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鑄的詩有哪些的簡單介紹
大家好,關于陶鑄的詩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贈曾志》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贈曾志》的寫作背景
這是陶鑄于1969年寫給他的夫人曾志的一首詩。
陶鑄曾經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總理,文革中曾任中央文革小組顧問。因為不從江青的要求對付鄧小平,在1967年1月4日,江青、康生、陳伯達突然在接見“武漢赴廣州專揪王任重革命造反團”時宣布:陶鑄是“劉、鄧路線”的忠實執行者,“中國最大的保皇派”,要“發動群眾”,“揪出來”,立即“打倒陶鑄”的標語、傳單布滿全國。
陶鑄很快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單獨幽禁于北京旁卐字廊住所。在1967年至1969年兩年多的圈禁中,陶鑄作為一名詩人,在磨難中留下了寶貴的詩篇。
1969年10月,林彪下達一號通令,陶鑄押往合肥,被迫與曾志分離。43天后,陶鑄在合肥死去。而這首詩是他冤獄后,在獄中和妻子分離的時候寫下的,感慨當時政治上的混亂,人身的冤屈,家庭分離的痛苦。
陶鑄《贈曾志》原文:
重上戰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云端。無情白發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馬也知嘶櫪晚,枯葵更覺怯霜寒。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自寬。
大意是:想重新回到戰場上去殺敵,對于我來說是很困難的事了,感受到大家對我的情誼真的是太深厚了。寒暑無情,勿勿歲月催白了我的頭發,蒙受不白之冤,后半生壓抑心中的苦酸。生病的老馬也感嘆自己臥在馬槽間,枯萎的葵花也更加害怕秋霜。往事如過眼云煙都已忘記了,心底無么才能感覺到天地寬廣。
擴展資料
陶鑄的“三個形象”:牛、偉丈夫、詩人。
1、牛
牛的形象有兩重性。一方面它忠誠老實,如“俯首甘為孺子牛”;另一方面,它倔強勇猛,如“火牛入燕壘”,牛的形象在陶鑄的政治生涯中表現突出,毛澤東就曾以牛喻陶鑄。
1933年陶鑄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在國民黨軍法處,他把敵人審判他的法庭變成宣講革命信念的講臺,讓特務們面面相覷,無計可施。他自忖必死,監房的同志準備了板鴨、肉面為他送行。結果國民黨判處他無期徒刑,陶鑄接過判決書,昂然走進中央軍人監獄。在獄中他把“監獄即學?!钡拿詮V泛宣傳,領導難友學習、斗爭,曾發動過全監絕食斗爭。直到1937年被黨營救出來,四年中他對黨的忠誠一天也沒有改變過。
牛的形象的另一面——倔強剛烈、勇往直前,則是陶鑄政治品格的突出特點。提起陶鑄,人們頭腦中會有一個敢打敢沖敢放炮,為黨的事業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形象,使陶鑄在政治生活中“?!钡男蜗笸怀龀鰜恚蛊渥鳛檎稳宋锏男蜗蟾诱鎸嵢?。
2、偉丈夫
陶鑄在生活中講義,重感情,有男子氣概。陶鑄在生命的最后40多天里,蒙冤含垢,身受絕癥折磨,而最令他難受的恐怕還是在最后的日子不能和親人在一起。但是為了女兒、為了妻子,這般苦痛他一人承受,獨自踏上疏散地的路。在他一個人扶著手杖走向汽車的時候,會感受到一個偉丈夫、硬漢子的高大形象。
3、詩人
在三個形象中,詩人的形象是最個性化、最內在的。詩是心靈的反照、思想的升華,有些詩常常只是寫給自己看的。陶鑄失去自由后,常寫字寫詩,沒有宣紙,就用舊報紙。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將家里的新舊報紙都寫光了,摞起來足有兩米高。這些詩也是陶鑄內心深處真實觀點和感情的流露,其實陶鑄年幼時就打下比較深厚的古文功底,一生寫下不少詩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陶鑄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1969年11月30日 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逝世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是什么意思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意思:往事猶如過眼云煙,都忘記吧,心里沒有私心,這樣人生的天地才寬闊無邊。
出處:陶鑄的《贈曾志 》。
原文:
重上戰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云端。
無情白發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馬也知嘶櫪晚,枯葵更覺怯霜殘。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譯文:
想重新回到戰場上去殺敵,對于我來說是很困難的事了,感受到大家對我的情誼真的是太深厚了。
寒暑無情,勿勿歲月催白了我的頭發,蒙受不白之冤,后半生壓抑心中的苦酸。
生病的老馬也感嘆自己臥在馬槽間,枯萎的葵花也更加害怕秋霜。
往事如過眼云煙都已忘記了,心底無么才能感覺到天地寬廣。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這是陶鑄于1969年寫給他的夫人曾志的一首詩。
陶鑄曾經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總理,文革中曾任中央文革小組顧問。
因為不從江青的要求對付鄧小平,在1967年1月4日,江青、康生、陳伯達突然在接見“武漢赴廣州專揪王任重革命造反團”時宣布:
陶鑄是“劉、鄧路線”的忠實執行者,“中國最大的?;逝伞保鞍l動群眾”,“揪出來”,立即“打倒陶鑄”的標語、傳單布滿全國。
陶鑄很快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單獨幽禁于北京旁卐字廊住所。在1967年至1969年兩年多的圈禁中,陶鑄作為一名詩人,在磨難中留下了寶貴的詩篇。
1969年10月,林彪下達一號通令,陶鑄押往合肥,被迫與曾志分離。
43天后,陶鑄在合肥死去。而這首詩是他冤獄后,在獄中和妻子分離的時候寫下的,感慨當時政治上的混亂,人身的冤屈,家庭分離的痛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陶鑄
心底無私天地寬前面一句是什么?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陶鑄
原文:
重上戰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云端。
無情白發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馬也知嘶櫪晚,枯葵更覺怯霜殘。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陶鑄《贈曾志》 (注:曾志是陶鑄的妻子)
【解釋】
這首詩是陶鑄在“文革”中遭受造反派迫害被囚禁時寫給自己妻子曾志的詩。這兩句的大意是說,往事煙消云散,全都隨著記憶遠去;只要人心底坦蕩無私,人的胸懷便要比大海、天空還要寬闊,天地間的萬物看起來也就是美好的。
這是陶鑄同志在自己遭遇磨難的時候,向妻子表明自己光明磊落,也希望妻子能夠胸懷坦蕩,保持樂觀心態。陶鑄同志說過:要培養高尚的情操,就要丟掉一切私有觀念,與自己的個人主義思想徹底決裂;要有堅強的革命毅力和“韌性”;要有豐厚的勞動人民的感情。
擴展資料
領導干部,只有牢固樹立公道正派的理念,才能自覺堅持公道公正處事;只有做到大公無私、一心為民,才能保證在名位面前眼不紅,在是非當前頭不昏,在利益面前手不長,在危急關頭腿不軟,在誘惑之下“方寸”不亂;也只有在思想上做到一塵不染,才能做到以正確的世界觀立身。
以正確的事業觀做事,帶頭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以淡泊之心對待個人名利和權位,以敬畏之心對待肩負的職責和人民的事業,任何情況下都穩得住心神,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和清廉形象。
陶鑄詩_字廊前花生風送芬芳入杳門下面幾句是什么
你問的是陶鑄先生的詩作《卍字廊》吧。全詩如下:
卍字廊
陶鑄
卍字廊前花木森,風送芬芳入杳冥。
靜坐偶歡唯蝶舞,夜眠深苦是蚊鳴。
漢家獄辱周何芤,宋室庭刑岳慨承。
人世煩冤終不免,求仁奚用為身名!
希望能幫到你。
“心底無私天地寬”的上聯是什么
這不是對聯,而是一句詩。上一句為“如煙往事俱忘卻”。
作者為無產階級革命家、國務院原副總理陶鑄。
全詩為:
《贈曾志》
重上戰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云端。
無情白發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馬也知嘶櫪晚,枯葵更覺怯霜殘。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白話文釋義:
重回戰場殺敵對于我來說已是很困難的事,但我還是感受到了大家對我的情誼之深厚。
寒來暑往,歲月匆匆,時光無情催白了我的頭發,蒙受不白之冤后,我的后半生都要壓抑心中的苦楚和酸痛。
生病的老馬也感嘆自己只能臥在馬槽中,枯萎的葵花也更加害怕秋霜的摧殘。
往事如過眼云煙我都已忘卻,心底無私才能感覺到天寬地廣。
這首詩是陶鑄贈夫人曾志的兩首詩,為其平生沉痛總結之語。
擴展資料:
曾志(1911年4月4日?—?1998年6月21日),女,原名曾昭學,衡永郴桂道郴州直隸州宜章縣(今湖南省宜章縣)人。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組織戰線杰出的領導者,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組織部原副部長。
1998年6月21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曾志同志因病因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贈曾志》 寫作背景:
1957年1月21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同意廣東省委經過兩年調查和審查后作出的正式結論:“曾志歷史清楚,政治上無問題”。
1966年5月,陶鑄調任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常務書記,時任廣州市委副書記的曾志因病請假到北京療養。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陶鑄與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堅決斗爭。中央專案組對曾志所謂的“閩東問題”又進行長時間的“審查”。
1969年,在陶鑄最后一段艱難歲月中,曾志始終支持、照顧丈夫。陶鑄生前作《贈曾志》以示感激:“重上戰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云端。無情白發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馬也知嘶櫪晚,枯葵更覺怯霜殘。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p>
參考資料:曾志(中央組織部原副部長)_百度百科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怎么理解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的意思是:往事猶如過眼云煙,都忘記吧,心里沒有私心,這樣人生的天地才寬闊無邊。
詳析:”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俺鲎蕴砧T的《贈曾志 》。曾志,是陶鑄的妻子。這首詩是他冤獄,在獄中和妻子分離的時候寫下的,感慨當時政治上的混亂,人身的冤屈,家庭分離的痛苦。
附陶鑄的《贈曾志》 原文:
重上戰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云端。
無情白發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馬也知嘶櫪晚,枯葵更覺怯霜殘。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