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dāng)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nèi)容

御街行秋日懷舊的名句是哪些(御街行秋日懷舊答案)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御街行秋日懷舊的名句是哪些,以及御街行秋日懷舊答案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御街行?秋日懷舊

御街行 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注釋】①香砌:指花壇;②欹:傾斜。③都來:算來。

閱讀及參考答案

一:

(1)請描述上闋呈現(xiàn)的場景。這個場景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氣氛?(3分)

(2)本詩下闋以“愁”為核心,請分析詞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訴說詞人內(nèi)心的無盡愁苦的。(4分)

3、上闋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秋夜景象的?請簡要分析。(4分)

4、結(jié)合詞句內(nèi)容,簡要分析“寒”字在表達上的作用。(2分)

5、下闋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來訴說詞人內(nèi)心的無盡愁苦的?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黃葉飄落香階上發(fā)出的細碎的聲響,主人公獨坐樓閣,抬頭望月,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友人.(2分)這個場景呈現(xiàn)出孤寒寂寞的氣氛.(1分)

(2)①夸張手法:“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運用夸張手法,比入腸化淚更進一層,愁情更是難堪凄切。② 情態(tài)描寫(細節(jié)描寫):下片先以一個“愁”字盡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枕頭欹斜”,作者以極為簡練的語言生動寫出了詞人挑燈倚枕獨對燈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態(tài)的愁態(tài)。③融情于景:“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陰暗的氛圍,表達了詞人凄苦的情感。④ 直抒胸臆:“諳盡孤眠滋味”,這句以獨白式的語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難眠的難言愁情。“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作者的內(nèi)心獨白形象地寫出了無法排遣的愁情。(手法1分,分析1分;答到一點一分,兩點滿分)

3、作者主要通過視覺、聽覺,抓住秋聲和秋色來描寫秋夜景象。(2分)“紛紛墜葉”句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樹葉飄墜香階之狀。(1分)“天淡銀河”、“月華如練”句則訴諸視覺,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明凈的月光,營造典型的相思氛圍。(1分)

4、“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明說這細碎的聲響就是墜葉的聲音,而且點出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1分)一個“寒”字用得極妙,既是秋寒節(jié)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寂寞處境的感受,兼寫物境與心境。(1分)

5、①夸張手法:“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運用夸張手法,比入腸化淚更進一層,愁情更是難堪凄切。②細節(jié)描寫:作者以“凄”字極為簡練地寫出了詞人挑燈倚枕獨對燈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態(tài)的愁態(tài)。③融情于景:“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陰暗的氛圍,表達了詞人凄苦的情感。④ 直抒胸臆:“諳盡孤眠滋味”,這句以獨白式的語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難眠的難言愁情。“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作者的內(nèi)心獨白形象地寫出了無法排遣的愁情。(答出其中的兩點即可得4分)

二:

(1)有人認(rèn)為“寒聲碎”的“寒”“碎”兩字用得極妙,你同意嗎?請簡述理由。

(2)請從“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3.“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在我們所學(xué)的高中課本中,有一個詞人就化用了此句,那是誰化用了呢?其化用后的句子是哪句呢?

4.請簡要概括詞的上、下片內(nèi)容以及全詞的特色。

參考答案 

(1)同意。“寒”意為寒冷,“碎”意為破碎。表現(xiàn)寒秋時節(jié),秋葉紛紛墜地的無奈。體現(xiàn)了自己處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涼寥寞的心情。

(2)這首詞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從夜靜葉落寫起,因夜之愈靜,故愈覺寒聲之碎。“真珠”五句,極寫遠空皓月澄澈之境。“長是人千里”之語,可見作者久羈之苦。下片即從此生發(fā),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淚,情更凄切。“殘燈”兩句,寫屋內(nèi)黯淡情景,與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傷感。末三句,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3.李清照;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4.此詞上片描寫秋夜寂靜,寒聲細碎,天高月明的景色,以顯示人在千里之外的孤寂。下片寫羈旅人愁思凄涼的苦境。全詞寫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

(1)有人認(rèn)為"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句寫得極妙,請簡要分析它營造了怎樣的意境。(4分)

(2)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4分)

答案:

(1)此句描寫寒秋時節(jié)夜晚,秋葉紛紛墜地的景象,營造了寂寥悲涼的意境,體現(xiàn)了作者孤寒處境的感受。

(2)這首詞上片從夜靜葉落寫起,極寫遠空皓月澄澈之境,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借景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及譯文

《御街行·秋日懷舊》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下面是我整理的《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及譯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御街行·秋日懷舊

宋代: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譯文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透著清香的石階上,當(dāng)次夜深人靜之時,那悉悉索索的落葉聲更增添了秋天的涼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錦簾,華麗的樓閣上空空蕩蕩,只見到高天淡淡,銀河的盡頭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素綃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

愁腸已經(jīng)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沒有入口,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夜已深,燈已殘,燈火明滅之間,只好斜靠枕頭,聊作睡去,這無休無止的孤棲,真讓人嘗盡了孤獨相似的滋味。算來這苦苦的`等待尚遙遙無期,雖說是終日眉頭緊鎖,心緒萬千,也沒有一點辦法可以解脫回避。

注釋

1、香砌:有落花的臺階。

2、寒聲碎:寒風(fēng)吹動落葉發(fā)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

3、真珠:珍珠。

4、天淡:天空清澈無云。

5、月華:月光。

6、練:白色的絲綢。

7、無由:無法。

8、明滅:忽明忽暗。

9、欹(qī):傾斜,斜靠。

10、諳(ān)盡:嘗盡。

11、都來:算來。

御街行·秋日懷舊

紛紛墮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賞析

范仲淹是宋朝一代名臣,他在政治和軍事上叱咤風(fēng)云的同時,也不失其風(fēng)雅之度。此詞言辭婉麗,深情綿邈。內(nèi)容寫羈旅思鄉(xiāng)之感。題材一般,但寫法別致。上闋寫景,氣象闊大,意境深遠,視點由上及下,由近到遠。自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后,“芳草”往往與離情密不可分,它的季節(jié)特征反而在其次。

上闋皆為景語,僅“無情”二字點出愁緒,猶是對景而言,不露痕跡。下闋直揭主旨,因“芳草無情”導(dǎo)入離愁和相思。

“追”字尤顯愁情纏綿之形。

“酒入愁腸”兩句,極寫愁思難遣的苦悶。其《御街行》詞也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此詞以大景寫哀情,別有悲壯之氣。清代張惠言、黃蓼園據(jù)詞中個別意象,認(rèn)為此詞非為思家,實借秋色蒼茫,隱抒其憂國之意。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正宮端正好〕云:“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即由此詞點染而成。

上闋起首兩句點明節(jié)令,從高低兩個角度描繪出廖廓蒼茫、衰颯零落的秋景。三、四兩句,從碧天廣野寫到遙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黃葉地。這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一直向遠方伸展,連接著天地盡頭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煙靄本呈白色,但由于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所以說“天接水”。“寒”字突出了這翠色的煙靄給予人的秋意感受。這兩句境界悠遠,與前兩句高廣的境界互相配合,構(gòu)成一幅極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圖。上闋結(jié)尾三句進一步將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這三句寫景中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著一“情”字,更為上闋的寫景轉(zhuǎn)為下闋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鋪墊。過片緊承芳草天涯,直接點出“鄉(xiāng)魂”、“旅思”。鄉(xiāng)魂,即思鄉(xiāng)的情思,與“旅思”意近。兩句是說自己思鄉(xiāng)的情懷黯然凄愴,羈旅的愁緒重疊相續(xù)。上下互文對舉,帶有強調(diào)的意味,而主人公羈泊異鄉(xiāng)時間之久與鄉(xiāng)思離情之深自見。

下闋三、四兩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說鄉(xiāng)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它們無時無刻不橫梗心頭。如此寫來,使詞的造語奇特,表情達意更為深切婉曲。“明月”句寫夜間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盡管月光皎潔,高樓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觀賞,因為獨自一人倚欄眺望,更會增添悵惘之情。

結(jié)拍兩句,寫因為夜不能寐,故借酒澆愁,但酒一入愁腸,卻都化作了相思之淚,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這兩句,抒情深刻,造語生新而又自然。寫到這里,郁積的鄉(xiāng)思旅愁外物觸發(fā)下發(fā)展到最高潮,詞至此黯然而止。

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本是詞中常見的結(jié)構(gòu)和情景結(jié)合方式。這首詞的特殊性于麗景與柔情的統(tǒng)一,即闊遠之境、秾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tǒng)一。寫鄉(xiāng)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寫得闊遠而秾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闋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

晏幾道 御街行

《御街行》

晏幾道

街南綠樹春饒絮,雪滿游春路。

樹頭花艷雜嬌云,樹底人家朱戶。

北樓閑上,疏簾高卷,直見街南樹。

闌干倚盡猶慵去,幾度黃昏雨。

晚春盤馬踏青苔,曾傍綠陰深駐。

落花猶在,香屏空掩,

人面知何處?

賞析:

這是一首憶舊懷人的小詞,所懷念的當(dāng)是往昔眷戀的一位女子。街南綠樹四句為一層,寫登樓悵望所見之景,綠樹陰濃、楊花鋪路、柔云繚繞處有一所朱門宅院,為當(dāng)年伊人所居。北樓閑上到幾度黃昏雨五句為一層,寫自身登樓望人的情態(tài)心緒。晚春盤馬以下為一層,由追憶往日朱門歡會折轉(zhuǎn)到今夕物是人非。融化崔護詩,點明題旨。全詞用大量的篇幅描寫舊地春景:街南綠樹成陰,柳絮如雪鋪路,樹頭花艷如云,花下朱戶人家;北樓高矗,簾幕卷起;佳人久倚欄桿遠眺,和戀人共度幾多黃昏暮雨;二人騎馬出游也曾在綠陰深處密語。這大量的憶舊篇幅,反襯出結(jié)尾花在樓存,時異人非的今時冷落,令人悵惘不已。全詞鋪敘有序,結(jié)構(gòu)巧妙,以崔護詩意作結(jié),意味盡猶未盡,咀之無窮。

李清照 孤雁兒/御街行

《孤雁兒/御街行》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藤床紙帳朝眠起。

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斷續(xù)玉爐寒,

伴我情懷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驚破,

多少春情意。

小風(fēng)疏雨蕭蕭地。

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

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

沒個人堪寄。

注釋:

1、紙帳:紙制之帳。

2、沉香:一種熏香的名字,也叫沉水

3、斷續(xù):《花草粹編》作斷。

4、玉爐:玉制香爐。也泛稱高級香爐。

5、三弄:古笛有《梅花三弄》。

6、蕭蕭:《花草粹編》作瀟瀟。

7、腸斷:指人極度哀傷,柔腸愁斷之意。

8、一枝折得:折取一枝梅花。南朝陸凱與范曄交誼甚深,陸凱從江南遙寄一枝梅花給長安的故人范曄,并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別信,聊寄一枝春。表現(xiàn)對摯友的慰藉和深厚的情誼。

賞析:

此詞為詠梅詞。應(yīng)作于趙明誠病歿之后。表現(xiàn)了女主人對亡夫的緬懷悼念及對亡靈的慰藉之情。

此詞既沒有直接描繪梅的色、香、姿,也沒有去歌頌梅的品性,而是把梅作為作者個人悲歡的見證。她是為抒孤懷才借梅花以表對亡夫的悼念之情。起筆于景,落墨于情。開筆入題,但含而不露,筆無虛設(shè)。層層布景,如層巒疊嶂,景景呈新,借景抒情,情隨景遷,景景生悲。此詞巧妙靈活地運用多種藝術(shù)手法,實屬詞林佳品。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

孟浩然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

南紀(jì)西江闊,皇華御史雄。截流寧假楫,掛席自生風(fēng)。

僚寀爭攀鹢,魚龍亦避驄。坐聽白雪唱,翻入棹歌中。

【賞析】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yīng)進士不第。曾在太學(xué)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dāng)R筆。后為荊州從事,患疽卒。曾游歷東南各地。詩與王維并稱王孟。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nèi)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shù)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古詩詞名句有哪些?

1.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韋應(yīng)物《寄李儋元錫》

2.君似孤云何處歸,我似離群雁。

——周紫芝《卜算子·席上送王彥猷》

3.等閑老去年華促。只有江梅伴幽獨。

——孫道絢《滴滴金·梅》

4.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

——陶淵明《飲酒·其四》

5.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6.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

——張籍《薊北旅思》

7.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閨里冷落誰瞅問?好一個憔悴的憑欄人。

——關(guān)漢卿《大德歌·冬》

8.倦游京洛風(fēng)塵,夜來病酒無人問。

——晁端禮《水龍吟·詠月》

9.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翻譯及賞析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御街行·秋日懷舊》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翻譯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透著清香的石階上,當(dāng)次夜深人靜之時,那悉悉索索的落葉聲更增添了秋天的涼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錦簾,華麗的樓閣上空空蕩蕩,只見到高天淡淡,銀河的盡頭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素綃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

愁腸已經(jīng)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沒有入口,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夜已深,燈已殘,燈火明滅之間,只好斜靠枕頭,聊作睡去,這無休無止的孤棲,真讓人嘗盡了孤獨相似的滋味。算來這苦苦的等待尚遙遙無期,雖說是終日眉頭緊鎖,心緒萬千,也沒有一點辦法可以解脫回避。

注釋

香砌:有落花的臺階。

寒聲碎:寒風(fēng)吹動落葉發(fā)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

真珠:珍珠。

天淡:天空清澈無云。

月華:月光。

練:白色的絲綢。

無由:無法。

明滅:忽明忽暗。

欹:傾斜,斜靠。

諳盡:嘗盡。

都來:算來。

賞析

此詞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寫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聲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都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并非說一片闃寂,聲還是有的,但是寒聲,即秋聲。這聲音不樹間,卻來自樹間,原來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階上,沙沙作響。

這里寫“紛紛墜葉”,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葉墜香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明說這細碎的聲響就是墜葉的聲音,而且點出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感知落葉聲,由落葉而感知秋時之聲,由秋聲而感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寒節(jié)候的感受,又是孤寒處境的感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空寂的高樓之上,卷起珠簾,觀看夜色。這段玉樓觀月的描寫,感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的遺風(fēng),更有一股清剛之氣。

這里寫玉樓之上,將珠簾高高卷起,環(huán)視天宇,顯得奔放。“天淡銀河垂地”,評點家視為佳句,皆因這六個字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實不減杜甫“星垂平野闊”之氣勢。因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寫相思便成為古詩詞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寫的也是這種意境,其聲情頓挫,骨力遒勁。珠簾、銀河、月色都寫得奔放雄壯,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個“愁”字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挑燈倚枕的愁態(tài),攢眉揪心的愁容,形態(tài)畢肖。古來借酒解憂解愁成了詩詞中常詠的題材。范仲淹寫酒化為淚,不僅反用其意,而且翻進一層,別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蘇幕遮》中就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首詞里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自《詩經(jīng)·關(guān)雎》“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xiàn)愁態(tài)。范仲淹這里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tài),這神態(tài)比起輾轉(zhuǎn)反側(cè),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nèi)為愁腸愁心,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shè)想愁象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nèi)體外,故或?qū)懗钣尚拈g轉(zhuǎn)移到眉上,或?qū)懹擅奸g轉(zhuǎn)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簡析

本詞又題作“秋日懷舊”,是抒寫秋夜離情愁緒之作。

詞的上片以秋景感懷。開頭“紛紛”三句,特感秋聲之刺耳。因夜之寂靜,故覺香砌墜葉,聲聲可聞。“真珠”五句。特覺秋月之皎潔。因見明月而思及千之外的親朋,更何況年年今夜,莫不如此,令人愈難為情。

詞的下片為抒愁。過片“愁腸”以下三句,寫愁腸只在舉酒未飲之時;“殘燈”二句,寫愁眠只在殘燈枕之際;“都來”三句,寫愁思只在心上眉宇之間,純用白描手法,而能得其神韻。

這首詞寫離人在秋月之夜的離愁別恨。作者本是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剛毅男子,然而,久居他鄉(xiāng),這如練月華又怎能不觸發(fā)他那豐富的內(nèi)心感情世界!

全詞由景入情,情隨景生,自然渾成。上片以景寓情,境界疏闊,尤其“天淡銀河垂地”一句,顯得奔放激越,氣象恢宏;下片徑直抒情,一個“愁”字,層層遞進,反復(fù)詠嘆,語直情真,悲涼凄切。全詩情中有景,景中透情,可謂情極之語,真可謂善寫愁思者也。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即從這里脫胎。

賞析二

詞的上片以寫景為主,景中含情。“一葉落而知秋”,詞人先從落葉寫起。枯黃的落葉輕盈落在地上,聲音輕而細碎,然而詞人僅憑耳朵就能聽到這些輕細的聲音,說明詞人的內(nèi)心極度孤寂,也反襯了夜的岑靜。“寒聲碎”一句,詞人意在告訴讀者這細碎的聲響不僅帶著寒冷的秋意,更傳達著他落寞的心境。因此,詞人通過開頭對秋聲、秋色的描繪,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為全詞奠定了悲涼的基調(diào)。詞人卷起珠簾,觀看夜色,只見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飛瀉遠方。詞人本是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剛毅男子,然而,在這空寂的天宇下,皎皎的明月中,便能觸發(fā)他內(nèi)心世界的幽邈情思。因此,接下來就抒寫了詞人的落寞之情:年年到了今夜,月光皎潔如練,可惜意中人遠在千里之外,不能陪伴自己共賞良辰美景,實在令人惆悵不已。此時感情的激流洶涌澎湃,以景寓情的手法已不能淋漓盡致地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于是,詞人在下片中,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傾吐愁思。

詞的下片抒寫詞人長夜不寐,無法排遣幽愁別恨的情景和心態(tài)。因見不到思念的人兒,詞人只好借酒澆愁,可愁到深處,已是腸斷,酒也無法來麻醉,酒尚未飲下,已先化作了眼淚。比起入腸化淚,更進一層,足見詞人愁思之厚重,情意之凄切。濃濃的愁苦本已侵?jǐn)_著離人,可一盞如豆的青燈忽明忽暗,與室外月明如晝兩相映襯,自然更添凄涼,倍加酸楚,使人無法入睡。因而只能斜靠枕頭,寂然凝思,黯然神傷。“諳盡孤眠滋味”中的“諳盡”與上片的“年年”遙相呼應(yīng),再次說明愁緒由來已久。詞的下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層層遞進,反復(fù)詠嘆,語直情真,悲涼凄切。

自《詩經(jīng)·關(guān)雎》“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xiàn)愁態(tài)。范仲淹這里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tài),這神態(tài)比起輾轉(zhuǎn)反側(cè),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nèi)為愁腸愁心,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shè)想愁象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nèi)體外,故或?qū)懗钣尚拈g轉(zhuǎn)移到眉上,或?qū)懹擅奸g轉(zhuǎn)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這首詞上片寫景為主,景中寓情,以寒夜秋聲襯托主人公所處環(huán)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樓空的落寞感,并抒發(fā)了良辰美景無人與共的愁情。下片抒情為主,通過寫作者長期客居他鄉(xiāng),不免被如素練般的月光感發(fā)出陣陣思愁,將懷人相思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末尾以“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作結(jié),把思婦對丈夫的思念推向高峰。全詞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思”字,但字字句句都是“思”,歷來的評詞者均認(rèn)為此詞情景兩到。另外,詞中比喻、通感、白描等手法的運用也極大地增強了藝術(shù)表達效果,是一首情景俱佳的名篇。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具體的創(chuàng)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關(guān)于此詞的創(chuàng)作意圖,歷來說法各異:唐圭璋認(rèn)為此詞是作者因久久客居他鄉(xiāng)的愁苦觸景生情而作。靳極蒼認(rèn)為此詞是“思君之作”,“作者在外任時還念朝廷無人,君王無佐,憂心如焚,因此創(chuàng)作此詞來抒發(fā)情感”。汪中認(rèn)為此詞是“為思念室家之作”。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翻譯及賞析2

御街行·秋日懷舊 宋朝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御街行·秋日懷舊》譯文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鋪滿殘花的石階上,寒夜一片寂靜,只聽見那寒風(fēng)吹動落葉發(fā)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珍珠的簾幕高高卷起,玉樓空空無人跡。夜色清淡,爍爍閃光的銀河直垂大地。每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如綢緞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

愁腸已經(jīng)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未喝,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殘燈閃爍,枕頭歪斜,嘗盡了孤眠滋味。算來這相思之苦,積聚在眉頭,凝結(jié)在心間,實在沒有辦法可以回避。

《御街行·秋日懷舊》注釋

香砌:有落花的臺階。

寒聲碎:寒風(fēng)吹動落葉發(fā)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

真珠:珍珠。

天淡:天空清澈無云。

月華:月光。

練:白色的絲綢。

無由:無法。

明滅:忽明忽暗。

欹(qī):傾斜,斜靠。

諳(ān)盡:嘗盡。

都來:算來。

《御街行·秋日懷舊》賞析

此詞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者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者入情,情者交融。

寫秋夜者象,作者只抓住秋聲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都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階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并非說一片闃寂,聲還是有的,但是寒聲,即秋聲。這聲音不樹間,卻來自樹間,原來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階上,沙沙作響。

這里寫“紛紛墜葉”,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點知到葉墜階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明說這細碎的聲響就是墜葉的聲音,而且點出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點知落葉聲,由落葉而點知秋時之聲,由秋聲而點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寒節(jié)候的點受,又是孤寒處境的點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空寂的高樓之上,卷起珠簾,觀看夜色。這段玉樓觀月的描寫,點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的遺風(fēng),更有一股清剛之氣。

這里寫玉樓之上,將珠簾高高卷起,環(huán)視天宇,顯得奔放。“天淡銀河垂地”,評點家視為佳句,皆因這六個字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實不減杜甫“星垂平野闊”之氣勢。因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寫相思便成為古詩詞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寫的也是這種意境,其聲情頓挫,骨力出勁。珠簾、銀河、月色都寫得奔放雄壯,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個“愁”字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挑燈倚枕的愁態(tài),攢眉揪心的愁容,形態(tài)畢肖。古來借酒解憂解愁成了詩詞中常詠的題材。范仲淹寫酒化為淚,不僅反用其意,而且翻進一層,別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蘇幕遮》中就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首詞里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自《詩經(jīng)·關(guān)雎》“悠加悠加,輾轉(zhuǎn)反側(cè)”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xiàn)愁態(tài)。范仲淹這里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tài),這神態(tài)比起輾轉(zhuǎn)反側(cè),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點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nèi)為愁腸愁心,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shè)想愁象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nèi)體外,故或?qū)懗钣尚拈g轉(zhuǎn)移到眉上,或?qū)懹擅奸g轉(zhuǎn)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御街行·秋日懷舊》賞析二

“紛紛墜天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開頭三句是說,紛紛凋零的樹天飄上香階,寒夜一片寂靜,只聽見風(fēng)吹落天細碎的聲息。

一天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天大多變黃飄落。樹天紛紛飄墜在香階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并非說一片知寂,而是說四無人聲;聲還是有的,是寒聲,就是秋聲。這聲音不在樹間,卻來自樹間。就是樹上飄來的黃天墜在階上,沙沙作響。夜里,樹天飄落是看不見的,即便是月色如晝,也是看不清楚的。這里寫“紛紛墜天”是憑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卻知到天墜香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告訴我們這細碎的聲響就是落天的的聲音,而且告訴我們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卻知落天聲,由落天而卻知秋之聲,由秋聲而卻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季季候的卻受,又是孤寒處境的卻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這兩句是說,高樓空寂,卷起珠簾,觀看夜色,天色清明,銀河斜墜到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上片后三句是說,年年今夜,月色都如白綢一般皎潔,人卻常常遠隔千里。

玉樓觀月的一段描寫,卻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遺風(fēng),然而在骨子里,卻自有一股清剛之氣。寫珠簾、寫銀河、寫月色,奔放雄壯,深沉激越。寫到這里卻情已似激流洪波,以景寓情不足以表達,很自然的轉(zhuǎn)入下片的直接抒情,切吐愁思。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下片前三句是說,我如何能用沉醉來忘卻,酒到不了已斷的愁腸,先就變成淚水。

寫斟酒垂淚的愁意。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以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這兩句是說,深夜里殘燈忽明忽暗,斜靠枕頭,我嘗盡孤眠的滋味。

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視狀態(tài),這神態(tài)比起輾轉(zhuǎn)反側(cè),更加是象,更加生動。然后補一句:“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末三句是說,你看這離愁別怨,不是來在眉間,便是潛入心底,我簡直無法將它回避。

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愁,在內(nèi)為愁腸愁心,在外為愁眉苦臉。古人寫愁情,設(shè)想愁像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nèi)外,故或?qū)懗钣尚拈g轉(zhuǎn)移到眉上,或?qū)懹擅奸g轉(zhuǎn)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說得比較全面。

這首詞上片寫景為主,景中寓情,以寒夜秋聲襯托主人公所處環(huán)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樓空的落寞卻,并抒發(fā)了良辰美景無人與共的愁情。下片抒情為主,通過寫作者長期客居他鄉(xiāng),不免被如素練般的月光卻發(fā)出陣陣思愁,將懷人相思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末尾以“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作結(jié),把思婦對丈夫的思念推向高峰。全詞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思”字,但字字句句都是“思”,歷來的評詞者均認(rèn)為此詞情景兩到。另外,詞中比喻、通卻、白描等手法的運用也極大地增強了藝術(shù)表達效果,是一首情景俱佳的名篇。

《御街行·秋日懷舊》簡析

本詞又題作“秋日懷舊”,是抒寫秋夜離情愁緒之作。

詞的上片以秋景感懷。開頭“紛紛”三句,特感秋聲之刺耳。因夜之寂靜,故覺香砌墜葉,聲聲可聞。“真珠”五句。特覺秋月之皎潔。因見明月而思及千之外的親朋,更何況年年今夜,莫不如此,令人愈難為情。

詞的下片為抒愁。過片“愁腸”以下三句,寫愁腸只在舉酒未飲之時;“殘燈”二句,寫愁眠只在殘燈枕之際;“都來”三句,寫愁思只在心上眉宇之間,純用白描手法,而能得其神韻。

這首詞寫離人在秋月之夜的離愁別恨。作者本是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剛毅男子,然而,久居他鄉(xiāng),這如練月華又怎能不觸發(fā)他那豐富的內(nèi)心感情世界!

全詞由景入情,情隨景生,自然渾成。上片以景寓情,境界疏闊,尤其“天淡銀河垂地”一句,顯得奔放激越,氣象恢宏;下片徑直抒情,一個“愁”字,層層遞進,反復(fù)詠嘆,語直情真,悲涼凄切。全詩情中有景,景中透情,可謂情極之語,真可謂善寫愁思者也。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即從這里脫胎。

《御街行·秋日懷舊》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具體的創(chuàng)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關(guān)于此詞的創(chuàng)作意圖,歷來說法各異:唐圭璋認(rèn)為此詞是作者因久久客居他鄉(xiāng)的愁苦觸景生情而作。靳極蒼認(rèn)為此詞是“思君之作”,“作者在外任時還念朝廷無人,君王無佐,憂心如焚,因此創(chuàng)作此詞來抒發(fā)情感”。汪中認(rèn)為此詞是“為思念室家之作”。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翻譯及賞析3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譯文及注釋

紛紛墜葉飄香砌(qì)。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鋪滿殘花的石階上,寒夜一片寂靜,只聽見那寒風(fēng)吹動落葉發(fā)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珍珠的簾幕高高卷起,玉樓空空無人跡。夜色清淡,爍爍閃光的銀河直垂大地。每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如綢緞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

香砌:有落花的臺階。寒聲碎:寒風(fēng)吹動落葉發(fā)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真珠:珍珠。天淡:天空清澈無云。月華:月光。練:白色的絲綢。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qī),諳(ān)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愁腸已經(jīng)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未喝,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殘燈閃爍,枕頭歪斜,嘗盡了孤眠滋味。算來這相思之苦,積聚在眉頭,凝結(jié)在心間,實在沒有辦法可以回避。

無由:無法。明滅:忽明忽暗。欹:傾斜,斜靠。諳盡:嘗盡。都來:算來。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鋪滿殘花的石階上,寒夜一片寂靜,只聽見那寒風(fēng)吹動落葉發(fā)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珍珠的簾幕高高卷起,玉樓空空無人跡。夜色清淡,爍爍閃光的銀河直垂大地。每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如綢緞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

愁腸已經(jīng)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未喝,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殘燈閃爍,枕頭歪斜,嘗盡了孤眠滋味。算來這相思之苦,積聚在眉頭,凝結(jié)在心間,實在沒有辦法可以回避。

注釋

香砌:有落花的臺階。

寒聲碎:寒風(fēng)吹動落葉發(fā)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

真珠:珍珠。

天淡:天空清澈無云。

月華:月光。

練:白色的絲綢。

無由:無法。

明滅:忽明忽暗。

夜(qī):傾斜,斜靠。

諳(ān)盡:嘗盡。

都來:算來。

賞析

此詞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寫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聲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都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并非說一片闃寂,聲還是有的,但是寒聲,即秋聲。這聲音不樹間,卻來自樹間,原來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階上,沙沙作響。

這里寫“紛紛墜葉”,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葉墜香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明說這細碎的聲響就是墜葉的聲音,而且點出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感知落葉聲,由落葉而感知秋時之聲,由秋聲而感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寒節(jié)候的感受,又是孤寒處境的感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空寂的高樓之上,卷起珠簾,觀看夜色。這段玉樓觀月的描寫,感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的遺風(fēng),更有一股清剛之氣。

這里寫玉樓之上,將珠簾高高卷起,環(huán)視天宇,顯得奔放。“天淡銀河垂地”,評點家視為佳句,皆因這六個字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實不減杜甫“星垂平野闊”之氣勢。因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寫相思便成為古詩詞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寫的也是這種意境,其聲情頓挫,骨力遒勁。珠簾、銀河、月色都寫得奔放雄壯,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個“愁”字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挑燈倚枕的愁態(tài),攢眉揪心的愁容,形態(tài)畢肖。古來借酒解憂解愁成了詩詞中常詠的題材。范仲淹寫酒化為淚,不僅反用其意,而且翻進一層,別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蘇幕遮》中就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首詞里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自《詩經(jīng)·關(guān)雎》“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xiàn)愁態(tài)。范仲淹這里說“殘燈明滅枕頭夜”,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夜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tài),這神態(tài)比起輾轉(zhuǎn)反側(cè),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nèi)為愁腸愁心,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shè)想愁象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nèi)體外,故或?qū)懗钣尚拈g轉(zhuǎn)移到眉上,或?qū)懹擅奸g轉(zhuǎn)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范仲淹的詩詞名句

范仲淹的詩詞名句如下:

1、《蘇幕遮·懷舊》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思旅,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2、《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3、《御街行·秋日懷舊》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寒,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4、《定風(fēng)波·自前二府鎮(zhèn)穰下營百花洲親制》

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浦映蘆花花映浦。無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shù)。鶯解新聲蝶解舞。天賦與。爭教我悲無歡緒。

5、《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quán)劉備。用盡機關(guān),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

人世都無百歲,少癡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一品與千金,問白發(fā)、如何回避?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4914.html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