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陽末句為什么(采桑子重陽重陽是題目嗎)
大家好,關(guān)于采桑子重陽末句為什么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采桑子重陽重陽是題目嗎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毛主席詩詞采桑子重陽
《采桑子·重陽》【作者】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白話釋義: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蒼天不老,重陽節(jié)卻年年都來到。
今天又逢重陽,戰(zhàn)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輝。
卻勝過春天的光芒,無涯的汀江之上有綿綿不絕的秋霜。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以極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起勢突兀,氣勢恢宏。“人生易老”是將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yè),莫讓年華付流水。“天難老”卻是將宇宙人格化。寒來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
但“難老”并非“不老 ”,因為“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抗拒的規(guī)律”(毛澤東《矛盾論》)。“人生易老”與“天難老”,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一變化快,一變化慢。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既對立又統(tǒng)一。
這并非“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一古老格言的簡單趨附,而是立足于對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認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諦和永恒真理,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
“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今又重陽”是“歲歲重陽”的遞進反復(fù),年年都有重陽節(jié),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jié),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為什么采桑子重陽的末句用“萬里霜”
郭沫若解釋“霜”字,以為“這并不是普通的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字,是‘霜葉紅于二月花’的霜。但‘霜葉’不限于‘紅’,還有黃葉。秋色也不限于霜葉,還有各種果實以及天高氣爽的寥廓景象”。
這是很精到的。霜是白的,但古典文學作品中卻有丹霜、紫霜、青霜等字面,這就說明了古人用霜字有時不是指霜的本身,而是指經(jīng)霜變成紅紫等顏色的草樹之類,所以一個“霜”字包含了豐富多彩的秋天的畫景,“萬里霜”也不是白茫茫一片,而是五彩斑斕,各種色調(diào)都有。理解這一點,就會覺得這一句所寫的秋色十分鮮明絢麗,說它“勝似春光”是很確切的。“萬里霜”就是“萬里秋”,作者選用了“霜”字,不僅由于押韻的關(guān)系,也是由于“霜”字既響亮,又含義豐富。在這里,確實是一個煉字的范例。
采桑子 重陽中的今又重陽后一句是什么
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采桑子
重陽毛澤東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這首詞寫的是重陽節(jié)戰(zhàn)地風光,詩篇的字里行間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達了詩人與紅軍戰(zhàn)士們在艱苦的戰(zhàn)斗生活中從容不迫、歡快愉悅的心情。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