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送別是哪個寫的(唐詩中的送別詩有哪些)
唐詩中最美的送別詩千古名篇有哪些呢?
古人交通不便,因此一旦與人分別,很難再會,所以離別就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時刻。為了顯示這一時刻的重要性,他們會設宴餞行,舉酒相祝,此時,寫詩相贈就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從而催生出了眾多流傳千古的送別詩。
下面小樓就跟大家分享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送別詩,和大家一起品讀古人的離愁別緒。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天才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別詩中的一首另類經典,它卻一改送別詩黯然憂傷的情調,變得豪邁激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
2、千古送別第一詩——王維《渭城曲》
王維的《渭城曲》(又作《送元二使安西》),被宋代劉辰翁評為古今第一,還被后人改成歌曲《陽關三疊》,流傳千古。
王維的這首《渭城曲》,一改送別詩的灰暗色調,意境變得明麗清新,詩中所寫不再是離別的傷感凄涼,而是對友人濃濃的深情和美好的祝愿。
3、王維《山中送別》
離別什么時候最傷感,不是送別的時候,而好友已經離去,一個人回到家里,關上門,此時黃昏降臨,內心的孤寂襲來,這才是最傷感的時候。
王維的這首《山中送別》,正是抓住這樣一個時刻,抒寫他內心的離別之情。
結句”春?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朋友剛離去,便問“歸不歸”,可見詩人內心難以抑制的離愁。
4、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寫這首《芙蓉樓送辛漸》時,是一個被貶的官員,時時遭受讒言的攻擊,因此詩中的重點并不是離愁別緒,而回應友人對自己的關心。
“一片冰心在玉壺”,并不是對友人洗刷讒言的辯白,而是告訴友人,自己有冰清玉潔的精神,無懼他人之讒言,此情此景,這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親友的深情。
5、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送別孟浩然,還留下了這樣一首千古名篇,這絕對是文學史上最經典的送別場景。
像李白孟浩然這樣的風流名士,離別之時自然不可能“兒女共沾巾”,因此,詩中的離別之情是克制的,你能感受到濃濃的深情,但卻沒有深切刻骨的悲傷。
李白還將孟浩然的離別寫得艷麗風流,他在煙霧繚繞鮮花盛開的陽春三月,乘船去往繁華富貴的揚州,展現了孟浩然“風流天下聞”的詩人名士形象。
6、李白《贈汪倫》
汪倫不像孟浩然那樣,是一個聞名于世的大詩人,但這首《贈汪倫》,名氣卻不比《送孟浩然之廣陵》小。
這首送別詩充滿民歌的色彩,李白乘船離開,卻聽到岸上汪倫唱歌相送,情感自然流露,尾聯以桃花潭水比友情,隨物賦情,自然入妙。
7、高適《別董大》
送別詩的內容不僅是離愁別緒,還有對友人的勸勉。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一句多么豪邁激昂的勸慰,他能慰藉友人不在害怕前路的漂泊艱難,讓友人勇敢地去為人生拼搏奮斗。
8、許渾《謝亭送別》
詩人許渾,并不出名,但他的這首《謝亭送別》,卻是送別是中的千古名篇。《唐詩絕句類選》中甚至說:(《謝亭送別》)后二句可與《陽關》競美。
這首詩的經典之處,就在于它將離別之情渲染到了極致。
前兩句以樂景寫哀情,青山紅葉中,送友人離去,這么美的景色卻不能與好友共賞,倍增其哀。
后兩句寫友人離去后,日暮酒醒,人已遠去,只有滿天風雨,灑在心頭。那滿天的風雨,就是詩人無法抑制的內心情緒。
9、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同樣,鄭谷的詩名亦不大,但這首送別詩卻歷來為人稱贊。
詩的前三句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宴餞風笛,離亭暮色的場景描寫,已將離別的氛圍渲染得極為低沉,最后一句“君向瀟湘我向秦”突然停止,讓人覺得后面還有很多話沒有話,但卻已經說不出來,詩雖到此為止,愁緒卻綿延不絕,兩個“向”字,讀來凄然欲絕。
10、杜牧《贈別》
杜牧的這首送別詩,是寫給一位十三四歲的少女歌妓的,詩中對少女氣質與心思的描寫,堪稱絕妙。
第一首寫的是少女的形貌氣質,這位少女歌妓,氣質體態輕盈美好,就像初開的豆蔻花,正是因為她這樣的美好,讓詩人難分難舍,在離別的路上,看到那些卷開珠簾探望的女子,總免不了拿和她比,但是她們遠比不上她的美好。
第二首寫離別時少女的心思,少女不像他人那樣流露感情,她只會在內心默默地鬧別扭,酒席上,她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笑了,但她也不哭,只是默默地陪著詩人,坐到天明。
杜牧這兩首詩,比喻之貼切,對少女心思把握之準確,他人難及。
《送別》古詩王維寫的
《送別》,一聽就很傷感,下面就由我為大家整理《送別》古詩王維寫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
王孫歸不歸。
【注解】:
1、柴扉:柴門。
2、王孫:貴族子孫,這里指送別友人。
【韻譯】: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陽西墜我關閉柴扉。
春草明年再綠時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歸?
【評析】: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依依不舍,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后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題意作了鋪墊,于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送別詩《送別》是誰送誰?
送別詩有多首,最著名的是王維的;另外李叔同也有一首比較著名。
在這里以王維的為解說點,王維送友人,友人不可考是誰。
《送別》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是首送友人歸隱的詩,采用問答的方式從友人口中說出歸隱的原因,也表現了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詩人對友人關切愛護,既勸慰友人又對友人的歸隱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說明詩人對自己的現實也不很滿意。全詩語言看似平淡無奇,但最后兩句卻頓增詩意,可謂詞淺情深,蘊含著不盡的意味。
送別詩.作者李叔同
《送別》
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為送別朋友而賦詩,是中國古典詩詞的一個母題。送別詩,是唐詩宋詞一個重要的組
成部分。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
辛漸》)都是送別詩中千古流傳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
別情。”與李叔同的《送別》,有許多的相通之處。
《送別》的意象和語言,基本上是對中國古典送別詩的繼承。長亭飲酒、古道相送、折
柳贈別、夕陽揮手、芳草離情,都是千百年來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別》以短短的一
首歌詞,把這些意象都集中起來,以一種“集大成”的沖擊力,強烈震撼著中國人離別的“
集體無意識”,成為中國人送友離別的一種文化心理符號。
古代送別詩,一般都是為送別某一個朋友而寫的,是確有其人。但耐人尋味的是,根據
目前已有的資料,還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別》是寫給哪一位朋友。在我看來,《送別》并不
是為哪個友人而寫,而是一首無所明指的象征送別詩。《送別》分三段,第一段是“寫景”
,寫在長亭外、古道邊送別的畫面;第二段則是抒情,抒發知交零落天涯的心靈悲慨;第三
段從文字上看,是對第一段的重復,其實不然,是文字重復而意蘊升華:經歷了“送友離別
”,而感悟到人生短暫,猶如日落,充滿著徹骨的寒意。整首歌詞彌漫著濃重的人生空幻感
,深藏著頓悟出世的暗示。
《送別》,實際上是李叔同以送別朋友為緣由,用無所明指的象征,傳達出感悟人生、
看破紅塵的覺悟。所以,《送別》不僅僅是朋友之間揮手相送的驪歌;而是李叔同即將告別
人間、棄世出家的“前奏曲”。
關于唐詩送別是哪個寫的和唐詩中的送別詩有哪些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