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文將的詩句有哪些(武將寫的詩詞)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描寫文將的詩句有哪些,以及武將寫的詩詞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詩經》中關于寫文姜的有哪些
《有女同車》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詩經·齊風·猗嗟》
猗嗟昌兮!頎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兮,射則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終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孌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射則貫兮。四矢反兮,以御亂兮。
隱藏在《詩經》里的女子-文姜
文姜,是春秋三小霸之一齊僖公最受寵的女兒,也是魯桓公的夫人。和她的姐姐齊宣姜,都是當時聞名的絕色美人,在詩歌中,是這樣描寫文姜的:
《鄭風?有女同車》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這首詩,從外貌、服飾、動作、品德多側面的描寫了文姜的美。將一個貴族少女風度嫻雅的形象如詩如畫的躍然紙上。
然而,這么一個風華絕代的美少女,卻和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姜諸兒(后來的齊襄公)發生了戀情,文姜的父親齊僖公知道后,決定盡快把文姜嫁出去,以盡快結束這場宮廷丑聞,于是,文姜嫁給了魯國的國君魯桓公,在文姜出嫁前,姜諸兒為她寫了一首詩。
《東周列國志. 第九回 齊侯送文姜婚魯 祝聃射周王中肩》桃有華,燦燦其霞。當戶不折,飄而為直。吁嗟兮復吁嗟!桃有英,燁燁其靈。今茲不折,詎無來春?叮嚀兮復叮嚀!
這一首纏綿悱惻的詩,表達了在姜諸兒的心里,百般痛苦、千般掙扎、萬般矛盾,妹妹這么一朵美麗的花兒,是摘下來擁有呢?還是遠遠的欣賞她的美呢?究竟是不倫之戀,遠嫁是必然的,文姜帶著哥哥的叮嚀,隨著出嫁的隊伍越走越遠……這一別,就是十八年。
文姜嫁到魯國,文姜為魯桓公生下一子,因與魯桓公同月生日,所以取名為同,同長大后立為太子(太子同)。 而魯桓公對才貌雙全的文姜也是疼愛有加。
十八年后的某一天,文姜和魯桓公回到了齊國,文姜見到了闊別已久的哥哥姜諸兒,這時的哥哥已經是齊國的國君齊襄公。魯桓公不是不知道他們兄妹之前的事,但他認為,那么多年過去了,都有兒女了,文姜也老了,而且姜諸兒已是國君了,不可能再像青春年少犯渾了。
可誰知,積壓了十八年的痛苦與思想,瞬間化成噴出火山的烈焰,將兄妹倆人的感情推上了火山口,文姜借口留宿宮中過夜,灼痛了所有人的眼睛,尤其是文姜的丈夫魯桓公,第一晚就在驛站等不到妻子歸來,魯桓公便夜闖齊國宮廷,憤怒至極,他甚至懷疑文姜的長子不是親生的。
狂怒的魯恒公對文姜厲聲質問一一 “姬同不是我兒子!是齊襄公的兒子!(同非吾子,乃齊侯之子也!)” 文姜聽后感到很委屈,自己出嫁后18年未回齊國,魯桓公怎能懷疑自己的孩子。 面對失口否認,淚如雨下的文姜,魯桓公不再憐花惜玉,而是狠狠地教訓了她一頓。 文姜何等高傲,豈能受此閑氣。 她找到了齊襄公,哭訴了自己的委屈。 齊襄公聽后,怒火沖天,頓起殺心……
魯桓公便要帶著齊文姜回到魯國去。 齊襄公眼看文姜又要離他遠去,心中忽生一計…… 齊襄公在宮中擺了盛大的宴席,為自己的妹妹與妹夫踐行。 魯桓公不好拒絕,只得前往赴宴。 酒過三巡之后,魯桓公己經大醉。 這時候,齊襄公派人駕車送魯桓公回國,在半路上,忽然傳來了魯桓公暴斃的消息。
魯國宗親自然明白這是個陰謀,但忌憚于齊國的實力而不敢發作。 魯桓公的遺體被送回魯囯安葬,文姜披麻戴孝地走在靈車后。 走到齊國和魯國的交界禚(zhuo)地時,文姜忽然不走了,她說一一 “這里非齊非魯,我就住在這里!”
魯桓公死后,文姜的兒子魯同即位,對自己的母親也沒有辦法,在文姜的要求下,魯莊公還在禚(zhuo)地建立了宮殿,作為文姜住在禚地的行宮。文姜心里牽掛著齊襄公,情愿一人住在如同孤島的行宮,齊襄公在十八年后重新得到文姜,更是心里放不下文姜。于是兩人便不顧世俗的眼光,齊襄公一有機會便去和文姜見面。魯國的老百姓見到他倆出雙入對,便會唱了《齊風?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蕩,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開篇描寫雄狐對伴侶的渴望,用意在于影射齊襄公對文姜的覬覦之心。以南山和雄狐起興,展現出一幅高遠深邃的畫面:山高樹茂,求偶心切的雄狐四處穿梭,叫聲連連。把齊襄公渴望約會的行為描寫的暴露無遺。最后,又用反問進行了諷刺:“既然已經出嫁了,為什么還對那段見不得人的私情念念不忘呢?”即是在問文姜,也是在問齊襄公,一箭雙雕,意味深長。詩從尋常事物人手,描述鞋子、帽帶都必須搭配成雙,借以說明世人都各有明確的配偶,以種麻前先整理田地、砍柴前要先準備刀斧這些日常勞動中的行為,來說明娶妻必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從而影射齊襄公和文姜亂倫的行為。
此外,從這首詩里,也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須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樣的封建禮教,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經深入人心了。
文姜作為魯國的國母,地位顯赫尊貴,他們不像普通老百姓,約會不是兩個人,而是兩隊車馬,而且陣容宏大,招搖過市魯國老百姓,看到他倆的行為越來越放放肆,又痛快魯桓公的無能無用,把魯桓公說成是“敝笱”,魚簍本來是要捕魚的,可是簍是如此地破舊不堪,連小魚、大魚都能輕松自如游過,那形同虛設的“敝笱”就沒有什么價值。形象地揭示了魯國禮制、法紀的敝壞。于是人們又唱起了《齊風·敝笱》
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云。 敝笱在梁,其魚魴鱮。 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敝笱在梁,其魚唯唯。 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魚”在《詩經》中常隱射兩性關系,“敝笱”對制止魚兒自由來往無能為力,也是兼文姜不守禮法。“如云”“如雨”“如水”這三個比喻逐層深入,不僅文姜有過,魯桓公疏于防閑,軟弱無能。
人們對這種厭惡之情,在詩中并未直接表露,而僅僅描寫了她出行場面的宏大,隨從眾多“如云”“如雨”“如水”。寫得她風光旖旎,萬眾矚目。如果她賢惠,這種描寫就有褒揚意味。反之,她就是招搖過市,因而這種風光、排場、聲勢越描寫得鋪張揚厲,在讀者想像中與她的丑行掛上鉤,地位的崇高與行為的卑污立即形成強烈反差,諷刺與揭露也就越加入木三分。從亮色中、光環中揭露大人物的丑惡靈魂,是古今中外藝術創作中一條成功門徑。杜甫詩《麗人行》也正承襲了這一傳統的藝術手法而取得極大成功。
《詩經·齊風·載驅》 載驅薄薄,簟茀朱鞹。魯道有蕩,齊子發夕。 四驪濟濟,垂轡沵沵。魯道有蕩,齊子豈弟。 汶水湯湯,行人彭彭。魯道有蕩,齊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魯道有蕩,齊子游遨。
詩中用“薄薄”來描述在大路上疾馳的豪華馬車,字里行間透露出那高踞在車廂里的主人公,是那樣地趾高氣揚卻又急切無恥。再加上第二章以“濟濟”形容四匹純黑的駿馬高大雄壯,以“濔濔”描寫上下有節律地晃動著的柔韌韁繩,更襯托出乘車者的身份非同一般。三四兩章用河水的“湯湯”、“滔滔”與行人的“彭彭”、“儦儦”相呼應,借水之滔滔不絕說明大路上行人的熙熙攘攘,往來不斷,他們都對文姜的馬車駐足而觀,側目而視,從而反襯出文姜的膽大妄為,目中無人。
文姜與齊襄公的兄妺亂倫行為,為世人所不恥,后來齊襄公民被大夫連稱和管至父殺害了。不久之后,齊襄公弟弟的兒子,公子小白繼位,是為齊桓公。在齊桓公的治理之下,齊國開始走向巔峰。齊襄公一死,文姜沒有了留戀,于是乎,她又回到魯國。
魯囯還是接受了文姜。 從此,文姜專心輔佐兒子魯莊公處理國政。 在輔佐魯莊公時期,文姜在政治和軍事上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在她的精心打理下,魯國一躍成為春秋時期實力最雄厚的諸侯國之一。
文姜的一生毀譽參半,她兄妹亂倫是為不恥,可她精明干練,振興魯囯,又令人驚嘆。魯莊公很感激母親的付出,他對母親孝順有禮,文姜在魯國安度晚年。
按照當時的習慣,其實應該以丈夫的謚號“桓”再加上娘家姓姜,來稱呼她為桓姜。而她卻有資格單獨得到一個謚號“文”,在史書上被稱為文姜。“文”這個字,可是當時君主和貴族能夠獲得的最美好的謚號,比如周文王、晉文公之類,這也說明,文姜對魯國做出的杰出貢獻。
齊襄公的一生,是任性的一生,癲狂的一生。雖然最后被殺,但他又干成了他想干的所有事情,他有他的個人魅力,妹妹對自己死心踏地,不顧禮法不顧人倫的和他在一起,再比如身邊的幾個心腹,孟陽和費,都為他心甘情愿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齊襄公的謚號是“襄”,意思是下面幾個:“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勞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威德服遠曰襄”,這是一個妥妥的美謚。后人也不得不承認他為齊國開疆辟地做出的大貢獻,尤其是他滅掉紀國,報了九世之仇,更是備受后人贊賞。
這也許就是讀《詩經》的魅力吧,在一首首的詩歌閱讀中,讀著讀著,一個個藏在背后的人物,若隱若現的從詩中走了出來,或喜或悲,或相聚或別離,如泣如訴地演奏著命運交響曲,情景交融,如詩如畫。
《詩經》中描寫文姜的句子
只找到莊姜的
《詩經》衛風-《碩人》: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于農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文姜-詩經中的美人
孔子說,讀《詩經》能讓人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反之,多見鳥獸草木,也有助于理解《詩經》。2002年我去奉化的一個小山旅游。信步走到半山腰,我一下被震撼了那是并排十株燦然的花樹,樹干筆直挺秀,樹冠像一束火苗般靈動,空中是大朵大朵淡紫色的花,地面落英繽紛。我脫口而出:哇,這花太像一個氣質優雅的美女了!旁邊一位老師說:這就是《詩經》里的舜華,木槿花啊!因為目擊了木槿花的美,《詩經》中那位如木槿花樣美麗的女子,也在我心里鮮活了起來: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鄭風有女同車》
寶馬香車伴美人
這是2600多年前的一個初夏,一輛寬敞華麗的馬車優雅地行走在官道上,車上坐著孟姜姑娘和她的情郎。
孟是老大的意思,這個女孩姓姜,在家里排行第一,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姜家的大姑娘。中國有句古話:情人眼里出西施,在那男人看來,孟姜真是everywhere都好,美不可言。她的面頰像木槿花一樣嬌媚,粉粉的嫩,鮮活而水靈;她的身材也像木槿花一樣秀麗挺拔,是位碩人。一句顏如舜華,那女子已近在身旁,花朵的清秀美麗,花朵的嫻靜無言,花朵的芬芳,都觸目可及了。
車子停了下來,兩人攜手走在草地上,情郎依舊望著孟姜:她走起路來就像鳥兒飛翔一樣輕盈、歡暢,身上還散發出淡淡的木槿花一樣的清香。她身上佩帶著玉飾,舉手抬足間,發出悅耳的聲響。她不僅外貌美麗,還品德高尚、風度嫻雅。
女人的美是男人的眼和心滋養出來的,詩人以無比的熱情,從容顏、行動、穿戴以及內在品質諸方面,描畫了一位完美少女的形象,足見其戀慕之深。
木槿花朝開暮謝,所以白居易有槿枝無宿花的說法,李商隱對之也有風露凄凄秋景繁,可憐榮落在朝昏的嘆息。這是文人心中的.木槿花,帶著傷逝的美。木槿六月開花,花期近三個月,花分單重瓣,花色有白、粉、紅、紫幾色。雖每花只開一日,但每天都有大量的花開放,花期滿樹花朵,嬌艷奪目。所謂舜華,是描述這花朝開暮謝的瞬息之美。兩情相悅的欣喜也在舜華這一美麗的詞匯當中展露了危機這愛,是否也轉瞬即逝?
詩中對同車之女的珍惜溢于言表。因這珍視之心,歷史上還把這首詩和一場轟動千古的不倫之戀聯系在了一起,說這首詩中如木槿花樣美麗的女子正是齊國的尤物文姜。
恣意的小女兒
文姜是中國第一個女詩人許穆夫人的大姨,也是個才貌雙絕的美女。向來美女故事多,文姜也不例外。話說齊國的長公主文姜剛剛成年,才貌俱佳、品行端莊。她與鄭國太子忽定了親,鄭國人為預祝他們婚姻幸福寫了這首《有女同車》,來贊美文姜才貌雙全,表達對這位未來君夫人的期待之情。可是沒想到鄭忽卻不知聽了誰的讒言,突然決定退婚,他的解釋是齊大非偶,說自己的門第卑微,不敢高攀像齊國這樣的大國。
后來北戎部落入侵齊國,齊國向鄭國求援,太子忽率領鄭國的軍隊,幫助齊國打敗了北戎。文姜的父親齊僖公又提起要將文姜嫁給他,沒想到鄭忽還是推辭:以前沒有幫齊國忙的時候,我都不敢娶齊侯的女兒。今天奉了父王之命來解救齊國之難,娶了妻子回去,這不是用鄭國的軍隊換取自己的婚姻嗎?鄭國人會怎么說我!說完揚袖而去。
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定國。有時候,一言也可以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身份高貴、才貌雙全的文姜竟被鄭國兩次退婚,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損傷,長久心情抑郁、自怨自艾,面容日漸憔悴,終于懨懨成病。她同父異母的哥哥姜諸兒就常來安慰她。兩人最初只是純潔的兄妹之情,但不知是哪一天,他們走進了對方的生命里,再也走不出去了。偷情已不能滿足,兩人竟出雙入對起來。
春秋時男女關系十分隨意,但兄妹相愛,還是為人所不齒的。他們的父親齊僖公知道后,氣得恨不能去死,認為只有將他們兩人徹底分開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那時鄰國魯桓公新立,很想攀附齊國這樣的大國,到齊國來求婚,僖公就趕緊把文姜嫁給了他。
時光荏苒,轉眼一十八年。文姜的父親已與世長辭,她的哥哥姜諸兒當上了齊國的國君,就是齊襄公。一個偶然的機會,文姜與魯桓公一起回到齊國。我想,魯桓公不會傻到不知道他們兄妹的丑事吧?十八年了,他和文姜有了兩個孩子,文姜也三十多歲了。應該收心了吧?
文姜和諸兒四目相對的那一刻,心里都深深明白,自己不會再一次錯過對方。愛的火苗從來也沒有熄滅,只是被時間的煤堆壓著,有些微弱了,當吹來一陣大風時,這火便會肆虐地燃燒起來。
文姜借口進宮問安,與諸兒抵死纏綿幾天幾夜,不回館驛。紙終究包不住火,文姜與哥哥之間的私情被魯桓公知道了,他出言要讓世人皆知他們兄妹的奸情。齊襄公慌亂間派人刺殺了魯桓公,對魯國聲稱桓公是因酗酒傷肝,車行顛簸中突然氣絕身亡的。魯國人不傻,自己的國君在齊國就這么死了,必有陰謀。可是無憑無據又不敢貿然行事,再說齊國又是一個超級大國。魯桓公死了,國不可一日無主,只好先由文姜的兒子繼位,即魯莊公。
一個再聰明的女人,陷入愛情也會變成傻瓜。魯桓公死后,文姜并沒有為自己的丈夫守靈,而是留在了齊、魯兩國邊境,照樣穿著光鮮,臉上笑容滿面,因為她和諸兒能常常見面了。現在他們之間已沒有任何障礙了,要把錯過的一十八年都補回來。齊國人作了一系列詩《南山》、《載驅》、《猗嗟》等,來諷刺文姜的不軌。
這樣的不倫之戀,上天從不成全,他們做了幾年神仙眷侶,襄公就在叛亂中被殺。這場畸戀終于結束了,文姜回到了魯國。
干練的大女人
諸兒死了,文姜也就收回了女人心。這時她已經是四十開外的人了。回到魯國后,她一心一意地幫兒子魯莊公處理國政,由于她心思細密,手腕靈活,迅速地使兒子大權在握,在國際間更折沖樽俎,處置得宜,使魯國的威望提高了不少,甚至幫助兒子在長勺之戰中打敗了春秋第一位霸主齊桓公。她死后,魯國人還很稱道、懷念她。
文姜不是個艷幟高揚的女人,而是個聰慧、剛強、有頭腦的大女人。是她的愛蒙蔽了她,她真的愛諸兒。只是這愛過于酷烈,伴隨了太多的丑聞、血腥與謀殺。
在經學史上,這首《有女同車》被認為是文姜的一個回憶。那時她還年紀小,是人們心目中木槿花樣完美的女人。渴求完美示人的,往往以鬧劇書寫自己的人生。文姜讀起這首詩,會覺得人生如夢吧?
文姜與《有女同車》的關系,因沒有《左傳》那樣的史書證明,只能當作一個懸案。千年后的我們從這首詩看到的是,不知什么原因,一男一女同車而行,男子為女子之美所動,唱出了心中的愛慕。馬車所奔赴的終點也許是婚姻,也許只是出游。反正生活還是未知,一切都像木槿花開那般美好!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