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屈原賦多少字(吊賦屈原誰寫的)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吊屈原賦多少字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吊賦屈原誰寫的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兩漢時期詩人賈誼的《吊屈原賦》
賈誼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就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他卻為中華文化寶庫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下面我為大家?guī)黻P(guān)于賈誼寫屈原辭賦——《吊屈原賦》,希望大家喜歡!
《吊屈原賦》
朝代:兩漢
作者:賈誼
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彼熳酝躲枇_而死。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cè)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yuǎn)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yuǎn)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xì)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
詩人簡介
賈誼(前200~前168),漢族,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字太傅。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xué)家。18歲即有才名,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余歲被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為太中大夫。但是在23歲時,因遭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后,賈誼深自歉疚,直至33歲憂傷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散文如《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辭賦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著名。
譯文
賈誼做了長沙王的太傅,已經(jīng)由于被貶謫離開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過湘水的時候,就寫了一篇賦來憑吊屈原。屈原是楚國的賢能之臣。遭受讒言的誣陷而被放逐,作了離《離騷》這篇文章,文章的結(jié)尾說:“算了罷,國家沒有一個正直賢能的人,沒有一個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羅江自殺了。賈誼我追念感傷這件事情,借此來比喻自己,那文章的詞句說:
恭敬地承受這美好的恩惠啊,到長沙去做官。途中聽說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羅江自殺了。到了這湘江后寫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的憑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間無盡的讒言啊,乃至毀滅了自己的生命。唉!唉!遭逢的時代不好啊。鸞鳥鳳凰躲避流竄啊,貓頭鷹卻在高空翱翔?;鹿賰?nèi)臣尊貴顯耀啊,用讒言奉承阿諛的人能得志;賢才能臣無法立足啊,端方正派的人卻郁郁不得志。世人都認(rèn)為卞隨、伯夷惡濁啊,認(rèn)為盜跖、莊蹻廉潔,(認(rèn)為)寶劍莫邪粗鈍啊,鉛質(zhì)的刀鋒利。慨嘆抱負(fù)無法施展,屈原你無故遇禍啊!這就好比是拋棄了周鼎,而把瓦盆當(dāng)成了寶物啊;乘坐、駕駛疲牛,使跛驢作驂啊,反讓駿馬吃力的去拖鹽車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高高再上;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是不會長久的??畤@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這樣的禍難!”
總之:算了吧!整個國家沒有一個人了解我啊,一個人獨自憂愁抑郁能夠和誰說呢?鳳凰飄飄然向高處飛去啊,自己本來就打算遠(yuǎn)走高飛。效法深淵中的神龍啊,深深地潛藏在淵底來保護自己;棄離了蟂獺去隱居啊,怎么能夠跟從蛤蟆與水蛭、蚯蚓?我所認(rèn)為珍貴的東西是圣人的神明德行啊,要遠(yuǎn)離污濁的世界而自己隱居起來;假使騏驥也能夠被束縛而受羈絆啊,怎么能夠說與狗和羊有分別呢?盤桓在這樣混亂的世上遭受禍難啊,也是您的原因。無論到哪里都能輔佐君主啊,又何必留戀國都呢?鳳凰在千仞的高空翱翔啊,看到人君道德閃耀出的光輝才降落下來;看到德行卑鄙的人顯出的危險征兆啊,就遠(yuǎn)遠(yuǎn)的`高飛而去。那窄窄的小水溝啊,怎么能夠容下吞舟的巨魚?橫行江湖的鳣魚、鯨魚,(出水后)也將受制于螻蟻。
注釋
[1]此賦是賈誼赴長沙王太傅任途中,經(jīng)過湘水時所作。屈原自沉于湘水支流汨羅江,賈誼觸景生情,作此憑吊屈原同時亦以自傷。
[2]長沙王:指西漢長沙王吳芮的玄孫吳差。太傅:官名,對諸侯王行監(jiān)護之責(zé)。謫(zhé):貶官。
[3]湘水:在今湖南境內(nèi),注入洞庭湖。賈誼由京都長安赴長沙必渡湘水。
[4]《離騷》賦:楚辭既稱辭也稱賦。
[5]汨羅:水名,湘水支流,在今湖南岳陽市境內(nèi)。
[6]因自喻:借以自比。
[7]恭承:敬受。嘉惠:美好的恩惠,指文帝的任命。俟罪:待罪,這里是謙詞。
[8]側(cè)聞:謙詞,說不是正面聽到,尊敬的說法。
[9]造:到。讬(tuō):同“托”,寄托。先生:指屈原,古人單稱先生而不稱名,表示尊敬。
[10]罔極:沒有準(zhǔn)則。殞(yǔn):歿,死亡。厥:其,指屈原。
[11]不祥:不幸。
[12]伏竄:潛伏,躲藏。鴟梟:貓頭鷹一類的鳥,古人認(rèn)為是不吉祥的鳥,此喻小人。翱翔:比喻得志升遷。
[13]闒(tà):小門。茸:小草。
[14]逆曳:被倒著拖拉,指不被重用。倒植:倒立,指本應(yīng)居高位反居下位。
[15]隨:卞隨,商代的賢士。夷:伯夷。二者都是古賢人的代表。溷(hún):混濁。跖:春秋時魯國人,傳說他是大盜。蹻(jué):莊蹻,戰(zhàn)國時楚國將領(lǐng),莊蹻接受楚頃襄王之命開辟云南,后來退路被秦國斬斷,他回不來就在云南做了王,客觀上背叛了楚國。傳說中這兩個人成為“壞人”的代表。
[16]莫邪[yé]:古代寶劍名。鉛刀:軟而鈍的刀。铦(xiān):鋒利。
[17]默默:不得志的樣子。生:指屈原。無故:《文選》注謂“無故遇此禍也”。
[18]斡(wò):旋轉(zhuǎn)。斡棄:拋棄。周鼎:比喻棟梁之材??叼?hù):瓦罐,比喻庸才。
[19]騰駕:駕馭。罷(pí):.疲憊。驂:古代四馬駕一車,中間的兩匹叫服,兩邊的叫驂。蹇:跛腳。
[20]服:駕?!稇?zhàn)國策·楚策》:“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中坂纖延,負(fù)轅不能上?!斌K是駿馬,用駿馬來拉鹽車,比喻糟蹋有才能的人。
[21]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薦:墊。履:鞋。章甫薦履:用禮貌來墊鞋子。漸:逐漸,這里指時間短暫。
[22]離:通“罹”,遭遇。咎:災(zāi)禍。
[23]訊曰:告曰。相當(dāng)于《楚辭》的“亂曰”。
[24]巳矣:“算了吧”之意。
[25]壹郁:同“抑郁”。
[26]漂漂:同“飄飄”,飛翔貌。高逝:飛得高高的。自引:自己升高。
[27]襲:效法。九淵:九重淵,深淵。沕(wù):深潛的樣子。
[28]偭(miǎn):面向。蟂獺(xiāotǎ):水獺一類的動物。從:跟隨。蝦(há):蛤蟆。蛭(zhì):水蛭,螞蟥一類。螾:同“蚓”,蚯蚓。這兩句是說面向蟂獺一類動物隱居,不與蛤蟆、水蛭、蚯蚓一類小蟲為伍。
[29]系:用繩系住。羈:用絡(luò)頭絡(luò)住。這兩句的意思是能夠停留的地方就停留,就像犬、羊哪樣。
[30]般:久。紛紛:亂紛紛的樣子。尤:禍患。夫子:指屈原。意思是說屈原自己該走不走,長久停留在那亂紛紛的地方,怎么不會遭禍呢。
[31]歷:走遍。相:考察。此都:指楚國都城郢。這是賈誼為屈原提的建議,要他到處走一走,看到有賢君才停下來幫助他。
[32]千仞:極言其高。仞,七尺為一仞。覽:看到。德輝:指君主道德的光輝。
[33]細(xì)德:細(xì)末之德,指品德低下的國君。險征:危險的征兆。曾擊:高翔。曾,高飛的樣子。去:離開。
[34]污瀆:污水溝。
[35]鱣(zhān):鱘一類的大魚。鯨:鯨魚。固:本來?!肚f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螻蟻苦之?!?/p>
贊美屈原的詩句五言律詩
1. 關(guān)于后世贊美屈原的詩句
關(guān)于后世贊美屈原的詩句 1. 歌頌屈原的詩句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 屈原《國殤》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 屈原《國殤》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yuǎn)。 —— 屈原《國殤》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 屈原《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 屈原《國殤》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 屈原《國殤》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 屈原《國殤》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yán)殺盡兮棄原野。 —— 屈原《國殤》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 屈原《國殤》
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 —— 屈原《九歌》
2. 后人描寫屈原的詩歌
唐 李白: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唐 杜甫:竊攀屈宋宜方駕。 宋 邵博:《楚辭》文章,屈原一人耳。
宋 蘇軾:吾文終其身企幕而不能及萬一者,推屈子一人耳。 明 蔣之翹:予讀《楚辭》,觀其悲壯處,似高漸離擊筑,荊卿和歌于市,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凄婉處,似窮旅相思,當(dāng)西風(fēng)夜雨之際,哀蛩(窮)叫濕,殘燈照愁;幽奇處,似入山徑無人,但聞猩啼蛇嘯,木魅山鬼習(xí)人語來向人拜;艷逸處,似美人走馬,玉鞭珠勒,披錦繡,佩琳瑯,對春風(fēng)唱一曲《楊白華》;仙韻處,似王子晉騎白鶴,駐緱(勾)山最高峰,吹玉笙作鳳鳴,揮手謝時人,人皆可望不可到。
清 沈德潛:如太空之中,不著一點;如星宿之海,萬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動,萬物發(fā)生。古來可語此者,屈大夫以下,數(shù)人而且。
近代 魯迅: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
3. 后人描寫屈原的詩歌
唐 李白: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唐 杜甫:竊攀屈宋宜方駕。
宋 邵博:《楚辭》文章,屈原一人耳。
宋 蘇軾:吾文終其身企幕而不能及萬一者,推屈子一人耳。
明 蔣之翹:予讀《楚辭》,觀其悲壯處,似高漸離擊筑,荊卿和歌于市,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凄婉處,似窮旅相思,當(dāng)西風(fēng)夜雨之際,哀蛩(窮)叫濕,殘燈照愁;幽奇處,似入山徑無人,但聞猩啼蛇嘯,木魅山鬼習(xí)人語來向人拜;艷逸處,似美人走馬,玉鞭珠勒,披錦繡,佩琳瑯,對春風(fēng)唱一曲《楊白華》;仙韻處,似王子晉騎白鶴,駐緱(勾)山最高峰,吹玉笙作鳳鳴,揮手謝時人,人皆可望不可到。
清 沈德潛:如太空之中,不著一點;如星宿之海,萬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動,萬物發(fā)生。古來可語此者,屈大夫以下,數(shù)人而且。
近代 魯迅: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
4. 贊美屈原的詩句
祠南夕望 杜甫
百丈牽江色,孤舟泛日斜。興來猶杖履,月斷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絕地,萬古一長嗟。
過汨羅江感懷 郭沫若屈子行吟處,今余跨馬過。晨曦耀江渚,朝氣滌胸科。
攬轡憂天下,投鞭問汨羅。楚猶有三戶,懷石理在那?
端 午 (唐)文 秀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
吊屈原
〔元〕侯克中
懷襄為主子蘭卿,何必逢人話獨醒。
長恨忠良多坎坷,頗傷辭語太丁寧。 致君自合宗三代,作法誰能過六經(jīng)。
千載英魂招不得,楚江如練楚山青。
5. 大家知道后人歌頌屈原的詞句嗎
端 午
(唐)文 秀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xí)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jié)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zhǔn),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lián)浔窍悖y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biāo)將近,兩龍望標(biāo)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biāo),后船失勢空揮撓。
節(jié) 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zhí)?,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fēng)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dāng)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dāng)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吊屈原賦》--賈誼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cè)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yuǎn)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yuǎn)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xì)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
江上吟
李 白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美酒尊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蜔o心隨白鷗。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yīng)西北流。
汩 羅 江
初聞新作已忘歸,
字字落地皆生輝。
汩羅江邊詠天語,
思潮如涌筆如飛。
一聲長嘆一聲雷,
天公不怒而自威。
忽聞豪杰為賊屈,
天下英雄不勝悲。
屈原
1961年 毛澤東
屈子當(dāng)年賦楚騷,
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申椒少,
一躍沖向萬里濤
6. 名家對歌頌、評價屈原的詩句有哪些
王逸:屈原之辭,誠博遠(yuǎn)矣。自終沒以來,名儒博達(dá)之士,著造辭賦,莫不擬則其儀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竊其華藻
李白:屈平詞賦懸日月
蘇軾:吾文終其身企幕而不能及萬一者,推屈子一人耳。
荀子:君子行不貴茍難,說不貴茍察,名不貴茍傳,唯其當(dāng)之為貴。故懷負(fù)石而投河,是行之難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
后人對屈原的評價:
劉安稱《離騷》兼有《國風(fēng)》、《小雅》之長,它體現(xiàn)了屈原“浮游塵埃之外”的人格風(fēng)范,可“與日月爭光”。其后,司馬遷為屈原作傳,不僅照錄了劉安的這些警句,還進一步把《離騷》和孔子刪定《春秋》相提并論。他稱前者“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班固評論屈原辭賦”弘博麗雅,為辭賦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華,則象其從空?!霸u價屈原其人”雖非是明智之士,可謂妙才也?!彼赋觯Q屈原和《離騷》可“與日月爭光”云云,“斯論似過其真”。班固的人生觀是“全命避害,不受世患”。他以為屈原應(yīng)像《詩·大雅》所謂的“‘即明且哲,以保其身’斯為貴矣!”他評價屈原不應(yīng)“露才揚己,責(zé)數(shù)懷王,怨惡椒蘭,愁神苦思,強非其人,忿懟不容,沉江而死”。他也不同意屈原把大量的神話傳說融入作品中,多稱昆侖、冥婚、宓妃虛無之語,皆非法度之正,經(jīng)義所在。
王逸:膺忠貞之質(zhì),體清潔之性,直如石砥,顏如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
劉勰的《文心雕龍》,又概括王逸的觀點,寫了《辨騷》一章,除證明屈原作品有異于《風(fēng)》、《雅》的四點以外,也有同乎經(jīng)典的四事。
洪興祖是繼王逸之后整理、注釋《楚辭》的又一著名學(xué)者。他曾得諸家善本,參校異同,成《楚辭補注》一書。洪氏對北齊顏之推所謂的“自古文人,常陷輕薄,屈原露才揚己,顯暴君過”之說,甚為不滿。他從儒家倫理觀念出發(fā)駁之云:“屈原,楚同姓也。同姓無可去之義?!倍鬃邮翘岢俊耙娢J诿钡?。因此,洪氏為屈原的自沉辯護說:“同姓兼恩與義,而屈原可以不死乎?”那么,屈原又為什么不離開楚國呢?洪氏以為,這是由于當(dāng)時“楚無人焉,屈原如去國,則楚必從而亡”。因此他說:“屈原雖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爭強諫,死猶冀其感?!保ò矗褐赋跷蚨男校┯纱艘嗫梢姡半m死猶不死也”。
朱熹對《詩經(jīng)》和《楚辭》極為推崇。他為《楚辭》作的《集注》也足以媲美其《詩集傳》。朱熹注《離騷》中“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云,此乃是屈原“托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亦仁之至,而義至盡也”。如此體會屈原眷戀楚國的思想情感,可謂深入了一層。
梁啟超首推屈原為“中國文學(xué)家的老祖宗”
魯迅在《漢文學(xué)史綱要》:較之于《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響于后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郭沫若評價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一顆閃耀在“群星麗天的時代”,“尤其是有異彩的一等明星”[6]
聞一多評價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有充分條件稱為人民詩人的人”。
毛澤東說:“屈原的名字對我們更為神圣。他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里。無論在國內(nèi)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p>
《中國文學(xué)史》作者龔鵬程評價屈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xué)》主編胡喬木評價評價屈原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人”。
7. 贊美屈原的詩句
端 午(唐)文 秀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殷堯藩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xí)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jié)錄)(唐)張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zhǔn),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lián)浔窍?,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biāo)將近,兩龍望標(biāo)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biāo),后船失勢空揮撓。節(jié) 令門.端 陽(清)李靜山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zhí)瑓s疑賬主怕靈符。七 律.端午老 舍端午偏逢風(fēng)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有客同心當(dāng)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當(dāng)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吊屈原賦》--賈誼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cè)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
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
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
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
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yuǎn)去。
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yuǎn)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xì)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
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江上吟李 白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尊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黃鶴,??蜔o心隨白鷗。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yīng)西北流。
8. 大家知道后人歌頌屈原的詞句嗎
端 午(唐)文 秀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殷堯藩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xí)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競 渡 歌(節(jié)錄)(唐)張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zhǔn),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lián)浔窍?,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biāo)將近,兩龍望標(biāo)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biāo),后船失勢空揮撓。
節(jié) 令門。端 陽(清)李靜山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zhí)?,卻疑賬主怕靈符。七 律。
端午老 舍端午偏逢風(fēng)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有客同心當(dāng)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當(dāng)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吊屈原賦》--賈誼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cè)聞屈原兮,自沉汨羅。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
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
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yuǎn)去。 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yuǎn)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
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xì)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 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
江上吟李 白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美酒尊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yīng)西北流。
汩 羅 江初聞新作已忘歸,字字落地皆生輝。 汩羅江邊詠天語,思潮如涌筆如飛。
一聲長嘆一聲雷,天公不怒而自威。忽聞豪杰為賊屈,天下英雄不勝悲。
屈原1961年 毛澤東屈子當(dāng)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申椒少,一躍沖向萬里濤。
9. 贊美屈原的句子
1.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就是這樣一個詩人,憂國憂民。2. 哀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孤忠報楚國,余風(fēng)波及漢湘人。
3.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dāng)年呵壁,湘流應(yīng)識九歌心。4. 初聞新作已忘歸, 字字落地皆生輝。
汩羅江邊詠天語, 思潮如涌筆如飛。 一聲長嘆一聲雷, 天公不怒而自威。
忽聞豪杰為賊屈, 天下英雄不勝悲。5. 移步湘江觀楚云,暗傷憔悴是靈均。
惟將幽恨托香草,未許芳心寄美人。6.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p>
屈原就是這樣一個史官,信念堅強。7. “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屈原就是這樣一個勇士,斗志昂揚。8.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p>
屈原就是這樣一個英雄,不畏強暴。9. 物換星移幾度秋,你的身影在歷史的風(fēng)塵中早已煙消云散,但當(dāng)年輕的司馬遷駐立汨羅江邊悵望千秋之時,依舊會為你灑下深情的淚水。
10. 你怨憤的聲音在滾滾江流上漸行漸遠(yuǎn),卻悲而彌壯。也許司馬遷正是聽到了你撞擊他心靈的聲音,于是他揮起了如椽之筆,著成信史光照塵寰,讓世世代代的人們傾聽你用忠貞與高潔演繹的永恒旋律。
11. 不管歷史如何嬗變,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自從屈原投入汩羅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國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靈魂將得到洗練和超度,割之不斷、揮之不去,進而升華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精神。
12. 時至今日,“屈原”已經(jīng)不是尚且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那個屈大夫,他所代表的是一種時代精神、百姓情結(jié)和民族文化,穿越著時空,年年相繼,代代相傳。也就是這樣,“屈原”鮮活而永久地活在了百姓心中。
13.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你的品行如美玉一般高潔,不受世間一切污濁之物的沾染,相信擁有如此高風(fēng)亮節(jié)的你,必然會向往恬適淡定的生活。14. 汨水悲歌萬古流,忠魂慰,青史炳千。
15.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縱被罷逐流放,也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湯湯的汨羅江最終收留了他,可汨羅江水太混,蕩滌不掉它的憂愁;汨羅江水太淺,掩埋不掉它的遺憾。16. 微風(fēng)漸漸淡去,而香草般的氣息卻越來越濃,我依舊品讀著你,在這沾滿淚痕的字里行間,找尋著你遙遠(yuǎn)的身影……17. 屈原的詩是淋漓的血液/和著淚水的苦澀,一滴沾唇便讓人永遠(yuǎn)保持清醒,而不是美酒讓濁世在慘笑中,醉倒……18. 泱泱詩海平平仄仄的源頭是離騷,屈原的每一首詩都是一粒飽滿的種子,播進土壤就會長出一棵橘樹,一莖綠荷一兜靈芝一朵蘭花,帶著他襟袖間兩千年前遙遠(yuǎn)的芬芳。
19. 屈原的詩是烈火,卻燒不透黎明前的夜,是荊棘林里一行漫長的跋涉,彎彎曲曲尋找一個光明的出口,他將自己的肝膽燃成燈油,又磨成墨汁,寫下舊時代濃黑的咒語。20. 屈原的詩歌在那個時代遭到嘲笑,甚至圍攻而今卻成了一面旗幟,在人類精神的上空飛揚、生動,龍的傳人說:藍(lán)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21. 楚國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馳騁的思想,汨羅的江水多情,擁抱了你浪漫的失魂。
詩人的憂憤太多,憂國憂民,憂楚國的江山社稷,憂黎民百姓的苛苛命運。于是憤怒的憂愁,如火山般爆發(fā),化作《離騷》,化作《天問》,化作《九歌》,化作一首首滴血的詩篇。
22. 微風(fēng)輕輕地吹拂起書頁,其中似乎夾雜著一絲香草的氣息。目光流動在司馬遷用至情寫下的文字間,我細(xì)細(xì)品讀著你——屈原。
23. 天地有情,有情的天地傾聽你泣血的呼喚;黎民有愛;仁厚的黎民發(fā)出一聲聲嘆息,汨羅有幸,有幸的汨羅收留了你無所棲息的靈魂。端午的米粽呦,千年萬年呼喚著你的精魂,遙祭著你的英靈。
24. 你擁有陶淵明超脫于世的情懷,卻不會像他一樣一味隱藏在自己精神的桃花源里,獨享清閑;你具有林和靖“梅妻鶴子”的高潔品格,卻不會像他一樣沉迷于“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山園小景中,虛度此生。25. “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我知道你最愛的便是香草,因為你欣賞它的高潔品行,那種不與群芳爭艷的超脫,那種不隨風(fēng)而屈的堅韌。
而你也如生長在湖畔的一株香草,緩緩地在風(fēng)中搖曳,一顆露珠在青青的草葉上默默地閃耀,宛如你回望故國時,眼眸中閃爍地晶瑩淚光。26. 天地也為你傷感,江邊裊裊不盡的秋風(fēng)想拂去你的清淚,卻將你的悲傷吹過時間的激流。
27. 品讀屈原,讓我讀懂了高潔的精神,你讓我明白,高潔不是冷淡,不是逃避,真正高潔的精神要敢于承擔(dān)自己內(nèi)心中的責(zé)任。情系國家,心懷百姓,讓你的高潔理應(yīng)屬于不平凡。
28. 正是這不平凡的高潔,讓你如皭然出水的清荷,出淤泥而不染:讓你亦如墻角的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留得清氣滿乾坤。29. 你也許愿意與白云清風(fēng)為伴,臨潭而立,去聆聽山澗清泉;你也許向往與小橋流水同行,居衡門之下,去靜品絲竹清音;你也許更希望自己可以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當(dāng)一個人陷入絕望的境地,最通常的選擇便是歸隱山林,做世外閑人。然而,心系國家百姓的你,卻沒有做出這樣的決定。
求吊屈原賦譯文,最好有加點字注釋
只找到了賞析和譯文.你們參考書上應(yīng)該有吧?我記得以前老復(fù)習(xí)這類古文的.
吊屈原賦
賈誼
【原文】
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彼熳酝躲枇_而死。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cè)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yuǎn)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yuǎn)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xì)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
【賞析】
這篇《吊屈原賦》,是賈誼國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而受毀謗與排擠,在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以后所作。他認(rèn)為自己政治上的遭遇同屈原相似,因而賦中不但慨嘆屈原生前的不幸,對他寄以極大的同情;同時,也以屈原坎坷的一生作自喻,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是非不分、黑白顛倒,抒發(fā)了自己不受重用的不平和不甘屈服的心情。既是吊古,也是傷今。
公元前221年,歷史進入了大一統(tǒng)的秦漢時代。這一時期,先秦諸子百家思想逐漸糅合,儒學(xué)獨尊地位最初確立,漢賦和史學(xué)成就突出,佛教開始傳人中國,道教逐漸形成。在這一種新的文化格局之中,長沙的漢代文化發(fā)射出令人眩目的光輝,這里擁有著賈誼、張仲景等一批文化巨人,絲織、漆器等工藝美術(shù)也達(dá)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賈誼,雒陽(今河南洛陽)人。年僅18歲即以能“誦詩屬書”而著名于郡中,經(jīng)太守吳廷尉的引薦,被文帝召為博士,不久即赴任太中大夫。賈誼希圖革新政治,提出“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等一系列建議,受到漢文帝的賞識,一度欲提拔他任公卿之位,但遭到周勃、鄧通等將相大臣的詆毀,說他“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終于未受重用。前176年,賈誼被調(diào)出京城,改任長沙王太傅。于是,在屈原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文學(xué)家向長沙走來。
長沙,在當(dāng)時中原人的眼中是一個多雨潮濕的荒僻之地,而臣諸侯王太博這個職位只對諸侯王負(fù)有輔導(dǎo)之責(zé),并沒有處理實際政事的權(quán)力,所以,賈誼懷著憂郁的心情緩緩南下。當(dāng)他來到湘江邊上時,屈原投江自沉的情景不由在腦海中展現(xiàn)開來。100余年前,忠潔不阿的屈原受讒流放該地,如今自己也遭誣陷謫遣長沙,這是多么相似的境遇。賈誼觸景感慨,寫下了漢賦名篇《吊屈原賦》。賦中寫道
(譯文):
“我奉詔待罪長沙,來到湘水邊上,不由追念起自沉汩羅的屈原。你遭到世上無窮的讒言,乃至損滅了自己的生命;你真是可哀嘆啊,逢上了這個不祥的時代!現(xiàn)在是鸞鳳隱伏逃竄啊,而怪鳥卻在高空翱翔;無才的不肖之徒靠讒諛得志,享受尊貴,賢明的圣人卻無法立足,橫遭誣言;說卞陋、伯夷惡濁,盜跖、莊卻成了廉潔;稱莫邪這樣的寶劍為銹鈍,銹刀卻被贊為鋒利。你實在無法施展抱負(fù)啊,為此而身亡!這就好比拋棄周鼎,卻視瓦盆為寶物;將疲牛跛驢為作驂,反讓駿馬去拖鹽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巍巍高居。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這樣的禍難!”
賈誼在賦中對屈原的遭遇表示的深切悼惜,其實就是對自身處境的傷感,因為兩人經(jīng)歷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他是將自己心中的憤慨不平與屈原的憂愁幽思融匯在一起,以表達(dá)對世間賢人失意、小人得志這種不公平狀況的極大不滿。不過,在感情一致的前提下,賈誼并不贊同屈原以身殉國的行動。他認(rèn)為盡管環(huán)境惡劣,也應(yīng)當(dāng)頑強地活下去,自己雖然將居住在卑濕的長沙,或許因此而不能長壽,但仍不愿去自盡。他在《吊屈原賦》中表示(譯文):
“天下九州都會有施展抱負(fù)的地方,又何必僅茍懷這一個都城?鳳凰在千仞之上飛翔,選擇有道德生輝的地方落下;如見到苛細(xì)的小人,險惡的征兆就重?fù)舫岚螂x去。
賈誼和屈原這種見解的差異,是因為他們具有不同的生死觀。屈原所懷的是儒家殺身成仁的思想,理想不能實現(xiàn)就不惜殉以生命;而賈誼除具有儒家思想外,還兼有盛行于漢初的道家曠達(dá)精神。所以,如將兩人的作品加以對比,就可以發(fā)現(xiàn)在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方面,賈誼沒有屈原那樣深沉;在對自身理想的追求上,賈誼也不及屈原那么執(zhí)著,似乎他對世事顯得更豁達(dá),更徹悟。
賈誼任長沙王太傅第三年的一天,有一只鳥(貓頭鷹)飛入他的住宅。長沙民間認(rèn)為貓頭鷹所到的人家,主人不久將會死去。賈誼謫居長沙本已郁郁不得志,又湊巧碰上這事,更是觸景生情,倍感哀傷,便寫下《鳥賦》,假借與鵬鳥的問答,抒發(fā)自己的懷才不遇之情,并用老莊“齊生死,等禍福”的思想來自我寬解。
《鳥賦》開始記述何年何月何日鳥入屋,主人以為怪事,便翻開策數(shù)之書進行占卜,所得到的回答是房主人將死去(或遠(yuǎn)去)。主人占卜后要鳥告訴吉兇和死期的遲速。接下來,賈誼就借鳥與主人之口議論道(譯文):
災(zāi)禍?zhǔn)切腋R揽康牡胤剑腋V幸部傆袨?zāi)禍藏伏;憂愁與喜悅經(jīng)常同聚共存,吉祥險兇也就簇往相處一地。所以天意凡人不能推測,大道我們也無法參與商議。人壽命死期的遲早都由命定,鳥又怎么會知道它的時間呢?人活著好比是在行舟,死去就好像安然休息;因而有道德的人沒有牽掛,知性達(dá)命的人不知道憂愁;他們又怎么會為一點芥蒂小事而產(chǎn)生疑惑呢!
在這里,賈誼依據(jù)道家關(guān)于一切事物都處于對立狀態(tài)中反復(fù)變化的觀點,對禍福、死生作了極其通達(dá)的評述,企圖以此來求得自己精神上的解脫,但人們通過這些豁達(dá)的辭語,還是可以感覺到在賈誼曠達(dá)的精神世界中,其實還隱忍著深沉的悲哀!
賦是漢代文學(xué)的代表,是在楚辭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成的一種文體。漢賦大致分兩種,一種是直接摹仿屈原《離騷》體的騷體賦,一種是漢代新創(chuàng)的散體大賦,它日益發(fā)展,成為漢賦的主體。賈誼在長沙地區(qū)所作的《吊屈原賦》是漢初騷體賦的代表作,《鳥賦》是漢代第一篇散體賦,它預(yù)示著一種新體賦的產(chǎn)生,為以后散體大賦的興起奠定了基礎(chǔ)。由于這兩篇賦都作于長沙,所以長沙在漢賦的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賈誼任職長沙王太傅其間,雖然心情是憂郁的,但并沒有忘懷對國家政治的關(guān)心。如漢初朝廷準(zhǔn)允民間鑄錢,賈誼就上書反對,他認(rèn)為民間鑄錢有三弊:(l)將有許多假錢;(2)各地所鑄的錢會輕重不一,不利流通;(3)鑄錢利厚,若吸引大量勞力投向鑄錢,便會影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б庖娢吹玫讲杉{。
賈誼在長沙居住了四年多,他的活動和著述對長沙及湖南的文化影響很大。歷代長沙文人均為賈誼這位文化巨匠曾在自己故鄉(xiāng)生活過而感到自豪,許多詩人辭家以屈賈后人自命。賈誼故宅在今長沙市天心區(qū)太平街太傅里,原建有賈太傅詞,漢之后許多文人曾來此憑吊。唐代劉長卿留下了“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的詩句。明代李東陽寫過《賈太傅祠碑記》。祠前巷側(cè)有井,上斂下大,其狀如壺,相傳是賈誼所鑿,稱太傅井或壺井。因杜甫有“長懷賈誼井依然”的詩句,所以又稱長懷井。清代賈太傅祠有治安堂、瀟湘別墅、大觀樓、佩秋亭等建筑。今尚存祠屋一間,宅內(nèi)留有賈誼木雕像一座,表現(xiàn)了長沙人對這位漢賦大家的懷念與追憶。
賈誼的著名辭賦《吊屈原賦》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闭f的是誰,沒錯,就是屈原。下面我為大家?guī)黻P(guān)于賈誼寫屈原辭賦——《吊屈原賦》,希望大家喜歡!
《吊屈原賦》
朝代:兩漢
作者:賈誼
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彼熳酝躲枇_而死。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cè)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yuǎn)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yuǎn)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xì)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
譯文
賈誼做了長沙王的太傅,已經(jīng)由于被貶謫離開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過湘水的時候,就寫了一篇賦來憑吊屈原。屈原是楚國的賢能之臣。遭受讒言的誣陷而被放逐,作了離《離騷》這篇文章,文章的結(jié)尾說:“算了罷,國家沒有一個正直賢能的人,沒有一個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羅江自殺了。賈誼我追念感傷這件事情,借此來比喻自己,那文章的詞句說:
恭敬地承受這美好的恩惠啊,到長沙去做官。途中聽說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羅江自殺了。到了這湘江后寫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的憑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間無盡的讒言啊,乃至毀滅了自己的生命。唉!唉!遭逢的時代不好啊。鸞鳥鳳凰躲避流竄啊,貓頭鷹卻在高空翱翔。宦官內(nèi)臣尊貴顯耀啊,用讒言奉承阿諛的人能得志;賢才能臣無法立足啊,端方正派的人卻郁郁不得志。世人都認(rèn)為卞隨、伯夷惡濁啊,認(rèn)為盜跖、莊蹻廉潔,(認(rèn)為)寶劍莫邪粗鈍啊,鉛質(zhì)的刀鋒利。慨嘆抱負(fù)無法施展,屈原你無故遇禍啊!這就好比是拋棄了周鼎,而把瓦盆當(dāng)成了寶物啊;乘坐、駕駛疲牛,使跛驢作驂啊,反讓駿馬吃力的去拖鹽車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高高再上;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是不會長久的??畤@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這樣的禍難!”
總之:算了吧!整個國家沒有一個人了解我啊,一個人獨自憂愁抑郁能夠和誰說呢?鳳凰飄飄然向高處飛去啊,自己本來就打算遠(yuǎn)走高飛。效法深淵中的神龍啊,深深地潛藏在淵底來保護自己;棄離了蟂獺去隱居啊,怎么能夠跟從蛤蟆與水蛭、蚯蚓?我所認(rèn)為珍貴的東西是圣人的神明德行啊,要遠(yuǎn)離污濁的世界而自己隱居起來;假使騏驥也能夠被束縛而受羈絆啊,怎么能夠說與狗和羊有分別呢?盤桓在這樣混亂的世上遭受禍難啊,也是您的原因。無論到哪里都能輔佐君主啊,又何必留戀國都呢?鳳凰在千仞的高空翱翔啊,看到人君道德閃耀出的光輝才降落下來;看到德行卑鄙的人顯出的危險征兆啊,就遠(yuǎn)遠(yuǎn)的高飛而去。那窄窄的小水溝啊,怎么能夠容下吞舟的巨魚?橫行江湖的鳣魚、鯨魚,(出水后)也將受制于螻蟻。
詩人簡介
賈誼(前200~前168),漢族,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字太傅。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xué)家。18歲即有才名,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余歲被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為太中大夫。但是在23歲時,因遭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后,賈誼深自歉疚,直至33歲憂傷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散文如《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辭賦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著名。
詩人思想
西漢初年,儒生陸賈與叔孫通等人便在總結(jié)秦亡教訓(xùn)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用儒家治國的設(shè)想,但因當(dāng)時 尚有干戈 、四海未平,高祖劉邦并未來得及把他們的設(shè)想付諸政治實踐便去世了。實際上,在西漢初期真正將儒家學(xué)說推到政治前臺的是漢文帝時的著名儒者——賈誼。他以清醒的歷史意識和敏銳的現(xiàn)實眼光,沖破文帝時甚囂塵上的道家、黃老之學(xué)的束縛,不顧當(dāng)朝元老舊臣的誹謗與排擠,接過陸賈與叔孫通等人的行仁義、法先圣 、制禮儀 、別尊卑的儒家主張,為漢家王朝制定了仁與禮相結(jié)合的政治藍(lán)圖,引起了當(dāng)時的最高統(tǒng)治者——漢文帝的重視,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鑒賞
賈誼在賦中對屈原的遭遇表示的深切悼惜,其實就是對自身處境的傷感,因為兩人經(jīng)歷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他是將自己心中的憤慨不平與屈原的憂愁幽思融匯在一起,以表達(dá)對世間賢人失意、小人得志這種不公平狀況的極大不滿。不過,在感情一致的前提下,賈誼并不贊同屈原以身殉國的行動。他認(rèn)為盡管環(huán)境惡劣,也應(yīng)當(dāng)頑強地活下去,自己雖然將居住在卑濕的長沙,或許因此而不能長壽,但仍不愿去自盡。
賈誼和屈原這種見解的差異,是因為他們具有不同的生死觀。屈原所懷的是儒家殺身成仁的思想,理想不能實現(xiàn)就不惜殉以生命;而賈誼除具有儒家思想外,還兼有盛行于漢初的道家曠達(dá)精神。所以,如將兩人 的作品加以對比,就可以發(fā)現(xiàn)在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方面,賈誼沒有屈原那樣深沉;在對自身理想的追求上,賈誼也不及屈原那么執(zhí)著,似乎他對世事顯得更豁達(dá),更徹悟。 賈誼任長沙王太傅第三年的一天,有一只鳥(貓頭鷹)飛入他的住宅。長沙民間認(rèn)為貓頭鷹所到的人家,主人不久將會死去。賈誼謫居長沙本已郁郁不得志,又湊巧碰上這事,更是觸景生情,倍感哀傷,便寫下《鵩鳥賦》,假借與鵬鳥的問答,抒發(fā)自己的懷才不遇之情,并用老莊“齊生死,等禍?!钡乃枷雭碜晕覍捊??!儿f鳥賦》開始記述何年何月何日鳥入屋,主人以為怪事,便翻開策數(shù)之書進行占卜,所得到的回答是房主人將死去(或遠(yuǎn)去)。主人占卜后要鳥告訴吉兇和死期的遲速。
通達(dá)的評述,企圖以此來求得自己精神上的解脫,但人們通過這些豁達(dá)的辭語,還是可以感覺到在賈誼曠達(dá)的`精神世界中,其實還隱忍著深沉的悲哀! 賦是漢代文學(xué)的代表,是在楚辭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成的一種文體。漢賦大致分兩種,一種是直接摹仿屈原《離騷》體的騷體賦,一種是漢代新創(chuàng)的散體大賦,它日益發(fā)展,成為漢賦的主體。賈誼在長沙地區(qū)所作的《吊屈原賦》是漢初騷體賦的代表作,它和《鵩鳥賦》都作于長沙,所以長沙在漢賦的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賈誼任職長沙王太傅其間,雖然心情是憂郁的,但并沒有忘懷對國家政治的關(guān)心。
如漢初朝廷準(zhǔn)允民間鑄錢,賈誼就上書反對,他認(rèn)為民間鑄錢有三弊:一、將有許多假錢;二、各地所鑄的錢會輕重不一,不利流通;三、鑄錢利厚,若吸引大量勞力投向鑄錢,便會影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б庖娢吹玫讲杉{。
賈誼在長沙居住了四年多,他的活動和著述對長沙及湖南的文化影響很大。歷代長沙文人均為賈誼這位文化巨匠曾在自己故鄉(xiāng)生活過而感到自豪,許多詩人辭家以屈賈后人自命。賈誼故宅在今長沙市天心區(qū)太平街太傅里,原建有賈太傅詞,漢之后許多文人曾來此憑吊。唐代劉長卿留下了“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的詩句。明代李東陽寫過《賈太傅祠碑記》。祠前巷側(cè)有井,上斂下大,其狀如壺,相傳是賈誼所鑿,稱太傅井或壺井。因杜甫有“長懷賈誼井依然”的詩句,所以又稱長懷井。清代賈太傅祠有治安堂、瀟湘別墅、大觀樓、佩秋亭等建筑。今尚存祠屋一間,宅內(nèi)留有賈誼木雕像一座,表現(xiàn)了長沙人對這位漢賦大家的懷念與追憶。
作為一位才氣“陵軼飛免”的英才,賈誼留存下來的賦像他的鴻文巨論一樣“沾溉后人,其澤甚遠(yuǎn)”。賈誼賦在賦史上具有“振其緒”之功。既上承楚騷的余緒。又奠定了漢代騷體賦的基礎(chǔ)。在賈誼僅存的四篇賦中,《吊屈原賦》是以文辭清麗,抒情濃郁而飲譽于世的。 “辭清而理哀”,劉勰對《吊屈原賦》的這一評價的確是中肯之語,道出了賈誼這篇短賦被歷代文人心慕手追的原因。賈誼的境遇與屈原相類似,因而在此賦中作者借屈原以自況,用清麗的言辭,抒寫出悲憤哀傷的感情。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