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拾遺是哪個(耿拾遺是哪個朝代的人)
今天給各位分享耿拾遺是哪個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耿拾遺是哪個朝代的人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好詞好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 -
2: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
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
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
9: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
10: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
1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 -
12: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后漢書。陳蕃傳》 -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傳》 -
1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
國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
1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
1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
18: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
1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將進酒》 -
21: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
22: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
23: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
2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
2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
2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 -
2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
2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
2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鄭板橋《對聯》
貫休 【上馮使君五首】 扣舷得新詩,茶煮桃花水。々數片帆,去去殊未已。
聶夷中 【雜曲歌辭·起夜半】 念遠心如燒,不覺中夜起。桃花帶露泛,立在月明里。
*** 【雜曲歌辭·胡渭州】 楊柳千尋色,桃花一苑芳。風吹入簾里,惟有惹衣香。
王維 【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 安得舍羅網,拂衣辭世喧。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錢起 【梨花】 艷靜如籠月,香寒未逐風。桃花徒照地,終被笑妖紅。
錢起 【藍田溪雜詠二十二首·石井】 片霞照仙井,泉底桃花紅。那知幽石下,不與武陵通。
顧況 【聽山鷓鴣】 誰家無春酒,何處無春鳥。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曉。
劉禹錫 【題壽安甘棠館二首】 門前洛陽道,門里桃花路。塵土與煙霞,其間十馀步。
張籍 【和韋開州盛山十二首·桃塢】 春塢桃花發,多將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頭。
李賀 【馬詩二十三首】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元稹 【桃花】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張祜 【胡渭州】 楊柳千尋色,桃花一苑芳。風吹入簾里,唯有惹衣香。
李群玉 【龍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 素腕撩金索,輕紅約翠紗。不如欄下水,終日見桃花。
聶夷中 【起夜來】 念遠心如燒,不覺中夜起。桃花帶露泛,立在月明里。
韓偓 【野釣】 細雨桃花水,輕鷗逆浪飛。風頭阻歸棹,坐睡倚蓑衣。
徐鉉 【題雷公井】 掩靄愚公谷,蕭寥羽客家。俗人知處所,應為有桃花。
*** 【白衣女子木葉上詩】 桃花洞口開,香蕊落莓苔。佳景雖堪玩,蕭郎殊未來。
張元一 【詠靜樂縣主】 馬帶桃花錦,裙銜綠草羅。定知幃帽底,儀容似大哥。
李建勛 【句】 桃花流水須長信,不學劉郎去又來。(見《南唐近事》)
顧況 【句】 崦合桃花水,窗鳴柳谷泉。(題柳谷泉,見《應天府志》)
張元一 【又嘲】 裹頭極草草,掠鬢不菶菶。未見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
王維 【田園樂七首(一作輞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曾詩)】 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元稹 【櫻桃花】 櫻桃花,一枝兩枝千萬朵。花磚曾立摘花人,窣破羅裙紅似火。
顧況 【雜曲歌辭·桃花曲】 魏帝宮人舞鳳樓,隋家天子泛龍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覺桃花逐水流。
*** 【雜曲歌辭·涼州歌第一】 漢家宮里柳如絲,上苑桃花連碧池。圣壽已傳千歲酒,天文更賞百僚詩。
劉禹錫 【雜曲歌辭·憶江南】 春過也,共惜艷陽年。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樽前,惟待見青天。
蘇颋 【雜曲歌辭·桃花行】 桃花灼灼有光輝,無數成蹊點更飛。為見芳林含笑待,遂同溫樹不言歸。
張志和 【雜歌謠辭·漁父歌】 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春江細雨不須歸。
杜審言 【戲贈趙使君美人】 紅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馬上石榴裙。羅敷獨向東方去,謾學他家作使君。
劉憲 【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 桃花欲落柳條長,沙頭水上足風光。此時御蹕來游處,愿奉年年祓禊觴。
蘇颋 【侍宴桃花園詠桃花應制】 桃花灼灼有光輝,無數成蹊點更飛。為見芳林含笑待,遂同溫樹不言歸。
張說 【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蕭令得潭字韻】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滿禊潭。廣樂逶迤天上下,仙舟搖衍鏡中酣。
張旭 【桃花溪】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煉師院三首】 先賢盛說桃花源,塵忝何堪武陵郡。聞道秦時避地人,至今不與人通問。
常建 【三日尋李九莊】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
常建 【戲題湖上】 湖上老人坐磯頭,湖里桃花水卻流。竹竿裊裊波無際,不知何者吞吾鉤。
劉長卿 【時平后春日思歸】 一尉何曾及布衣,時平卻憶臥柴扉。故園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歸。
李白 【贈汪倫(白游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 【山中問答】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 【東魯門泛舟二首】 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張謂 【贈趙使君美人】 紅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馬上石榴裙。羅敷獨向東方去,漫學他家作使君。
岑參 【春興戲題贈李侯】 黃雀始欲銜花來,君家種桃花未開。長安二月眼看盡,寄報春風早為催。
岑參 【醉戲竇子美人】 朱唇一點桃花殷,宿妝嬌羞偏髻鬟。細看只似陽臺女,醉著莫許歸巫山。
杜甫 【絕句漫興九首】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賈至 【春思二首】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獨孤及 【送別荊南張判官】 輶車駱馬往從誰,夢浦蘭臺日更遲。欲識桃花最多處,前程問取武陵兒。
秦系 【山中贈耿拾遺湋兼兩省故人】 數片荷衣不蔽身,青山白鳥豈知貧。如今非是秦時世,更隱桃花亦笑人。
顧況 【尋桃花嶺潘三姑臺】 桃花嶺上覺天低,人上青山馬隔溪。行到三姑學仙處,還如劉阮二郎迷。
顧況 【崦里桃花】 崦里桃花逢女冠,林間杏葉落仙壇。老人方授上清箓,夜聽步虛山月寒。
顧況 【桃花曲】 魏帝宮人舞鳳樓,隋家天子泛龍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覺桃花逐水流。
戴叔倫 【蘭溪棹歌】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戴叔倫 【蘄州行營作】 蘄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盡柳花殘。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馬連嘶草樹寒。
楊憑 【千葉桃花】 千葉桃花勝百花,孤榮春晚駐年華。若教避俗秦人見,知向河源舊侶夸。
王建 【兩頭纖纖】 兩頭纖纖青玉玦,半白半黑頭上發。逼逼仆仆春冰裂,磊磊落落桃花結。
王建 【宮詞一百首】 樹頭樹底覓殘紅,一片西飛一片東。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
劉商 【題黃陂夫人祠】 蒼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萬歲春。東風三月黃陂水,只見桃花不見人。
劉商 【題水洞二首】 桃花流出武陵洞,夢想仙家云樹春。今看水入洞中去,卻是桃花源里人。
張志和 【漁父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可憐這個詞怎么解釋
可憐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kě lián,意思是:憐憫,可惜,值得憐憫,數量少或質量壞得不值一提,令人喜歡,討人喜歡,出自《玉臺新詠·無名氏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中文名
可憐
拼音
kě lián
外文名
pitiful
注音
ㄎㄜˇ ㄌㄧㄢˊ
釋義
憐憫,可惜,值得憐憫,數量少或質量壞得不值一提,令人喜歡
快速
導航
引證解釋
相關詩句
基本解釋
[pity;have pity on]∶憐憫。例:我很可憐她。
[it's a pity]∶可惜。例:可憐辜負好韶光。可憐焦土。--唐. 杜牧《阿房宮賦》
[pitiful;pitiable]∶值得憐憫。例:他露出了一副可憐相。
[meagre;miserable]∶數量少或質量壞得不值一提。例:可憐的家產。[1]
引證解釋
可愛《玉臺新詠·無名氏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 。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唐·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可憐九馬爭神駿,顧視清高氣深穩。”明·張仲立《浣溪沙·題情》詞:“淺束深妝最可憐,明眸玉立更娟娟。”郁達夫《海上通信》:“本來是黃色的海面被這夕照一烘,更加紅艷得可憐了。”唐·白居易《暮江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喜。例:唐·王昌齡《蕭駙馬宅花燭》詩:“可憐今夜千門里,銀漢星回一道通。”唐·白居易《曲江早春》詩:“可憐春淺游人少,好傍池邊下馬行。”
可羨。唐·岑參《衛節度赤驃馬歌》:“始知邊將真富貴,可憐人馬相輝光。”唐·白居易《長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可惜。唐·盧綸《早春歸盩厔別業卻寄耿拾遺》詩:“可憐芳歲青山里,惟有松枝好寄君。”唐·韓愈《贈崔立之評事》詩:“可憐無益費精神,有似黃金擲虛牝。”《東周列國志》第三回:“犬戎主教四面放箭,箭如雨點,不分玉石,可憐一國賢侯,今日死于萬鏃之下。”
可怪。唐·杜甫《解悶》詩之十一:“翠瓜碧李沉玉甃,赤梨蒲萄寒露成。可憐先不異枝蔓,此物娟娟長遠生。”
異常。宋·毛滂《浣溪沙·武康社日》詞:“碧戶朱窗小洞房,玉醅新壓嫩鵝黃,半青橙子可憐香。”郁達夫 《遲桂花》:“山上的空氣,真靜得可憐。”
極言數量少或質量壞得不值一提。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湯富海﹞變賣了一點可憐的家產還他還不夠,又強迫要湯阿英這個十四歲的小女孩去抵債。”王西彥《占屋》第一部二:“然而他太無力了,他的救援是可憐的。”
學就晨昏外前一句是什么,歡生禮樂中的后一句是什么
學就晨昏外前一句是:移石間花叢;歡生禮樂中的后一句是:春游隨墨客。
這是唐代詩人盧綸的《同耿拾遺春中題第四郎新修書院》中的詩句。
《同耿拾遺春中題第四郎新修書院》全詩如下:
得接西園會,多因野性同。
引藤連樹影,移石間花叢。
學就晨昏外,歡生禮樂中。
春游隨墨客,夜宿伴潛公。
散帙燈驚燕,開簾月帶風。
朝朝在門下,自與五侯通。
可憐 的古今義是:
可憐:讀音為kě lián,
意思是:憐憫,可惜,值得憐憫,數量少或質量壞得不值一提,令人喜歡,討人喜歡,出自《玉臺新詠·無名氏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可愛
唐·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可憐九馬爭神駿,顧視清高氣深穩。”
白話譯文:可愛的九匹馬神姿爭俊競雄,昂首闊視顯得高雅深沉穩重。
2、可羨
唐·白居易《長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白話譯文: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楊家門楣光耀令人羨慕。
3、可惜
唐·韓愈《贈崔立之評事》詩:“可憐無益費精神,有似黃金擲虛牝。”
白話譯文:出力不討好,好像把黃金丟到山谷里一樣。
4、極言數量少或質量壞得不值一提。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湯富海﹞變賣了一點可憐的家產還他還不夠,又強迫要湯阿英這個十四歲的小女孩去抵債。”
王西彥《占屋》第一部二:“然而他太無力了,他的救援是可憐的。”
擴展資料
相關詩句
貧 女
[ 唐 ]?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白話譯文
貧家的女兒不識綺羅的芳香,想托個良媒說親更感到悲傷。誰能愛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調?卻都喜歡時下正流行的儉妝。敢夸十指靈巧針線做得精美,決不天天描眉與人爭短比長。深恨年年手里拿著金線刺繡,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此詩以語意雙關、含蘊豐富而為人傳誦。全篇都是一個未嫁貧女的獨白,傾訴她抑郁惆悵的心情,而字里行間卻流露出詩人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感恨。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主人公的獨白從姑娘們的家常──衣著談起,說自己生在蓬門陋戶,自幼粗衣布裳,從未有綾羅綢緞沾身。
開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這是一位純潔樸實的女子。因為貧窮,雖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卻總不見媒人前來問津。拋開女兒家的羞怯矜持請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頭,便不由加倍地傷感。
從客觀上看:“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就主觀而論:“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這樣的世態人情,這樣的操守格調,調愈高,和愈寡。
縱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難覓。“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個人的親事茫然無望,卻要每天每天壓線刺繡,不停息地為別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一針針刺痛著自家傷痕累累的心靈。獨白到此戛然而止,凸顯了女主人公憂郁神傷的形象。
百年心如同,誰限河南北 什么意思
典出《寄耿拾遺》意思是:像你我這樣的忘年之交,心總是相通的,雖然身居南上兩地,但一條黃河又怎能隔斷你我的心呢?
登沃洲山古詩意思?
《登沃州山》 耿湋
唐代 耿湋
沃州初望海,攜手盡時髦。
小暑開鵬翼,新蓂長鷺濤。
月如芳草遠,身比夕陽高。
羊祜傷風景,誰云異我曹。
【耿湋】簡介
現可見關于耿湋的資料很少,現可知的是他寶應二年(763年)進士及第。姚合《極玄集》卷上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都說耿湋為寶應二年進士。對于耿湋及進士第后的仕歷,除《唐才子傳》所載稍微具體點外,其他各書記載均極簡單,并且相互矛盾。《極玄集》說他官至左拾遺,《郡齋讀書記》也說為左拾遺,而《直齋書錄解題》與《新唐書·藝文志》卻說為右拾遺。傅璇琮先生《唐代詩人叢考·耿湋考》對耿湋生平首次作了詳細考證。傅文說,耿湋在登進士第后大約有三、四年的時間任周至縣尉,在此之后,即入朝任左拾遺或右拾遺。在貞元三年(787年)以前尚在長安,為大理司法,大約貞元三年以后的數年間去世。傅文所考耿湋登第后為周至尉,任大理司法前曾為拾遺,是正確的,所考甚詳細,令人信服。唯大理司法是否為耿湋最后所任官職,尚有進一步探討必要。據筆者所考,應是周至尉后任拾遺,由拾遺而大理司法,從八品上升為從六品上,但后來不知因什么原因被貶出朝。從耿湋詩作中可知他曾有不容忽視的貶逐生捱,而研究耿湋仕歷者卻沒能對其眨謫予以重視。耿湋集中有《赴許州留別洛中親故》與《許下書情寄張韓二舍人》,前一首說:“幸免投湘浦,那辭近汝墳。山遮魏闕路,日隱洛陽云。”后一首說:“謫宦軍城老更悲,近來頻夜夢丹墀。……故人高步云衢上,肯念前程杏未期。”說明他曾貶許州。這次被貶,決不是任周至尉時獲罪。小縣之尉,談不上貶的,即使稱為貶,也決不會望洛陽、思魏闕、夢丹墀。被貶的原因,已無法考知,但自朝中被貶,則肯定無疑。而據時間來看,不是由拾遺而貶,而是自司法任上被貶的。 耿湋大歷初由周至尉入為拾遺后,曾奉詔使往江淮一帶充括圖書。《唐才子傳》說他“充括圖書使來江淮”,盧綸有《送耿拾遺湋充括圖書往江淮》詩。充括圖書,是可知的耿湋一生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替皇家收集遺籍,保存前賢文獻,自然是一件有益之舉,也只有有學識的文人才能承當此任。使往江淮的時間,據傅璇琮先生所考,是大歷七年(772年)以后,十一年(776年)以前。大歷七年五月,耿湋尚在長安,送蔣渙留守東都,有詩。又《文苑英華》有梁肅在吳中送耿湋還朝之作《送耿拾遺歸朝廷序》,時間為大歷十—年七月。據此可知,耿湋大歷八年(773年)至十一年秋,曾在江淮充括圖書。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