時不免過于質直,也導致他創作上的局限性。元結的散文,不同流俗,特別是其雜文體散文,值得重視。如《寱論》、《丐論》、《處規》 、《出規》、《惡圓》、《惡曲》、《時化》、《世化》、《自述》、《訂古》、《七不如》等篇,或直舉胸臆,或托物刺譏,都出于憤世嫉俗,憂道憫人,具有揭露人間偽詐,鞭撻黑暗現實的功能。其文章大抵短小精悍,筆鋒犀利,繪形圖像,逼真生動,發人深省。其他散文如書、論、序、表、狀之類,均刻意求古,意氣超拔,和當時文風不同?!洞筇浦信d頌》文體上采用三句一韻的手法,類似秦石刻的體制,風格雄偉剛峻。后人對元結評價很高,唐代裴敬把他與陳子昂、蘇源明、蕭穎士、韓愈并提。又有人把他看作韓柳古文運動的先驅。
元結受道家影響,作品雜有消極退守的成分。
《忝官引》是唐代詩人元結所作詩詞之一。
天下昔無事,僻居養愚鈍。山野性所安,熙然自全順。
忽逢暴兵起,閭巷見軍陣。將家瀛海濱,自棄同芻糞。
往在乾元初,圣人啟休運。公車詣魏闕,天子垂清問。
敢誦王者箴,亦獻當時論。朝廷愛方直,明主嘉忠信。
屢授不次官,曾與專征印。兵家未曾學,榮利非所徇。
偶得兇丑降,功勞愧方寸。爾來將四歲,慚恥言可盡。
請取冤者辭,為吾忝官引。冤辭何者苦,萬邑馀灰燼。
冤辭何者悲,生人盡鋒刃。冤辭何者甚,力役遇勞困。
冤辭何者深,孤弱亦哀恨。無謀救冤者,祿位安可近。
而可愛軒裳,其心又干進。此言非所戒,此言敢貽訓。
實欲辭無能,歸耕守吾分。
石魚湖上醉歌、唐【元結】。(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 請問這首是什么體裁的詩?大神們
詩詞名: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作者:元結 朝代:唐 體裁:七古
采納哦
元結是何許人也?
元結(719—772),字次山,河南(今洛陽附近)人。早年入長安應試不第,曾經歷過一段“耕藝山田”“與丐者為友” 的生活。天寶十二年登進士第。安史之亂,曾率鄰里一起逃難。肅宗乾元二年,由蘇源明推薦,召入長安,上《時議》三篇,陳述兵勢,遂擢山南東道節度參謀,后拜道州刺史。
元結是一個“嘗欲濟時難”的詩人。他曾多次上書,指責朝廷宮吏,陳述民生疾苦,提出了“救世勸俗”的政治改革主張。他在文學上,反對“拘限聲病,喜尚形似”(《篋中集序》)的淫靡詩風。要求詩歌能“極帝王理亂之道,系古人規諷之流”(《二風詩論》),達到“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樂府序》)的政治目的。這正是白居易現實主義詩歌理論的先聲。
元結的詩歌創作實踐了他的主張。他的《憫荒詩》寫于天寶五載,《系樂府十二首》寫于天寶十載,是盛唐時較早的新樂府詩。《憫荒詩》是詩人見了淮陰一帶水災,便托言采錄“冤怨時主”的隋代民歌,譴責帝王的窮奢極欲。詩里有云:“更歌曲未終,如有怨氣浮。奈何昏王心,不覺此怨尤。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边@種憤怒情緒和大膽思想在當時是少見的。又如他《系樂府》里的《貧婦詞》:
誰知苦貧夫,家有愁怨妻。請君聽其詞,能不為酸嘶?所憐抱中兒,不如山下鹿??漳钔デ暗?,化為人吏蹊。出門望山澤,回顧心復迷。何時見府主,長跪向之啼。
寫出了貧婦在封建官府壓榨下的痛苦心情?!度ムl悲》寫人民離鄉背井的逃難生活,《農民怨》寫農民在災荒年月的哭訴無門,也都表現了對人民的深刻同情。
元結這種同情人民、批判現實的精神,到安史之亂以后有了更為深刻的發展。在《喻襄溪鄉舊游》里,他以痛苦不安的心情寫出自己作官前后和人民關系的變化。
往年在襄溪,襄人皆忘情。今來游襄鄉,襄人見我驚。我心與襄人,豈有辱與榮?襄人異其心,應為我冠纓。
他這種喜歡接近人民,不喜歡作官吏的心情和杜甫“不愛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歸茅宇,旁合未曾嗔?!?《假日小園散病》)的思想基本一致。廣德二年他作道州刺史時寫的《舂陵行》和《賊退示官吏》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舂陵行》形象地描寫了戰亂之后道州人民傷亡疲敝的情形:
……州小經亂亡,遺人實困疲。大鄉無十家,大族命單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出言氣欲絕,意速行步遲。追呼尚不忍,況乃鞭撲之!……
詩中譴責了官吏們的嚴刑苛斂,也表現了自己寧肯諱詔待罪也不愿逼迫人民鬻兒賣女的高尚感情。詩末說,“何人采國風,吾欲獻此詞”,說明他是有意為民請命的。《賊退示官吏》一首,語意更為沉痛: ……今來典斯郡,山夷又紛然。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今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思欲委符節,引竿自刺船。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
他不僅指責那些強迫地方官橫征暴斂的朝廷使臣比盜賊還不如,而且表示自己寧愿棄官,絕不肯“絕人命”以博得統治者的寵愛。因此,杜甫在《同元使君舂陵行》中熱情地稱贊了他這兩首詩:“道州憂黎庶,詞氣浩縱橫。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逼渌纭躲霉僖?、《酬孟武昌苦雪》、《喻常吾直》等詩,也都富于批判現實的精神。他的山水詩如《石魚湖上醉歌》、《矣乃曲》也寫得比較真樸自然。
元結的詩,大都是古體詩,用質樸的語言抒情敘事。乾元三年,他編了一本《篋中集》,收錄了沈千運、孟云卿等人的一些反映現實的詩,這些都體現了他的文學主張,對白居易新樂府有影響。但是他的詩有時過于古樸,不夠形象。他幾乎不寫律詩,并且在理論上反對“拘限聲病”,也作得有些過分。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